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好女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国成

    陛下,您就是太迁就那些朝臣了,别忘了您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任命啊!王承恩道,玉玺就在皇帝手中,干嘛事事看那些文臣们的脸色。当然这样的圣旨为中旨,不经内阁审议而发出的中旨任命会被所有文官抵触,被任命者会被同僚们耻笑,而拒绝接受任命。

    可是陈越不一样啊,他本就是没有功名的军户出身,机缘巧合才做了文官,如今成为封疆大吏这么大的诱惑等着他,他怎么会在乎有没有面子,更何况,他知道正常的圣旨和中旨的区别吗?

    崇祯苦笑着摇了摇头,整天和那些文官们斗心眼,都快被他们带到沟里忘了自己还有发中旨的权力了。

    好,就发中旨,任命陈越为天津巡抚!




第213章 大顺立国
    就在北京因孙传庭的阵亡秦军的溃败陷入一片绝望的时候,两千多里外的西安府,则是一片欣欣向荣,所有的闯军将士欢欣鼓舞,看到了推翻大明取而代之的希望!

    崇祯十六年十月初,闯军攻陷了潼关,阵斩了明督师孙传庭。十一月十一日,李自成亲率大军占领了西安,明秦王朱存枢被活捉,陕西巡抚冯师孔按察使黄炯被杀,布政使陆之祺等投降。

    占领西安之后,闯军并没有停止进军的步伐,李自成亲率一只虎李过所部后营和刘方亮所部左营大军,向北追击明总兵高杰,发誓要把这个拐走他妻子给他带绿帽子的淫贼抓住挫骨扬灰。面对气势汹汹的闯军,高杰完全不敢抵抗,仓皇间一路北逃,趁着黄河结冰由陕西逃到了山西,还是不敢停留,一路经向东南逃到了江苏。

    自己带兵北征攻打榆林等地明朝边军的同时,李自成命令田见秀南下汉中,攻打明总兵高汝利部,打通南下四川的通道,同时命令大将刘宗敏贺锦袁宗第等带兵向西攻打逃走的白广恩部,攻去宁夏甘肃西宁等地,彻底占据整个西北。

    等到十二月底,榆林被李过带兵攻下,陕北的边墙各城堡都控制在闯军手中。于此同时,田见秀攻下了汉中,明总兵高汝利被迫投降。刘宗敏带兵到达固原,白广恩投降,总兵陈永福曾在开封时射瞎李自成一只眼睛,害怕受到报复不敢投降,李自成折箭为誓,保证不算旧账,于是刘永福等西北各部相继降闯,宁夏甘肃西宁各地相继被闯军攻占。

    至此,闯军已经占领了整个西北,河南大部以及湖北西部,面对大明已经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崇祯十七年正月一日,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以秦王府为宫殿,追封曾祖以下为皇帝,册封妻子高氏为皇后,妾侍陈氏为贵妃。

    大封功臣,大将刘宗敏田见秀谷英李过刘芳亮张鼐袁宗第等封侯,刘体纯吴汝义马世耀李友白广恩陈永福等封伯爵。

    更定官制,改内阁为天佑殿,设大学士平章国事,以牛金星为丞相,宋献策为军事。中央机构改六部为六政府,以顾君恩杨永裕等为尚书。

    改翰林院为弘文馆,六科为谏议,御史为直指使,一切仿照明制却在名称上稍有不同。

    既已立国,消灭大明,一统天下就是应有之意。事实上在十二月底,削平整个西北之后,李自成就已经派李友白鸠鹤等率领先头部队于十二月十八日渡过黄河,占领了山西荣河等县,为大军东征做好了准备。

    十二月下旬,大顺军传牌山西各郡县,檄文如下:

    倡义提营首总将军为奉命征讨事:自古帝王兴废,兆于民心。嗟尔明朝,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诞我圣主,体仁好生,义旗一举,海宇归心。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关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抚民,设将防边,大业已定。止有晋燕,久困汤火。不忍坐视,特遣本首于本月二十日,自长安领大兵五十万,分路进征为前锋;我主亲提兵百万于后。所过丝毫无犯。为先牌谕文武官等,刻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官兵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为攻打北京,已经做好了准备。

    崇祯元年正月初八日,留下权将军田见秀和皇后高氏等留守西安,李自成和刘宗敏以及牛金星宋献策等统率着大顺军主力由西安出发,开始了向北京的进攻。

    大顺军主力渡过黄河之后,于正月二十三日到达平阳,明知府张麟投降,稍事休整之后,即向太原进发。

    于此同时,镇守陕北榆林的大将李过也带领部下也渡过黄河,向大同方向进军,牵制大同等边镇的守军,以策应李自成攻打太原。

    于此同时,李自成命令大将刘芳亮带领左营,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后,沿着黄河北岸进军,经怀庆府潞安府,向卫辉漳德进军,然后北上大名,攻取河北各府县,然后和李自成会师在北京城下。

    大顺军的进军如同沸汤融雪,山西各处军民纷纷投降。这些年来,山陕一带屡受天灾,田地减收,民不聊生,而顺军的三年不征的政策让无数百姓向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在各地流传,百姓们箪食壶浆,欢迎着闯军的到来。

    而李自成也一改往日的流寇做派,提出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鲜明口号,不再骚扰平民百姓,军纪肃然。至于大顺军所需的粮饷,统统来自所占地缙绅大户人家。所以顺军所到之处,平民百姓欢欣鼓舞,豪强缙绅则如丧考妣!

    大顺军在西安建国改元和渡河东征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崇祯骇得坐立不安。他自己知道,连孙传庭统率的秦军精锐都败亡了,现在山西的守军绝对挡不住闯贼的步伐。

    必须的调遣军队,入山西增援。可是虽然京畿附近还有数支军队,京营更有几万士兵,调兵总是需要粮饷,没有粮饷哪怕自己是皇帝,那些丘八也绝对不会听从命令。可饷银该从哪里来,如今国库内库皆空空如也,就是几万两银子也拿不出。

    万般无奈之下,崇祯只能打起朝廷官员们的主意,希望他们能够把自家的银子献出一部分给朝廷,帮助渡过难关。可是面对他的暗示,文官也好,勋贵也罢,都是装聋作哑,装作不懂皇帝的意思。无奈之下,崇祯只能通过皇后找到国丈周奎,希望自己的岳丈能够带头献银。

    周奎对着女儿一通诉苦,万般无奈的周皇后只能把卖掉首饰积攒的五千两银子给周奎,让他献给崇祯。然而周奎却私自扣下两千两,只把剩下的三千两献给了朝廷。其他勋贵官员们也都只肯捐献一点点银子,最终筹集的银子只有区区数万两,离所需还差了老多。

    面对如此情形,崇祯知道,大明的气数已经尽了!他再一次,打起了撤向南京的主意!



第214章 兴奋无比的陈越
    虽然崇祯心里想着迁都南京,可是这件事情得由大臣们主动提出,最好是内阁大学士提起,然后他才能半推半就答应下来。可是眼下除了一个左中允李明睿,其他的大臣们全都对此事装聋作哑,崇祯无奈之下也只能再等时机。

    不过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就在正月十九日,崇祯派遣太监刘沫往青石口传旨,任命陈越为天津巡抚,命令他带领所部火速前往天津上任,并且给了陈越一道密旨,命令他到达天津之后收集海船,做好经天津出海逃往南京的准备。

    圣旨是由宫中发出,并没有经过内阁,更没有经六科的复核。已经发出,朝堂内顿时议论纷纷,很多官员义愤填膺,认为崇祯此举有违大明制度,因为登基这么多年,这还是崇祯第一次未经内阁发出的中旨。很多官员,特别一些言官,相约一定要在次日的朝堂上好好和皇帝理论一番。

    谁知道第二日早朝,叩见完毕,还未等官员们发话,崇祯自己已经痛哭流涕。

    朕非亡国之君,然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朕愿督师,亲决一战,身死沙场无所恨,但死不瞑目尔!说罢掩面痛泣。

    皇帝如此难受,群臣们谁还敢用陈越这样的小事来骚扰他。一个个跪在阶下,向皇帝谢罪。

    其实对崇祯的这一番话,那些品级低的官员也就罢了,内阁的几个大学士都是心领神会。崇祯虽然哭着说要亲自督师御驾亲征,其实还是让他们表态,希望有人能挺身而出,带兵前往山西,抵抗李闯的进攻。

    虽然明知道督师就是去送死,可是既然皇帝都这样说了,做臣子的就只能表忠心。于是自首辅魏藻德之下,内阁的成员们都挨次报名请替代皇帝出征。

    崇祯虽然心中早就打好了迁都的主意,可却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那就是能够抵挡住李闯的进攻,保住北京。而即使保不住北京,为了给南下南京争取时间,也必须派兵去抵挡一番。毕竟迁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至于领兵出征的人选,督师这一级别最少得是六部尚书的级别,或者内阁大学士。而人选崇祯早就想好,那就是大学士李建泰!

    李建泰乃是山西曲沃人,做官几十年家里早就积攒了数万亩良田的庞大产业,可以说是山西有数的大财主,家资何止几十万!

    崇祯派他为督师,就是希望李建泰回到山西,能够拿出自己家的家财,充作军队的粮饷。现在的崇祯已经没有了一点办法,只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李建泰也知道皇帝的意思,可他也知道自己别无选择。若是老家曲沃被闯军攻陷,万贯家财都便宜了闯贼。倒不如把它们都主动拿出来,如此也能博得一个急公好义破家为国的好名声!

    陛下,臣家曲沃,愿出私财饷军,不烦官帑,请提师西征!李建泰站出来,慨然请命道。

    见李建泰如此识趣,主动站出,崇祯不禁大喜,卿真乃忠君爱国之士也,如此卿就做督师,代朕亲征!

    就在崇祯朝廷委任李建泰为督师,决定派兵入山西,抵抗大顺军的进攻时。青石口,陈越等到了前来宣旨的太监,却是宫中的老相识刘沫。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按察副使青石堡守备陈越,远征敌军于千里之外,斩杀蒙古鞑子数千人,扬我大明国威特封陈越为天津巡抚,带部克日上任!

    太监刘沫一脸严肃的宣完圣旨,然后满脸堆笑的请陈越站起。

    陈大人您以弱冠之龄即为封疆大吏,放眼大明二百多年,可真是少见啊。刘沫笑嘻嘻的恭维道。

    哈哈,蒙陛下信任,陈越真是诚惶诚惶,倒是劳烦公公您远途而来,真是辛苦了。陈越笑着摆摆手,早有亲卫端着一只托盘送来。

    轻轻掀开盖着锦布,刘沫的眼睛顿时被布下的灿灿银光晃花了眼。满朝都说陈越是个鲁莽野蛮的武夫,怎么咱家倒是觉得这人很不错呢。于是刘沫的笑容更加的盛了。

    好叫陈中丞得知,令尊大人蒙陛下隆恩,现在也担任了锦衣卫副指挥使。贵家父子俱为高官,放眼整个大明也没有多少啊。刘沫笑眯眯的道。

    啊!这下陈越是真的愣住了,自己当上巡抚也就罢了,没想到父亲陈江河竟然也做上了锦衣卫副指挥使的高位。崇祯为何对陈家如此隆遇?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己私自攻打蒙古部落立下的这一点点功劳?

    陛下对陈家之恩天高地厚,若有差遣,陈越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越收起了脸上的面容,严肃的表着忠心。

    好,好,好!对陈越的表态,刘沫很是满意。

    这里还有皇上的一份手诏,不用下跪,你拿去看吧,万万不能泄露给别人。刘沫说着,从怀中掏出一道黄绫,递到了陈越面前。

    陈越接过崇祯的手诏,细细的看了几遍,这才明白了崇祯对自己父子加官进爵的原因。

    原来是想逃跑到南京啊!这是看上了自己能打,希望自己能够护送他到南京呢。

    自己本来就想着逃到南方,现在皇帝也想逃,这道圣旨倒是真合了自己胃口。如此自己既能名正言顺的带兵逃到南方,还会因为有着救驾之功,从此成为崇祯身边真正的心腹,加官进爵自然不在话下,从此前途无限光明!

    而若是崇祯真的逃到了南方,大明再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出现各自为政各自抗清的局面。当了十七年皇帝的崇祯有着绝对的权威号令整个南方。

    如此以富裕的南方的粮饷,征募大军,把满鞑挡在长江以北当毫无问题,如此大明保住半壁江山绝对的可能的。

    而只要大明在,陈家就会因为救驾之功,和大明同存,自己说不定会被封为侯爵公爵,从此子孙后代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而说不定崇祯一高兴,还会把坤兴公主许配给自己,哈哈哈!

    这一刻,陈越的心里美滋滋的,只觉得生活充满了无线的希望。



第215章 再闻坤兴公主的消息
    刘沫除了来宣旨以外,还有另一重使命,就是被崇祯派来作为监军太监,留在西山军中。

    在明末,几乎所有的军队,崇祯都会派有太监监军,为的就是控制军队,防止将领不听调遣,虽然并没有多少鸟用。

    而青石口西山军却很是特殊,因为陈越的残暴鲁莽,几乎没有多少太监愿来,有职司的那些太监们都躲着,最后竟然便宜了刘沫这个原本品阶不高的小太监,也因为刘沫和陈越有点交情,不太害怕陈越,这才主动前来。

    刘沫一路旅途劳顿,宣过旨后,陈越便让人带他下去休息了。青石口主要人等,聚在一起议事。

    对陈越能够当上天津巡抚,堂上众人都是欢欣鼓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巡抚,已经是封疆大吏,意味着陈越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而作为部下的他们,一个个自然也水涨船高。

    大人你以后就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了,巡抚啊,这可真是一方诸侯,恭喜大人贺喜大人了!何禄第一个上来拍马屁,语无伦次的恭喜着,看得出来他的心情无比的激动。是啊,陈越当了巡抚,他这个掌文书的书吏也水涨船高,以后说不定能跟着混个六七品的官职,前途可是无限光明。

    堂上众人也都能够理解何禄的喜悦,他们哪一个不是如此。拿袁可望和王寅来说,给一个守备当幕僚和给巡抚当幕僚,无论是名声和自我感觉那可是完全不同!

    大人,天津乃是京东重镇,担负着拱卫京师的重任,皇上让您巡抚天津,可谓是信任有加啊。袁可望微笑着道,神情中的兴奋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王寅捋着胡须微笑着,神色间却露出了丝丝的疑惑。这个时节,崇祯不调陈越去抗击李闯的前线,却去天津当巡抚,肯定另有其他意思。不过崇祯给陈越的密旨已经被陈越收到怀中,王寅也只能暗暗的猜测。

    大人,咱们什么时候去天津?待众人祝贺完毕,王寅向陈越问道。

    您也听到了,圣旨上说越快越好,估计近日里咱们就得动身。陈越道。

    那可得好好准备了,眼下青石口士兵五六千人,连同下山的士兵家属,加起来**千,哪些跟你上任,哪些留守,可得好好筹划准备一番。王寅道。

    虽然来青石口只有短短几月时间,可西山军在这里也攒下了庞大的家业,军队由一千五百扩充到六千之多,光军中的战马驭马就有两千余匹,还有军械司从属的各种工坊,要想都搬去天津,并非短时间内就能做到。

    六千军队不能全都跟着,这青石口也必须留人防守,那些在青石口有家眷的就留下吧。剩下的士兵编成三营,每营两哨,一千二百人。正平兄为左营指挥,铁兄为右营指挥,然后再建立亲卫营,指挥暂由陈岩担任,骑兵都放在亲卫营。你们看如何?

    陈越仔细思虑一番,道。青石口现在的军队六千余,不可能都跟着去天津,因为陈越知道自己这个天津巡抚根本做不长,很快就得护送着崇祯去南方,那些有家眷累赘的带着也没有用处。

    这样的话跟着咱们去天津的顶多四千来人,且有两千人被留在这里,是不是有些可惜了。好容易招募的军队,就这样放弃了两千,杨正平想想都很惋惜。

    有什么好可惜的,兵贵精不贵多。把军中的精锐都挑选上,那些打不了仗的老兵油子留着干甚?王寅道,眼下的军队虽然六千余,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山上下来的老兵油子,这些人一打硬仗就退缩已经成了习惯,即使没有这个机会,王寅也想找时机建议陈越重新整理军队。

    于是,事情就这样确定了下来,众人各自回去,开始忙碌了起来。王寅却留了下来,作为陈越的首席谋士,他必须弄清楚去天津的真正意图。
1...8081828384...4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