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客1
“表叔的意思是”
赵显这话已经有些怒气了,说实话,江北这么大一块蛋糕是赵显花了大力气啃下来的,这里面山阴谢氏并没有出太多力气,让谢建当这个经略使,是因为他跟赵显有一层血缘关系。
这个时候,就是要“举贤不避亲”。
不然让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去经略江淮,赵显很不放心。
谢康还要再说话,一旁的高明玉咳嗽了一声,阻止了谢康接下来的发言,这位高老大人对着赵显拱了拱手,笑着说道:“王爷,谢相所说也有他的道理,山阴谢大家乃是仕林名宿,通读圣人之言,经略一地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谢大家毕竟没有接触过这些俗务,老臣举荐一人,可以给谢大家做一个经略副使。”
高明玉这话很有意思,他并不反对谢建去做这个经略使,但是他话里的意思是让谢建去挂个名,让这个“经略副使”去江北做实事。
“高相说来听听”
高明玉当了十多年礼部尚书,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认识的人才自然很多,但是如果他现在推荐的这个人,跟高家有半点的关系,赵显都不可能点头答应。
毕竟高家现在在朝堂的势力已经足够强大,不止是高明玉在政事堂为相,赵显的那个“岳父”高通,现在也在吏部担任尚书,也就是说临安朝堂高家的势力已经到达顶峰,如果再在地方上给高家一个封疆大吏的位置,那么赵显就会对高家有些不放心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劝进
当前位置: > > >
江北的工作进行的很是顺利,在姜小白的指挥下,那些齐人很干脆的全部退出了江北,短时间之内,他们都不敢再越过淮河。
林青把江北的情况打探清楚之后,就带着自己的残部驻扎在淮河边上,不止如此,这位林大将军还把三十门肃武炮一排摆在淮河边上,目的就是为了威慑北齐,防止那些齐人打一个回马枪。
同时,退回江宁的半数江宁军,也开始渡江北上,与江北军一起重组成为新军“淮南军”,驻守在淮河沿岸。
另一方面,临安城的户部衙门,也开始着手遴选官吏进入江北为官,宰相谢康亲自给山阴的兄长谢建写信,最终请动了这位谢家族长,成为江北第一任经略使。
不过现在已经临近年关,谢建身为一个大族族长,自然不可能立刻动身,上书朝廷要求年后动身,赵显略做犹豫之后,就点头答应了谢建的请求。
谢家毕竟家大业大,谢建身为族长,出远门之前自然有很多事情要交待,而且以谢建在仕林之中的身份,能够给赵显面子离开山阴做官已经实属不易,再想苛求别的就有些过分了。
不过在朝廷的正式文书下发之后,被任命为副使的严分谊倒很是积极,这个在政事堂当了一年行走的翰林官,来肃王府给赵显磕了个头之后,就立刻动身前往江北,显然是准备在江北过年了。
等到赵显把江北的收尾工作处理的七七八八之后,不说整个启国,最起码整个临安城的人都知晓失落了一个甲子的江北,在肃王殿下的手上重新回到大启手里,于是整个临安城里几乎人人欢呼,老百姓在大街上载歌载舞,赵显以及肃王府的声望,在坊间到达鼎沸。
从赵显兵变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这一年半里,民间虽然不太清楚上层到底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生活在天子脚下的临安百姓,多多少少知道现在的启国是肃王府在做主,这些老百姓虽然没有什么意见,但是那些张口孔孟闭口君臣的酸书生们背地里都对肃王府议论不少,等到收复江北的消息传来之后,原先临安城大街小巷里那些流言蜚语全部销声匿迹。
就连临安大朝会上,百官言谈之间,也都是肃王殿下英明云云。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十二月,临安的天气渐渐变冷了起来,此时江北那边的收尾工作已经完成了七七八八,淮河以北的齐军最起码在一两年之内,都不会有什么南下的想法,所以江北局势总体已经稳定了下来,赵显总算可以把心思从江北重新放回临安朝局上,政事堂的两个老家伙,也很聪明的察觉到了这个迹象,这段时间送到肃王府的政事文书,也多了不少。
尽管赵显是个有些惫懒的人,但是没有办法,只要他还想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被属下人架空,就不可能不去过问这些繁琐乏味的政事,要知道整个临安城里,不知道多少人在死死地盯着他这个位置,时至今日,赵显都不敢太过放松精神。
等到赵显把政事堂送过来的文书几乎看完之后,天色已经全部黯淡了下来,此时项樱端着一份姜汤走了进来,给赵显盛了一碗之后,轻声道:“天凉了,当心着凉。”
赵显点了点头,伸手把桌子上最后一份文书拿了起来,展开略微扫了一眼之后,一直以来都还算沉稳的赵显,脸色阴沉了下来。
项樱也察觉到了赵显的不对劲,她放下手机的姜汤,轻声问道:“怎么了”
赵显没有立刻理会项樱,而是把手里的文书细细看过一遍之后,然后把目光放在了结尾落款处。
翰林院编撰李朔。
等到把这份文书反复看过几遍之后,赵显才叹了口气,把它放在了桌案上。
“谢康跟高明玉这两个老货,又不老实了。”
项樱从桌子上拿起这份文书,略微扫了一眼之后,才发现这赫然是一份给赵显的劝进表!
赵显现在是超一品的亲王爵
第一百七十章 外放
当前位置: > > >
这个翰林院的李朔,乃是成康十三年的榜眼,也就是一甲进士及第,今年三十一岁,在翰林院做编撰已经四年了。
按照朝堂潜规则,这种进士及第的功名,一般要在翰林院熬上几年,然后送往六部打磨,最后历练个十几二十年,就有机会登堂拜相,成为指点江山的宰辅。
就拿成康朝的五个宰辅来说,除却以名士身份做官的谢康以外,其余四个宰辅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曾经在翰林院渡过一段漫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日子是很难熬的,寒窗苦读十几年,好容易金榜题名,很难有人能按捺住内心的野心,安安心心的在翰林院修书做学问。
这个李朔,显然就按捺不住自己心里的寂寞,想凭着“劝进”,给自己一个进身之阶。
说实在了,李朔这个人,乃是一甲进士及第出身,只要老老实实在朝堂上熬资历,将来哪怕做不成宰辅,熬到一部侍郎的位置也是不成问题的,他实在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去做什么“劝进”。
可是他偏偏做了。
对于这件事情,赵显必须要做出自己的回应,如果他默认了李朔这种行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种劝进的文书,会向雪花一样飘向他的桌案,挡也挡不住。
可是他对这个李朔的态度也不能太过激烈,否则那些肃王党们难免会有些心寒,甚至会有生出一些别的乱子出来。
所以这其中的分寸一定要拿捏的好。
大约子时初刻,穿着厚重袍子的赵炳赶到了肃王府书房门前,赵显开门把他迎了进去,轻笑道:“大冷的天,大半夜还劳动大统领跑一趟,辛苦大统领了。”
赵炳弯腰道:“王爷这是哪里话,宗卫府本就是王爷的左右手,不分时间的。”
事实上,赵显平日里有什么事情,往往都是派人知会赵炳一声,像这样直接派人唤他过府的情况,还是少之又少的。
相比来说,先帝赵睿,倒是经常大半夜把赵炳喊到宫里去,次数远比赵显要频繁的多了。
赵显给赵炳搬了把椅子,然后自己也在座位上坐了下来,把桌子上李朔的奏书递在赵炳面前,笑道:“大统领看一看这个。”
赵炳双手接过,只是轻轻扫了一眼,这位大统领的角色就瞬间变得惨白。
无论在什么时候,“篡位”这两个都是极为敏感的,甚至一不小心就会要了无数人性命,在看到这份奏书以后,向来沉稳的赵炳瞬间就慌了神,甚至身子也跟着颤了一颤。
因为他不清楚赵显的想法,他不知道赵显给他看这份文书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让他去着手处理这个上书的李翰林,还是让他着手协助赵显登基……
想到这里,赵炳声音都有些颤抖:“王……王爷的意思是”
赵显眯着眼睛说道:“近来江北初定,我大启也勉强算是中兴,所以朝中有些人开始起了别的心思,但是现在我大启百废待兴,朝堂之上最需要的就是稳固二字,本王不想看到有人再拿“劝进”这两个字做文章,大统领执掌宗卫府十余年,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
赵炳闻言,长出了一口气。
赵炳其实没有谢康高明玉那样的野心,他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跟随在赵睿身后,之所以后来倒向赵显,也是因为旧主将死的原因,他就只想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宗卫府大统领,并不想有什么从龙之功。
“王爷的意思,卑职明白了。”
赵炳低声道:“这个李朔,卑职立刻派人去处理。”
赵显摇头:“本王要你处理的不是李朔这个人,而是朝堂上的这些苗头,从现在开始,宗卫府要抽出一部分人力,去监察百官,最起码不能让他们再背地里结盟议事,本王不希望有一天本王上朝的时候,这些人来一个黄袍加身,逼着本王坐上那个位置,你明白了吗”
赵炳虽然不明白“黄袍加身”的典故,但是字面意思已经足够这位大统领理解了,他点头之后,有些迟疑的说道:“王爷,我宗卫府最近一直在做军器监的事情,如果再抽出人
第一百七十一章 分蛋糕
当前位置: > > >
李朔的下场,给了临安朝堂上下敲响了警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再没有人拿“劝进”说过事,不过赵显的这个做法有利有弊,好处自然是能让他安生一段时间,坏处就是让临安城暗处的一些人,动起了歪心思。
要知道,临安城不止有一个赵显,还是有正儿八经的皇帝的,而那个皇帝,过完年之后就整整十岁了。
在李朔外放之后的一个月之内,临安城里先后有十几位官员被罢官夺职,有些甚至直接被下狱问罪,这些人都是在暗地里偷偷接近小皇帝的人,赵显处理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
贪腐。
这世上没有不偷腥的猫,拥有宗卫府作为左右手的赵显,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出临安朝堂里大部分官员的罪证,而且每一个人的罪证都货真价实,没有一个人是冤枉的!
电视剧里那些明镜高悬的清官太少太少了,事实上整个临安城,就没有几个干净的人,哪怕是谢康这种世家大族出身,并不缺钱的高官,逢年过节也有些礼是推不掉的。
毕竟,你在朝堂里想要做事,就要收拢自己的一批人,这收拢心腹的过程中,收礼送礼都在所难免的过程,这些并不是毫无用处的潜规则,这个送礼的过程,就会让双方都握住对方的一些把柄,从而相互信任。
从古至今,只有官员这个职业是从来不缺人的,一批高官下马之后,自然会有另一批人削尖了脑袋顶上,而现如今想要升官,就不可避免的去抱肃王府的大腿,这样一来,赵显对于临安城的掌握程度,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寒冬料峭。
刺骨的冬天终于到来,地处南方的临安城虽然没有下雪,但是也已经非常寒冷,清河坊里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们开始很少出门,而是躲在自家暖阁里,烤火取暖。
后世每次到冬天的时候,就有人会生出疑问,这么冷的天,古时候没有空调,人们是怎么扛过来的,答案很简单,用命去扛。
这个年代,不仅没有空调,就连棉衣棉被都只是少部分人家能有,一到冬天,只要家里断粮一两天,就很容易冻死人,每年冬天的时候,临安城里面还好,城郊个个郊县,都会冻死不少人。
这还是帝都京畿,天子脚下,放眼望向整个启国,冻死饿死的人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话道尽穷人心酸。
身上披着一身厚厚狐裘的赵显,坐在肃王府前院的一个木亭子下面,感受着凛冽的冬风吹拂,肃王殿下口中吐出一口白气。
“记得刚来临安那年,时任礼部右侍郎的严靖,跟本王说过,不怕天色,就怕天冷,表叔知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道理”
与赵显一同坐在木亭子下面的,是刚刚从山阴赶到临安的谢家家主谢建,谢家主坐在赵显身边,双手拢在衣袖里,显得颇为拘谨。
两年前赵显下江南去谢家拜访的时候,谢建虽然也十分客气,但是却没有现在这样敬畏,毕竟如今的赵显,身份地位比起当年,可以说已经是云泥之别。
“老夫恭听王爷教诲。”
赵显从木亭里面的石桌上,端起一杯热茶捧在手里暖手,淡然道:“记得当时严靖与本王说,夏天很难热死人,但是冬天却很容易冻死人。”
谢建低下眉头,声音恭谨:“王爷爱民如子,真是慈悲。”
“哪有什么爱民如子。”
赵显微笑道:“本王的那个儿子,现在正在暖阁里头烧着银骨炭,身边还有好几个丫头婆娘伺候着,不晓得多舒服,可不用像那些老百姓一样,受着凄风冷雨。”
事实就是这样,爱民如子这四个字从来都是一句屁话,那些皇帝口口声声子民子民,可自家的皇子哪一个不是锦衣玉食。
谢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赵显这样直言不讳的说了出来,还是让他有些不太习惯。
不过这个谢家家主修养很好,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他对着赵显微微一笑:“眼下临近年关,王爷把老夫喊到京城里来,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吩咐”
赵显喝
第一百七十二章 好事多磨
谢建只在临安待了三天工夫,就匆匆离京返回山阴去了。顶 点 小 说 x 23 u s.c om
毕竟年后他就要动身前往江北,赵显也不好强留他太久,最后跟谢太妃还有谢家兄弟一起吃了一顿家宴之后,就送这位谢家家主出了临安。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段时间,皇宫里安生了不少,那位原先隔三差五就要生事的萧太后,最近几个月来就老老实实的在皇宫里头,半点没有招惹到赵显。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赵显把萧家的那位萧子俊拿捏在了手里,至今萧子俊还被赵显软禁在临安的萧府里头,由赵炳负责看管。
等到临安城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处理完之后,时间已经到了十二月中旬,距离隆武元年的除夕,只剩下十来天的工夫。
这天,赵显天色蒙蒙亮就从床上爬了起来,随意披上一身青色棉服之后,他就偷偷的溜出了肃王府。
贴身护卫赵显的亲卫长赵希,今天轮休,并没有待在赵显身边,此时跟在赵显身边的,是新跟随赵显不久的几个年轻宗卫。
骑马偷偷溜出清河坊之后,赵显一路向南,赶到了位于清河坊南边的大兴坊,大兴坊坊门口,一脸谄媚的赵慷已经等在那里,见到赵显来之后,赵慷连忙弯身:“王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