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强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朱紫
“哎,士农工商,工部本来就式微,尚书侍郎之流,说句老实话,也不是专业人才,都是上任才学的,反正,问题很多,一言难尽。”
“这事情也不是咱们两个需要考虑的东西,让我父皇头疼就行,既然你是水利部的郎中,那就跟我建造这个模范水利工程吧。”李承乾道。
“模范水利工程”李淳风表示疑惑。
“就是我们先造好一个很长的水渠,把建造的过程,建造的方法记录下来,别的地方直接可以拿去用的那种。”李承乾道。
“好啊,模范工程好啊!”李淳风感叹,李承乾不愧是融合诸子百家的人,居然有这么好的办法。
“对了,咱们有没有现成的水渠”李承乾突然问。
“自然有。”李淳风道。
他把筹建的,正在建的几个大型工程都告诉李承乾,李承乾却皱眉。
他想听的不是这些运河之类的大工程,他要听的是在北方雨水稀少的地方的小型水利工程。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啊……
能开凿运河的地方,自然不缺水,缺水的地方,才是需要水渠的地方。
“有没有两三尺宽的水利工程不要很大,有活水就行。”李承乾道。
“这……”李淳风尴尬了,这样子的工程,还真不多,不划算啊。
“咱们城里的几条渠,已经是很小的渠,也不至于两三尺宽啊……”李淳风道,“您想知道长安城的水渠
第172章:握草!流浪地球
官窑的主事很疑惑,怎么太子跟别的富家子弟不一样呢别的人哪怕来这里,最多也不多是捏几个瓷器胚子,体验一下生活。
到了他这里,二话不说,就要去砖瓦窑,还自带了要烧制的东西,而且,要烧制的东西有点离谱,居然要烧石头粉末,这不是闲得慌么……
但他又想起最近关于李承乾的传闻,瞬间恍然大悟,心道太子殿下莫非是要做什么重要的试验
他猜的差不多正确,李承乾确实是来做实验的,但他的实验对象不是自己的水泥配方,他对自己的配方很有信心,他要试验的,是官窑能不能达到他的要求。
能不能完成水泥原料的烧制,把原料烧熟。
主事道:“殿下,跟我来。”
反正烧点石头粉末,肯定不会有什么大事的,那东西再烧,也还是石头。
一行人来到一处闲着的砖瓦窑,这里有很多砖瓦窑,大多都在运作,大唐蒸蒸日上,全民搞建设嘛,砖瓦供不应求。
李承乾看着砖瓦窑,想了想,道:“你们是怎么控制温度的”
主事一听这个,面色一正,他感觉李承乾不是来随便玩玩的,他是真的要做什么的,这一句话就很能说明问题。
“温度高低,我们用加入木炭的量来控制。”主事道。
“是这样啊……”李承乾有点遗憾,看来煤炭还没有普及。
随后他在系统的帮助下,把烧制原料的温度时间告诉主事,然后把石灰石粉末之类的原料让人放进砖窑,开始烧制。
正事办完,主事又对李承乾进行邀请,希望李承乾一定要试试制瓷。李承乾没办法,只得同意,毕竟华夏文明的瓷器,要比其他文明早两千多年,是很牛逼的东西。
制作瓷胚的转盘是脚踏式的,也就是一边用脚踩,一边在转盘上方捏瓷胚,并不是很难,作坊里面有不少工人在做。
主事带着李承乾到处走走看看,最后在两个转盘旁边停下,空的转盘,很明显,这就是主事给他们二人准备的工作台。
“殿下,试试吧。”主事道。
“李淳风,你先试试,我没兴趣。”李承乾道。
怕不是要真香警告哦……
李淳风没有拒绝,他做到小凳子上,踩动转盘,从旁边的泥缸里面抓一把泥,放到转盘上,开始捏。
虽然李淳风擅长数学,通晓阴阳,但制作泥胚他却很不在行,捏的奇形怪状,主事看到这个,差点笑出声。
李承乾直接大笑起来。
“李淳风,你恐怕是我大唐抽象派艺术家的先驱了,捏的是什么东西”李承乾道。
李淳风没有说话,继续制作,他逐渐弄出来一个泥球,别说,还挺圆的。
盘的很圆润。
“殿下,这个是地球。”李淳风道。
“……”
李承乾无语,特么弄了半天,就捏个球出来,还往自己脸上贴金,说什么地球,地球……没这么圆好吗!
“错了错了,大错特错!”李承乾道,“地球并不是一个绝对完美的球形,它是椭球形的,我甚至可以给你现场演示它为什么是椭球形的。”
二人的对话显然和主事理解力不在一个次元,主事一脸懵逼,地球是个什么球
“殿下,来演示一下!”李淳风急迫道。
他让开位置,让李承乾坐上去。
“想必你应该知道,地球是在不断自转的吧。”李承乾道。
李淳风点点头,这个确实是观测出来的结果,地球确实在自转,但以前他也没有这样说过,自转,听着很简练。
“那么,我们不用手去捏它,只是转动转盘,会发生什么呢”李承乾问完,开始踩动转盘。
李淳风盯着转盘上面的泥胚,等了半天,也不见变化。
“”
“殿下,一点变化也没有啊……”李淳风道。
李承乾也有点傻眼,特么怎么回事这泥胚怎么还是圆的呢剧本不是这么写的好吗!
这时候,主事大致听懂了一点东西,他很得意。
&nbs
第173章:水泥就该填老鼠洞
“殿下,这个叫做地球的东西,需要我们做出来吗”主事问。
他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球,非要叫地球,但既然太子殿下这样说了,他还是问一下的好,毕竟他们就是专业做这个的。
“哦你们可以做这个”李承乾疑惑。
他心目中的瓷器,约等于花还有碗,球也能是瓷器他很怀疑。
“您要什么龙凤或许费力,但只是这一个球,我们还是能轻松造出来。”主事道。
“那我要是加一点条件呢”
“什么条件”
“首先,这个球要尽量圆,其次,中间必须有一个贯通的孔洞,筷子粗细就行。”李承乾道。
“就像手链珠子吗”主事问。
“对。”
主事不解:“可您不是才说的地球应该是椭圆吗”
“我做一个大号的手链珠子不行吗”李承乾反问。
“……”
主事被李承乾噎住,无话可说。
“做好了我会让人给殿下送到宫里。”主事道。
“好。”
李承乾和李淳风又捏了几个小玩意,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都是敞口的大碗,不为什么,就是好做。
太小不好控制,越小越要精细的操控力,而大点的东西,稍微复杂也不好做,也就只有碗,是最好做的。
二人一口气捏了十七八个,虽然有些粗糙,但胜在量大。
主事小心翼翼让人把这些碗收好,等烧好之后一并给李承乾送去。
他们停下是因为外头传来消息,原料烧好了,李承乾猴急地出去,才发现这些原料还很烫,没法用。
耐心等原料晾凉,开始配制水泥,75%原料是砖窑就地取材,把烘干的碎瓷片碎砖磨成细粉,剩下25%则是李承乾带来的生石灰。
找来一个大桶,把两种原料放进去,搅拌均匀,水泥完成。
“殿下,这东西怎么用呢”李淳风问,“加水吗”
“水确实要加,还要加沙子。”李承乾道。
这里没有沙子,有点僵硬。
“愣着干什么去河边给我弄些沙子来啊!”
主事连忙让人去挖沙子,不多时间,沙子也有了。
本来这些事情,要让下人去做,但李承乾觉得第一次使用水泥是一件很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他自己动手。
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可以精确控制水泥和沙子的比例,不用告诉别人再去调制这么麻烦。
砂浆调配好之后,就该使用这东西了,李承乾摸摸下巴。
“你们这里有老鼠洞吗”李承乾问。
“有倒是有,只是不知道殿下找老鼠洞做什么”主事道。
“加点老鼠屎进去,就大功告成了。”李承乾突发奇想,胡说一句。
众人不解,为什么要加老鼠屎进去。但是主事还是把李承乾带去老鼠洞旁边。
李承乾把调好的砂浆,倒进老鼠洞里面。
“水泥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砂浆过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会变得和石头一样硬,用来封老鼠洞简直不要太舒服。”李承乾道。
水泥第一次的使用,竟然被李承乾用在填老鼠洞上面,果然任性。
“嗯,我想想看,这水泥还能做什么……”李承乾四下打量起这个院子。
主事咽口唾沫,他感觉很不妙。
“嗯我给你打个院场吧。”李承乾道。
主事不知道水泥院场是什么意思,但李承乾要干的事情,他当然举双手赞成。
“殿下,这粗活,我来就行。”主事道。
“当然是你来了,打院场很麻烦的,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指挥你们做就行。”李承乾道,“再叫几个人来。”
先是混合砂浆,他自己弄的那一点砂浆根本不够看,要很多砂浆才行。混好砂浆之后,李承乾让系统分析一下,发现还是不够,这院子实在是太大。
“咳咳,那啥,砂浆不够,先打一半,后一半以后再说。”李承乾道
第174章:强到没朋友的大唐
由于没有选好在哪里挖渠,李承乾也不好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他想了想,道:“先造一万个吧,以后还会造。”
主事震惊,一万个这么大的瓦,能造多少房子不对,这个瓦片的形状就不是造房子的形状。
他露出难色,原因很简单,李承乾没有说钱的事情,这要是李承乾闹着玩的,那不是要他们为李承乾垫上
李承乾的下一句话打消了他的顾虑。
“一应消耗,到工部报备,他们会给你钱的。”李承乾道。
“殿下,这是……”
“嗯,是父皇准许的工程要用的瓦片。”李承乾道。
“那就好那就好……”主事长出一口气。
时间不早,他们两个也不可能现在就去找修建水渠的地方,回去的路上,李承乾把这件事交给李淳风,让他找几个需要水渠的地方。
而具体的要求,李承乾只有一个,那就是得依山的村庄。
李淳风点点头,这个不难,大多数村庄都是依山傍水的,老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样的村庄才能长久。
而他也有了大致的想法,既然李承乾这么信心满满,那就找个只有山,没有水,只能吃井水的村庄。
大多数村庄是这样的,一遇到旱灾,就完蛋。
果然,李承乾回去之后,发现李泰已经在等他,而他之前暗中观察的结果告诉他,李泰这是把那些集合的疑问都拿来了,哎……
“高明哥,这里有一些我们不明白的地方,希望你可以解答一下。”
“嗯,放着吧,我晚上会看,明天来取就行。”
“好!”李泰继续问道:“水泥试验成功了吗”
“成功了。”李承乾道。
他并没有要给自己或者李泰他们打一个水泥院子的意思,原因很简单,他们的院子更加好,地面都是石头铺的。
石头铺的院子,吸水性好,夏天的时候,也不会像水泥院子那样,反射阳光很厉害导致屋里很热。
李泰听到李承乾这么说,就知道水利工程计划可以实行了,而他却没办法去,他虽然学习能力强,也不能这么快就把新的教材学会。
李承乾见李泰一副失落的样子,只得安慰他:“不过是挖坑罢了,没什么意思,修好了我可以带你们去参观,这件事才有趣哩。”
“好吧。”
李泰离开之后,梨儿来告诉李承乾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李二次日要他上朝。
其实太子上朝,是有规定的,每五天上朝一次,但因为李承乾年纪实在是有些小,上朝也没什么好做的,他以前也就一直没去。
但最近李承乾的表现,实在是不错,符合李二心目中可以上朝的条件,加上最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商议,听朝臣们商议国事,对李承乾也有好处。
李承乾听到这个,心中疑惑,这种时候,又到了系统出马的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