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将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客1

    “这……可行吗”

    “你只需要按照为兄的说辞,必然马到功成。”

    项少阳微微一愣,随即恭敬抱拳。

    “请兄长教我!”

    ……

    次日,是临安五日一次的朝会,朝中百官四品以上者,悉数到场,崇政殿里虽然没有大朝会那样热闹,但是也算是人头攒动,颇为热闹。

    大内官李怀仍旧数十年如一日的站在皇帝身侧,尖着嗓子宣布上朝。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

    等一系列礼仪行过之后,百官开始奏事,位列左首第一位的陈静之率先出列,对着赵显问道:“肃王殿下,前两日你把杨相拿下诏狱,约定好三法司会审,为何今日还不见会审的消息杨相在诏狱里头,可曾安好”

    “杨相他病了。”

    赵显咳嗽了一声,笑着说道:“陈相别着急,该审总会审的,好歹杨相跟您同堂为相十余年,哪怕彼此之间没有情分,总该有些脸缘不是他如今抱病在身,你还要这般着急对他下手,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

    赵显这招倒打一耙,让陈静之的脸上有些挂不住,陈老头冷哼一声:“肃王殿下莫要冤枉老夫,当日明明是你言之凿凿,说杨相污蔑司空候府,硬生生的把杨相拿下了诏狱,要会同三法司会审此案,怎么今日殿下话锋一变,又成了老夫要对杨相下手了”

    “杨相他为国处理四十多年,若是他当真抱病在身,也不应该再被关在诏狱里头才是,请肃王殿下把杨相放还回杨府,等他病好了再审不迟!”

    放人是不可能放人的,如果自己把杨吉放了出来,只怕那杨吉的“病”这辈子也好不了了!

    见陈老头生气了,赵显打了个哈哈,很明智的跳过了这个话题,对着龙椅上的小皇帝拱手道:“启禀陛下,太后娘娘,今日一早西陈国太子项少阳已经抵达临安,要面见太后娘娘跟




第一百三十章 强势
    原本赵显不插这一嘴,萧太后未必就能听出这么快领悟出项少阳话里的意思,可是赵显这么一说,萧太后心里就难免泛起了嘀咕。 更新最快

    西陈是从西楚身上割裂出来的王国,尽管两国现在仇深似海不死不休,但是两者毕竟同出一体,如果西陈战败,项云都的军队开到陈都城下,那难保这陈王父子不会投降。

    即便陈王父子不敢投降,但是西陈的百姓跟军队,原先也都是分属西楚,项云深父子怕死不敢投降,但是这些西陈的军民们可没有这么多顾忌。

    想到这里,萧太后开口宽慰道:“王太子莫急,陈国既然是我大启的藩属国,那我赵家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哀家这就同政事堂一起,给西陲下旨,让林青大将军与王霜大将军全力协助陈国,抵御西楚。”

    项少阳跪地道:“多谢太后娘娘,陈国若能捱过这场大难,必世世代代替赵家镇守大启西陲!”

    他这句话说的极为诱人,如果西陈朕能够世世代代替启国挡住西楚的兵锋,那么西陈一日不亡,大启的西陲就固若金汤。

    想到这里,萧太后看向了陈静之,开口道:“陈相,西陈生死对于我大启而言至关重要,如今天元帝兵临城下,咱们除了让林,王二位将军协助以外,是不是再志愿一些钱粮为好”

    这一句话,让项少阳喜出望外,他恭声说道:“太后娘娘圣明!”

    陈静之回头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后新近拜相的陈廷玉,开口说道:“陈侍中,户部原先是你掌着,你离任之时,国库里还有多少银子”

    陈廷玉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萧太后,随即低头苦笑:“陈相,下官从户部尚书之位上离任已经月余了,户部账册每一日都会有很大变化,因此下官知晓的数目已经不能作数了。”

    这家伙,还是如此怕事,该他说话的时候连话也不敢说!

    陈静之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一眼陈廷玉,随即不得不把目光看向新任的户部尚书严靖。

    严靖微微一笑:“今年春熟大收,各地谷仓大多已经填满,国库也收上不少税银,如今我户部压力并不重,如果陈相要调拨钱粮,下官这就去安排。”

    陈静之脸色难看,闷声道:“榕城刚遭了灾,我大启各地也多有用钱之处,江宁军在新募了三万新兵,临安右营禁军也要新增十万禁军,陈侍中还在任户部尚书的时候,老臣曾经与他商议过,今年我大启八成是一个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此老臣以为此时实在是不宜再外送钱粮了……”

    萧太后微微皱眉,把目光看向了严靖。

    严靖低下了头,假装自己什么也不知道。这让萧太后有些恼火,她已经在外藩面前夸下海口,谁想到陈静之连这个面子也不愿意给她!

    此时,项少阳从地上站了起来,躬身道:“太后娘娘,承蒙大启已经赏赐的二十万钱粮,再加上我陈王府以前的积蓄,在钱粮方面暂且不缺,只是兵力实在不足,肃王殿下去岁亲征西陲,曾经连下西楚三四十城,一举占据了整座夔州府,外臣恳请肃王殿下再次领兵,助我陈国抵御外敌!”

    项少阳这话一出,整个崇政殿里都是一片哗然,文武百官纷纷把目光看向了仿若无事的赵显。

    赵显见时机已经差不多成熟,出班抱拳道:“太后娘娘,西陲事关我大启国祚,也是先帝最为看中之地,如今西陲紧急,容不得我们再在这里扯皮下去了,臣弟请旨,带五万右营禁军出征西陲,此战一来助西陈定鼎国基,二来稳固我大启西陲,臣弟担保,此战以后,我大启西陲二十年不见兵戈!”

    “这……”

    萧太后面露犹豫,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抉择。

    陈静之开口道:“肃王殿下,你乃是我大启亲王,身份何等尊贵若是边关稍有异动,就要劳动殿下赶赴边关,未免委屈



第一百三十一章 国舅爷
    其实早在西陲传来异动,林青等人的军报到临安的时候,赵显就已经可以拿出这道圣旨,就职西陲总督了,只不过如果直接拿出来,未免太过生硬,这样不管是政事堂还是萧太后,脸面上都不会太好看。 更新最快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赵显想要带有五万右营禁军。

    禁军是大启最为重要的战斗力,没有之一,这支军队拥有启国最好的装备,最丰厚的响银,甚至他们的训练量,与边军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在相对安逸的临安,是非常难得的。

    之所以这么严格,是因为临安乃是启国的心脏,启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被敌军攻破,只要临安城不陷落,赵家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临安禁军的募兵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新兵基本都是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青壮。

    在启国,要说参加江宁军,西陲军这些边军,十个人有九个人要摇头,有些人甚至会自残逃避兵役,但是要说参加禁军,只要没有断胳膊断腿的,都会挤破了脑袋参军。

    只要入了禁军,一个人的响银就足够养活一家人,甚至还能剩下一些,再加上家中家人自己做做工,种种地,用不了几年就会成为“富农”级别。

    最关键的是,禁军是不用像边军那样直接面对敌人的,尽管禁军有卫护临安之责,但是临安城已经近百年没有受过大的动荡,京畿一带的百姓没人相信这座繁华的临安城会遭遇什么兵灾。

    所以,哪怕是萧子俊刚拉起来的这十万右营禁军,也是从京畿一带数十万青壮之中遴选出来的精壮,这些人虽然还没有经过军事化训练,但是底子已经非常不错。

    赵显的目标,就是把这十万右营禁军带走五万,这样加上林青麾下的那五万人,磨合上一段时间,曾经肃王府麾下的十万肃王军,说不定就会再现人间!

    听了赵显咄咄逼人的问话,陈静之皱眉思索了片刻,缓声开口:“有先帝遗旨在,老夫自然不敢有什么意见,肃王殿下意欲动身西行,老夫也会带着满朝同僚在临安全力支持,只是有一个问题……”

    赵显眯着眼睛说道:“陈相请说。”

    “杨相刚刚被殿下拿下诏狱,据殿下所说他现在抱病在身,没有办法会审,殿下一旦西去,杨相该如何处理”

    赵显心中一动。

    杨吉的确是一个后患,如果自己不能在离京之前搞定他,说不定他就会变成一个祸患。

    按照现在的情报来看,这个在临安围观四十年的杨吉,极有可能是北齐潜伏进来,或者说私通北齐的“启奸”。

    这个人,绝留不得。

    赵显思索了一会,开口道:“杨吉自有国法惩治,跟本王在不在京没有关系。”

    陈静之呵呵一笑:“杨吉是由三法司跟宗卫府会审,只怕殿下离开临安之后,宗卫府……”

    由于是在朝堂之上,陈静之点到即止,并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他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只要赵显离开临安,宗卫府就会在杨吉的案子上失去话语权,而三法司尽是文官把持,到时候杨吉,就会脱离赵显的掌握之中。

    赵显眯着眼睛看了看这个笑呵呵的首相大人,语气低沉:“说起来本王与陈相比邻已经一年有余了,至今没有机会拜访陈相,今日下朝,本王想去相府拜访拜访。”

    陈静之声音同样不大:“老夫静候殿下。”

    两个人的谈话到此也就告一段落,赵显转身看向萧太后,抱拳说道:“太后娘娘,臣弟受先帝嘱托,要护卫两边,今西陲大乱,臣弟不得不西去平乱,方才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太后娘娘莫要放在心上。”

    这话算是给了萧太后一些面子,萧太后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先帝生前,最是器重七郎,如今家国有难,我赵家自当奋勇出力,七郎代赵家赶赴西陲,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随着萧太后的这一句话,赵显赶赴西陲就已经板上钉钉。

    &nbs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言而决宰辅生死
    萧子俊这个人,赵显曾经跟他多次接触过,他生的虽然白白净净,但是却是一个很纯粹的武夫,单论个人武力来说,赵显破鼓下的那个少年赵希,估计都要逊色这位国舅爷不少。 更新最快

    不过赵希才十六岁,还是长力气的年纪,等到赵希二十四五岁,估计就能跟现在的萧子俊平分秋色了。

    萧子俊出身的广陵萧氏,是已经传承了数百年的大族,祖上曾经出过许多位大儒,在广陵一代算是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正因为如此,当年萧太后才能直接被指婚给先帝,成为太子妃。

    如今的小皇帝赵寿年幼,萧太后代为“主持”朝政,正是该萧家大富大贵的时候,也正是该萧子俊在临安发展势力的时候,可这位国舅爷,在这个时候居然主动提出要随军出征

    萧太后脸都被气的发白,她厉声道:“你出身禁军,职责是卫护临安!”

    萧子俊仍旧跪在地上,语气诚挚:“临安有大都统镇守,万无一失,恳请太后娘娘……”

    萧子俊话还没说完,台上的萧太后已经怒气冲冲的打断了他的说话:“哀家不想谈这个话题,今日朝会到此结束,等肃王点齐兵马之后,再议出兵事宜。”

    一旁的大内官李怀尖声唱道:“散朝”

    赵显对着跪在地上的萧子俊促狭一笑,随即负手走出崇政殿,项少阳连忙跟在他身后,两个人一前一后走出皇城。

    而萧子俊仍旧跪在原地,等百官全部散尽之后,萧太后饱含怒意的声音才在他耳边响起。

    “你到凌虚阁来。”

    萧子俊木然起身。

    “是。”

    清河坊就在皇宫门口,左右不过两三里路的样子,因此赵显平日里下朝的,也懒得骑马坐轿,一般都是自己晃悠悠的步行回到清河坊。

    带着这个一身黑衣的小舅子在后巷街逛了一圈之后,赵显仍旧负手走在前头,而项少阳手里已经大包小包拎了一大堆的糖果糕点,充当了一回赵显的小厮。

    两个人走到家门口的时候,赵显把项少阳手里的糕点,移交在赵希手里,然后指了指肃王府的大门,懒洋洋的说道:“你先回去,告诉你姐,说我不回去吃午饭了。”

    项少阳满脸黑线,不过赵显现在是陈国的救命稻草,他自然不敢不听,于是乖乖的回到了肃王府。

    而赵显则是带着赵希,来到了门庭高大的陈府门口。

    说起来赵显的肃王府跟相府对门,其实肃王府的大门只是对着陈府的后门,因此两个人又绕了一个好大的圈子,才走到相府门口。

    陈府的看门人,是一个穿着汗衫的小老头,赵显上前,对着这老头笑了笑:“老人家,麻烦你去通报一下,就说赵宗显来拜访陈相了。”

    老头儿掏了掏耳朵,面带不屑。

    赵显哑然失笑。

    当真是宰相门前七品官啊。

    他也不生气,只是对身后的赵希使了个眼色。

    负弩少年默默放下手里的糕点,露出腰间的青丘刀,语气冷然。

    “肃亲王驾到,让陈静之出来迎接!”

    老头儿被吓了一跳,这才反应过来,这个面带笑意的年轻人方才说的名字,貌似是……赵宗显

    想到这里,他连滚带爬,冲进了陈府之中,向轮休在家的陈静之禀报,没过多久,陈府大开中门,陈静之亲自出门,把赵显迎了进去。

    按理说,他们二人同为辅臣,就算私下见面也不该如此光明正大,总要避讳一些才好,但是与其偷偷摸摸的给有心人惦记,还不如这样光明正大,来的通透一些。

    进了陈府之后,赵显四处打量了一番,只见这座相府庭院深深,不知道多少假山怪石嶙峋,配合着亭台楼阁,显得大气磅礴。

    更奇怪的是,这是赵显第一次走进这座相府,但是他心里却涌出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他自小就是在这里长大的一样。

    赵显心里有些默然。

    他的前身,的确是在这座“陈府”里头长大的,算起来那位赵宗显,应该是在这里长到岁的样子,老肃王赵长恭才被迫离开京城,就藩肃州的。

    尽管他并没有继承那个赵宗显的记忆,但是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熟悉感,却传承了下来。

    想到这里,赵显原本不错的心情黯淡下来不少,只是默默跟随陈静之,一路走到陈府的正堂。

    进了正堂之后,陈静之毫不客气的坐在主位,对着赵显微笑道:“难得殿下登门一次,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

    赵显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吐槽道:“陈相这话虚伪,你这宅子若是寒舍,本王那座王府岂不是成了猪圈”

    陈静之低下了头,微笑


1...125126127128129...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