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将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客1

    在这整个过程里,他需要把“肃武炮”不声不响的运到江宁城城头,更需要通过江宁军的一系列“小动作”,来打消姜无忌的疑虑,从而使这位北齐新主下定决心伐启。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江宁军的守将跟赵显密切配合,眼下的江宁守将秦干戚,大方面的能力绰绰有余,但是在这些细微之处却要输给林青不少,这也是赵显最初有意把林青调回江宁军的原因。

    不过这个想法很快被他自己否决了,第一是因为诚如谢康所说,临安禁军暂且还离不开林青,否则很容易失去控制,而第二则是因为如果赵显在这个时候表现出过度重视江宁军的小动作出来,那未来姜无忌很有可能会放弃破绽,放弃进攻江宁的想法!

    正所谓过犹不及。

    谢康听了赵显的话之后,声音严肃下来:“王爷放心,末将这就下去给秦干戚写信,末将从江宁军之中带出的将官,也会择出一些交还给江宁君,无论如何,都会在禁军无事的前提下,尽量保持江宁军的强盛!”

    赵显此时风寒还没有散去,跟两个家伙说了会话之后,就觉得有些疲累,于是又过了大约一柱香工夫的时间,赵显主动停止的很赵显的对话,这次大启顶端的“三人议会”,只能到这里结束。

    赵显轻轻看了一眼林青,低声道:“还有最后一件事情,让禁军之中的一些将官重回江宁军固然是本王的意思,但是这些老将都是曾经跟过我们肃王府出生入死的,无论如何,他们都应当有选择的权利,此次他们如果不愿意跟去苏州的,也不要难为他们,无非是再择一日团圆而已。”

    林青单膝变成双膝跪伏在地上,对着赵显叩头道:“王爷慈悲,末将代军中兄弟谢过王爷恩典!”

    朝廷的政策能够惠及这些军汉,林青自然是极为开心的,毕竟他现在是启方毫无疑问的第一人,这些将士在他手底下的日子好过,便会有不少人对林青生出好感,久而久之朝会悄然形成自己在军方的影响力。

    “表叔,本王这几日的确有些不舒服,也就没有办法处理那么许多重物了,政事堂那边就要请表叔多担待一些了。”

    谢康心里自然乐开了花,但是他脸色却苦了苦,叹气道:“我的殿下呀,这政事堂这许多事情,已经把老夫跟高相折腾的不可开交,眼下王爷你再撂了这个统领全局的挑子,岂不是把老夫跟高明玉这两个老家伙往死路上逼吗”

    这几句话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他谢康之所以说出这种没水准的话,是因为他并不是说给赵显听的,而是要说给启国的军方,启国的人,已经启国的老百姓听得!

    只要这事传扬出去,林青作为大启的核心,这一次险些受刺,显然能在赵显心里涨上不少分才是。

    对于谢康的反应,赵显并不意外,相反,赵显颇有些严肃的点了点头,沉声道:“表叔说的是,政事堂里头杂事太多,的确有些太影响表叔跟高相两个人的工作,本王这里有一个想法,表叔你看一看可不可行”

    “殿下请讲。”

    赵显喝了口茶,轻声道




第六十四章 临安风 燕都雷
    肃王府的这场满月酒,因为没有赵显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参与,办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闹,也就是趁着中午吃饭的时候闹了闹,最后连肃王妃也回了后院,由侧妃娘娘高雅儿出面敬了几杯酒,大约到了未时左右,肃王府的人潮也就散去了七七,不过心细一些的官员已经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比如说如今分别执临安文武牛耳的谢康跟林青二人,在消失了片刻之后,只在午宴上露了个脸,跟高明玉等人喝了几杯酒之后,就匆匆退场,这两个人自然不会不给肃王府面子,他们之所以匆匆离去,自然是有什么天大的事情去做。

    午宴散去之后,许多人手里带着肃王府派出的红鸡蛋,鱼贯走出肃王府,有些临安的老臣在走出肃王府大门之后,都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肃王府的正门,正门之上有一块刻着“肃亲王府”四个烫金大字的威严牌匾,让这些见证了肃王府大起大落然后再次大起的老臣们忍不住唏嘘感叹。

    这座屹立在后巷街上的大宅子,最早的时候是那位意气风发的肃王赵长恭的宅子,在赵长恭声名最盛的时候,这座宅子也曾经一度是整个临安城最显眼的府邸,直到成康五年随着那位老肃王就藩肃州,这座宅子一度无人问津。

    后来,这座宅子改换门庭,简单的一个“陈”字再次让这座宅子傲视整个清河坊所有府邸整整十余年。

    而现在,它再次变成了肃王府,地位却已经远超曾经,现在的肃王府,已经完全说的上是一个不在皇城之中的皇宫,一个凌驾于朝廷之上的小朝廷。

    一名在礼部衙门做了几十年编撰的老翰林跟另一位由于不善言辞同样被扔在刑部衙门几十年的同年各自从牌匾上收回目光,然后对视一眼,语气之中已经是无尽唏嘘。

    “这肃王府大起大落三次,就是不知道这一次大起之后还会不会大落。”

    礼部的老编撰眯了眯眼睛,轻声道:“圣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位年轻的肃王殿下如果一早正了大位,凭借着他的手段,倒不是没有可能中兴大启,但是现在他这般优柔寡断,将来恐怕很难有好下场,依老夫看,肃王府大落不远。”

    另一位在刑部供职的员外郎毫不客气的冲着自己的老友翻了个白眼:“这个时候你还在念叨圣人文章,圣人文章要是有用,你我何至于混迹朝堂数十年一无所成”

    “别的不说,就说这肃王府大起大落三次,你我但凡抓到一次机会,也不至于还像今日这样默默无闻了”

    老编撰摇头晃脑,慢悠悠的说道:“话是如此,可当年同年进士及第三人,进士出身近百人,如今又有几人仍旧安安稳稳的领着朝廷的俸禄你我老友,下班休沐之时尚能够聚在一起喝几杯老酒,当知足了”

    “说的也是。”

    已经须发斑斑的刑部员外郎跟同样星星白发的老编撰肩并肩走在清河坊的后巷街上,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闲话。

    “老学究,依你看来,临安城这场龙蟒之争,最终谁会得胜”

    礼部的老编撰白了自己的老友一眼,轻声道:“什么龙蟒之争,肃王殿下也是宗室血脉,也是赵家的龙种,这场朝争无论谁胜谁负,都是他赵家一家一姓的事情,无碍国体的。”

    提点刑部诉讼的员外郎摇了摇头:“年兄想当然了,如果肃王殿下取胜还好,朝局大抵也就维持如此,可一旦当今陛下取胜,整个肃王一系的嫡系都会被清洗干净,我大启军方势力就会瞬间为之一空,极容易被他国所乘”

    “呵呵,想当然的是老兄你才是。”

    老编撰背负双手,语气玩味:“我且问一句老兄,如今你刑部的主事堂官是谁”

    “”

    六部之中,尚书与侍郎都可以称作堂官,而刑



第六十五章 项岐的决断
    在当代神医丁灵丹的悉心照料下,赵显的身子没过几天就已经大好了,这场风寒虽然不能算什么好事,但是也不能算是坏事,因为这几天的诸王,让赵显原本有心急功近利的心思变得沉淀了起来,也算得上是因祸得福。

    修养结束之后,赵显并没有急着投入工作中去,而是又多休息一两天时间,好好的陪了陪老婆孩子,连带着高雅儿房里也去了一次,毕竟这段时间由于这个肃王府的新生儿,着实冷淡了这位高家的大小姐。

    尽管赵显有把握镇的住家宅,但是女子的心思毕竟善变,万一这个高家的大小姐因为妒忌生出了什么不良的心思,最终还是他赵显的后院起火,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就在赵显病好后的第二天,那位在临安城外藩行驿里待了五六天的大舅哥项岐终于找上门来,此前这位西楚的大皇子被赵显一番话忽悠的陷入了魔障之中,连续几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没有出来,就连肃王府小世子的满月酒,他这个当大舅的都没有到场,现在满月酒过去了两三天时间,项岐这才登门拜访。

    这位西楚的大殿下在肃王府门口等了片刻以后,就有一位梳着南方女子发式的妇人步履蹁跹的走了出来,见到项岐之后,这个美妇人微微一笑:“大兄久等了。”

    来人正是曾经的西楚大公主,如今的肃王妃项樱。

    项岐见到项樱之后,不由有些尴尬,用郢都方言回应道:“妹子刚做完月子,应当好生休息才是,怎么就跑出来了”

    项樱一边把项岐朝肃王府里引,一边抿嘴一笑:“大兄这是哪里话,你是我娘家的亲人,自然由我出来迎你了。”

    项岐跟在项樱身后,走进了肃王府,走在肃王府廊道之中的时候,这位西楚大皇子勉强一笑:“妹子,听说肃王殿下他病了,为兄特意带了些补品过来,不知道殿下他身子可好些了”

    项樱走在前面头也不回,轻声道:“大兄有心了,王爷他只是风寒,修养了几日之后身子已经大好了。”

    “哦,好了便好好了便好”

    兄妹俩的尬聊到此为止,一路上两个人再也没有多说一句话,直到走到肃王府的偏厅门口,项樱这才停住脚步,回头对着项岐微笑道:“王爷他就在里头等着大兄,大兄先进去吧,小妹去给大兄泡壶好茶来。”

    项岐点了点头,踱步走进了偏厅之中,瞥眼看见那位样貌略显清秀的肃王殿下,正老神在在的坐在偏厅主位上喝茶,这位西楚的大皇子心里竟然“咯噔”了一下,从内心深处生出了一股畏惧之感。

    “肃王殿下,小王看你来了。”

    赵显放下茶盏,抬头对着项岐咧嘴一笑:“项家大兄,犬子满月的时候你身为大舅居然不来,是不是瞧不起我肃王府啊”

    项岐脸色一变,连忙拱手赔罪:“王爷明鉴,小王这几日身子也有些微恙,抱病在行驿里头,是以错过了世子殿下的满月酒,还请王爷见谅才是”

    赵显皱了皱眉:“大兄,你我见面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你怎么一次比一次客气了,按理说本王是大兄的妹婿,大兄称呼本王一声七郎就是了。”

    赵显一边说着话,一边伸手把项岐引进座位。

    项岐有些忐忑的坐了下来,脸上仍旧挂着讪笑:“王爷现在毕竟身份不同,小王当年面对启国成康皇帝的时候,也是要恭恭敬敬的,王爷现在的地位,跟从前的成康帝,已经没有什么的分别了。”

    “胡说八道。”

    赵显眯着眼睛笑道:“皇兄是皇兄,本王是本王,岂能混为一谈,再说他是君,我是臣,



第六十六章 我就是最大的意外
    其实站在项岐的角度来考虑,他能够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出人意料,毕竟他虽然想做皇帝,但是也还没有到利欲攻心的地步,勾结西南诸藩打进郢都城的后果,并不难推测出来。

    首先来自于来自于南启跟北齐两国的压力撇去不谈,只说西楚的国内问题,一旦项岐带着这些诸王打进郢都城,那么最难办的事情就是如何把他们给请出去,请神容易送神难,说不定这些藩王突然不乐意做什么国主了,要跟他项岐抢一抢那个龙椅呢

    到时候他项岐手里没有半点势力,只凭着一个所谓嫡长子的名头,是站不住脚的。

    再者就是那位野心勃勃的陈王项少阳,哪怕赵显一再保证陈王府会出兵协助项岐,但是项岐始终对自己那个如同饿狼一样的堂弟项少阳心存忌惮,一旦自己借着陈王府的玄甲军打进郢都城,只怕最后郢都那个皇位上坐的人绝不会是他项岐,而是那个今年才刚满十八岁的西陈国主

    于是,项岐面对脸色阴沉的赵显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殿下,小王乃是项家人,绝做不出那种数典忘祖之事,今日小王提出的条件如果殿下答应,事成以后小王可以承诺启楚两国以后世代友邦,永不相伐,江陵郡夔州府等地也都可以暗中割让给启国。”

    说到这里,项岐长长的叹了口气。

    “如果不成的话,小王也不会强求,过几日小王便收拾行装,回郢都去了。”

    听这位大皇子的语气,像是已经熄了争位的念头,但是留在几天前,他还被赵显的一番造反的话说的几乎魔怔了进去,赵显不相信他短短四五天的工夫就能够从权力场中跳脱出来

    如果他项岐真能够这么坦然的放弃皇位,那么今日赵显也就不会在临安城见到他了

    这个时候,就看谁态度强硬了。

    赵显脸色冰冷,直接对着守在门外的赵希轻声说道:“赵希,送客。”

    少年赵希持刀走进偏厅,在项岐面前站定,声音不卑不亢:“大殿下请。”

    项岐闭上眼睛叹了口气,起身对着赵显拱手行了行礼:“既如此,小王就不再打扰殿下,这便告辞了。”

    赵显面无表情。

    “不送。”

    项岐刚走不到片刻时间,项樱就端着一个木盘子走了进来,她扫了一眼偏厅之后,语气有些诧异:“这就走啦”

    赵显接过她手里的木盘,从里面捏了个水果丢进嘴里,淡然一笑:“这厮跟我装蒜,还想用这种方式拿捏我,笑话,他造不造反于我大启无关痛痒,西楚在你父皇手里就已经烂成了这个样子,他居然还想拿这个烂摊子做筹码。”

    项樱跟赵显相处久了,自然明白所谓“筹码”是什么意思,她坐在赵显身边,轻哼了一声:“项岐他总算没有完全被权位迷了心窍,这样也好,省的你这个家伙小瞧了天下人。”

    “嘁。”

    赵显不屑一笑:“为夫只是把精力放在了北边而已,也是看在你项大公主的面子上,不想跟项家人计较,否则的话,短则年长则十年,为夫就可以让西楚灰飞烟灭。”

    赵显这里说的时间,并不是启国能正面抗衡西楚的时间,而是启国能够正面抗衡北齐的时间,只有启国能够正面跟北齐掰手腕,西楚这个国家才会有被灭国的可能。

    项樱美目流转,轻轻给赵显倒了一杯茶,语气微妙:“为什么非要一统天下呢,咱们就像现在这个样子,在临安城住上一辈



第六十七章 时也势也
    对于古人来说,他们自小生活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之中,想要从中跳脱出去,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情,而且他们也未必有跳脱出去的想法。

    而对于赵显这种“意外”来说,就不同了,他不仅有打破这些规律的念头,他还有打破这些规律的能力

    毕竟在他的脑子里,有太多太多这个世界所没有的知识了。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能力,为启国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这条大道的终点未必是一统天下,但是绝不会像那条旧路的终点一样,被别人给“一统”。

    在肃王府休息到第二天之后,赵显再次进入书房之中进行工作,约莫四五天时间没有处理政事堂送来的文书,书房里堆叠的文书数目并没有赵显想象中那么多,显然是他上次给政事堂递的话起了效果,如今政事堂送到肃王府的事情,多半都是一些大事要事,要不就是因为一些犯忌讳的事情来询问赵显的意见,曾经那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已经从赵显的案牍之上消失不见。

    等到了中午时分,赵显就已经把这几天堆积起来的文书处理干净,“班长”李香莲又抱着几本新送进来的文书跑了进来,乖巧的把文书摆在书桌上之后,李香莲轻笑道:“老师,这是谢相跟高相拟订的政事堂行走名额,统共有三十多个人,您看一看”

    这是赵显前几天让谢康他们去办的事情目的是为了抑制政事堂宰辅权柄疯涨,也为了打造自己的“政事堂班子”,才让这两个老头和各部衙门推选年轻官员进入政事堂观政,眼下三四天过去了,政事堂终于把这份名单交了上来。
1...165166167168169...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