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妃打脸日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微尘
老天爷到底还有没有天理!
戴佳氏咬着牙,就在她觉得眼前发黑,自己快要顶不住的时候,只听接生嬷嬷一阵惊呼,“看到头了,看到头了,主子,再用点力,再用点力……”
戴佳氏忍着那一股股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痛楚,只觉得想死,但又觉得不甘心!凭什么她要承受这样的痛楚!凭什么上天要这样对她!若是可以,她真的很想杀了惠嫔泄愤。
“出来了,出来了,是个小阿哥……是……”接生嬷嬷的声音透着一股子欢喜,可是待她见到小阿哥的腿时,欢喜的声音戛然而止。
戴佳氏只觉得眼前一片黑暗,耳边听到接生嬷嬷欢喜的声音,知道自己生了一个小阿哥,这才放心地陷入了黑甜的梦乡,至于后面接生嬷嬷不对劲的地方,她根本就来不及注意。
等在殿外的苏麻喇姑也算是负责,连续过来好几次了,本来这种事情不用她亲自过来的,但是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又有安亲王的事情在前,她不自觉地对于这个即将诞生的孩子多关注了几分。这不,她刚过来就听说戴佳氏生了,母子均安,原本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偏偏她在这些人脸上看到担忧、恐惧和害怕。
“贵妃娘娘,可是发生什么事了”苏麻喇姑看着站在门口的佟贵妃,冲着她行了一礼后,轻声问道。
佟贵妃见苏麻喇姑过来,即便她内心里对于苏麻喇姑奴才的身份看不上,表面上却还是带着几分客气和敬意,毕竟连康熙都说了,苏麻喇姑对他而言是额涅的存在,有这句话在,谁敢当面给苏麻喇姑难堪,那就是给康熙难堪。
“您看了就知道了。”佟贵妃看了一旁的图嬷嬷一眼,图嬷嬷立马将刚出生的七阿哥给抱了过来。
苏麻喇姑看到包被里小小婴孩的腿时,整个人倒吸一口凉气,她本以为孩子至多就是身子弱,可谁能想到还有腿疾,这样的结果如何能不让人觉得惊惶。
好在佟贵妃宫斗不行,管事的能力还算不错,三两下将事情给捋顺后,她便唤太医为七阿哥诊治,至于是好是坏,最终看得还是太皇太后和皇上的意思,反正不是她儿子,尽到该尽的责任就是了。
太医看着七阿哥的腿,心里有些发慌,腿疾这种事其实并不少见,各种原因都可能造成,平民百姓都觉得忌讳,何况是在皇家。他怕太皇太后或者皇上一旦迁怒于人,他便小命不保,一时间手抖得厉害。
不过佟贵妃和苏麻喇姑此时都没空理会太医的心情,两人得到诊治的结果后,便纷纷离开了,一时倒也忘了关心戴佳氏的情况,好在戴佳氏虽然伤了身子,可这一条命却是真真正正地保住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芒刺在背(一更)
苏麻喇姑听了太皇太后的话,连问都没有,就像从前一样直接行礼往外走去,却不想还不待她出慈宁宫,就见到了坐着御辇过来的康熙。苏麻喇姑迎了过去,见着康熙眼底还未消散的怒意,便猜到康熙此次过来,怕是同太皇太后的目的相当,“奴婢给皇上请安。”
康熙一见苏麻喇姑行礼,立马上前两步将苏麻喇姑给扶了起来,低声问道:“额涅,皇玛嬷可接到消息了”
“接到了,正让奴婢去请皇上,没想到皇上就过来了。”苏麻喇姑看着对自己无比亲近的康熙,心里一阵叹息,她知道康熙心里憋着一口气,否则依他的性子是不可能这么快过来慈宁宫的。
苏麻喇姑虽然不想看到事情变得这般剑拔弩张,但是她也清楚安亲王的野心不能再继续放任了,否则真的再纵出一个鳌拜来,谁也不知道能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是谁,她私心里是不希望看到康熙因此而受伤的。
康熙闻言,点了点头,随后跟着苏麻喇姑一起进了慈宁宫正殿,此时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赫然在座,明显皇太后也是得到了消息之后匆匆忙忙赶过来的,只是比康熙快了一步。康熙见状,上前两步给二人请安,太皇太后见康熙神色不对,也不像平常那样同他拉家常、绕弯子,而是开门见山,直接就七阿哥的事情道:“皇帝这个时间过来,想必是知晓七阿哥的情况了”
皇太后虽然历来不管事,但也不喜欢这宫里被人闹得乌烟瘴气的,再加上有五阿哥在身边的关系,她对孩子就更容易心软了,得知七阿哥因算计变得生而有疾,心中更是怜惜,“皇帝多注意点身子,这次的事情虽然有些突然,但是这后宫众人都还得靠着皇帝啊!”
“皇额娘说的是,事情虽然突然,但朕就算不为自己,也得为这皇玛嬷你们多考虑几分。若只是寻常挑衅,朕能忍也就忍下了,可是安亲王的种种举动却是冲着朕的子嗣去的,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朕无比确信他想成为下一个鳌拜!”康熙拧着眉,双眼微眯,声音里透着一丝冰寒。
太皇太后皱着眉头,抬头的瞬间看向康熙,见他眼底闪过一丝杀意,便知他已然下定决心,便道:“皇帝心里既然有了决定,那就放手去做吧!只是安亲王虽然不像鳌拜那样位高权重、锋芒必露,却也心机深沉,特别是他在军中威望颇深,贸然动手,怕是会引起骚动,毕竟这三藩尚未完全平定。”说着看了看康熙咬牙的模样,又道:“既然有些事情,明面上不能做,那便改变策略从暗处着手,有的时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效果更佳!”
康熙神情难看,却不得不承认太皇太后的话没错,安亲王往宫里伸手,间接造成七阿哥生而有疾这件事,该知道的人都知道,可更多的人都不知道原由,他若贸然动手,即便无人能阻止他的决定,但是造成的影响却有可能让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就此毁于一旦,“皇玛嬷说的有理,这件事的确不适合拿到明面上来处理,即便朕有证据,也有理,可说到底这事就是一个丑闻,一旦曝光,最终还是朕无能,是皇室无能。”
君君臣臣,君若是压制不住臣,那他还凭什么坐在这皇位之上。
太皇太后看着康熙气恼却努力冷静的模样,心里暗自点头,眼底更是飞快地划过一丝赞赏。她一直都认为康熙是天生的帝王,即便她依旧害怕康熙会为女色所惑,但此时此刻却不妨碍她对康熙的满意。
一个帝王,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首先就是要冷静地判断事情的得失,而不是放任自己的情绪吞没自己的理智,很明显康熙在这一点上从来都做得很好。
“皇帝既然明白,对付安亲王一事就得从长计宜,毕竟他不是鳌拜,光是罪名就能罗列一堆。”太皇太后想了想,发现比之鳌拜,安亲王做事实在是太过谨慎,即便有越矩之事,那定然不是他出头,单凭这样的手段,岂是鳌拜这个武夫能比的,若是没有意识到还罢,一旦意识到,不管是皇帝,还是她自己都不可能再继续放任安亲王。
太皇太后虽然好猜疑,偏好科尔沁,甚至私心里希望后宫永远都是科尔沁女人的天下,但大事上她并不糊涂,遇上这种事她自然是偏向康熙的,就算她已经老了,可这里外她还是分得清的。
康熙坐在一旁,脸上透着一丝深思,沉吟片刻才道:“老七之事虽然瞧着有几分巧合在,但是事情没有安亲王的允许,安亲王福晋也不敢这般大胆,说到底,安亲王此时同鳌拜的选择无异,都是仗着手中有军权,军中有威望,而朕还需要用他们,所以他们就敢于视朕于无物,更想借此同朕博弈,让朕不得不对他们退让三分。”康熙说这些话时,牙关紧咬,愤恨至极,可以说康熙本人最痛恨的就是被人要胁,当年若不是鳌拜得寸进尺,罔顾尊卑,康熙还不会那么快对他下手。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闻言都忍不住皱起眉头来,想起当年鳌拜还在时的寸步难行,她们也是心有戚戚焉。回想过去
第一百五十三章 怨愤之意(二更)
康熙收到安亲王返回军中的消息时,只是冷笑一声,并没有阻止。老七的事情一出,明面上所有的视线都放在他这个当皇阿玛的人身上,看他如何处理这件事,可暗地里知情的人,对于安亲王的不满却是实实在在地产生了。
且这件事怎么看都像是错在安亲王本身,他若率先认错,也许那些宗室以及大臣可能还会替他辩解几句,说说情。可是现在安亲王趁着事发,直接跑了,如此敢做却不敢担的行为怕是让不少人对他失望不已吧!
之前康熙怕自己贸然出手引起其他人的反弹,现在倒好,安亲王自己把把柄送过来,他没有当场发作,亦没有穷追猛打,一派冷静平和的模样倒是让宗室大臣了再不好说什么。可以说这次的事情已经让这些人站了队,等到下一次,只要他抓住安亲王的把柄,这些人怕是不用康熙开口,就会自动将安亲王推到他前面来。
至于军中诸事,看似安亲王岳乐独掌大权,可实际上军中势力也分成了好几股,单就康熙这几个陆续提拔的青年将领就自成一派,他们这些人看似一般散沙,官位更是高低不同,但细心观察的话,便会发现他们手中都握有实权,真要连成一线,安亲王岳乐也不一定能挡住他们。而康熙就是看重这一点,才会放任岳乐回营,半点不曾为难。
“梁九功,将这份信以八百里加急送到军中,朕倒是要看看临近战事结束,他安亲王还能闹出什么动静来!”康熙从慈宁宫回来之后,便针对安亲王本身做了一系列的调整,甚至动了之前并不打算动的暗桩和眼线,为得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安亲王在军中的威望,续而架空于他,将军中大权真真正正地掌握到自己手上。
“嗻。”梁九功诚惶诚恐地接过康熙递来的折子,行礼之后,很是乖觉地退出大殿,进行安排。就冲着康熙这严谨的态度,就由不得梁九功不重视,且都说了是八百里加急,他哪里还敢有一丝耽搁。
康熙看着往外走的梁九功,再看看御案上摆着的折子,目光扫向一旁的红皮折子,目光微微一凝,这是龙卫特有颜色,一般单独用红皮送上,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康熙伸手拿过,打开之后,看到折子上的内容,整个人顿时变得阴郁起来。
他一直都知道先帝的死没那么简单,依着之前查到的那些信息,他本以为太皇太后能起到的作用最多就是逼着先帝自我放纵,但是这份折子却让他明白,先帝被逼得没法是一回事,但太皇太后决绝的态度促使悲剧的发生却又是另一回事。
政治立场不同,行事准则自然也不同,康熙作为一个掌控大局的帝王,自然明白先帝想要改革的心思和难处,就是他自己每每涉及创新,还不是一样会受到朝中守旧大臣的百般阻挠。他之所以大力提拔新人,倒不是因为朝中那些守旧大臣没有真材实学,而是这些大臣的年纪越大,行事就越是保守,别说开拓进取,就连新东西他们都不愿接受,这样的人说好听一点是沉稳,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墨守成规,不愿意接受改变。
遇上这种事,即便他是帝王,也不可能一意孤行,朝中稳定,需要平衡,有守旧大臣就一定得有懂得开拓进取的大臣,所以他必须平衡两方势力,让他们互相竞争却又能为他所用。
先帝当初太过急于求成,步子迈得太大,再加上时局不稳,人心涣散,以至于支持他的人太少,反对他的人太多。再有太皇太后出手,他就算是有雄心万丈,怕是也难有发挥的余地……康熙长叹了一口气,合上折子的瞬间,他内心无比复杂,他会对先帝的难处感同身受,却不会赞同先帝略显幼稚的逃避行为。
对!对于先帝前期的种种不作为以及后期的种种放纵,康熙即便是儿子也有些看不上眼,特别是他寄情于孝献皇后,迁怒于所有人的举动,让康熙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毕竟那些被迁怒的人中包含了他和他额娘,他对先帝有孺慕之情,那是身为人子的天性,但除此之外,他对先帝最深的感触大概就是那一腔怨愤之意了。
康熙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明白,有怨愤之意的并不只是他一个,二哥、老五等兄弟以及后宫那些太妃们,谁对先帝没有怨言,而正是因为这份怨愤之情,康熙才会吸取教训,下定决心做一个合格的帝王,但似乎不管他怎么做,都难以达到他预想的结果。
站起身,康熙想着折子上所说的击垮先帝的最后一件事,心里莫名地带着一丝寒意,他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太皇太后的狠心了,现在看来他对太皇太后的了解还很片面,毕竟能狠下心肠除掉自己亲孙儿的人,真心少见。
康熙单手握拳抵着御案,整个人不断脑补着关于从前的种种,也许孝献皇后的出现的确招人非议,甚至是招人恨,但是促使这一切发生,且在最后造成悲剧的却是太皇太后的步步紧逼。若当初太皇太后不是一心只想着科尔沁,也许先帝不会那么年轻就去了,他皇额娘也不会那么快就病逝,更或者他还能得到先帝的宠爱,虽然这种可能很小,却因为求而不得在康熙心里生了根。
当初先帝宠幸满人嫔妃,排斥蒙八旗嫔妃,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闹出要废后的事,说到底只是不想被太皇太后操控,在这
第一百五十四章 罪己诏
安亲王离京之后,并没有让七阿哥生而有疾的事情就此平静下来,大臣里独有那么一群名为御史的官员总爱在这种时候上蹿下跳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御史这一官职刚开始是文职秘书类的,后来变成了监察御史,相当于各级检察机关的老大。原本这些人应该隶属于康熙本人管辖,但是因着局势不稳的关系,官员的派系和党争导致这些人的职权安排不详,慢慢地这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和职能,开始将目光投向后宫以及大臣的后宅,慢慢地引变成了以劝谏为主。
当然,这所谓的劝谏只是他们博出位的一种方式,就比如有忠臣就有奸臣,有直臣就有佞臣,万事都有两面性,自然他们劝谏的内容有好有话,有用的也有没用的。像是现在,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想跟康熙作对,但是有的时候为了突显自己,他们明知会触怒康熙却依然故我地拿七阿哥的事情博一个出头的机会。
不管他们到底是什么用意,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确早在了头,也顺便坑了一把已经回到军中的安亲王。毕竟皇家的事情,总得有个由头,找不到事情发生的原因,那就只能扯天扯地,甚至是在康熙伤口上撒盐。
有道是财帛动人心,这利益也一样动人心,毕竟少有人能拒绝送到面前的利益。
一开始,这些人的言语还算婉转,东扯西拉,无非就是想要一个原因,一个能让他们冒头的原因,只要这个原因能逼得康熙退上一步,那便顺了他们的心意,无奈他们打算的再好,康熙本人却不愿意配合,双方之间便产生了冲突。
有冲突就必然会有矛盾,这些人既然敢冒大不韪冲着康熙开火,那便是下定决心要捞点好处的。
康熙对这些人目的心知肚明,别说他心中恼怒,就是他心情甚好,也不一定会如他们的愿。他暂时拿安亲王没法,还拿几个御史没法么凡事只要不太过,他一向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由他们去了,但是这些人居然敢大声嚷嚷地让他下罪己诏,那他定然也不会对这些人太客气!
罪己诏是什么那是帝王无德的表现,可他凭什么要承受这一切,若是他的问题他承担,可若是别人的问题,他绝不像傻子一样往自己身上揽担子。
若是以往,依着康熙一心想要成为一代仁君的想法,他肯定不会大肆处理这些御史,可惜康熙心里憋着一口气,这口气从安亲王离京到现在就一直憋着,原本康熙都以为自己会忍到处置了安亲王之后,却不想几个御史为了一点名头,竟忘了自己的身份,上蹿下跳不说,还妄图让他下罪己诏,简直就是狗胆包天。
康熙冷眼看着这些人,心中冷笑,可发起火来却是迅雷不及掩耳,完全不给这些人机会,一出手就直接要了对方的命!
“既然朕在你们眼里是那无德之君,那朕便让瞧瞧什么叫真正的无德!”康熙冰冷的嗓音响彻整个乾清宫,那些心里还打着主意想借此捞好处的大臣,见康熙如此强硬,再不敢造次。
康熙发怒处置御史的事情并不让云汐觉得讶意,依她对康熙的了解,坐以待毙不是康熙的本色,即便他想做明君,但并不表示他就会任由其他人爬到他头上来。再者想要震慑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血腥手段是不能避免的。只是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不怕死,明知康熙因七阿哥的事情恼怒于心,却还敢在这个时候为了利益扯虎须,这倒是应了那句人为财死鸟为死亡的话。
这样的结果对于云汐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倒是那些处置的官员,若是无女眷在后宫还好,若是有,依着康熙的尿性,怕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谁说皇帝心胸宽广不记仇,康熙这个皇帝偏偏就是个很记仇的人,不然你以为卫常在为何这般受宠还没有晋升的机会,还不是因为她不知进退算计康熙,以至于让他记了仇。
说穿了,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即便为了大局压抑自己内心的怒气,但不代表他会一直隐忍,委屈自己。
这次的事情完全是因为这些御史急功近利,事情都没弄清楚就上蹿下跳,甚至触及康熙底线,康熙怎么可能忍气吞声顺了他们的意。不过像这样的情况都是少数,毕竟康熙只是要震住这些人,将七阿哥生而有疾的事情就此揭过。
好在宗室皇亲心里也有谱,旁人不知原由,他们心里却清楚七阿哥有疾并非康熙无德,而是安亲王暗里算计造成的。若他们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康熙被这些不明情况的御史逼着下了罪己诏,那将来要倒霉的可就不只是安亲王一个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