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卦帝刘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遍地沧桑
只是心里却百感交集。
没想到刘封竟然做了这样的安排。
只是这一走,还能不能见面呢或许这一生再也见不到了吧
想起了刘封,想起了那些跟着自己一起来到江东的人,不禁一阵悲哀,眼泪滚滚流下。
“郡主一路顺风。”
徐舞蝶和苏飞频频向船上招手。
船动了,缓缓移动,速度渐渐加快。距离越来越远。船上说话的声音已经听不见,只有招手的姿势还能看见。
苏飞带来的一百二十多名士兵,在他还在黄祖麾下的时候,就是他的手下。苏飞投降江东的时候,就跟着一起归降,算是苏飞的铁杆儿嫡系。
他们也都是江南人,此时看着那些江东人乘船离去,心中也不禁百感交集。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回到家乡,跟亲人团聚呢
船影越来越小。
“好啦,我们也该回去了。”
苏飞的声音,有些萧索。
“是啊,该回去了。天天跟郡主在一起,如今倒是真的有些不舍呢。”
徐舞蝶悠悠道。
“郡主此去,一路上也是重重险阻,想回到江东,并非易事。唉,尽人事,听天命吧。”
“郡主一走,太白怕是不好跟公孙康交代啊。”
“是啊,辽东人不是傻子,没那么容易骗过他们。不过也没关系,他们想对我们不利,也没那么容易。”
苏飞回转身,面向留下的士兵。
“孙尚香失踪,我们开始搜索孙尚香。”
士兵们愣了一下,随即明白,哈哈大笑起来。
“是,搜索孙尚香。”
“我们也搜索郡主吧。”
徐舞蝶向自己的亲兵道。
“是,夫人,搜索郡主。”
姑娘们格格格笑了起来。
两天之后。
派出去的各路追剿顽敌的队伍,已经陆续回来,只剩下孙
第162章 集市
转眼之间,大泡子之战已经结束一个月。
此战中的死者,尸体早就被家人领回去。受伤的人也都放回家去。
方伯居的工作队,还在各地进行统计。
追剿顽敌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不过效果似乎越来越差。
开始时候,还时常能抓到几个人。到了后半个月,常常是连续几天都抓不到一个人回来。
当然不是沃沮人一下子都变成了良民,而是那些追剿队暗中得到了命令,能不抓人就尽量不抓人。
不过,追剿行动并没有停止,还一直在持续。只是行动的内容有了很大变化,变成经常到各个地方进行盘查,在一些交通要道,也设置了关卡,盘查来往行人。
关在冯屯里大营的那些俘虏们,也都被放了回去。
原来那些抢来的工具,也被还了回去。
至于那些粮食等吃的东西,据说时间长了,已经腐烂,都扔掉了,所以也就没还回去。
对于这个说法,那些沃沮是不太相信的。
粮食、腌菜、咸鱼、这些东西,放上一年都没事儿,到了他们这里不到两个月,怎么就会烂了呢一定是叫他们给吃了。
尽管心里有疑问,但是也没人敢于公开说出来。
能把那些工具拿回来,就谢天谢地啦。
好在现在几乎不打仗,也不抓人,安定下来,就能出去打猎、打鱼、采药、种地,只要能干活儿,营生总是有的,生计就能解决。
况且如今商人可以自由进出,沃沮人也可以到旱地去卖东西,总会换来自己需要的东西。
至于原来收来的那些黄薯藤,贾同理基本上又卖给了沃沮人。
没钱不要紧,拿东西来换就行。药材、皮子、咸鱼等等,都成了交换物。
至于偷来的那些黄薯藤,也都卖给了沃沮人,这一部分,就算是白捡来的,换来了药材,再卖出去,就充做军费。
两天前,刘封从大泡子撤出,回到了冯屯里大营。留下苏飞和方伯居带着一千八百人,驻扎在那里。
除了维护沃沮地区的治安外,还分出一部分人,建设永久营房。
现在住帐篷还行,等到冬天,帐篷就住不了,非得房子才行。
冯屯里这里,大兵们没事儿,除了一些训练,也开始建设营房。
至于建筑材料,山上有的是木头,去砍下来就是。
没有砖,黏土一和,脱成土坯,晒干就行。
此时,刘封就行走在建房工地上,他的身后,是贾同理、徐舞蝶、周紫、公孙楚、陈大狗、何照等人。
“咦,这几处房子盖得不错啊,这是谁干的活儿”
刘封在几座比较精巧的房子前停住。
“自然是我们自己盖的喽。”
周紫一副自豪的模样。
“看来你们真的用心了,比男人们盖的房子漂亮多了。”
“自己住的的房子,哪里能不用心”
这里盖房子的分工,是谁的房子谁自己盖。因为是自己住,所以大兵干活普遍比较用心,也不糊弄。
包括从山上割来的草,都专门挑好的。
周紫的女兵们住的房子,除了给派来几个工匠,剩下的活儿也都是女兵们自己干。
军中士兵来源复杂,不少人在家里的时候,就是工匠,甚至家里盖房子的时候,除了必要的工匠,也都是自己干。
所以,对于士兵们来说,盖营房并不是多大的难事儿。
“现在还比较潮湿,不过天气热,几天就干了。在雨季到来之前,就能住进去。”
贾同理介绍道。
干这些事情,贾同理是内行,几乎就不用刘封操心。
几个人在工地转了一圈儿,就出了军营,来到河边,上了船,就到了河对岸。
清川水的两岸,现在已经修起了简易码头,比较小的船,可以直接停在码头上。
现在,每天都有军营的小船来回摆渡,接送两岸来往的行人。
这些行人,出了少量的大兵,更多是附近的汉地百姓和山里的沃沮人。
这些人,都是到这里做生意的。
交易地点,就在河对岸的河滩平地上。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集市,每天都上百人来往,在这里交易。
&n
第163章 我来劳军
“我可真的没来过啊,我爷爷和父亲他们干的事儿,我一点儿也不知道。嘿嘿,你们忙,我还要去卖货呢。”
鲁松本来觉得曾经给刘封带过路,过来套一下近乎,将来也好跟人吹嘘一下。没想到被周紫直接揭了老底儿,立刻吓出一身冷汗。
“我的天啊,这个姑娘年纪不大,怎么什么事儿都知道啊。以后还是离他们远点儿为好。”
刘封等人正在集市上走着,就见南边儿路上来了一队人马,还有一些车辆。
“那是什么人看来不像是商人。是哪里来的军队”
“我过去看看。”
贾同理就朝那边跑了过去。
没一会儿,就又跑了回来。
“太白,乐浪太守凉茂来劳军。”
方伯居说的对,一定是凉茂收到了表文,到这里来劳军。
“走,我们过去迎接太守。”
凉茂是太守,官职比刘封高,必要的礼节是要讲究的。
刘封等人一路小跑,假装跑得气喘吁吁,迎了上去。
“拜见太守,不知太守前来,未能远迎,还望太守恕罪。”
去年冬天刚来到辽东的时候,刘封就跟着孙尚香和鲁肃等人,到乐浪郡的驻地土城,又叫王俭城哪里去过,见过凉茂。
现在一见面,他就认出了凉茂。
“哈哈哈,太白不用多礼,来的匆忙,也没事先通报你。不知者不怪,我也不讲究那么多虚礼。”
“这回来,是接到了你的文书,特意前来祝贺你,顺便劳军。既然你们来了,就把东西接收了吧。马玉,你跟他们交接一下。”
被叫做马玉的,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贾同理迎上去,两人就开始交接。
“太守远来,还送来这么多东西,真是感激不尽。当初来的时候,就想前去拜见太守,无奈军务繁忙,形势紧急,一直没得空闲。昨日才从沃沮人那里出来,这几日正打算前去拜见太守,没想到太守先来了,惭愧,惭愧。”
刘封客气道。
“没关系,军务要紧,平定沃沮人才是大事嘛。”
“军营在对岸,还请太守移步,到军营里歇息。”
“不急,这里出了个集市,以前没有吧。”
“没有,最近一个月才出现的。沃沮那里局势安定下来,才在这里交易。”
“走,我们看看这个集市。”
双方互相介绍了随员,凉茂就进了集市里面。
一边走,一边打听商贩们是从哪里来的,价钱多少。对于这个集市有什么看法之类的问题。
集市都是相似的,除了这里不少人是沃沮人之外,其实也没什么特殊之处。要说特殊,就是这里目前还不收税。
集市不大,很快就走完。一行人就上船,来到军营。
贾同理带着劳军物质事先回来,顺便就安排了一队士兵在门口列队迎接,以示尊重。
“嗯,不错,军容整齐,难怪能够平定沃沮。咦,这些房子是怎么回事儿”
凉茂就向房子走去。
“这是自己盖的营房,过几天就可以入住,等到冬天的时候,就能在营房里面过冬,免得兵卒们在帐篷里挨冻。”
凉茂上上下下看看刘封,不禁笑了。
“太白连冬天的事情都想好,难道确定会在这里一直住下去”
“不确定,不过,以卑职所见,沃沮人虽然暂时平定,但是时候尚短,没来得及教化,今后还可能反叛。高句丽那里,目前也没有彻底平定,所以还是在这里保持驻军为好,随时监视威慑。”
“即使我不在这里驻军,将来别人来了,有现成的房子,也就省得再盖。只要有利于辽东,有利于朝廷的事情,该做的总是要做。”
凉茂又看看刘封,叹了口气。
“要是都像你这样想就好喽。”
“请太守到大帐去歇息。”
该说的话说了,刘封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说更多,点到为止,多说无益。
“不急,我看看你的军营。那边是什么”
“练兵场,边上那些叫做障碍场,训练行军和进攻路线的。”
刘封说的,就是跟他在庄园里做的一样,也是个越障训练场。
走到跟前,凉茂不禁感叹。
&
第164章 错综复杂的关系
刘封介绍完主要情况,就站了起来。
“请太守在这里稍候,若是想知道详细情况,周紫等人也可以介绍。他们都在一线冲锋陷阵,知道得更加清楚。如水如今还在山里,不知道你太守今日前来。”
“我去安排人叫如水回来,明日午时便可到家,届时如水还有些事情,想要跟太守详细说说。暂时告退。”
“对对对,叫如水尽快回来。好久不见,倒是真的有些想他。”
刘封叫方伯居回来,一是他跟凉茂熟悉,关系也好,说起话来方便。自己有些不方便的话,方伯居都可以说。
二是特意给凉茂一个机会,让他跟周紫和徐舞蝶等人接触一下,从手下将领那里了解更多的情况。
光是自己一个人讲话,凉茂就可能认为是一面之词,心里未免怀疑。
这样一来,就能显得自己没有什么私心,襟怀坦荡,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尽可能的避免凉茂的猜忌。
乐浪郡的地位十分重要。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加上目前辽东基本上处于割据状态,跟中原交通不便。所以周边的一些国家和部落,在跟朝廷打交道的时候,都要先跟乐浪郡打交道。
周边的马韩、弁韩、辰韩、州胡、倭国等,要想跟朝廷联系,都要先通过乐浪来进行。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乐浪是在代表朝廷,在跟这些国家打交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