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狂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谁家mm
柳蔚突然想到什么,眼皮一抬,不太确定的道:“我父亲既然是被镇格门带走的,那就是圣上直接下令,都尉以为,圣上杀了我爹,我会找圣上报仇我会去行刺圣上”
容棱十分冷静的看着柳蔚,的确是这么想过。
柳蔚笑了:“我不能跟你保证我不会报仇,但我知道量力而行,容棱,你现在告诉我真相,我们就还是朋友。我这人公私分明,哪怕上一辈有恩怨,我也不会牵连到你头上,因为你我都是无辜者,我们都回不到当初去改变什么。但你如果继续瞒着我,便不怪我放弃我们的友谊。”
“只是友谊”容棱眼底闪过一丝狠戾的复杂。
柳蔚抿唇道:“你若不说,连友谊也不是了。”
容棱蹙眉,沉默着。
但此时柳蔚知道,这人在思考,这人会说,肯定会说。
事实证明,女人的直觉有时候的确管用。
过了好半晌,容棱再抬起眸时,神色已经变了:“青云国建国两百余年,你可知”
柳蔚愣了一下,点头。
刚穿越过来,柳蔚便打听过这个朝代,这里与她所知道的历史,截然不同,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在柳蔚的估算中,青云国就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宋朝,时间段大概是那个时间,但人文背景,却并不一样。
青云之前,有过三个朝代。
最早,也是史官笔下有保存记录的,是冼月朝,冼月朝在世时,距今已经过去一千四百多年了,就连冼月朝当时使用的文字,都是另一种,那是到现在才只有少数几人,能够破译的复杂符号文字。
冼月朝存世了五百年,之后便被白孟朝推翻,但白孟朝的历史也不长,只有两百年,确切的说,是一百九十四年,其后,白孟朝便被一海外族类,后世称为“玄人”一族,所侵灭。
自此,赤玄朝诞生。
赤玄朝的存世时间,几乎与冼月朝有得一比,它存在了四百八十三年,但长久的统治,总是让人容易得意忘形。
赤玄朝的最后三代皇帝,均是荒淫无度,昏君无道,足足近百年之内,苛捐杂税,天灾,导致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所谓乱世出英雄,朝廷的暴政,终于使百姓不再忍受,纷纷揭竿而起。
然后,一支名为“凌云青天”的义军,出现了。
这支义军,从一开始的十来人草台班子,到后来,统领两江之内,六十万义士。
这场战争,持续了足足二十九年。
当时的义军统领容长鹏,利用其卓绝的战斗力,领导能力,一路过关斩将,穿云破雾,终于在赤玄朝万翰十六年一月初七的凌晨,带着数十万大军,涌入京都。
于长岭殿上,斩下赤玄朝末代皇帝,万翰帝的头颅。
其后,青云朝正式落户史书,容氏一族,也步入历史的辉煌。
容棱的表情并不算好,就在柳蔚简短的将冼月朝,白孟朝,赤玄朝这三个朝代回忆一番时,容棱再次开口:“纪,便是赤玄的族徽。”
223.第223章 摸错了
现在西陇苑的后院就专门开辟了一块地方,给两孩子养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最著名的是一条十八条腿的巨毒蜈蚣,小黎每天逼蜈蚣吐毒,把人家蜈蚣弄得要死不活,容矜東就心疼,总要捉一些蚯蚓蟋蟀,让毒蜈蚣饱餐一顿。
一开始那毒蜈蚣还想办法逃,现在每天有吃有喝,就是吐点毒,好像也没什么累的,它就招来它媳妇,在这儿专门挖了一个洞,安家了!现在蜈蚣媳妇已经开始产卵,下个月就能看见小蜈蚣了。
柳蔚没想到短短半个月,他儿子已经有小伙伴了,想到刚才瞧见的那个怯怯糯糯的小男孩,柳蔚莫名的有些好感,思忖一下,便道:“千万别让小黎欺负了他。”
那么傻乖傻乖的一个孩子,肯定不够自家儿子一指头的。
容棱“嗯”了一声,其实容矜東好像挺自得其乐的,大概是有做哥哥的意识,他总是让着小黎,两个孩子一起,素来只听说会吵的,还难得见到相处得这般融洽的。
从西陇苑到书房,走了接近一刻钟。
书房门口有侍卫把守,看到王爷回来,侍卫便屈身行了礼,只是抬头时,却饶有深意的看了柳蔚一眼。
素来洁身自好的王爷,今个儿带了个女子回府,此事已经在府里流传开了,短短一刻钟不到,书房这儿都听到消息了。
侍卫们都想小心翼翼的多看几眼,心说什么样女子,还能让他们家王爷亲自带来书房重地
看那女子戴着面纱,他们怎么看也看不清明。
正在这时,柳蔚横过去一眼。
一个正目光灼灼,像是要把柳蔚的面纱盯穿的一个小侍卫,被吓了一跳,赶紧埋下头,心脏都跳快了几分。
容棱也瞧见了,淡淡吩咐:“都下去!”
侍卫们红着脸,赶紧纷纷告退。
容棱推开书房门,柳蔚看容棱一眼,率先走进去。
书房里漆黑一片,柳蔚凭着记忆找到书桌方向,正摩挲着蜡烛,黑暗中,一具高大的男子身影侵袭而来。
男人的手臂,穿过她的腰间,握住她停顿在半空的手掌。
柳蔚不需分辨,便知道是容棱突然靠过来。
柳蔚板着脸,冷声道:“做什么”
容棱就在柳蔚的身后,灼热的呼吸,刚好落在她白皙的脖子上,他低沉的声音显得非常沉稳,说道:“找蜡烛。”
柳蔚咬着牙:“这是我的手,不是蜡烛。”
“嗯。”容棱轻应了一声:“摸错了。”
“那你松开。”
男人却沉默,不做声了。
柳蔚皱眉:“松不松。”
容棱犹豫一下,大概怕柳蔚真的生气,只好放开。
但手放开了,男子身躯却不打算移开。
柳蔚能感觉到,自己的前腹抵着桌角,而后面,就是男子以身躯进行的压迫性的围堵,她被锁在桌子与男人中间,偏偏这男人不要脸,明明压着她了,却死也不让。
“容都尉只会玩这些无聊的小把戏”柳蔚挑起眉。
容棱装傻:“什么”
“你压着我了。”柳蔚忍着火气!
容棱理直气壮地说:“太黑了,本都看不到。”
柳蔚磨牙:“容都尉武艺高强,别告诉我,你不会夜视”
“本都不会。”
柳蔚:“……”
短暂的安静后,柳蔚喘了好几下呼吸,才控制住自己没发脾气跟这人动起手来。
柳蔚冷静的道:“那你别动。”她说着,伸出了手,摸索着桌面,寻找烛台。
可摸了半天,什么也没摸到,正想绕到桌子另一边去找,容棱却突然伸手,搂住柳蔚的腰,将柳蔚拉进怀里。
“喂,你干什么!”柳蔚大叫。
容棱将脸埋在柳蔚温软的脖子里,湿润的呼吸侵入她的皮肤,他手紧紧箍住她的小腹,那力道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骨肉里。
他没说话,只是保持这样的姿势不动。
柳蔚最初叫了一声,没得到回答,也安静下来。
黑暗剥夺视野,却放大了
224.第224章 赤玄宝藏遗秘
容棱这才缓慢的松开柳蔚。
容棱一放手,柳蔚便快速躲开,摸着黑暗,找到了烛台,又摸到烛台旁的火折子,将蜡烛点上。
书房里变得有了光亮。
柳蔚看着离自己数步之遥的男人,面色绷得紧紧的。
容棱却走过来。
柳蔚眯起眼睛,用谴责的目光望着他。
容棱走近了,站在柳蔚面前,柳蔚刚要问他又想干什么,他却伸手,拿过她手里的火折子。
柳蔚任由容棱将火折子拿走,他吹散了火灰,直接越过她,到墙边,将屋里的灯笼都点亮。
随着一盏一盏灯笼点亮,书房里越发光明,容棱将火折子塞好,走到书桌里面,拉开抽屉,拿出里面一叠信件。
柳蔚眼前一亮,快步走过去,将信件夺过来!
容棱准许柳蔚拿走,看柳蔚急切的开始拆信,他按住她的手,提醒:“你说过,你不会走。”
柳蔚瞪容棱一眼,说道:“随便说说的你也信,我要是现在食言了,容都尉打算怎么办”
容棱眯起眼睛,凑近她,盯着她的双眸,淡淡启唇:“那正好。”
柳蔚挑眉……
容棱轻勾一下好看的唇角:“你给了我更好的理由,用另一种方式,把你留下。”
虽然不知道容棱说的另一种方式是什么,但柳蔚感觉,不会和平。
这男人是打算等到自己食言,就索性用强的吗所以现在是什么先礼后兵
“哼!”柳蔚冷哼一声,转过身,一边拆信,一边走到椅子上坐下。
容棱也不着急,见柳蔚安静看信,便转身出了书房,对外头吩咐沏壶茶来,想了想,又加了两盘小点心。
柳蔚之前没吃东西,现在没感觉,一会儿肯定会饿。
这些信件的内容,很零散,柳蔚看的第一封,并没有看懂内容,她翻找了一下,找到了时间最久的那封信打开,这才算看明白了。
这些信,应该是有人从各个地方寄回来的,里面大量的提到云这个姓氏。
云,柳蔚知道,赤玄朝的皇室,便是姓云。
这些关系到赤玄朝的历史,但却很散乱,有些是从召州寄来的,有些是从岭州寄来的,有些是从益州寄来的,有些是从南州寄来的,几乎整个青云王朝的州府,都囊括了。
这里面,不乏看出容棱的用心,他派了很多人出去,去找纪家人,但这些人的回信,却全都围绕着赤玄朝。
有的是说,什么地方发现了赤玄旧人行踪。
有的是说,哪家商行与云姓男子私交为笃,还有人说,亲耳听到有人讲,那云姓男子是前朝皇族后人,虽如今没落,但前两百年,却是皇亲国戚。
柳蔚将信全部看完,心中隐隐有猜测,她抬起头,看向容棱,问道:“纪家,是前朝旧人”
容棱此时刚刚接过下人送上来的茶点,他放到柳蔚面前,自己端起一杯茶,捏在手里,开腔道:“野史有记,当初青云始祖大帝,于长岭殿内,斩下的只是替身,并非赤玄万翰帝本尊。”
柳蔚眼神很恍惚,认真的盯着容棱,等他说下去。
容棱问道:“你可知,镇格门的由来”
柳蔚点头:“你父皇所建,意寓‘镇国安邦,革新内朝’。”
“不。”容棱喝了一口茶:“那只是好听的说法。”
容棱喝了茶,便将糕点碟子推到柳蔚的面前,柳蔚摇头,她现在实在没有胃口。
可容棱却不答应,她不吃,他便看着她,也不说话,就是沉默。
两人
225.第225章 纪氏主家人,始终未被抓获13谁家mm
明明是查玄人宝藏,怎么会无端端查到冼月朝上头
学者给出的说法却是,冼月朝的“纪”字自符,便是玄人的族徽。
这个发现是惊人的!
五百年前的赤玄人,为何要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冼月朝文字,作为族徽
这个“纪”,又代表什么
青云第二任皇帝开始猜测,猜测的同时,也命令下面的人,继续去查。
后来,有人提出,纪,说的会不会是赤玄朝末代皇后,纪荟
纪荟其人,据说来自东海附近的小渔村,是被万翰帝一日东游时,侥幸遇见,因其貌若天仙,姿色夺人,万翰帝破格将其纳入后宫,千娇万宠,五年之后,甚至将她立为皇后。
只是红颜薄命,纪荟母仪天下不过三年,便因疾病香消玉殒了,只留下一子,却因早产之顾,天生还就是个痴儿。
所以,有可能吗纪,说的是纪荟
这种说法很快被攻破了,一个存在了五百年的王朝族徽,怎么也不可能是因为一个末代皇后的姓氏而定,这只可能是个巧合。
但是世上又有多少巧合
一个对宝藏野心勃勃的皇帝,怎么可能放过任何一种可能,哪怕这种可能一听就很荒谬。
所以,二帝派人继续去查。
不知该说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还是坚持不懈,水滴石穿,竟然真的让二帝查到了。
据说,纪荟是从海外而来。
那是一日清晨,出海打渔的村民很早便醒了,可在海滩上,他们最先看到的不是自家的渔船,而是一具具不知生死的“尸体”。
这些“尸体”全身是水,有的已经死了,有的还有一口气。
那天,被救下的人,总共有十七人,这十七人,都姓纪,其中,就有年仅七岁的纪荟的母亲。
这些纪姓人自称,他们是来自海外,遇上海难,才会被吹刮至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