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真路传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呐蚪

    百里轩遂叙说起,当年在莽原大陆的妖域之行,说到妖域三大妖国,说到甄天愁的一些遭遇与腐妖玉龙,说到修习瞒天,还说到乘愚老道——裴天昕……

    兰风听了,面含笑意:“你的经历,果然丰富多彩!你有此经历,为人又很稳重,日后去星世之外行走,应该不会吃亏。”

    在豳风台逗留数日后,百里轩与菁菁二人,回返三鼎宗,银月则留在了豳风台。

    三鼎宗两百里之外,流云城内,尚武之风盛行。没有灵根的世俗之人,单凭勤练清水舞入静问灵者,毕竟太少。那些想拜入三鼎宗的人,终归要通过演武,去除杂念,再以清水舞入静,走上金丹道正武门弟子,入门之前的历程。

    这些年来,三鼎宗步入正轨,招收的门徒,虽然不多,相比专门接引灵根之士的修真门派,已然不算少了。

    百里轩回到三鼎宗后,除了有时给门下弟子,讲经说法,还有一应必要的应酬,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坐静修。梅通天、马小虎等人,随南王远赴公孙国,他也没有过问;堂弟百里兴携金魁,去莽原大陆炼妖,他也没有随行。在三鼎宗宗门内,唯有菁菁公主,出入百里轩的静修之所,其他人等,想额外见他一面,很不容易。

    歃暗大陆的修真界,自从慕容老祖化神成仙之后,确实稳定下来,再没有大规模的争斗了。尤其那些修真大派之间,没有了相互排挤与打压,更没有再争执嫡传道统。只因慕容老祖,已将截丹道功法,进一步发扬光大,声威不低于当初的黑刹圣祖,对方的经法,无疑就是截丹道嫡传正统。

    大派相安无事,均能严守修真界规矩,自然带动多数中小门派,自觉的规规矩矩。偶有不识大体的小派,打打闹闹,也掀不起大风浪。但是,各门各派的门下弟子,需要历练,需要在外行走,需要争夺修炼资源,相互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色,所以,修士间小规模的争斗,还很常见。这样的争斗,被慕容老祖允许,而且按照修真界的规矩斗法,各派都能接受。

    慕容皇宗的门人,真正扬眉吐气。他们在外行走历练,足迹可以遍及整个歃暗大陆,可以拜访任何一个修真门派,各门各派的弟子,往往都对他们礼让三分。这让他们在一些修炼资源的争夺中,常常大占便宜,死伤也会减少。

    时光荏苒,一百余年过去。

    第一任南王——百里长青,早已结丹退位,后继南王,已到了第四任。从第二任南王开始,后继南王,都是百里宗族中的普通族人。百里长青仍为整个百里宗族族长,主持宗族发展大计,引导、培养族人修炼。

    在百里长青主持下,原本留居在夔郡百里坡的百里氏族,被分成了九个族系。其中一个最大族系,仍留在百里坡,其余八个族系,全都迁到南国,分散在南国境内,不同的地方。流云城中,有一支百里族系,豳州城内,也有一支百里族系,天恩城,也有一支百里族系,另五支百里族系,全都分散在豳州与沼岭州下辖的府城里。

    或许借鉴了封国间的竞技法会,百里长青给每一支族系,都分配了一定的资源,任命一位族长,让每一族系,定期选派武技突出的族人,赴流云城,参加宗族试比,既演武较技,也比试清水舞。在这种宗




第四百二十九章 再入俗世
    一百年前,修真界名声响亮的玉面火神——周大昆,一直被认为是修炼天才。可是这一百多年来,对方修炼遇到阻碍,一直没有太大进展,其修为,仍然停留在婴变一行。而潜居三鼎宗内的梅小山,或许时常闻经听法,又有上好的塑脉灵物,修炼上一路高歌猛进,也达到婴变一行境地。后来,周大昆来三鼎宗取经求法,百里轩为他指了明路,传他塑灵脉术,让他沉心悟真,心急不得。

    这三个结义兄弟,聚在一起时,自有一番亲热。只是,周大昆心境欠缺平和,百里轩再三点化,对方也不能醒悟,只得作罢。他能意识到,若慕容老祖当初化神失败,周大昆定然不会来三鼎宗,取经求法。说到底,对方还有着莫名其妙的心结,有道是‘装睡之人叫不醒’,解铃还须系铃人。

    这么多年,百里轩静心潜修,确实好好沉淀了一番。他对所接触的诸多经法,都作了进一步深究。尤其在法域方面,他已将五行塑灵脉场,都融入到无形阴阳球里,且借助积雷石,成就了塑灵雷脉,甚至通过法域,不但成就塑灵风脉,还摸索到发掘一些复合灵脉的方向。

    修为精进极大,百里轩自我感觉到,精神力与法力,都精纯洪厚了许多。只是,他却没有一丁点沾沾自喜,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意气风发,此时,他已兴不起半分与人争胜的念头。在长期不知不觉的静修中,他体内法力,在经脉中流淌得越来越慢,似乎厚重得渐趋沉寂下来,甚至他在入静时,心神中还有种昏昏欲睡之感。

    这般情形,他不知起始时间,待发觉时,他也不明缘由。这种情况发展到后来,影响到了他对于修真的信念,让他常常不禁想起,修真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他从筑基问灵后,曾经想过不止千百遍。

    道经所说的长生久视,对修士而言,遥远得过于飘渺。这好比在荆棘遍布,且遥远得没有尽头的漫道彼端,放上一堆美食,让漫道此端的饥者,知道美食的去处,虽然垂涎欲滴,却没有足够的信心去获取。

    百里轩偶然看到宗门发展,蒸蒸日上,门中弟子,都在勤修苦炼,而他自己,脑海里却时常萦绕着“修真为了什么”,不免有点啼笑皆非。赫然之间,他意识到自己的信念,还不足以支撑他,去追求道经指引的飘渺方向,他还需要另一种信念,另辟蹊径,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斯时,百里轩也明白了,体内法力趋于沉寂的原因,那是修炼上的一道坎,是他的前路不明。

    寂灵寻道!自己的道,在哪里百里轩没有一点头绪。他感觉自己,好似踏进一片淤泥中,四周看不到一块,可供踏足的土丘。他也知道,天无绝人之路,这片泥沼,或许成了许多修士的终点,但寻得出路,走出淤泥者,大有人在。路,是有的,就隐没在泥沼之中,需要靠个人去寻找!

    无怪乎,过来人都说,寂灵期修士忌剧烈斗法。身陷淤泥者,可不就得平心静气、小心翼翼么用力挣扎的结果,只会越陷越深,找到出路的机会,自然越来越小。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其中道理,深究起来比较复杂,只有局中之人,才能意会,难以言传。

    俗世寻道!这是前人经验之谈。譬如老东家,化神失败的秦辛,化神成功的慕容老祖。老东家俗世寻道有成,还未立道化神。这好比身陷泥沼者,找到了周围可供踏足的土丘,并且已经立于土丘之上,脱出淤泥。他看到了希望,有了方向,只是,那前行的道路,还须亲自去开辟,去修筑。而开辟、修筑前路,相对寂灵修士而言,就是立道化神。

    百里轩多次走入俗世,这对他的修炼,不无助益。他总有一种感觉,在俗世里,他还能寻到更多东西,只是,他还不知将会寻到什么就算在这个时候,他已打定主意,将再次走入俗世,仍然不知,会寻到什么他这一次,有着很明确的目标,可他对自己的道,仍没有丝毫头绪。

    目前,歃暗大陆修真界,大势平稳,三鼎宗无需百里轩亲自坐镇。况且,三鼎宗与巫人交往甚深,有坚固的护山大阵,还有战力接近于寂灵期大修士的梅小山,就算修真界不太平,敢进犯三鼎宗的势力,恐怕也没有几个。

    百里轩与菁菁二人,悄悄离开三鼎宗,除了宗门中几个元婴长老外,再无他人知晓。三鼎宗的发展,没有因二人离开,出现丝毫变化。门中弟子静修的静修,历练的历练,该干啥的还干啥。

    话说这天,百里轩驾一辆马车,来到豳州城外,停到官道一边。他钻入车舆,与菁菁相视一笑,接着伸手,扶住左手指上的玄武纳戒。少顷之后,只见那玄武纳戒上,光华一闪,车舆中多出一个人来。其人,正是一直被拘禁在玄武纳戒内的青漠,来自苍黎星世的消遥仙宗。

    青漠刚现身时,须发蓬乱,衣衫褴褛。他既已脱出禁锢,未见如何施法,很快就幻化出一身整洁衣装,须发也变得柔顺,青丝如瀑,显得很是清朗。

    百里轩在三鼎宗,潜修百十多年,期间没少与青漠交流,二人之间,已然熟悉了。这个时候,他才解开对方身上的禁锢,多少要表示一点歉意:“多谢青漠前辈,多年来的指教!我们这里,也出现了仙士,而且化解了星世之困。晚辈无能,这时才能够解开,前辈身上的禁符,还望前辈见谅!”

    青漠自然明白,其中原因,闻言笑了笑,回道:“百里道友无须见外!你对我,可是有救命之恩呀!”说罢看了看豳州城门,又看向百里轩,“你寂灵了。这里是俗世。看来,你是要去俗世里寻道吧。”

    “是。”百里轩恭声回道,继而,他又将菁菁公主,以自己夫人身份,引见给对方。

    青漠与菁菁,礼见寒喧之后,他见菁菁容姿艳美,说道:“寻道难!有多少寂灵期修士,在俗世寻道中,最后都泯然于众。相比普通人,他们只是经历更为丰富,寿命更为长久罢。尊夫人如此美貌,她随你居于俗世,恐怕……”

    青漠还未说完,就被突然到来的兰风打断了。

    兰风出现在车舆之外不远处。她才一现身,车舆内的青漠,就抢出舆外,百里轩与菁菁也紧随其后,迎了出来。

    兰风与青漠,还在对视之间,百里轩赶忙上前,给双方引见起来。他将青漠的来历,详细告知兰风,但给青漠介绍兰风时,就简单多了。

    兰风与青漠,相互见礼时,突然问道:“青漠道友来自苍黎星世逍遥仙宗,道友是否认识,逍遥真人——闻人笑”

    “那……那是师门创派祖师!”青漠显然很讶异,“兰仙



第四百三十章 不同人生
    百慕塾规模较小,塾馆内最多只能容得下,十几个学童。开始一段时间,根本没有人来百慕塾拜师求学,塾师百先生,只得每天去汇荣街,替人写字断文、结钱算帐谋生。不久之后,因塾师百先生,口才流利、学识渊博,将百慕塾的声名,传了出去;又因塾师百先生的夫人,弹得一手好琴,百慕塾内,时常传出美妙动人的琴声,往往令人闻之,流连驻足。这两种因素,各有影响,就替百慕塾,招引来学童。

    当第一个学童,随家长走进百慕塾后,塾师百先生,就不再外出谋生了,而是专心课徒授业。后续来百慕塾拜师求学的学童,达到十一人,每一个学童,刚到百慕塾时,都会遇到塾师百先生,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读圣贤书为了什么”

    这些学童,多半来自普通人家,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如光宗耀祖、出人投地之类。其中有一学童,来自商贾之家,他的回答也很实在:“为将家族生意,发扬光大。”

    百先生诲人不倦,课徒甚严,而且还热心助人,也很有办法。学童之间,闹起纠纷,百先生往往三言两语,就能让当事双方,都认识到各自错误;若有学童家里遇到难事,但凡百生先闻知,都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妥善帮助。久之,百先生在学童心目中,形象变得无比高大。

    时间一年年过去,当初那一个个稚嫩学童,渐渐长成了一个个文质彬彬的学子。他们求学期满,终要离开百慕塾,走上各自的人生之路。

    每届学子,求学期满,都会被举荐、去应试,可以经此求得功名。第一届从百慕塾走出的学子中,就多有出仕为官者,未能出仕之人,在后来从事的行业内,均能小有成就。这让百慕塾之名,在府儒巷附近,风生水起。

    百慕塾之名传开,塾师百先生,也随之名扬。汇荣学堂几次高俸聘请,均被百先生婉拒。不少富贵豪门之士,携年少后辈子侄,慕名前来百慕塾求学。百慕塾原本相对狭小的塾舍,也被热心的有钱人,捐建一新,让百慕塾规模,比原来扩大了数倍。

    百先生成了知名塾师,应酬自然多了起来。不时会有官家名流、商贾土绅,前来百慕塾拜访,府儒巷内街坊四邻,来百慕塾走动,则更为频密。塾师百先生,不仅仅善于授业传教,其人渊博而不倨傲,低调谦恭,不沽名钓誉,处事圆通而不爱财,尤其热心扶弱帮困,得到别人,广泛尊敬。渐渐的,坊间就有一个传闻,都称塾师百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鸿儒隐士,丹心一片育桃李,不为私利搏虚名。

    随着第二届、第三届学子,走出百慕塾,更坐实了塾师百先生,鸿儒隐士之名。百慕学子,渐渐为世人所推崇,成了饱学才高的象征。那些走出百慕熟的百慕学子,若干年后,往往都会重回百慕塾,回报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拜谢师恩。这个时候,塾师百先生,对每一位回访的学子,又提出另一个同样的问题:“读圣贤书,能帮助实现梦想么”

    回答这个问题的百慕学子,都已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且在各自行业里,打拼多年。他们对人生五味,都有着各自的看法。所以,他们回答起来,就见仁见智了。

    有人认为,读圣贤书,长大智慧,自然能帮助实现梦想;也有一些人认为,读圣贤书越多,个人梦想也越多,他们终日都在为实现梦想而劳苦;还有人认为,读圣贤书,能长见识,让人活得丰富……

    一晃眼,就过去了几十年。

    塾师百先生,鸿儒隐士之名,已然深入人心,连锦汇府的府尹与府监大人,偶尔都会来百慕塾拜会。

    岁月不饶人!百先生夫妇,比之当年,苍老了许多。只是,人们心目最敬仰的鸿儒夫妇,一直没有添得一儿半女,如何能慰藉世人,对鸿儒的那份爱戴与景仰是以,不时有热心者,找来各种育儿良方或妙药,悄悄送进百慕塾,让百先生夫妇,哭笑不得。

    百里轩与菁菁二人,此番潜居俗世,遵循世俗一切伦常之事。菁菁公主,停止修炼,化气为血,恢复赤龙,与夫君行敦伦之礼,准备生养子嗣。只是,修士的修为越高,生养子嗣相对越困难,这或许与修炼导致二人躯体,进化不一有关,又或许受某种天道循环限制。不过,二人天地和合,阴阳相济,于修身助益良多。

    后来,有人干脆送来了三个幼儿,要过继给百先生夫妇,以让鸿儒隐士,后继有人。尽管这热心者,有意隐瞒了三个幼儿的出身,身为塾师的百里轩,也能从对方记忆里,了解到一切。那三个幼儿,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靠行乞为生,被热心者找了来。百里轩恻隐之心大动,遂迎合热心者好意,让人们心目中的鸿儒隐士,后继有人了。

    三个幼儿,两男一女,他们成了百先生的子女,也就改了姓名。长子名为百礼,次子为百泉,小女为百花。百先生夫妇,给予三个子女,应有的关怀与疼爱,百慕塾里,自此多了一份天真的童声与欢乐。

    有了子女,百先生夫妇的生活,更为丰富,经历更贴近常人。有了完整的家庭,子女绕膝,天伦共享,其乐融融。夫妇二人,体味到父母的慈爱与艰辛,体味到子女的欢乐与成长,体味到世俗普通人,生命中的一点一滴。

    三个子女,都懂事较早,同在百慕塾里长大,个人志趣、心性,却不尽相似。他们对养父母,均恪守孝道,抱感恩之心,但终归要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长子百礼,成年后去了锦汇府衙,谋得世人眼里的好前程;小女百花,成年后嫁入了富贵之家,也不负出身孤苦,有了厚报;唯有次子百泉,原本最为聪慧圆通,成年后,却甘愿留在养父母身边,做了一个塾师。

    百先生执教多年,却不聚财,所得报酬,多用于帮困扶弱。百泉甘愿留在百慕塾,做一位塾师,放弃世人眼里更好的前程,绝非为了贪图养父母的家产。他回答养父的第一个问题,是为活得丰富,回答第二个问题,是为活得安心、舒坦。

    百泉回答养父第二个问题时,万万没有想到,其养父百先生,竟然一本正经的对他,施了一礼。这让他惶恐无措,又莫名其妙。

    时间过去一年又一年,从百慕塾中走出的学子,一茬又一茬。

    鸿儒隐士夫妇,实现了人们最美好的祝愿,夫妇二人均得高寿,活到百岁有余。

    只是,他们毕竟老了,虽然还能行动,却已鹤发



第四百三十一章 兰风离开
    百里轩携菁菁公主,一直混迹于俗世之中,他做过塾师,做过农夫,做过官府小史,做过渔民,做过商贩……

    时光荏苒,自他进入俗世寻道,已然过去了三百余年。

    随着体验多种不同人生,百里轩似乎有所收获,却又一无所获,对于自己的道,他仍然没有多少头绪。菁菁公主一直无怨无悔,紧紧相随,甘愿放下自身修炼,一心要趁此机会,生养子嗣。这让前者,多少有点愧疚,也有点压力。

    歃暗大陆修真界,一直相对平静。慕容皇宗,成了整个截丹道修士心目中的圣地。乌龙岭上,定期举行法会,化神仙士慕容老祖,亲自讲经说法,往往招来大批外来修士,如朝圣一般,来此闻法听经。

    三鼎宗已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修真大派,门中弟子,多达数千,高阶修士也有十九位。

    多年前的三峰试法较技,一直延续了下来。三峰初立之时,那一批相对杰出的结丹弟子,如今多已成就了高阶,做上宗门长老位置。
1...150151152153154...2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