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我是曹宁
单独用中文来猜测密码,是不可行的。
无论如何去猜读,都不成意思。
刘云烦了,伸手去口袋里掏烟。
第175章 军火露出来
开车出来时,已经深夜一点多。
刘云将密信分别放好。
然后,给李小双的电话拨打。
电话响起,李小双接通电话:“喂!”
可是,刘云不说话,在三秒之后,放下了电话。
李小双马上明白,对方是刘云。
这么晚打来电话,肯定是有急事。
按照规定,出现这种情况,是通知李小双有密信。
李小双又根据刘云不说话的时间,定出是三号信箱。
于是,李小双起床出门,来到了三号信箱。
回到了地下室,李小双看了看密信,不禁暗叹刘云太小心了。
没办法,李小双只得又跑了一趟,去了二号信箱。拿到了另外的一封信。
当两封信合在一起后,李小双高兴得直跳。
她马上起草了电报稿。并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去。
晚上的明珠,电报来往量较少。这时候,容易让敌人抓住。
所以,李小双只得在敌人没有反应过来前,发完电报。
发完了电报,李小双激动的睡不着觉。
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延安,也有人睡不着觉。
九号收到了李小双的电报后,一译出来,竟然打翻了旁边的文件。
他再一次确认无误后,便跑出了门。
不管有多晚,九号依然去敲三号的门。
三号刚刚上床,又被九号给喊了起来。
“好消息!首长看后,肯定睡不着。”九号说。
三号一听,睡意全没了。
接过了电报译文稿,三号一口气读完。
“好!真是好消息!我去拿酒来,我们喝几杯。”
三号的夫人也起了床:“你们俩犯毛病了这晚还喝酒”
三号说:“有这消息,就值喝醉。我不醉,只庆祝。”
没办法,夫人进去就剩菜热了,拿来三号的办公室。
夫人知道这是机密,她不能知晓。
所以,她便守在屋外,有的事,警卫是不能知道的。
三号到了两碗土酒,与九号碰了杯。
两个人喝了一大口。
“你的眼光不错,为革命选了一个人才。这么复杂的情况下,他竟能从中找出了一条路。”
九号:“首长,你知道的,这段时间,为了破译的事,我批评了很多的同志。我急啊!”
三号点头:“你急我比你还急。要人给人,过去了十几天,却没有一点头绪。让我也是想骂人。”
九号笑着说:“鹰是什么脑子竟然能想到中文译成英文,再用英文来定密码的方法。这个方法,我看没有人能想到。”
三号笑了:“那是他是鹰,他是飞在天空中去看事物。”
九号拿出了一份地图:“我手上有一份那地的地图,但是,我就奇怪了,钟鼓楼能藏东西吗”
三号看了看地图:“我是江苏人,宏光寺我曾经去过很多次。钟鼓楼的钟鼓都敲过,我的印象中,钟鼓楼不应有密室地道。”
九号说:“我按广告的翻译再定数字的方法在心中过了一遍,鹰的方法没有错。关健是,能组成一组语句。只要一点问题,就不可能组成语句,而且是世界上最难的中文。”
三号:“我没有怀疑鹰的推理。我在想,既然有东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么,我们就要去解析出来。”
九号请示:“我通知明珠市委的同志”
“不行!这批军火不是小数目,我们得小心再小心。而且,宏光寺的边上,就是日本人的军营,就是你拿到了东西,也难出来。我看分几步走。第一,确定东西的下落。派人去宏光寺,最好是进入宏光寺,不急,让他慢慢地找出来。”
九号:“我们的人有过去是出家的人,我可以安排他去宏光寺挂单。外面的,也安排人接应。”
三号同意了这个方案:“第二,这件事不能通过明珠市委的手。不是我不相信自己的同志,而是小心为主。”
九号:“那我启动云雀小组。”
“同意!”
第176章 宏光寺上香
刘云与李大双携手向着宏光寺走去。
路两旁的大树,遮起了天然的树傘,将阳光挡在上空。
一群小鸟,在树上吱吱喳喳地唱着歌。
刘云感到自己那急促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
踩着脚下那一级级的台阶,向着大雄宝殿而去。
路边的小摊上,摆满了香烛。
李大双买了香烛,还买了一挂长鞭。
“庙里不允放鞭。”刘云说。
“不是,可以在规定的地方放鞭。”李大双比刘云还清楚。
在大雄宝殿的外面,烧香磕头,这时的刘云,是一个诚意的信徒。
今天是十五,上庙的人很多。
拜完了佛,刘云与李大双开始转悠起来。
转了几处,终于来到了钟鼓楼。
又是一层层的台阶,上到了二楼。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
鼓楼位于大雄宝殿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
楼上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三百米,互相辉映。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
相比较鼓楼,钟楼的结构很结实,可能是那巨钟的重量原因。
没有结实的承体,难以载着几吨重的大铜钟。
而鼓楼,则是比较轻盈。
两者相比,钟楼象一个有着肌肉的男人。而鼓楼则是一个女子。
刘云先去的钟楼。
看了钟楼的情况,他否定了东西在钟楼。
那么重的钟下,不会有地道与暗室的存在。
所以,刘云拉着李大双来到了鼓楼。
鼓楼的上面,没有暗室与地道的可能。
要是有人在此藏东西,只可能是这楼梯。
旋转的楼楼,爬墙而起。
刘云放慢了脚步,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
弄得李大双得停下来,等待刘云。
每一个台阶,刘云都会重步踏出。
他在试探,这台阶的下面,是否是空心的。
别人也试不能听到什么,但是,刘云的耳朵是顺风耳。
一些细小的声音,都不能逃过他的听力。
一直走到了楼梯的尽头,上了鼓楼。
依然没有发现什么。
刘云肯定,这鼓楼也是实心的,没有地道与暗室。
站在鼓楼,看着钟楼,刘云心在想:难道破译的是错的
眼下,明显地是,钟楼与鼓楼,不可能藏军火。
下楼梯的时候,刘云再一次试了,依然是实心的。
来到了观音殿,刘云在想:也许自己错了,如果有大批的军火,也不可能大张旗鼓地运进宏光寺来。
就是运来,要想藏起来,也不是一时半刻。
这样的话,肯定会被人发现。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人发现,就会传出消息。
可是,到现在,没有一点风声雨声。
说明这军火不会藏在宏光寺。
不对!
军火不藏在宏光寺,为什么会在广告暗语中提及宏光寺
而且直接说出了钟鼓楼
为什么是钟鼓楼
因为钟鼓楼是藏东西的人能去的地方。
寺中的各个殿阁,都有和尚守着看护。
藏东西的人一进去,就会被那些和尚盯上。
只有钟鼓楼,没有和尚看守。但是,每一个小时,会有和尚来巡山。
所以说,宏光寺最方便的地方,也就是钟鼓楼。
当然,钟鼓楼的人流量很大。
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很少有寂静的时候。
在这么多人的眼皮底下藏东西,也是难事。
除非是在下午寺庙关门的时候,人流量才会减少。
要藏,也只有
第177章 留言碑前(为随风飘流の壹叶小舟 大大万赏加更!)
看到刘云的表情,李大双不再说笑了。
她指着那台阶说:“有那台阶的左边,有一个留言碑。上面留下了几百年来的名人的留言。我带你去看看。”
刘云一喜,正入我心。
他便上前拉着李大双的手:“老婆慢点走,下台阶比上台阶更危险。我来护着你。”
说完,就象太监一样,小心翼翼地牵着李大双下台阶。
下了五十四阶台阶,李大双停了下来。
“就是这里了。”李大双指着左边说。
这是一大块石壁。
石壁的上面,是大雄宝殿的烧香处。
铜炉的前面,建了这个石壁。
石壁的上头,是一个飞檐,可以挡风雨。
这个石壁,有着几百个平方米大。
石壁上,密密麻麻,有很多的留言。
刘云看了看,上面是明清的人的留诗留词。
他们是用毛笔写上的,但是,寺庙将他们的留言刻在石壁上。
这样一来,就是留芳千古了。
左边的石壁,是明清两朝的文人骚客留下的。
当然,也有些上不得台面的诗词留下。
那些应该是留言人给宏光寺献了大量的香火钱,所以,应他们的要求,他们的顺口溜也留刻在石碑上。
刘云不可能认为,死了几百年的人与军火有关系。
他问:“这都是明清的,民国的名人呢”
李大双指着台阶的右边:“在那边。”
刘云来到了右边,一看,笑了。
这面石壁,只有石壁顶部,留有刻字。
那些是民国的名人所留。
其余的地方,都是游人所写。
奇怪地是,在石壁边上,还有两个和尚。
他们拿着一支笔,一个本子在登记。
“他们在登记什么”刘云问。
李大双说:“在这里题诗留言的人,需要交上香火钱,才能保留石壁上的留言。”
刘云马上走上前去:“师傅,我想在石壁上留言。”
和尚问:“你想留存多久”
刘云随口说:“十年八年的。”
和尚:“一年的保存费三元,八年二十四元,十年要三十元。”
刘云的心一动:“有封顶的吗”
“有!一百元封顶,永远保存。”
刘云高兴地说:“好!我就来一个封顶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