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拯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李白才不白

    “不,我桌子上的这可不是红衣大炮,他甚至还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第三十四章沐世子的野望
    红薯是民间常见的食物,红薯并不是原产我国,而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盟代万历年间,在吕宋经商的福建长东县商人陈振龙无意间发现,当地的红薯非常好吃,产量也很高。

    他想到自己的家乡粮食欠缺,尤其是每遇大旱,百姓们往往食不果腹,于是暗下决心,要将这红薯带回祖国。

    当时,吕宋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统治者严禁红薯外传,违者杀之。陈振龙苦思冥想,心生一计,他让同行的商人先期回国,自己装病,托辞在老乡家休养,趁机学习红薯的种植技术。一年之后,在红薯栽种期,他花钱私买了一些红薯藤,编入货船的缆绳里,巧妙躲过了海关的检查,返回祖国。当年,红薯便在福建栽培成功。两年后,福建遇旱,稻米颗粒无收,而陈振龙所栽培的红薯却收获了很多,他用这些红薯帮助乡亲们渡过了难关。

    福建巡抚大喜,将陈振龙的功劳上报朝廷。朝廷认为红薯种植期短且能耐饥,便在全国推广开来,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寻常食物。

    可沐川却知道在消息异常堵塞的大盟,红薯在大盟帝国末期,根本就没有发扬到整个大盟,另一方面,红薯虽然能吃,但并不能完全作为主食,所以没有引起统治者的重视。

    沐川赶紧对戴立说道:“你们带回了多少红薯还有那些红薯叶”

    戴立回答道:“回世子的话,我的手下一共带回了200斤红薯,全部都是精挑细选,您瞧瞧这一个个红薯的个头,据说亩产能够达到两百石呢。”(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两千斤。)

    戴立赶紧从身后掏出了一个包来,包里面装着几个个大饱满的红薯,虽然比不上现代社会那些巨无霸红薯,但是也有两个拳头这么大了。

    “好东西!”

    沐川惊叹。

    沐川知道,若立地条件适宜,在不考虑病虫危害以及没有自然灾害(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只施用土杂肥及草木灰,不施用化肥,红薯的亩产量在3000-5000斤左右。如果是发生了病虫害或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那样的话,亩产量就很难说了。

    那么又有人提问了,为什么红薯亩产量这么高到解放后还是有人饿死

    解放前没有化肥和科学技术,受红薯品种和科学技术限制,红薯产量当时并不高。古代饿死人原因很多,一般都是因为战乱土地没人耕种,或自然灾害土地种植的粮食作物绝收等因素。

    “这些品种这么好,居然能够结出一两千斤的红薯”沐川也表示微微的有些惊讶,在后世要是谁家亩产才只有一两千斤红薯,绝对会让人笑掉大牙,没有1万斤都不好意思出门说自己是个老农民。

    这两三千斤的产量放在古代,对于那些老百姓来说,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一样。

    沐川握紧了拳头,暗自沉思道:看来必须快点把化肥搞出来了,那样不仅可以提高红薯的产量,还可以提升各种农作物的产量。

    “雨农,关于红薯的事情,我需要你做到绝对的保密,明日,我便会去同父亲商议,铲除我们云南沐王府山庄内700亩其它的农作物,全部种植这些红薯和一小部分辣椒,另外,我希望在山庄内再建一个大型仓库,再去沐王府内抽调一些火药专家,参与我仓库内的研究项目。”沐川看着手上几个硕大的红薯,心情澎湃。

    “是,雨农遵命,世子,雨农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讲”戴立又有些迟疑的说道。

    “说,何必遮遮掩掩我的性子你是知道的。”沐川点头道。



第三十五章徐夫子的担忧
    就连徐夫子这样的文人都亲自干掉了两个地瓜,更别提国公爷还有李将军了。

    “呃,还有吗川小子。”李兴军看着空无一物的凉亭,转头看向了沐川,沐国公和徐夫子也抬头看向了他。

    沐川欲哭无泪的说道:“真没了,老师,父亲,这玩意是我用来做种苗的,可不敢再吃了。”

    徐夫子笑道:“此物甚是甘甜,平添三两个,足以饱腹已,不知亩产几何”

    沐川想了下还是不打算太刺激三位至亲与恩师们,只好低声道:

    “亩产大概有一两百石,若是有计划的播撒肥料,则可让亩产提高到两三百石,甚至是四五百石。”

    “咳咳咳…”

    “你说啥再说一遍。”

    “沐川你该不会是在说胡话吧”

    “亩产大概有一两百石,若是有计划的播撒肥料,则可让亩产提高到两三百石,甚至是四五百石。”

    沐川只好用更小的声音回答道。

    “咝…”三位大人物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尼玛沐川口中的地瓜随随便便打了一下都有一两千公斤的产量,若是细心打理这亩田地的话,就能够达到三四千公斤的产量。

    云南沐王府的首席幕僚兼沐正恩军师的徐夫子一把抓住了沐川,紧紧的不放手,问道:

    “川儿刚才你所言是真是假”

    沐川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川儿所言无半点水份,只需一试便可。”

    根据相关记载,盟朝在南方平均水稻一年亩产五百斤,还告诉你宋朝以前北方亩产粮食二百五十斤(二年三熟)也就是年亩产三百七十五斤,宋朝之后北方气候变冷,生态破坏,产量降低.故宋朝以后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

    “何至于此,此物莫非是上天赐予我大盟之圣物不成”沐正恩有一个小小的番薯,联想到了很多,以后云南的军队只要拥有了它,就拥有了足够的军粮,就可以养活足够多的人口和士兵。

    李兴军同样为之震撼,以前他带领的大军征战时,没有少遇到过补给缺失的状况,饿到实在是没有办法,蚯蚓沙土他们都吃过,要不是实在是没办法,谁会去吃那些东西呢

    沐正恩异常的兴奋,然后用着颤抖的声音说道:“快,必须要把这地瓜传播到整个云南去,让咱们云南几十万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种上地瓜,云南粮食问题无忧也。”

    徐夫子却皱着眉头说道:“国公爷稍安勿躁,此物虽然很好,但若是被金兵学了去该如何是好如今金兵暂时没有进攻我们云南,只是因为补给的问题,如果再让他们得到这种神物的话,他们的后勤压力将会大大减少,我以为此物乃是一柄双刃剑,用的好可以敌避免伤已,若是用不好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李兴军被徐夫子这么一提醒,也想到了问题的关键,金兵的粘杆处,血滴子可是无处不入,若是这种神物被他们偷了去,那就得不偿失了。

    沐川笑道:“父亲无忧也,咱们只要控制好红薯的肥料,金兵哪怕拿走了我们的红薯苗,也只能最多亩产百石左右,而我们通过化肥能够达到亩产五六百石足足是他们的五六倍。”

    “化肥这又是何物,莫非是那些农家肥和草木灰”徐夫子若有所思的说道。



第三十六章蕃庄改革实施
    沐国府的蕃庒管家姓王,单名一个匡字乃是沐王府的老家奴了,是属于府上沐正恩信得过的老人之一,所以被指派来到昆明府沐国府的蕃庄打理上下一切。

    沐国公的蕃庄足足有700亩土地,上面种植了大量的农业经济作物,这里是属于沐王府众多财产产业之一的土地。

    等到黎明鸡叫时分,王匡已经起身洗漱打理了一下,然后叫手下赶紧去叫醒那些庄子里面的佃户,蕃庄内共有百余名佃户,大多都是拖家带口的劳工,好在沐国公府的条件也比较优厚,让这三十余户人家都衣食无忧。

    有勤快的小厮已经去打开了山庄的大门,然后瞪大的眼睛瞧见了远处而来的烟尘,直接一只非常精锐的兵马正在快速接近沐国公的蕃庄。

    “王管事,不好啦,有大兵朝着咱们这边来了。”

    一个小伙子赶紧冲进去跟王管家通风报信。

    “这…是不是咱们国公回来了,可是带这么多兵马来干嘛走,咱们出去迎一下。”

    王匡赶紧带着整个庄子里面的人出门迎接,他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些士兵要干什么,沐国公府那边也没传来消息。

    不多时,一队威风凛凛的兵马护送着八辆马车来到了山庄,为首一人正是咱们的沐国公沐正恩,可是他的眼神飘忽不定,时不时的朝着后方的马车望去,仿佛马车里面保护着什么重要的人物一样。

    随行的大将军李兴军和他的首席幕僚徐夫子亦目光飘忽,沐川则是悠哉悠哉的骑着他的千里马跟在后面。

    这六车地瓜和两车辣椒估计是有史以来享受过最高规格保护的农作物,足足1000名新练的重骑兵,还有2000名沐川的曲陀关老兵组成了一支豪华的保护队伍。

    沐正恩看见终于到了目的地,然后对着身后的骑兵们说道:“此外十里外便是尔等日后军营,尔等先去选好地址,不日便会有人为尔等建造营地。”

    沐正恩对于沐川的计划可谓是百分百的支持,他原先想要激烈的重骑兵都放在了山庄的四周,在平原之上若是这块山庄若遭遇了敌军的突袭,1000名具装骑兵绝对可以教对方做人。

    然后沐正恩又来到了沐川的身边,然后对他说道:“川儿,以后此处尽归你管,你的2000名白杆兵以后也扎住在此处,并且我们会陆续为你补足6000兵马,至于你的军工厂,务必要快点建立。对于你为父可是掏心窝子的支持,务必不要让吾失望。”

    沐川郑重的点了点头,然后用着无比坚定的语气说道:

    “父亲您放心,只要沐川还有一口气在,就绝对不会让这大盟的希望断送在孩儿的手中。”

    “好!!!”

    一只苍劲有力的手臂搭在了沐川的肩膀上,然后开怀大笑的说道:“好小子,为师果然没有看错人呢,某觉得有你这句话在,把金兵赶出关外的日子不会太久。”

    徐夫子捏着自己的山羊胡也是大为赞赏,然后沉声说道:

    “川儿,你尽管放心大胆去做,要知道你的身后是我们整个沐国公府,还有整个云南的军民,成与不成,结果几个月后月后自会见分晓,你可不要让我失望了。”

    “嗯。”沐川看到正笑盈盈看着自己的众人,突然感觉到身上的担子加重了不少,不过也随之淡然,我沐川可不想又白活一世,至少,也要保证自己的家人快快乐乐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

    军工厂实际上不仅仅只是生产武器,沐川的化肥也会在这军工厂内研制,军工厂这三个字,无非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谁都不会想



第三十七章云南一个画圈人
    这一年,公元1662年,有一个年轻人在遥远的昆明画下了一个圈。

    那是一个春天。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

    六日后,沐川看着已经基本成型的军营,还有他的工厂和实验田,沐川好想自豪的对着后代人说道:“嘿,兄弟们,你们脚底下方圆20公里的土地都是我沐川的,从我家到厨房需要走两趟高速公路。”

    沐国公的手笔非常大,方圆20公里之内的土地全部被征收,为此沐国公可得罪了一大批读书人,为啥,很多举人秀才在盟朝都有免税的权利,有些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就会把自己的田地挂在他们头上,充当人家的佃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大盟王朝人口比盟初时增加了那么多,可是税收就和盟初的时候差不多,再加上军费支出这么大才导致了大盟朝几乎快要亡国了。

    盟朝士大夫天天喊着千万不可与民争利,说什么今上一定要勤俭,实际上他们在背后的利用家人天天干着争名夺利的事情,因为君王一点错误或者享受,就会天天叫嚷着大盟明日便会亡国了,其实一切都是政治决定了屁股的位置,屁股决定了脑袋思维。

    沐浴露在旁边看着傻乐的少爷,他实在是想不出这么一片荒地有什么可乐的直到后来的他才体会到了少爷的快乐。

    “少爷,昆明城一年一度的花魁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孙少爷李少爷他们特地差人给您发来的请帖,想问您去不去”

    花魁大赛这就是古人的海天盛宴吗或者称之为选美大赛更加贴切,沐川顿时听了一阵心痒,眼神扑闪扑闪的亮出来一丝精光,装作不在意的说道:

    “不好吧,我堂堂一个沐国公世子居然跑去逛青楼,这传扬出去有辱门风,不妥不妥。”

    说起青楼,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妓院”二字。然而在古代,并不是所有的妓院都可以叫“青楼”的,只有高级的妓院才可称为“青楼”。

    “哎,世子,你还担心这个咱们去逛逛这个花魁大赛不仅不会掉身份,凭借世子你温软如玉的绝世容颜,勾勾手就会让那些清官人儿奉为座上宾,在昆明还会沦为一时美谈呢,现在这些读书人都作兴这个。”

    沐浴露哪里还不清楚自己少爷的态度,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老实,自己要是不给少爷一个台阶下,少不了好果子吃。

    其实在古代,青楼的原意本是指富贵人家豪华雅致的青砖青瓦的楼房,因富贵人家的姬妾和家妓大多数都住在此地,所以到了唐朝的时候,人们就逐渐把这里称之为烟花柳巷之所。

    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写过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里面出现的“青楼”指的就是妓院。

    沐川看得一下不远处还在干得热火朝天的工地,心知这边想要建好工厂营地,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弄好的,虽然咱们的古人有很厉害的智慧,连万里长城都建给你看,但是毕竟没有钢筋水泥那些速成建筑材料,这里没有一两个月估计是弄不好的。

    沐川这对沐浴露吩咐道:“吩咐管事的盯紧点,这里要是出了差错,我可饶不了他们,偷得浮生半日闲,咱们也要劳逸结合,沐浴露,等一下你通知完他们之后,收拾一下,跟少爷去逛一逛这昆明高雅场所,毕竟孙公子李公子拳拳盛意之下,我也不好拒绝。”

    沐川决定只是带着欣赏艺术超脱了低俗趣味的审判性目光,去观赏一下这次花魁大赛,并没有丝毫其他不雅的想法。

    “得嘞,世子您就瞧好了吧,我去去就回。”沐浴露



第三十八章昆明晚宴
    第一次以古人的身份逛青楼,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目前沐川感觉自己离走向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好像就差一步了。

    沐川和沐浴露两人一主一仆来到了李公子孙公子约定好的凉亭等待。

    不多时,两个书生士子衫打扮的青年男子来到了凉亭,在他们身后还跟着几个随从,其中个子高一点那个公子名唤李海彦,大将军李兴军的小公子自从沐川拜李兴军为师之后,两家自然亲近了不少。

    另一人的来历也不小,乃是曲靖知府孙之江的儿子孙佑臣,这三人打小就一起长起来的,人送外号昆明三少,也有人叫他们三人为昆明三恶,孙佑臣性子很像他爹孙之江很像,凡是得罪过他的人他当面不会发做,可是在背地里使刀子的事情,他可不会少干。

    李海彦的性子有点直,因为他那张破嘴也得罪过不少人,用一句地方方言来说就是:“你瞅啥瞅你咋的,你再瞅个试试,试试就试试………”
1...7891011...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