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将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客1

    赵显用手敲了敲桌子,轻声道:“现在的问题是,临安城附近的禁军只剩下十五万人,如果再增兵北边,就很有可能导致临安城不稳。”

    临安禁军的编制,在成康朝的时候,就只有十五万人,那时候是由大都统王象掌管,后来在陈静之的提议下,临安城又新征募了一支十万人禁军右营,这支右营禁军,已经全数被王霜带去了北边前线。

    &nbs




第二百三十三章 增援
    仍旧是肃王府的书房,只不过这个时候,项樱还有小世子赵延宋都退了出去,赵显独自坐在书房的主位,一身常服的林青恭敬站在下首,垂手而立。

    赵显眯了眯眼睛,轻轻挥了挥手:“林叔坐下说话,用不着这么紧张。”

    林青点了点头,在座椅上坐了下来,此时这位国朝的大将军身子有些僵硬,声音也不怎么自然:“王爷,淮安侯一向谨慎,临阵统兵,末将逊色他不少,此次他怎么会在北地吃这么大一个亏”

    刚才,赵显已经把大致情况说给了这位淮南侯听,北地的大败让林青震惊不已,现如今大启军方,论地位权柄,他都要压过王霜一丝,但是他自己心里很是清楚,真正带兵作战的本事,王霜还是要胜过他一些的,因此听闻王霜在大名府前大败,林青有些想不太明白。

    “胜败乃兵家常事。”

    赵显轻轻吐了一口气,目光幽幽:“这一次虽然是王霜大意了,但是也是齐人阴险,不止是王霜师兄想不到,就是本王也不会想到北齐会在大名府里阴上这么一手,林叔这一次带兵北上,首要任务就是跟师兄确认清楚,如果这大名府里的齐军超过十万人……”

    北齐经过这么多年的连战连败,家底其实已经比起当年薄了许多,如今的北齐可以动用的兵马加在一起,最多也就是三四十万人,也就是说如果大名府里的齐军超过十万人以上,那么燕都附近的禁军就必然会略显空虚,这样一来,王霜便有了奇袭燕都城的机会。

    林青轻轻吐了一口气,声音沉重:“王爷放心,末将省得其中的利害,淮安侯已经在大名府下吃了一次亏,末将不会再吃第二次亏,这一次定当斥候先行,没有探查清楚敌军底细之前,绝不会轻举妄动。”

    赵显眯了眯眼睛,轻声道:“这样便好,林叔来肃王府之前,本王已经给政事堂递了条子,最多明日,朝廷就会下发文书,派你领五万左营禁军支援王霜,等林叔到了大名府附近,记得要跟师兄碰一下头,你们两个仔细商议商议后续的具体动作,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说到这里,赵显深深地看了林青一眼,语气颇有些沉重:“林叔这一去,只是给师兄提供了奇袭燕都城的可能,但是却不是一定非要逼着师兄去打临安城,你们要审时度势,如果确实是事不可为,林叔便掩护师兄暂且退回黄河以南来,记得要告诉师兄,此次伐齐,他已然功勋卓着,没有人会再朝堂上难为他。”

    赵显也是带过兵的,这些年他躲在临安城里,也恶补了不少这个时代的兵书,自然知道急功近利是兵家大忌,尤其是不顾形势的乱来,更是大忌之中的大忌,因此赵显要提前跟林青说清楚,此去增兵,只是多给王霜一些腾挪施展的机会,却不是逼着他非要去打燕都城。

    林青肃然点头,抱拳道:“王爷放心,末将与王霜都是经历过事情的人,不会被功劳蒙住眼睛,此次末将会与他细谈之后,再决定下一步举措。”

    赵显轻轻点头,从怀里摸出自己的白玉腰牌,轻轻扔在桌子上,语气平淡:“林叔明天可以拿着本王的牌子,去军器监领一些东西出来,留作北边战场上使用,具体领多少东西,林叔自己看着办就是。”

    林青闻言大喜,双手接过赵显的腰牌,声音中带着喜悦:“末将多谢王爷!”

    军器监,是临安城最重要的一个职司衙门,这个衙门目前在临安城的地位,大概只逊色于肃王府还有政事堂这两个机构,而且军器监在临安城的地位极其超然,这里只认肃王府,没有肃王殿下的手令,不管任何人都不要想进入军器监,不止如



第五卷 第二百三十四章 此战罪我
    通常大军开拔的消息是瞒不住人的,除非是像姜无忌那样,先用特务机构大规模清洗一遍,然后再偷偷摸摸的调兵,最终把兵马调拨到一个不太可能去的地方,这样一来才有可能瞒得住世人的眼睛。

    左营禁军的动作,自然也不太可能瞒得住齐人的眼睛,除非赵显愿意动用宗卫府,在临安城里大规模清洗一遍北齐的谍子,同时派左营禁军朝北急行军,这样还有可能暂时瞒得住齐人。

    只不过赵显并没有刻意掩饰的意思,他甚至有些大张旗鼓的味道,林青带着左营禁军出行的当天,这位肃王殿下亲自出城相送,说了许多勉励的话,这些话虽然听起来声势震天,但是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肃王殿下这话里有些外强中干的味道,在配合上大启前不久在北齐新败,许多聪明人已经可以看得出来,肃王殿下之所以增兵北边,已经不再是为了继续进取,而是想把淮安侯的余部,接回大启境内。

    这种假象,是赵显刻意制造出来的,本意也不是真正想要骗谁,而是想给林青还有王霜的动作做出一些掩饰,也就是扔出一些烟雾弹,迷惑住北齐姜家的眼睛。

    就在林青领着五万左营禁军朝北行军的时候,临安已经用加急驿路,把消息送到了仍在和大名府对峙的王霜手里,王霜接到这封消息之后,脸上的表情很是复杂。

    这一次,临安城再度增兵,其实从某种意义已经超出了临安所能付出的代价,因为临安京畿的十五万左营禁军,算得上大启最后的本钱,也就是所谓的“国本”,王霜所部这十多万人哪怕尽数死在北齐,那么南启最多也就是伤筋动骨,了不起算是丢了一个臂膀,而这十五万京畿禁军如果有失,那么大启就算是失了元气。

    这种付出,在之前林青与赵显的谈话里,是属于不太值当的付出,他们师兄弟两个人都认为,在目前的阶段,大启最少也应该留下十五万禁军卫护国内,对外则是能取则取,缓缓图之,最忌讳的便是孤注一掷。

    但是现在,却是他王霜亲自提出来,要肃王殿下增兵北边。

    现在,临安城如期增兵,已经超过了他们师兄弟二人原先定下来的计划,肃王殿下之所以仍旧出兵,是因为要给他王霜面子。

    这个“面子”给的很大,大到王霜也感到压力十足。

    想到这里,他勉强收束心神,对着送信的青衣卫轻轻点头:“有劳宗卫府的兄弟们来回奔波,本将已经知道了,等林大将军带兵度过黄河的时候,还要劳烦宗卫府的兄弟们,领林大将军来见一见本将。”

    对于宗卫府的态度,朝中不管是哪一个品级的官员,都是颇为客气的,毕竟宗卫府不仅负责探查消息,还负责监察百官,谁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把柄落在宗卫府手里,况且如今的宗卫府,不仅是肃王殿下的嫡系,更是肃王殿下的“龙兴之地”,因此哪怕是林青王霜这个级别的大将,面对宗卫府的时候,也都是客客气气的。

    这个宗卫府的统领恭敬低头:“大将军吩咐,卑职记下来了。”

    面子都是相互的,王霜对宗卫府客气,不代表宗卫府就可以骑在这位淮安侯头上,事实上哪怕宗卫府上下所有人的权柄加在一起,也未必会有这位淮安侯一人来的权重。

    又简单跟这个负责前线兵事情报的宗卫府统领说了几句话之后,王霜把宗卫府送来的书信随手丢在火盆里,然后迈步走出了自己的帅帐,朝着一个熟悉的帐篷里走去。

    现在已经是晚上了,这个帐篷里仍旧灯火通明,一个面色清瘦的年轻道士,还有一对年纪也不是很大的姐弟,正围在一起,仔细商议。

    如果仔细分



第二百三十五章 碰面
    当初大名府一战,是非对错已经没有人说的清楚,按照赵显对这件事的理解,那就是整个征北军的高层都要担责任,战事结束之后,王霜跟秦干戚都要为这件事情负责,按照职权主次分担责任,但是在王霜和秦干戚两个人各自看来,他们自己都是最大的责任人,王霜指挥失误自然不用多说,秦干戚带兵进入大名府的时候过于冒进,被城门前的一场厮杀冲昏了头脑,导致淮南军深入大名府,几乎全军覆没。

    正是因为这样,秦干戚虽然身体已经被陈清源还有丁家姐弟救了回来,但是心中总是有一股郁气,导致他久久不能醒来,要知道秦干戚跟林青乃是同龄人,甚至比林青还要年长一两岁,也就是说这位秦将军也早早的年过半百,本就年纪大了,再加上一身伤病,这场大劫,他只怕很难挺过去了。

    王霜也是觉察到了这一点,才出言宽慰,希望这位为大启征战了一辈子的秦将军,能从这场劫数中熬过来。

    不过,王霜在秦干戚营帐里待了许久,这位秦将军仍旧闭目不肯醒过来,王霜也没有办法,只能摇了摇头,负手离开秦干戚的营帐。

    此时,征北军正在与大名府对峙,从上一次秦干戚在大名府里吃了大亏之后,王霜就没有再次冒进,而是让斥候营用尽一切办法探听大名府里的北齐兵力,经过十多天的查探之后,尽管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但是斥候营给出数字是在十万人左右。

    与此同时,斥候营还发现大名府附近的几座城池里,每一座城都有北齐的兵马在,按照这样来看,北齐在大名府一带,最起码付诸了一二十万的兵力。

    有了这个数字之后,王霜原本有些躁动的心反而平静了不少,在北齐付诸重兵的情况下,他想短时间内突破大名府的包围,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因此他索性就在大名府城外扎营,安心与大名府对峙了起来。

    征北军的大营门口,几十上百门火炮炮口朝天,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北齐有多少人,他们也不敢轻易窥伺征北军的营帐,毕竟这些南启的肃武炮,已经给北齐带来了太多太多惨痛的教训。

    这天夜里,征北军的主将王霜,盘膝坐在征北军营帐外面不远处的一个土坡上面,静静的望着远处的大名府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到了后半夜的时候,一个穿着一身青衣的大汉,坐在一匹高大的骏马身上,飞速朝着王霜这边奔来,等走到近前的时候,这个大汉把马匹拴在一旁的树上,然后三两步走到王霜面前,伸出粗糙的大手,狠狠拍了拍王霜的肩膀,声音粗犷:“白小子,看什么呢”

    当初王霜初入肃王军的时候,因为一身皮肤白皙,被肃王军中许多粗汉取笑,戏称他为“白小子”,只不过后来碍于王霜一身功夫太厉害,又成了肃王爷的关门弟子,肃王军的旧人们这才改口不再叫他白小子,时至今日,当初那个被人取笑的“白小子”,已经成为了大启两位大将军之一,名震天下的淮安侯爷,敢叫他“白小子”的人就更是少数,整个朝堂之中,敢于这么大大咧咧的叫他的,也就只有林青一个人了。

    林青大刺刺的在王霜身旁坐了下来,这个当初在战场之上纵横睥睨的猛将,此时因为长途赶路的原因,显得有些疲累,不住的气喘吁吁,焌黑的脸上是密布的汗珠,还有依稀可见的白色胡须。

    林青也老了。

    他已经五十多岁



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计
    如果追究起来,赵显当年能够从乱局之中脱颖而出,其中一部分自然是成康帝赵睿的原因,而更大的原因是因为赵显接受了父亲赵长恭给在朝中留下来的政治遗产。

    这些政治遗产,并不只是表面上林青王霜这些肃王军旧部,更多的是当年赵长恭在朝中遗留下来的人望,以及各种隐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导致了成康十六年赵显在临安兵变之后,并没有在临安引起太大的波浪,甚至在高明玉发声之后,赵显就这么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临安城唯一的摄政王。

    这里面一些东西其实是很微妙的,如果不是赵长恭早年遗留下来的那些隐形资源,赵显当年哪怕兵变,也未必能够坐稳临安,说的直接一些,如果换一个人兵变,哪怕他占了临安城,也会被时任禁军大都统的王象给毫不犹豫的赶出临安城。

    当然,时至今日,这些赵长恭遗留下来的政治资源,对于赵显来说,都不再是那么关键,像林青这类的肃王军旧部,也渐渐的把重心从老肃王赵长恭转移到现任肃王赵宗显身上,在这个过程中,当年的肃王军身份,也渐渐的变成了一种变相的政治资源。

    但是,只有王霜一个人,仍然在心里对老肃王赵长恭奉若神明,此时如果赵长恭复生,这位大启的淮安侯,估计会毫不犹豫的在两代肃王之前选择前者。

    想到这里,林青微微摇了摇头,沉声道:“老王爷当年,固然对你我有恩,但是他老人家已经撒手人寰十余年,咱们应当从他老人家的阴影之中走脱出来,如今你我伐齐,是为了大启能够兴盛,也为了不辜负王爷的重托,王霜,你该抬头朝前看了。”

    林青这段话的意思,并不是劝王霜忘记老肃王赵长恭,而是在告诉他,如今的肃王是赵宗显,他应该着眼于新主君,而不是旧日的恩师。

    一杯热茶放在那里,人走了之后没人去添新茶,它总是会凉的,这是既有的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你一腔赤诚,便改变什么。

    王霜眯了眯眼睛,声音平静:“缅怀恩师,与效忠王爷并不冲突,不是么”

    林青摇头叹了口气,轻声道:“罢了,你要这么想也随你去,这一次我脱离左营禁军的行军,来这里寻你,并不是为了跟你扯这些没用的,王爷令我前来配合你伐齐,如今老子也要在你王霜大将军麾下听用了,说一说你后续的计划。”

    阵前迎敌,最忌讳的便是军令不一,所以哪怕此次伐齐,有两个大将军出动,他们之间也必须分出一个主次,王霜是这一次北伐的大总管,所有关于北伐的事情,都多多少少要归他节制,因此哪怕是林青亲自出京,也还是要尊重王霜的意见行事。

    王霜本来是坐在地上,闻言起身寻了一个枯树枝拿在手里,三两下在地上画出了大名府附近的地图。

    此时,王霜的征北军已经在大名府下驻扎了半个月时间了,这半个月时间,王霜几乎把大名府附近的地势看了一个遍,整个地图都已经被他记在了脑子里,因此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几笔,已经很传神的展现的大名府附近的地势。

    王霜用树枝点在地图上大名府的西面和西北边,声音有些涩然:“这两个地方分别是相州与邢州,这些日子我派斥候营和宗卫府的人详细探查了一番,这两座城里都有北齐的兵马,为大名府做策应,粗略估算下来,三座城池里,大概有一二十万北齐兵马,此时,我征北军驻扎在大名府城下,这三座城呈三角之势死死地盯着我们,可是反着来说,我征北军也把这三座城池的齐军钉死在了这里动弹不得。”

    林青皱眉沉思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需要我做什么配合你”

    王霜沉声道:“我需要林兄的援兵,偷偷进入到征北军大营,同时我征北军营帐不动,但是主力部队循着黄河北流北上,便可以直达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战场如人心
    计划既然定下来了,不管是林青还是王霜,都不是墨迹的人,还没等左营禁军的援越过黄河,这边王霜所部的征北军就开始偷偷摸摸的朝着北方转移,为了在做样子做得像,征北军化整为零,都是便服出行,把一身刀甲背负在身上,沿着黄河北流的支流,缓缓朝着北方前进。

    与此同时,林青率领的援兵,也慢慢开始渡过黄河,与王霜那边偷偷摸摸不同,林青这边就光明正大了许多,整整五万人乘坐十艘大船,开始了浩浩荡荡渡河。

    值得一提的是,林青在渡河的时候耍了一个心眼,这些大船每一艘大概都可以装下两三百号人,林青在渡河的时候,第一次到达黄河北岸的时候,只让下一半人,然后留一半人在船上继续回到南岸载人,这样循环往复之下,就可以迷惑到周遭前来探查的北齐探子。

    尽管那些齐人未必会蠢到真信,但是只要能起到稍稍迷惑齐人的作用便可以了,反正他们赶路也不是很急,只要于己无损,于敌有害,那便是应该做的事情。

    从成康年间开始,齐人在面对南启兵马的时候,几乎是屡战屡败,此时这些齐人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自信,他们虽然在和征北军对峙,而且人数占优,但是却是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的,因此对于南启这边的动作,齐人一直是严密监视的,从林青的左营禁军渡河开始,一直到所有的左营禁军渡过黄河,北齐的探子都躲在高出看了个明明白白。

    其实,左营禁军也不是没有斥候,对于一些适合斥候躲藏观测的位置,左营禁军里的一些老斥候也能摸出来一个七七八八,但是林青有意让这些齐人看到黄河边上的情况,因此只派人装模作样的清了一遍北齐的斥候,放任这些北齐的斥候,把左营禁军渡河的过程,尽数看在了眼里。
1...248249250251252...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