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好女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国成

    尽管兵力远少于敌人,可是一场胜利之后,全军士气高涨,根本没有把前面的敌人放在眼中。




第306章 崇祯的心思
    两岸青山,碧波荡漾,白帆朵朵,船队行驶在宽阔的运河之中。看着两岸如画一般的美景,崇祯不由得心神俱醉。这是朕的天下,这是朕的江山!

    说起来可怜,崇祯虽然是一国之君,却从来没有出过北京城,做了皇帝之后,十七年来更是没有出过紫禁城一步。曾几何时,他非常羡慕那些四处游学的士子,羡慕他们能踏遍名山大河,走万里路,而自己虽然是皇帝,虽然是这天底下最尊贵的人,越远没有这些士子自由自在。

    说什么天子富有四海,却不过是一个没有自由的可怜虫,紫禁城不过是囚禁自己的牢笼。

    若不是北京被流贼攻破,自己这一生恐怕也无法离开北京,也见识不到这秀丽的河山!

    皇爷,外面风大,还是进舱休息一下吧。张秀儿走到崇祯身边,矜持一礼道。

    这些日子来,张秀儿如同在梦中一般,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会当上皇妃,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女人。虽然崇祯还没有正式册封她,不过是口头许诺,不过他是皇帝,自然是金口玉言不会欺骗自己。

    曾几何时,张秀儿也只是想找个读书人为夫君,那时的她还曾经看上了穷秀才吕相公,没想到现在自己竟然成了皇帝的女人!

    都快要进入夏天了,吹吹风什么打紧。崇祯宠溺的看着张秀儿,笑道。

    张秀儿长得并不是十分的漂亮,不过是面容清秀青春气息逼人罢了,不过不知为何,在张秀儿的身上,崇祯竟然看到了一丝丝周皇后的影子。

    当年自己还是信王的时候,皇后也是张秀儿这般的青春少女,因为是小户人家出身,并不知道多少礼节,和张秀儿一般的青春烂漫。

    对了,公主在干什么?和张秀儿聊了几句,崇祯问道,往常坤兴没事时经常会来陪自己,可这两日,也就是每天一早给自己请安,然后就不见人影。莫非坤兴她每天在和陈越那小子呆在一起?想到这里,崇祯脸上神情极为复杂。

    虽然崇祯现在对陈越极为欣赏很是喜欢,也愿意把坤兴嫁给他,可是到底是一个父亲,想想自己养了十多年的女儿不陪自己,却去陪他人,崇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公主这两天正在用功读书呢!张秀儿抿嘴一笑,说道。

    啊!崇祯这下是真惊了,坤兴虽然也读过几年书,不过读的多是一些女训女戒之类,她也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而且身为公主读书也没什么用,什么时候她竟然如此好学了?

    坤兴她读的什么书啊?崇祯顿时起了好奇。

    听说是九章算术什么的,由婉儿姑娘负责教她,每日用弯弯曲曲的符号算题。张秀儿道,神情满是羡慕,她连一天书都没有读过,也难为记住了九章算术这个名字。

    九章算术?坤兴她什么时候竟然喜欢看这种书了?崇祯不解的道,他原以为坤兴不过是看些诗词歌赋之类的。

    听说,婉儿姑娘还在教公主记账,婉儿姑娘可厉害了,当初陈家的蜂窝煤开遍整个北京城都是她的功劳呢!

    张秀儿叽叽喳喳道,当初在吴婉儿的主持下,陈家蜂窝煤的生意飞快发展壮大,那时张秀儿就跟在吴婉儿身边,对吴婉儿的能耐佩服的五体投地。

    蜂窝煤!崇祯脸上顿时露出了复杂之色,他知道那是坤兴为了为自己分忧,和陈越合伙做的生意,后来也给自己带来了几十万两银子,可惜,因为文官们的大肆弹劾,甚至往坤兴身上泼脏水,逼得自己不得不禁了坤兴的足,并把蜂窝煤交给了嘉定伯周奎掌控。

    当时的崇祯每日里为国事所忧,无暇顾及女儿的心思,现在想起来,蜂窝煤是坤兴对自己这个父皇的一片孝心,实在为自己分忧解难啊!而自己当时竟然以有失皇家体统禁了她的足

    难道坤兴她现在学九章算术,跟着吴婉儿学记账,为的是以后还做生意,帮着自己赚钱为自己分忧?

    想到这里,崇祯的心莫名的一颤,眼眶一下子湿润了。

    坤兴若是一个男孩就好了!崇祯喃喃的道,太子和永王定王深陷闯贼之手,身边就剩下了这么一个女儿,若是坤兴是男孩,大明以后就有了继承人。

    而太子和永定二王虽然读书很多,也是受几个学士的教导严格教导,可他们就灵性方面,根本无法和坤兴相比。

    坤兴若是男孩,就可以为自己这个父皇分担一二,眼下的大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外有建奴流贼肆虐,内有福王悍然造反,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虽然自己到了南方,可是面对这种局面崇祯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到底该如何做才能力挽狂澜,抵御住闯贼的攻击,保住大明南方的半壁江山?这一刻,崇祯很是迷茫。

    女儿坤兴尚且知道为自己为大明分忧,朕身为一国之君,不能让祖宗的基业毁在朕的手中,否则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虽然眼下还未到达南京,未曾击败福王的图谋,可是崇祯觉得有些事情现在就应该去想,应该着手去做了,那就是现在就得决定以后的大明何去何从!

    当然,仅凭崇祯自己,他并没有太多的主意,不过好在身边有不错的大臣谋士,比如路振飞,比如王寅,都是见识超群之辈,崇祯决定找他们商议商议。

    崇祯不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也没有什么远见卓识,可他有一个旁人难及的优点,那就是勤政。为了政务,他可以牺牲自己一切休息娱乐,牺牲一切的享受。

    你先自己回舱吧,朕还有事情要做。崇祯轻轻的对张秀儿道,温柔乡的滋味虽好,可现在远不是享受的时候。

    是,皇爷。张秀儿顺从的答应了,既然皇帝不需要自己陪,她便去找自己母亲张婶儿去了。

    来人,宣路振飞,王寅见驾!崇祯沉声对船上的侍卫吩咐道。



第307章 大明的顽疾
    密室之中,君臣三人,开始就大明以后的国策前途进行商议。舱室外,京营总督吴孟明亲自站岗,严禁一切人等靠近。

    虽然现下船队中位高权重之人大有人在,可平南侯陈越有指挥船队之责,正在为如何击败驻守仪真的黄得功费心,崇祯不愿他分心。

    吴孟明和陈江河都是侯爵,也都位高权重,但武夫出身的他们见识方面就差了好多,也不会有什么好见解。所以,崇祯也就是找来路振飞和王寅一起商议而已。

    路振飞在淮扬巡抚任上卓有成效,是难得的能臣干吏。王寅虽然以前没有为官,可他身上有举人功名,学识也一点不差,再加上在周延儒幕府任过职,这一年来又跟着陈越南征北战,熟知军略广有良谋。崇祯很想从他二人口里听听以后应该如何办。

    陛下,微臣以为,施政首要是清刷吏治,整肃朝纲,只要君臣上下一心,文臣武将各尽其职,则大明必能国祚绵延。

    稍微思考一下,路振飞率先道。

    崇祯点点头,路振飞所言虽然是泛泛而谈,却是治国之必然之路。可是想要清刷吏治,想要君臣上下一心,哪里是那么容易!

    在大明,党争朝争无处不在,哪里有一日的和平共处?

    路卿所言甚是,不过朕现在更想知道,眼下我大明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崇祯道。

    大明存在的问题吗?路振飞苦笑了起来,那实在是很多很多,而且很多已是顽疾,牵涉到太多人的利益,根本无法解决,很多人连提都不敢。

    陛下既然问及,微臣不敢不言。但我大明存在的问题很多,微臣也不知该从何说起。路振飞苦笑了一下,道。

    路卿但说无妨!崇祯鼓励道,为何他辛辛苦苦处理朝政,论勤奋历朝皇帝无人能及,可是大明却每况愈下,这个问题若是弄不清楚崇祯寝食难安。

    那微臣就从田地说起吧。路振飞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道:毕竟民以食为天,只有足够的土地才能养活子民。若是所有的子民都有地可种,都有饭可吃,那么就没有人会铤而走险,我大明的江山也就稳若泰山。

    洪武年间,太祖皇帝曾经下令丈量清查全国土地,丈量的结果我大明共有可耕田地八百万顷。当时我大明刚刚立国,经历了元末的动乱之后全国的人口急剧减少,各省更是有大量的荒芜田地。

    后来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出来,耕田的数量应该不断增多才是。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永乐年间,再一次丈量耕田的结果是,全国的耕田只有七百万顷。而以后,在册的耕田年年减少,到了正德年间,户部在册的耕田只有三百八十万顷。

    万历朝,张公居正力行变法,清查出耕田七百万亩,可自从张公去世之后,耕田的数量又逐年减少,到了我朝,想必陛下您也清楚,户部的粮册上,在册的耕田只有四百万顷。

    人口不断繁衍,大明的子民越来越多,耕田却逐渐减少,越来越少的耕田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朝廷的税收连年减少,百姓食不果腹进而揭竿而起,再加上满鞑崛起于辽东,为了清剿他们耗费了大量的国力财力,大明也就到了今日之窘迫境地。

    路振飞缓缓而谈,话语虽然不多却道尽了大明最大的顽疾,崇祯听得神色无比的凝重。

    我大明的耕田到底去了哪里?崇祯轻轻问道,话是在问路振飞和王寅,更是在问他自己。

    虽然以前崇祯也意识到了土地的问题,可是满朝文武群臣却没有谁对他主动提及。

    那是因为有很多的人是不需要缴纳赋税的,这些消失的耕地就在他们手里。宗室,勋贵,乃至士绅。

    路振飞轻轻的说道,当说道士绅时,他的声音不由得低了下来,他自己就是士绅的一员,也是既得利益者啊!

    宗室,勋贵,士绅,崇祯口里喃喃说道,眉头越皱越深。这三者可是大明的国基啊,宗室是自家的亲戚,豢养宗室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国策,自己若是在他们口里夺粮,必然被骂做不仁。

    嘉靖年间,御史林润曾经上过奏折,说的很清楚。在嘉靖年间,天下供应京城的粮食,每年四百万石,但各王府消耗国家的粮食,每年却有八百万石。

    具体到地方上,军事重镇山西省,每年存留粮食一百九十万石,但当地王府消耗粮食,却有三百多万石。河南省存粮九十四万石,当地藩王消耗粮食,却有一百九十多万。也就是说,全国的税粮加起来,也填不满藩王的嘴。

    藩王如此,更不用说还有数不清的郡王将军中尉了,随着大明立国二百多年,太祖的子孙已经繁衍到了近百万人,每一个人都需要大明进行供养,大明的粮食,有太多用来供养这些无用的宗室上。

    至于勋贵,虽然田产也不交税,但因为大明非军功不能封爵的惯例,全国的勋贵数量也就那么多,占有的土地远不能和宗室相比。

    能和宗室相比的就是士绅了,在大明可是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只要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就有不交税赋的特权。全国的进士虽然不多,可举人数量却多得很,举人全家是不需要交税的。而且在大明投献成风,为了避税,有太多的百姓主动把家里的田地投效给有功名的乡绅们。

    全国超过一半以上的耕地被宗室乡绅们侵占,只能用一小半土地的赋税供养整个国家,供养百十万军队,为了对付渐渐崛起的关外建州后金,崇祯登基后连续加税,终于把百姓逼得活不下去揭竿而起,于是,也就到了现在这种局面。

    想要大明中兴,就必须解决土地侵占之顽疾,可是这些又何其难。眼下大明内忧外患,正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更是不易大动干戈,陛下许谨慎才是。路振飞最后无奈的劝道。

    明明知道问题所在,偏偏无法进行解决,这真是让人痛苦的事情。

    只要依照张居正故智,派出能员干吏清查全国田亩,把隐瞒起来的土地一一查出,粮税必然激增,有了财源粮食,自然能够招募兵马,外御满鞑内抗流贼。

    可是,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年张居正秉国之时,倭寇已灭,蒙古没落,老奴努尔哈赤刚刚出生,整个大明海晏河清。可就那样,张居正的变法依然充满了阻力,最后流于失败。因为变法挡住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财路,士绅宗室勋贵,几乎整个大明上层都是新法的敌人。

    眼下的大明内忧外患,根本不是一个改变的好时机。

    耕地之顽疾由来已久,非短时间内能够奈何。崇祯艰难的说道,明知道问题所在,却偏偏没有办法,哪怕他是大明的皇帝,这种感觉让人太过窝火。

    王卿,不知你有何高见?崇祯把转向了王寅。见此情形,路振飞深深一叹,知道崇祯没有勇气和整个士绅阶层做对。

    路大人的见解针砭时弊,命中了我大明最大的弊端,微臣鲁钝,也说不出更多的东西。王寅谦虚了一下,方道,微臣赞同陛下的观点,解决耕田兼并之事只能缓缓图之,对现在的大明来说,如何解决当前的危局才是关键。

    崇祯闻言眼睛就是一亮,连忙问道:该如何解决?

    闯贼攻破了北京,北方国土沦陷,我大明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重整旗鼓,依靠江淮防线,把强敌挡在北方,保住我大明半壁江山。

    所以,当下要做的不是什么变法拿士绅们宗室们开刀,而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眼下眼下武昌有平贼将军左良玉数十万兵马,勉强能抗衡闯贼,可是江淮地带却兵力空虚,根本没有一支强军。

    若是闯贼大军从江淮进攻,以现在的兵力根本无从抵挡。所以必须要招募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可是招募军队需要大量的银钱。衣甲粮饷武器,那一样都需要银子。十万军队一年最少一百万两银子,所以陛下抵达南京之后,征调钱粮募兵才是当务之急。

    一百万两银子啊!崇祯不由得苦笑了起来,往年一年的国库收入也就这么多银子啊,而现在大明又丢掉了整个北方。

    所以,以后陛下抵达南京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弄钱,只要有钱粮,就能建立牢固的防线,就能把闯贼挡在北方。

    而今虽然不知闯贼为何没有迅速南下,不过留给大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江淮的军队每年需要一百万两银子,那武昌的左良玉大军呢?湖广江西的军队呢?又需要多少银子?路振飞禁不住问道,说到底都是钱的问题,若是大明有钱,则一切均可解决。

    慢慢想办法吧,不过千万不能再加田赋了,大半的田赋都着落在小民的头上,北方已经因之大乱,江南不能再乱了。王寅提醒道。

    不加田赋该怎么弄银子?崇祯禁不住问道,他登基这十多年,每当没钱时做的一件事就是加赋,根本没想过有第二种方法。

    办法还是有的,比如像万历爷那样征收矿税,再比如开市舶司,以大明的丝绸瓷器等物向海外换取银两,或者广收商税,凡是经商者一律缴纳税银,等等等等。王寅笑道。

    崇祯眼前顿时一亮,万历天启年间,皇帝曾广派矿监税使,可是崇祯登基后,受到东林党的蛊惑,说什么皇家不该与民争利,把所有外派的矿监税使都收了回来。现在看来,自己当初根本是受到了东林党那些该死的文官们的蒙蔽,自己倒是不再与民争利,可所有的好处也都被这些该死的士绅们侵占。

    什么与民争利,什么弹劾,这些文官们一个个满嘴的道德文章,却一肚子的男盗女娼!经历了北京的生死危局之后,这些时日以来崇祯想了许多,也总结了许多,把登基这十多年所有的事情在心里都过了好多遍,发现了自己以前做的很多错事。一些是因为自己行事太过急躁,还有很多是受到了这些文臣们的蒙蔽。

    经历了一场生死危局,崇祯的性格也变了许多,现在的他远比以前更加稳重,对事情的理解也深刻了许多。
1...118119120121122...4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