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罗弘笙
芳华苑里,桂花双手托腮,望着殿外模糊的雨幕,随风的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北。
君悦刚刚在屋内晨跑完,正擦着额头上的汗珠。“猜的呗!”
“猜的”
“那你以为我是神棍,算到今日会有雨啊!我又不懂看天象。”
天知道他昨天说的“要变天了”根本就不是要下雨的意思,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罢了。这夏天的天气,就跟女人的脾气一样,谁说的准
雨很快就停了。
被雨冲刷过的天空,更加的干净明亮,掉落的玉兰花瓣无奈的贴在地上,泥泞不堪,化为春泥,呵护着又一波的盛放。
---
两日后的早晨,永昌殿的太监终于提着拂尘,匆匆来到了芳华苑,说齐帝有请,于永昌殿议事。
君悦跟在太监的身后,心里却在琢磨,永昌殿是北齐朝会的地方,只有齐帝和北齐的大臣可以进入。他一个质子,算什么
朝堂之事,还轮不到一个叛臣质子去商议。
只除非……
正想着,永昌殿已在眼前。
几个月之前,他也经过北齐皇宫的一处神圣的大殿。那时候,他是为了祭拜二皇子,顺道碰到了有过救命之恩的权懿。
永昌殿如它的名字一般威严大气,立于百级丹墀之上,两边禁军威风凛凛,旌旗飘扬。云龙陛石在阳光直射下,龙威直慑,怒腾欲飞。没有了白雪的遮掩,屋顶上的琉璃瓦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君悦拾级而上,来到殿门前,影影倬倬依稀能看到殿内紫红黑不一的人影。
站在殿外守门的太监撕扯嗓子喊道:“姜离二公子入殿。”
君悦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殿内。像上次一样,两边分站文武百官,或嘲讽或疑惑过冷漠过无视,什么样的眼神都有。
他目视前方,向着龙椅上着金丝龙袍的人缓缓行进。
一步一个脚印,一抬脚一个呼吸,沉静中又带着自信飞扬。
至御前,君悦停下,双膝跪地,双臂向前抬起,两掌交叠掌心朝下,叩了一拜,行了一个君臣之礼。
“臣君悦,参见皇上。”
姜离是北齐的国土,君悦向齐帝行礼,行的自然是君臣之礼。连他父王在齐帝面前,行的也是这个礼。
“平身。”
这是君悦第一次听到齐帝的声音,深沉有力,浑厚而充满磁性。
五十几岁的人还有这样的魄力,不愧是北齐的王。
“谢皇上。”
君悦话音刚落,就有人迫不及待的叫嚣道:“皇上,这人是姜离的质子,他怎么会来朝堂”
他这话一开头,就有人附和:“是啊,一个质子,算哪根葱,也能出入朝堂”
“不过是一个叛臣,有什么好顾忌的”
“不听话的狗,早该死了。怎么还活着啊”
“真是该死,竟让我齐国损失四万将士。”
……
君悦听着他们的议论纷纷,不置一语。再看看龙椅上的帝王,炯炯有神的双眸扫过大殿,不发一言,大有任他们随便说的意思。
看来,郭家虽然承担了反叛的刑罚,可在人们心中,没几个相信姜离王对于栗水一战毫不知情。
也对,狗咬了人而主人却不知道,骗谁呢!
只不过每个人都有私心,在利益面前,谁会去注意真相。
北齐尚白,所以皇帝的龙袍是白色的锦缎为底,其上以金丝绣上五爪飞龙,霸气中不失玉树临风。
五十二章 孤军辩论
东吴如果正在屯兵屯粮,那定是准备战时需要。而他们的矛头会指向哪国,也值得深究。
但无论是东吴有什么企图,防患于未然是一定的。
有大臣说:“陛下,东吴狼子野心,他该不会是想挑起战事吧”
君悦暗骂一声“猪脑子”,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嘛!你是来刷存在感的吧!
四国同存已经百年,期间也发生过战事,但谁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四国的皇帝都想打破这个局势,一统天下。
“陛下,东吴若想起战事,不知他的意图是哪一国”
说话的是房定坤,户部尚书,财政大臣。
他这话问得很是关键,就算东吴屯兵屯粮,谁知道他要打哪一国南楚、西蜀或是北齐,都有可能。
齐帝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君悦。“君悦,你认为,如果东吴真的要起战事,他会选哪一国”
君悦沉吟了一会,方掷地有声道:“如果是臣,臣会选齐国。”
殿内一阵寂静,没有谁说话。
聪明的人,是不会做出头鸟的。因为说得对,固然是好。若是说错了,就有可能触怒天威,人头落地。
讨不到好,至少要保命。
可君悦必须做这个出头鸟,今天的事必须达到有个结果,姜离等不起。他若不挑起这个话头,齐帝很有可能将事情明日再议,又会拖延时间。
“二公子可真会猜,一下子就猜到了东吴要打的是我齐国。莫不是二公子有什么内幕”
最先接他话的,是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
这是大皇子连昊,长得贼阴,一看就知道一肚子坏水的货色。君悦初来宫中,就是他安排他住的芳华苑。
他旁边是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男子,眉目清秀,晴朗俊雅,眉宇间与连琋有些相似,应该就是四皇子连城。
只是,他的神态不比连琋的安静安和,眼睛也不似连琋的纯净清澈,倒是多了一丝深沉和落寞。
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为何会有这样的眼神
北齐的国法,朝廷官员和普通百姓家有男子者,十五岁入军营接受训练,三年之后,如果没有战事,就可以归家。
而皇室,十五岁的皇子,则开始进入朝堂,参与议政。
北齐的士兵个个勇猛,骁勇善战也不是虚的。若是战时,从民间临时征来的兵已经接受过训练,便能很快融入军营生活,事半功倍。
“二公子来恒阳也有半年了吧!听说也不怎么在宫中走动,更没出过皇宫,怎么那么肯定东吴要打的,就是我齐国”
连昊的声音再次传来。
瞧他这话说的,好像他来这里不是做质子是来做奸细一样。
丞相狄隽也附和:“不错,二公子何以认为东吴要攻打的就是我国况且,单凭商队之言,也不能断定就是东吴兴兵战事。”
郭沙脾气暴,吼道:“不懂就不要在这里瞎猜,浪费皇上和诸位的时间。”
君悦暗自对此人摇头,果然是武夫。
如果不怀疑东吴要打仗,齐帝又何必找他来
君悦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臣没见过什么大场面,如果说错了,还请陛下谅解。”
齐帝说:“但说无妨。”
君悦朝他点了点头,“陛下,商队的话,其实就是两种结果。一是打,二是不打,各占一半。至于是哪一种,就看各位愿意相信哪一种了。
众所周知,东吴皇帝荣霈之勇武好战,且狼子野心。尤其是荣霈之登基这数年来,更是战事不断,连年进犯他国。各位大人如果抱有侥幸的心态,君悦希望你们再仔细考虑考虑。
如今是五月中旬,商队从东吴出发,到达恒阳最少也需要一个月,也就是说从四月中旬或是更早开始,东吴已经开始屯粮了。”
从时间上来推算,这是没有错的。
殿内众人皆面目凝重,齐帝示意君悦继续。
君悦继续道:“四月,东吴正是农作物刚刚成长的时候。而盛夏未到,暴雨的季节未至,所以东吴不会发生洪涝。”
“那会不会是旱灾呢”有大臣问。
君悦不答反问:“请问这位大人,至今为止,吴国可有春涝的消息传来。”
问话的大臣摇头,“好像没有过。”
“这就是了。”君悦肃声道,“既然不是春涝,屯粮自然不是为赈灾。众所周知,吴国地属东部,春季定会有雨,再加上冬雪融化,怎么的也不至于有旱灾。”
狄隽的视线与龙座上的齐帝对上一眼,暗自点头,这小子分析得很有道理。
齐帝问道:“你又如何猜测东吴要出兵我齐国”
“齐国地处北境,因地理位置的缘故,虽有雄兵铁骑,但物资紧缺。诚如刚才陛下所言,恒阳城内百姓的丝绸、药材、粮食等物大多依赖于他国商队。
而现在刚过春天,种下去的粮食离收成还远着呢!正是齐国粮草最紧缺的时候,因为就是有钱也不知道去哪买。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齐国的军队后方供给不足,东吴就已经有了两成胜利的把握。”
还有,东吴的冬天比北齐短,北齐的人们刚从寒冷的冬天中走出来,身上还带着冬日的慵懒和惰气,而东吴的人们早就厉兵秣马准备两三个月了。
不知何时,众人的注意力,都已集中在中间隽秀张扬的少年郎身上。
君悦侃侃而谈,连刚才对他嗤之以鼻、准备看笑话的官员也都正色,凝神静听。
“四国中,论军队实力,当属齐国无疑。但东吴也差不到哪去,他们的兵力是四国中最多的。而且东吴物产丰富,在粮草补给方面不是问题。东吴如果要与齐国打持久战,齐国是耗不起的。
还有,
五十三章 请求出兵
君悦的意图,只要不是傻子,都看得出来。
他自己也毫不隐藏自己的意图,双臂抬起,双手交叠,掌心朝内,请求道:
“臣替姜离百姓,请求陛下出兵,抵御东吴入侵,拯救您的子民于水火。”
殿内无人敢附和。
陈金烈冷哼一声,“哼,你算盘倒是打得响亮。且不说东吴的目标是不是我齐国,就算是,也该等边关传来军情,到时与皇上商定,方能出兵。仅凭一个商队之言就贸然出兵,你当我们齐队是什么”
与他并排战列的一个将军,也冷声道:
“谁不知道东吴若要攻打齐国,姜离是必经之道。你想让我们出兵,无非是想让我齐国旳将士去帮你保住姜离的江山。凭什么别忘了,你们姜离这不听话的狗才刚咬过我们,我们吃饱了撑着去帮你们。”
此人叫宋江,北齐的左大将军,与陈金烈并称北齐的左右将军。
一山不容二虎,别看表面上他们恭恭敬敬和和睦睦一唱一和的,私底下斗得不可开交呢!
有官员附和:“就是,你们姜离算个屁,凭什么我们齐国要去给你们当炮灰”
“不听话的狗,死了也活该。”
这朝堂上的货色真没几个好的,一开口就是狗啊屁啊的。
什么污言秽语都骂得出口,什么礼仪斯文,全都是个屁,不过是一群落井下石的奴才罢了。
皇上都还没说话,你们在他面前叫嚣个什么劲。看看皇上的阴沉的脸色,就知道他有多反感。
你们的皇帝是多好名声的一个人,你们竟然污言秽语的打他的脸,他脸不阴才怪。
君悦不语,默默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谩骂。
他并不觉得姜离的反抗有什么错,谁愿意在别人的压制下苟且偷生。农奴尚且要抗争翻身做地主,何况是一国之君。
“够了。”
一声威吼震慑整个大殿,打断了众人的议论。
堂上众官员顿时安静下来,不再吵嚷。
今天的皇上,与往日的不太一样。
没失去过儿子的,自然不知道丧子之痛。帝王即便再无情,骨肉也是他身上的一部分,失去了也会痛。
狄隽眼观鼻鼻观心,他迅速的反应过来,这臭小子从一开始就没把他们这些官员放在眼里。
他貌似是在回答他们的问题,实则是在皇帝的心里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尤其是刚才他最后一句话,明显就是暗示了权懿就是杀人凶手。既然知道了杀人凶手是谁,皇上又岂会放过。
好一出攻心计。
狄隽是站在这出攻心计之外,自然看得清楚。可是皇上本就是这计的对象,一时之间必定回不过神来,被君悦牵着走。
可皇上也不能为了自己的复仇之心,而置齐国的江山不顾啊!
狄隽忙投给对面的大皇子一个眼神。
连昊会意,转头对皇上道:“父皇,两位将军说得有理,不能单凭一个商队之言和一个质子的猜测就贸然出兵,这样不仅寒了将士们的心,也有损我齐国之根本啊!请父皇三思。”
“请陛下三思。”群臣附和。
殿内在群臣的附和之后陷入了沉静,齐帝不说话,冷眼旁观。君悦也不说话,背脊挺直。
殿外的太阳已经升得老高,薄薄晨辉撒进殿内,在窗棱上渡了一层金黄的色彩,斑驳绚烂,为这阴沉冰冷的大殿带来了沁心暖意。
“呵,哈哈,哈哈哈。”
殿内最先响起的,是君悦吃吃的笑声。
笑声不大,却清晰刺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