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视时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牧幽居士
但是纸张的高度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而现在已经对折了两次了。
两次对折,一厘米的高度都创造不出来。
对折三十次就想超过珠穆朗玛峰?
做梦吧!
老潘又将田字格纸对折了三次,高度虽然超过了一厘米,但是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是相距甚远。
这就已经对折五次了,也就将近一厘米的高度。
而进行第六次对折的时候,老潘就感觉到明显的吃力了,但是在常年耕地所练就的麒麟臂面前,还是勉强对折到了第七次。
第七次的纸根本就不能称为一张纸,更像是一个开口的“夹子”,如果算的是夹子开口的高度,那就是三厘米多一点。
对折七次,纸张距离珠穆朗玛峰依旧很远。
一张纸对折三十次的高度能够超过珠穆朗玛峰?
根本就不可能!
,
(iishu)是,,,,!
第六十二章 对折实验
【】(iishu),
虽然现在老潘只能勉强对折七次,还剩二十三次,但是这连一个手指头都没有的高度,再对折二十三次就能超过珠穆朗玛峰?
超过自家平房的房顶还差不多。
但是老潘毕竟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也只能凭借这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试验,然后再通过心中的估算,来断定这个流言的真假。
至于这个流言到底是怎么样的,老潘还是很有兴趣看一看的。
要是这条流言确实是真的,那自己以后就可以和村里人吹牛了。
短暂的广告过后,《走近科学》的特别节目《流言终结者》终于开始了。
旁白:“当提起薄这个形容词,人们最先会想到什么?”
“纸?”
“自从纸这项伟大发明诞生于这个世界上。。‘薄’就和纸紧紧连接在一起。”
“纸张的薄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人们需要薄薄一层的纸张来传递文明。”
“但是有人会想过纸张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吗?”
“比如民间有着一个流言,那就是薄薄的一张纸经过三十次对折后,其厚度就能超过珠穆朗玛峰。”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雪盖高度为8848而岩面高度也有884443”
“而一张我们生活中常用的a4纸厚度仅为0104。”
“换算成单位是0000104”
“也就是说。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一张纸厚度的八千多万倍。”
“如此倍数的差距,能够仅依靠纸张对折三十次就能抹平甚至超过吗?”
“今天的《流言终结者》,将为您揭晓答案。”
片头是一段普通科教片开头的,旁白的声音结合资料,顿时让老潘感觉没有之前《走近科学》的味道了,要不是旁白的声音能听出来和之前《走近科学》的主持人是同一个声音,老潘会以为自己拨错频道了。
画面一转,出现在一个类似于仓库或者工作室的地方,周围摆放着各种各样老潘不认识的大型器具、机床等等。
而画面中间站着两个人。牧幽居士记得看了收藏本站哦,这里更新真的快。在这两个人身上有着字幕介绍。
一个叫做王博,专业影视特效师。
另一个叫做王浩,民间手工达人、发明家。
虽然两个人名字很相似,但是两个人长相简直天差地别。
王博留着一个寸头,身打理得干干净净,穿着黑色高领毛衫和蓝色牛仔裤。
而王浩的打扮看起来十分不修边幅,头发弄得像个长毛兽,蓝色的吊带裤松松垮垮的样子。
两个人又分别对自己的身份又进行了一次详细的介绍,随着屏幕中间黄色大字一亮,实验环节开始!
“首先要证明一张纸对折三十次能不能超过珠穆朗玛峰,还是先看看普通的一张纸最多能够对折多少次吧。”
“嗯,这个好像更好证明一些。”
两个人自话自说,好像是在很随性地在做一项实验而已。…,
画面一切,王浩手中拿着几张白纸从一个小黑屋走出来。
“这些应该够了吧。”
“嗯,差不多。”
王博从这些纸中抽出一张,然后介绍道:“这个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a4纸,看看这种纸最多能够对折几次。”
镜头对准放在桌子上的a4纸,王博开始将纸张对折。
“为了能让a4尽量多折几次,要把这些边边角角都对齐。”
镜头加快,王博的对折速度看起来要快上不少,但是很快当屏幕下方显示对折次数到达第七次的时候,王博停了下来。
第七次的纸张和之前老潘折的“夹子”差不多,只不过王博手中的“夹子”在边角位置要更加规整一些,但并不妨碍这张纸已经很难再继续对折了。
“我折不下去了,你力气大一点。。看能不能继续对折。”
王博将手中的“夹子”交给王浩,王浩将纸张夹在双手之间,使出吃奶的力气,脸憋得通红,然后拿出纸张。
“这样算成功吗?”
镜头拉近一看,之前对折到第七次的a4纸在王浩的手里面只是弯曲了一个角度,这个角度虽然是一个锐角,但和真正的第八次对折完成的要求肯定是相差甚远。
“哈哈,你这当然不算了。”
老潘心中既有些高兴,也有些失望。
高兴是因为所谓的专业人士也和自己差不多,虽然自己用的纸张要更加不规整,而且手法也没有那么精确,但是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那自己不也和专业人士差不多嘛?
失望是因为看来实验也就到此为止了。 。一张纸连第八次都对折不了,还谈什么对折三十次。
不过事情当然没有老陆想得那么简单。
“那怎么办啊?”
王浩环视周围,突然灵光一现,一拍手掌说道:“对啊,还有那个!”
“液压机!”
镜头转换到一台非常奇怪的机器上。
“液压机,是一种利用液体静压力以液体为工作介质,根据帕斯卡原理制成的用于传递能量来加工金属、塑料、橡胶、木材、粉末等制品的机械。”
旁白的介绍老潘没听懂,但是同步播放的资料老潘看懂了。
一个家用的铁锅,随着液压机的圆柱体装置落下来,慢慢被压缩成了一个铁饼。
还有一颗铁球,在液压机的圆柱体装置下。牧幽居士记得看了收藏本站哦,这里更新真的快。竟然被压成了一个象棋子一样的东西。
“这是一台200吨的液压机,肯定够用了。”
王浩将之前第八次对折并未完成的纸张打开还原成了第七次对折之后的样子,然后又弯曲成一个只需要施加下压力就能完成对折的角度。
在镜头下,液压机的圆柱体装置慢慢靠近下面的底座,而底座和圆柱体中间就是那个纸张。
王浩的手及时撤出,纸张消失在了圆柱体和底座之间。
等圆柱体又重新撤回去的时候,底座上是薄薄的一张纸。
王浩拿出这张纸,这张纸比之前对着四次的纸张还要薄,很明显,这第八次对折肯定是成功了。
“成功了!一张a4纸其实能够对折到第八次!”
王浩又拿着这张纸在桌子边敲了敲,然后评价道:“硬得像个硬纸板一样,不过可以尝试一下继续对折第九次。”
,
(iishu)是,,,,!
第六十三章 足球场大的一张纸
【】(iishu),
王浩拿起手中像硬纸板一样的纸,这张纸在液压机的压力下,被压得非常结实,从王浩的表情来看,他也是用了非常大的力气才将硬纸板弯曲成一定的角度。
然后,王浩还是和之前一样,小心翼翼地将弯曲的硬纸板放在液压机的圆柱体装置下面,调整好角度。
随着液压机的启动,硬纸板再次被压成连摄像机镜头都无法捕捉到的薄片。
等液压机抬起来,这张纸还是和第八次的对折一样,是一张非常薄的硬纸板。
虽然对折的次数多了一次,但是厚度依旧没有明显变化。
而这已经是对折九次的a4纸了,已经接近三十次对折的三分之一,还是没有看到有非常明显的厚度变化。
甚至都没有一个手机厚。
王浩将这个硬纸板小心翼翼地拿起来。。然后说道:“看看能不能对折第十次。”
如果能够无限弯曲这张纸,然后用液压机压平,确实能将一张a4纸对折三十次,实验当然就很轻松就完成了。
但是事情当然没有简单。
王浩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老虎钳,刚才掰弯对折八次的硬纸板就已经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所以这次必须用老虎钳才能掰弯这张纸了。
可是王浩刚用老虎钳夹住纸板稍微一用力,就发生了非常诡异的一幕,那就是硬纸板像饼干一样碎成渣子了。
硬纸板开始破碎,变成了一条条白色碎渣。
王博拿起其中一条碎渣。 。稍微用力一掰,就听到一声闷响,碎渣就变得更碎了。
“看来这个方法行不通,应该是液压机的压力改变了纸张的物理性质,让纸张丧失了韧性,现在只要稍微用力一掰就会变成碎渣。”
“看来一张a4纸在只使用人力的情况下,完对折的话只能对折七次。”
“就算是在机械的帮助下,a4纸能够对折的极限次数也只有九次,第九次完对折后的纸张会因为韧性丧失而无法继续对折。”
接下来,王浩又从仓库里拿出一张四开的大纸,想要看能不能用液压机的力量多对折几次。
虽然理论上如果纸张更大。牧幽居士记得看了收藏本站哦,这里更新真的快。那么用液压机对折的次数也会越多。
但是当四开大纸在进行第九次的时候,液压机的圆柱体装置下面发出了一声闷响。
嘭!
王浩和王博以为是液压机坏了,赶紧松开液压机上前查看。
但液压机的圆柱体装置还是完好运作,而第九次的四开大纸崩碎了好几块。
王浩拿起其中一块碎块,说道:“看起来是纸张面积太大,同样的对折次数,无法像小一点的纸那样做到完美对折。”
完美对折所需要的是两个对折面形成360度的夹角,但是一个弯曲360度角在内圈和外圈上肯定是会有差别的,因为外圈的纸弯曲成360度需要更长的纸张长度。
所以如果使用液压机强制将这张纸压成360度,外圈部分的纸张因为长度不够,就会崩坏。…,
简单的资料解说了纸张为什么会崩坏,虽然很生动,但是老潘没有听明白。
但有一点老潘是明白的,那就是根本就没有一张纸能够对折超过十次。
既然如此,接下来的节目怎么进行?
王博:“现在看来,普通的实验条件根本不能把一张纸对折三十次。”
王浩:“我们本以为能够借助液压机做到十次完美对折,但实际情况与我们的预期大相径庭。”
旁白:“就在实验进入瓶颈的时候,突然从天河市方白造纸厂传来一条好消息。”
“天河市方白造纸厂对本次实验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帮助让实验继续进行下去。”
镜头一切,画面转到一个巨大的广场上。
这个广场并不像普通的广场还种一些花花草草。。这个广场上面是一条条整齐的柏油路,辽阔的广场上看没有任何的障碍物。
“我们现在的地点是天河市飞机场!”
“我们接下来的实验将在这里进行!”
王博和王浩分别从画面两边走过来,然后画面又一转,一架飞机刚好从远处的跑道上起飞。
“我们这边是停机坪,希望今天不会有飞机来打扰我们的实验。”
“现在有请我们的实验对象。”
镜头转向远处漆黑的飞机库,从飞机库中缓缓开出来八辆叉车。
这八辆叉车的车速很慢,而且看起来八辆叉车的速度是保持在完一致的状态。
镜头升起来,一张巨大的白纸正缓缓地从飞机库里面被拖出来。
“我的天啊!”
老潘虽然不知道飞机库有多大。 。但是叉车的大小,老潘还是大概知道的。
当看到镜头前这张纸和叉车的对比,老潘立刻惊讶到了。
这绝对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一张纸。
“感谢天河市方白造纸厂对本实验的大力支持,这张纸的规格为长120宽90正好和一个足球场一样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