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敌之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河行者

    至于窈娘,他更多的是一种感恩,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因为窈娘是他老父亲和窈娘父亲定下的亲事,而这些年窈娘一直在替他尽孝,侍奉病重的老父,抚养年幼的妹妹,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了一家子的生活。

    他欠窈娘太多,若是相负于窈娘,他还算是个人吗不说别的,就连他自己良心上这一关都无法度过。

    而今的月娥,那纯粹就是阴差阳错,就是一个误会。可对于月娥这样一个未曾许配人家的小娘子,这个误会足以毁了她的一生,甚至是让她的一生就此了结。

    对于赵无敌来说,做人是不可以这样自私的,如是只好接纳了月娥,同时,他一再地警告自己,到此为止,可再也不能发生“意外”了。

    他认为人这一生,有一个心心相印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女人就足够了,至于三个女人……的确是太多了!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平常人家是一家养女百家求,养了一个才德兼备、相貌出众的闺女,立马就会有无数少年郎慕名前来求亲,排着对儿让女方挑挑捡捡。被挑中的自然是兴高采烈地抱得美人归,而被淘汰的也并不着恼,只不过是羡慕妒忌恨一番,便挥挥手飘然而去,再追求下一个目标。

    少年郎追求小娘子,不仅要相貌出众、气质不凡,还要考察其家世、财富、祖产和亲戚关系,就连祖宗八代都是考察的因素,能最后抱得美人归的无疑都是千挑万选的幸运儿。

    但反过来,若是小娘子看上了少年郎,委托中人和男方暗示一下,而男方如果也有此意,那么相对就简单多了,接下来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如今的冯主簿嫁女就是这种情况,闺女月娥是铁了心要跟着赵无敌,作为父亲还能怎么办

    一口回绝,然后将闺女锁在闺房中,派人日夜看守,就像是防贼那样,然后夫妇二人轮番上阵劝她回头,再寻一门门当户对




第407章休战
    大军压境,乌云压顶,大唐西北边境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多少边城于战火中毁于一旦,无数边民失去了家园,面对着血与火欲哭无泪,流离失所。

    突厥铁骑兵分数路,纷纷寇边,铁蹄践踏,刀光血影,将一座座边城摧毁成废墟,留下一地的血与骨。

    大可汗默啜更是亲提十万大军压境,将孤城朔方给围得水泄不通,铁了心要将整个大唐北地变成一片白地,成为突厥人的牧场。

    而西突厥也趁火打劫,狮子大开口,以兵威要挟要大唐“援助”粮两百万石,否则就将刀兵相向。

    吐蕃人更不是东西,就连讨价还价都省了,论钦陵直接统领大军浩浩荡荡下了高原,气势汹汹逼向了安西四镇,大有将安西之地收入囊中的意思。

    群敌来袭,刀兵四起,就如同乌云般压在大唐的头顶,让大唐君臣喘不过气来,不知何时会降下灭世的雷霆

    此时的大唐,可以说是遭遇了自开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比六年前突厥人突袭阴山还要紧迫,而面对如此危局,大唐的君臣将做出何种选择

    按照史上的惯例,无非是战与和,且只能二选一,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此番东西突厥和吐蕃分兵多路,彼此遥相呼应,可战可退,依仗着骑兵之利战则长驱直入,退则远遁千里,避入茫茫大草原中,伺机而动。

    这很明显是一次有预谋的寇边,东西突厥和吐蕃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对时机的把握妙到毫巅,几乎找不到漏洞。

    这给大唐做出反击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需要纠集大量的军队,同样分兵数路开赴西北两地,分兵应战。

    征召大军,筹措钱粮,且千里征战运输也很麻烦,而此时的西北边地已进入了隆冬时节,对来自中原各地的唐军将士,也是一场大考验。

    若是不战,而选择求和,效法前朝以公主和亲,再酬以大量钱粮绢帛,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可武承嗣刚刚提出,就被诸位老宰相啐了一脸的唾沫,质问其:“突厥人有信乎汝忘了昔日阴山之战否”

    老宰相的质问义正言辞,赢得了文武百官的共鸣,也让武承嗣哑口无言,缩在角落里等待脸上的口水蒸发干净。

    他可不敢犯众怒,看文武百官一个个血红的眼睛,还有那些武夫们捏得青筋暴起的拳头,他相信若是自己不识时务,依旧叽叽歪歪地提和亲二字,铁定会淹没在口水和拳头中,连个骨头渣子都不剩。

    武承嗣低着脑袋,一双眼睛里却写满是不服气,心中暗暗嘀咕:“你奶奶的,至于吗老子不就是说公主和亲吗前隋的义成公主和亲,不就为中原带来了多年的安宁,直到前隋灭亡了,颉利可汗还带领大军讨伐大唐,为老杨家报仇。

    再说了,舍一女子,换来平息刀兵,多少将士可以避免暴尸荒野,得是多少大的功德

    而且,和亲的是大唐公主,又不是你们家的闺女,一个个那么激动干什么

    咱大唐的公主,也没几个合适的,如今太平那个狐媚子正好死了男人,一个人寂寞地寡居着,正好将她给送给默啜,让她尝尝突厥人的野味,也免得她整日里闲得无聊,搞风搞雨……”

    武承嗣的怨念没人在乎,因为大唐从不畏战,也从来不接受敌人的威胁。面对强敌的挑衅,唯战而已,哪怕是只剩下最后一滴血,也要将他流干在沙场之上。

    武后同样不能退让!

    她的目标是要做千古一帝,超越所有的帝王



第408章博弈之后的妥协
    君臣宫心计,宰相们默认了武后的坚持,让她将武三思安置在云州,以便处理武懿宗惹出的首尾。

    至于薛和尚的“凯旋”回朝,那就更加无人反对了。谁要是不知道薛和尚和武后之间的那点子事,他就是不是在朝堂上混的。而帝王宫闱中的事情,无论是好是坏,都不是臣子能过问的,否则,引火烧身是小,一不留神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朝中的文武百官,那家没有点见不得光的事情,可武后过问了吗只要不是心向李唐和她对着干,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着糊涂得过且过。

    武后能如此,臣子们为什么就不能

    薛和尚去讨伐突厥人只有傻子才会相信!他根本就是在神都待腻了,想出去看看风景。

    此番他随着武三思大军开拔,正好可以尝试一下被千军万马簇拥着的威风,若是碰巧遇到突厥人,武三思定然会派大量军马将他给保护好,并且相距战场起码得有好几里地。

    人家薛怀义就是出去游山玩水,欣赏一番北国风光,外带着混一番功劳的。就是寸功未立,待到回朝以后,也会以闻所未闻的功劳给其加官进爵的。

    既然是木已成舟的事情,宰相们也就不再叽叽歪歪,生得浪费口水和气力。

    武后搞定了诸位宰相,心中窃喜不已。因为宰相们虽然老奸巨猾,但却不是她肚子里的虫儿,哪里知道她这番安排是另有玄机。

    她之所以坚持要武三思坐镇云州,其目的可不是为了所谓的功劳,马上整个天下都成了她的囊中之物,武氏也就成了皇族,而作为武氏嫡系子孙的武三思,铁定是封王的存在,会在乎云州的功劳

    因此,武后将武三思钉在云州,其真实的目的是私下里和默啜接触,并等待默啜狮子大开口,提出条件,将武懿宗给捞回来。

    而她给武三思的密旨中特意指出,对于默啜的条件,只要不是割地称臣,其它的都尽可答应。

    同时,还要处理好相关的首尾,将能够抹去的痕迹尽皆抹去,尽可能将云州之殇的罪名给程伯献坐实。

    当然了,所谓的抹去痕迹并非是要武三思将所有知情者全都给杀了。虽然她也知道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可举起屠刀大肆屠杀自己的子民,其中大多还是无辜者,这种行径只有暴君才能干得出来,而武后可不想被后人称之为暴君。

    她昔年还在武家待字闺中之时,为了生存就和武氏诸子斗,后来嫁入魏王府成了一名侍妾,依然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和魏王府中的女人斗。

    直到魏王继承了大统,君临天下,武后依然没有停止战斗,可其缘由却依然是为了生存的权利。

    因为帝王只有一位,而却有数百上千女人,为了获得帝王的宠爱,登上那同样唯一的后位,宫中的女人们一个个都跟乌眼鸡似的,斗得是你死我活、血腥无比,丝毫不比厮杀的沙场逊色。

    武后的一生都在斗,凭着聪明的头脑、强大的心、坚不可摧的意志和铁血的手腕,利用一切可以借用的力量,将所有的竞争者和潜在的威胁全都连根拔起,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她不仅独霸后宫,将对手全都送到了黄泉路上,就连她的夫君、那位高宗皇帝也被她的狠毒手段给吓坏了,不得不对她礼让三分。

    高宗驾崩以后,她为了保住到手的权利也和亲生儿子斗,和那些一心向着李唐的死脑筋臣子斗,斗来斗去,两手沾染了几多鲜血,甚至还包括至亲的血。

    &nbs



第409章马牛羊的结局
    第二道旨意则是给沙吒忠义本人的,令其率一万轻骑前往新城,前面接收整个朔州防务,包括督导朔方城的重建。

    朔方城虽然已是一片废墟,可它承载了大唐的荣光,必须重新矗立在大唐的土地之上,成为大唐军魂的象征。

    朔方城的重建自然会有工部派员前去营造,并就地征集徭役,但因为朔方是一座兵城,并不曾设置地方官员,因此作为朔方行军总管、朔州都督的沙吒忠义,想不管都不行。

    不过,眼下的北地已是千里冰封,大雪纷飞,并不适合进行城池的营造,而突厥人经此一役,也失去了寇边的力量,故此重建也只能等到明年春末时节了。

    没有了突厥大军的威胁,以后的一段岁月里,顶着天也就是有零散的突厥人偷袭打草谷,武后和政事堂的宰相们认为,朔方也没有必要驻扎太多的军队,毕竟人吃马嚼的,朝廷也不堪重负。

    沙吒忠义的一万轻骑,是从个禁军中挑选出来的,既然大决战已经不存在了,那么其中的大部必然是要回归各自的建制的。

    诸位宰相们经过一番盘算,最后给沙吒忠义定下了三千骑兵的标准,也就是说此时他手上的一万轻骑等到他的副将率领一万五千大军赶到新城时,其中的七千骑兵是要打道回府的。

    这个数字不是宰相们一拍脑袋而凭空想象出来的,也并非是因为沙吒忠义是个胡子,就有意欺负他。

    他们做出这个决定是有理有据的,保证让沙吒忠义无话可说。

    因为他的前任秦怀玉部下一共是一万二千士卒,其中还包括辅兵在内,而骑兵恰恰就是三千骑。秦怀玉凭借这些硬生生挡住了突厥十万铁骑的进攻,不仅没有失陷城池,反而将默啜给打得满地找牙。

    既然秦怀玉能做到,你沙吒忠义为何做不到而且,而今的突厥都给打残了,你若是还受不住朔方,那么只能说你技不如人。而大唐是不养废物的,你还是趁早请辞,回家养老算了。

    既然安排了沙吒忠义全面接收朔方防务,那么秦怀玉显然就不能再继续待在朔方了。

    朝廷对他的安排,亦或是说对整个朔方原边军的安排,就是所有活下来的人立即离开朔方,前来神都接受封赏。

    而宰相们的确都是活了千年的妖狐,一个个都是老奸巨猾之辈,心中就从来不曾忘记那些战利品。

    按照秦怀玉在奏报中所言,那可是数万匹突厥战马,近十万头犍牛,至于肥羊……因为时间仓促,一时之间划拉不清,只能以“无数”来描述。

    肥羊虽“无数”,但还不足以让宰相们失态,左不过是些食材和皮毛,得以一饱口腹之欲,外加换几个铜臭而已。

    但战马和犍牛可就不同了,据说有老人家为此兴奋地好几夜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还在梦中大喊大叫:“都是宝贝啊,得看紧了,一头都不能少……”

    这是心怀天下的治世能臣,忧国更忧民的圣贤弟子,其眼中只有那些犍牛,心中想的也是犍牛。

    有了这十万犍牛,可以省下多少人力,可以多耕种多少耕地,从而增长多少粮食

    自古以来,名以食为天,民无食而天下乱,民有食而天下安!有了粮食,哪怕仅仅是增产个一两成,天下必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有那么一刹那,宰相们的心动摇了,不再为武后以女子之身谋夺李唐天下而心有不甘,甚至以为这就是上苍的法旨……

    与文臣关心能够代替人力耕种的犍牛不同,武将们的眼里只有战马。北衙羽林、南衙十六卫的各位



第410章过往烟云
    太阳升起又落下,直到月上中天的时候,万象神宫中依然是灯火通明,烛光高照。

    武后和政事堂的诸位宰相以及户部、兵部的主官经历了漫长的朝议后,终于将西北二地战后的善后事宜给敲定了!

    这就是一场君臣之间的博弈,在坚持、权谋、迂回、讨价还价和妥协之后,最后的结果对于各方来说都算是尚能接受。

    这次朝议唯一美中不足的事情,就是兵部尚书房遗则称病缺席了,让顶替他出场的左侍郎战战兢兢,汗出如浆,从头到尾都不敢抬头看着武后。

    对于房遗则的缺席缘由,武后是心知肚明,倒也并非是和她对着干,而是实在是被那些各位的大将军和将军们给闹怕了,不得不玩起潜水的把戏。

    大的方向敲定了,武后随即令上官婉儿书写了圣旨,用了玺印,并当堂让宰相们画押、背书和用印,完成了一系列的流程,免得被人诟病为不经中书门下为乱命。

    大局已定,武后心情大好,请诸位宰相们用了些酒食,然后起驾回……武成殿,因为她还要给武三思一道密旨,替她将武懿宗一事给处理妥当。

    已是初冬时节,夜色萧瑟,风寒露冷,就在升斗小民们搂着婆娘呼呼大睡之际,武后依然在武成殿中奋笔疾书,时而蹙眉,时而搁笔,时而展颜……

    谁说帝王的日子就是享尽人世间的富贵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是那昏君,而每一个有所作为的帝王,谁不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为天下谋划

    高宗如此,太宗如此,秦皇汉武如此,就连那被人称之为昏君的隋炀也胸有丘壑,否则怎么会有开凿大运河的眼界和格局

    呵呵,一心享乐的帝王,也不是没有,譬如她那位在东宫中呼呼大睡的皇帝儿子,吃了睡,睡了吃,硬是把自己个活成了猪。

    她的儿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朝堂内外有多种传说,其中以“畏惧母亲从而装疯卖傻,以免步几位兄长的后尘”为主流。

    她的三子璟和四子煜,对她心有畏惧倒也不假,可若是因为畏惧母亲就装疯卖傻,将自己个给活成了猪,对此武后是不认可的。

    天下间,知儿莫若母!她的儿子是什么德行,她又怎么会不清楚

    三子璟纳了韦氏女为正妃,平日里都给宠得没边了,什么都听韦氏的,自己个唯唯诺诺就没有一点儿主见。

    刚刚登基做了皇帝,就听了韦氏的甜言蜜语,要将他那上不了台面的老丈人给弄进政事堂,大臣们刚刚反对,他竟然还嚷嚷着要将整个天下送给老丈人。

1...96979899100...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