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最佳娱乐时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白色十三号
    奥斯卡公关和宣传,已经彻底进化到了宣传自我的同时,也要尽力攻击竞争对手的阶段。

    那些专栏有影响力的影评人,一个个在颁奖季大发其财,今天骂这个,改天攻击另一部,赚的不亦乐乎。

    今年虽然是公认的北美电影小年,但颁奖季绝不缺乏看点。

    比如在数年的沉寂之后,哈维-韦恩斯坦携带《女王》归来,重新加入到了奥斯卡竞争的行列之中。

    于是,十二月份的好莱坞变得更加热闹了。

    媒体和公众也乐于看到这些,越乱才越有看点。

    从颁奖季开始的所有争执、对喷和言语攻击,在梦工厂制作发行、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硫磺岛的来信》和《父辈的旗帜》上映之后,直接到了一个最高峰。

    尤其《父辈的旗帜》,刚一点映,好莱坞著名的黑人导演斯派克-李就通过奈飞分享直接开骂:我去年买了个表!这片子里的美军竟然没有一个黑人,伊斯特伍德你他娘的竟然忽略黑人的重要性,一定是故意的!你他娘的这是在歧视黑人!

    换成其他人,一顶歧视黑人的大帽子扣下来,不管心中有多不痛快,肯定要耐着性子给黑人大爷们解释一番,说些例如黑人在后勤保证上的贡献之类的。

    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谁?那是人老脾气更硬的老牛仔,是好莱坞最典型的死硬右派代表人物。

    这是旧金山的最后一个牛仔,老而弥辣透射进了骨头里面!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位比德州红脖子更像红脖子的硬派骑士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回击没事就买表的斯派克-李:闭上你那张嘴!你的指责只会显示出你对历史的无知!因为硫磺岛之战中,黑人根本没起到太大的作用。

    高举“种族歧视”大旗,过往十多年撕逼无往而不利的斯派克-李,这次真的遇到了竞争对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面对他一步都不退让。

    更关键的是,媒体舆论也不怎么站在斯派克-李一边。

    以往数次被斯派克-李手撕的昆汀-塔伦蒂诺跳了出来,直接在奈飞分享网站上面发了一张斯派克-李的图片,然后配文:son of b**ch!!

    没错,好莱坞的大导演,特别是痞子昆汀,骂起人来就是这么痛快直接。

    罗南隐约记得,曾经看过的娱乐新闻里,斯派克-李因为昆汀的电影里面有太多以N为开头的词汇勃然大怒,问候昆汀想成为一个光荣的黑人吗?

    而昆汀在采访中直接回应:斯派克-李是婊子养的!

    近二十年来,好莱坞一直试图维护黑人为代表的少数群裔的权益,斯派克-李则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份子,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着战斗的激情,撕遍天下无敌手,树立了比凯文-史密斯还资深许多的喷子形象。

    昆汀是被斯派克-李撕的次数最多的导演。

    这几方的骂战不断升级,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将斯派克-李骂的落花流水。

    其实没了“种族歧视”这面大旗的支持,斯派克-李也只是纯粹的喷子而已。

    而且昆汀-塔伦蒂诺也在添油加醋,这位更是生冷不忌,发表的言论既针对斯派克-李本人,还让人抓不到所谓“种族歧视”的任何由头。

    况且,昆汀与斯派克-李恩恩怨怨这么多年,私人矛盾圈内外人尽皆知,也没人想要卷进他们之间的烂仗里面。

    《无间行者》的首映式上,威尔-史密斯专门就此事来询问罗南的意见。

    “斯派克是我们的意见领袖。”

    酋长石剧院的休息室里面,威尔-史密斯对罗南说道:“我是不是该支持他呢?”

    看到罗南在思考,威尔-史密斯进一步说道:“罗南,你的目光一向敏锐,我现在有点看不清形势。”

    罗南直接说道:“威尔,我的意见是不要参与这场烂仗,将它当成一场私人恩怨就是了。”

    威尔-史密斯也不太确定:“这……合适吗?”

    罗南简单的说道:“从斯派克-李第一次攻击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开始,过去一周多了,有几个人出面支持他?这说明什么问题?斯派克-李的这次言论愚蠢透顶,更显示出了自己的无知,单纯的为了攻击而攻击,结果遭受到了媒体和公众以沉默来应对的冷遇。”

    威尔-史密斯仔细想了一下,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昆汀都站出来骂斯派尔-李是婊子养的了,舆论丝毫都没有要炸的趋势。

    “这就是一场无理取闹。”罗南又说道:“贸然加入进去,只会沾一身泥。”

    威尔-史密斯相信罗南的判断,说道:“我听你的。”

    过往的事实也证明,听罗南的意见没有错。

    至于斯派克-李,这次大概会脸面扫地,好莱坞的黑人群体也该换一个意见领袖了。

    在威尔-史密斯看来,作为意见领袖,不能动不动就发表意见,更不能像疯狗一样逮谁咬谁,斯派克-李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意见领袖。

    他仔细想想,都为斯派克-李的无知感到羞愧。

    威尔-史密斯听进了罗南的话,却也有自己的小打算。

    两人出了休息室,正好遇到乔治-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各自打了招呼,一起朝影院里面走去。

    期间,几个人也说到了斯派克-李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断升级的骂战。

    “斯派克-李非常不明智。”斯皮尔伯格边走边摇头:“招惹谁不好,非要去惹克林特,老牛仔的脾气上来,真敢拿枪冲到他家里去。”

    罗南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直接打交道的次数有效,问道:“都快八十岁了,他脾气还这么火爆。”

    乔治-卢卡斯说道:“克林特不像是加州人,更像个德州牛仔……嗯,或许他是加州最后一个牛仔了。”

    威尔-史密斯没有说话,却听得出另外三人对斯派克-李印象都极差,也不看好他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这场骂战。

    这也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小打算。

    《硫磺岛的来信》和《父辈的旗帜》都是梦工厂拍摄发行的作品,斯皮尔伯格肯定有偏向性:“如果不是克林特占据上风,我也会忍不住站出来说几句。”

    能把斯皮尔伯格这个老好人气得要跳出来的人,绝对不一般。

    乔治-卢卡斯看得更清楚:“我们都老了,以后谁知道会怎么变化。”

    罗南淡淡的说道:“再怎么变,好莱坞也是我们的好莱坞。”

    这话听起来有点怪异,但从罗南、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角度来说,又一点都没有错。

    实际上,他们三个,也是好莱坞排在最前面的三大富豪!

    罗南、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不是各大公司首席执行官或者总裁官那样的职业经理人,而是手握诸多股权和资本的老板!

    乔治-卢卡斯笑了起来:“罗南说的这话我喜欢。”

    斯皮尔伯格也笑了:“罗南,我完全赞同你的观点!”

    四个人一起进了影院,威尔-史密斯和罗南去前排就坐,乔治-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来到了第三排。

    周围暂时没人,斯皮尔伯格压低声音说道:“我有种感觉,罗南不像外在表现的那样。”

    乔治-卢卡斯问道:“哪方面?”

    斯皮尔伯格的声音变得更低:“平权运动。”

    乔治-卢卡斯笑了,反问道:“史蒂文,你和我呢?”

    斯皮尔伯格也笑了,没有再做讨论。

    罗南坐在汤姆-克鲁斯旁边,汤姆-克鲁斯看了眼坐在另一边的威尔-史密斯,说道:“你们两个,讨论什么呢?”

    威尔-史密斯微微耸肩:“斯派克。”

    汤姆-克鲁斯明白了怎么回事,说道:“威尔,这件事最好还是保持沉默。”

    威尔-史密斯说道:“罗南也是这么建议的,我也决定保持沉默。”

    汤姆-克鲁斯笑着说道:“看来我们想到一起去了。”

    罗南说道:“这种理不清的烂仗,还是少参与为好。”

    坦白地讲,这方面攻击伊斯特伍德的言论,除了显得无知和愚蠢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旁边的马丁-斯科塞斯大概听到了三个人的话,也投来关注的目光。

    罗南三人适时结束了讨论,随着顶棚的灯熄灭,有点乱的剧院大厅里面瞬间安静了下来,使馆影业和沙海娱乐的片头相继出现。

    马丁-斯科塞斯这部翻拍自《无间道》三部曲的电影,开始了首映放映。




第984章 最好的影片
    自从拿到《无间道》的翻拍版权,罗南足足等待了四年,《无间行者》才最终问世,马丁-斯科塞斯与黑帮题材,简直是天作之合。

    如果放在前世,罗南一定会说《无间行者》拍的什么东西,完全破坏了港版的意境,现在却不会再这么看,从本质上来说,马丁-斯科塞斯的这部片子只是针对北美和西方市场,根本就没考虑过其他情况。

    罗南运作电影多年,非常清楚一件事,以如今好莱坞电影和奥斯卡在全球电影市场的强势,只要《无间行者》北美成绩不错,又能拿到几个关键的奥斯卡奖项,在亚洲地区该有的线上线下收入,一美分都不会少。

    历年来,获得最佳导演或者最佳影片小金人的电影,在全球市场上增加千万美元级别的收入,向来都是小意思。

    当然,先入为主的观点一直影响着罗南,现在也不例外。

    对于《无间道》,实在是留有太多美好的记忆了,那也代表了一个录像厅时代最后的辉煌。

    自《无间道》之后,港城电影无力反弹,录像厅时代也彻底终结。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是曾经罗南这批八零后的电影爱好者们的情怀。

    这种情怀就像港城电影一样,一去再也无法回头。

    但对于东方电影来说,这是幸事,港城电影的没落,导致大批人才北上,也间接推动了东方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或许,港城电影人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不能否认他们在东方电影产业商业化发展上面的推动作用。

    至于某些死抱着过往港城电影和港城辉煌顽固不化的人,历史的车流滚滚转动,会将一切魑魅魍魉碾成碎屑。

    罗南的精力很快回到了电影本身。

    港版的《无间道》无疑是一部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的犯罪类型片,可谓是典型的港城电影。

    不过,马丁-斯科塞斯的《无间行者》并非《无间道》的简单重拍版,哪怕剧情主线遵循了港版,但本质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完全美国化的故事。

    除了借助相同的故事线索外,整部电影的意境和风格也与港版有着天壤之别。

    说白了,港版精心渲染出了一个“酷”到叫人拍案叫绝、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间道,而美版少了些煽情、深沉和浪漫,制造出了一个看上去更真实和残酷的故事。

    最为典型的,两部影片中段的**戏,警察上司被从楼上扔下来时,港版用了多种手法外加配乐来渲染,而美版则简单、粗暴、直接,主角口中念出的只有一个词——fuc.k!fuc.k!fuc.k……

    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街头混混,此刻除了“fuc.k”,也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这也营造出了一种真实的残酷感。

    当然,现实是什么样,谁也不清楚,毕竟大家混的是好莱坞,不是黑帮。

    这个年代的好莱坞,或许黑帮能影响到底层的公司或者人物,但好莱坞上层建筑里面的人物,对黑帮根本不屑一顾。

    双方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换句话来说,《无间行者》的残酷与真实,是北美观众与奥斯卡评委们认知中的残酷真实。

    马丁-斯科塞斯是一个深植于北美的导演,明白北美观众喜欢的黑帮片是什么,也知道该如何迎合观众乃至奥斯卡评委们的口味,这本就不是针对海外市场的那种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片,从针对观众的角度来说,它甚至与《朱诺》有那么点类似。

    所以,可以想象,当这部《无间行者》在亚洲上映后,绝对会被喷的极惨。

    因为电影永远都无法推脱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就像是港版《无间道》三部曲,先后被使馆影业引进了北美,这一在亚洲大火甚至被认为是港城电影救市之作的经典系列影片,第一部在北美只拿到了16万美元票房。

    后面两部,使馆影业干脆没有在影院发行,直接推入了线下的DVD市场。

    时至今日,《无间道》三部曲的DVD在北美总计也只卖出了不到200万美元。

    市场的差异谁都无法忽视。

    而北美,向来是全世界最封闭,对外来电影最不友好的电影市场。

    有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残酷,罗南很清楚,外来电影想要打入北美,尤其是想要票房上面大获成功,难度之大超出想象。

    自从《卧虎藏龙》和《英雄》之后,相对论娱乐也没有在影院大规模发行过任何一部东方的电影。

    东西方的电影文化差异,有时候会被一些电影放到极大。

    很多美式的电影表现手法,大部分东方观众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尤其是纯粹的美式题材,例如非常多的屎尿屁喜剧,东方观众根本Get不到笑点。

    同样的,一些东方的电影风格,西方观众也无法理解。

    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比如来这么一句,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

    这一句话对东方观众就够了,哪怕只是一句台词就能让人将画面联想出来,甚至观众脑海中马上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场景——古镇、小店、夕阳,一把剑滴着血,一个人一身白衣站着一动不动,衣服的下摆风的吹动下微微飘动——剑神啊,怎一个酷字了得。

    但在北美呢?这种典型的东方式手法很难有市场。
1...492493494495496...5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