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娱乐时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白色十三号
就像最初时的YY小说的男主角,不需要外貌,不需要特点描绘,甚至也不需要性格,只要能让观众带入进去,那就OK了。
伊莎贝拉就像是一个超大的乐高积木玩具,撇开外表不说,她的性格被描述为缺乏安全感,笨手笨脚,还有脾气古怪——任何有过青春期的女性都可以根据这些性格特征联想到自己。
助伊莎贝拉这个空壳,女主角就变成了一个任何女性都可以把自己装进去的套,而不像是一个人。
相比于男性观众,影厅中的女性观众只能用疯狂来形容,从爱德华出场开始,女孩们此起彼伏的尖叫声证明,伊莎贝拉绝非孤军奋战。
吸血鬼概念刚刚出道的时候,原本和魔鬼、僵尸这些耸人听闻的家伙们同属一个阵营,但随着浪漫YY主义的盛行,吸血鬼身份在广大小说家笔下开始向正面靠拢,他们以满足男性读者的嗜血和女性读者的泪腺为己任,影响遍及全球。
吸血鬼的爱情有着爱情中一切吸引人的东西,致死的激情,永恒的**,征服与被征服,施虐和受虐,与快感相生相伴的忧伤,在痛楚和迷狂中获得的永生。
问题是,吸血鬼是没有体温的,像石头一样硬,冰冰冷,邦邦硬,所以那玩意不会比冰棍好到哪里去。
能承受的女性,绝对不是一般人。
大概也是千锤百炼过的吧。
罗南记得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人说过,《暮光之城》折射了爱情的本质——只看外表和钱包,不看内涵。
这方面包含男女。
而且两大本质里面,后一点更加重要,只要后一点能够满足,前面一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比如唐僧没有娶那么多漂亮妖精,最后嫁给了……
比如某位女性玩短线投资,却把自己套牢了。
吸血鬼题材的影片在好莱坞并不少见,但整个好莱坞都在“连续剧化”的如今,吸血鬼这样具有吸金潜力的题材,除了影响极其有限的B级片《黑夜传说》外,竟然还没有被拍成系列产品,实在是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
系列化的电影可以让相对论娱乐的利益最大化。
想要利益最大化,那就要影片浪漫、浪漫再浪漫。
以“五浪真言”作为影片的指导思想!
浪漫,浪费,浪子,浪花,最后就是睡到渠里的**。
《暮光之城》很浪漫。
曾经有人如此评价《暮光之城》,达到了浪漫小说和电影的一种极致。
不过,琳赛-比尔也很厉害,她写出的台词,也不断让小女孩和大姑娘们尖叫。
“就算你不是人,我还是爱你爱到不怕死”。
这是伊莎贝拉的台词,再看看爱德华的经典表白:“我爱你,胜过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加在一起!”
估计琼阿姨的“山无棱天地合”的效果也不外如此了。
当然,片子的缺点也很明显。
这就是一部狗血爱情偶像青春片,所谓的魔幻元素都要为之服务,也就谈不上什么世界观塑造之类的了。
因为预算有限,特效之类的只能说还过得去。
毕竟,制作成本只有3000万美元而已。
但这些在女性观众眼里全都不算事。
为了迎合小妹妹们的喜好,《暮光之城》几乎做到了花痴需求的极致。
正是为了花痴们的需要,吸血鬼才在文学和电影史上,由最初的怪物变成了如今的帅哥。
《暮光之城》这部电影很幼稚,谁都不能否认这一点,但很多幼稚的电影往往能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少女心爆棚的妹子绝对会哈这种超级玛丽苏电影。
曾经为什么YY小说那么流行?其实答案并不复杂,男人爱打打杀杀,顺便泡妞;女人爱卿卿我我,男主角要有钱,最好还比较帅。
首映放映结束的时候,现场的掌声几乎听不到。
这不是没有人鼓掌,而是此起彼伏的女孩尖叫声,完全把掌声压了下去。
影院里面的这些女孩,一个个都像被徐老师点中了高超穴一样!
粉丝们面对喜欢的东西都是疯狂的,少女们总幻想自己就是玛丽苏,所以她们看待这部影片必然缺乏足够的理性。
反观比例极低的男性观众,看着身边的女孩,就像是看外星人一样。
无法理解,神经病……
大概这样想的男人为数极多。
首映结束之后,《暮光之城》开始在北美大范围上映,由于同期上映的影片实在太多,哪怕使馆影业调动大量资源,影片又是PG-13分级,开画影院数量仍然不是特别多。
其他大公司的发行能力,并不比相对论娱乐差。
《暮光之城》的开画周末的放映影院只有3550家。
但北美上映第一天,凭借女性观众近乎疯狂般的热情,《暮光之城》的单日单馆票房超过1万美元!
周五,这部影片在北美3690万美元!
同期开画首映的其他影片,所有票房加在一起,也比不上《暮光之城》。
书迷和女性观众,被这片子迷倒了一大片。
仅仅一天的时间,《暮光之城》的北美票房就超过了制片成本!
随着首日票房出炉,上映前那些看衰《暮光之城》的媒体,大部分也转变了立场,认为这部影片最起码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暮光之城》商业上的成功,来源于对电影细分市场的精准把握,不过首日高票房的背后,也有无数被影片误伤的男性观众。
说是误伤也不对,这些男性基本上都是为了讨好女观众而进场,但《暮光之城》真的不太适合思想成熟的男性观看。
不可避免的,《暮光之城》的口碑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
“烂到看得我想哭。”
“少女脑残片!”
连备受女性观众喜爱的两位主角,也被男性观众批的一文不值。
“男主角长得不好,没阳刚气质,看习惯了忍忍也就过去了。女主角的演技真是忍不了,从头到尾就是那副有点惊恐有点不可思议的样子,好像定格似的在那里作呆傻状,看不出任何情绪变动,而且他俩怎么就好上了啊?搞不懂,感情来得莫名其妙的!”
过往很少会有这样一部电影,能引得男女观众完全对立。
使馆影业也得到了一份数据统计,《暮光之城》北美首日放映当中,女性观众超过百分之八十五!
事实证明,以细分市场的策略来进行宣传营销非常正确,《暮光之城》犹如一出好莱坞版的琼瑶剧,俘获了无数少女的心。
当周五一天消耗掉大批粉丝和少女观众的热情之后,《暮光之城》热度开始缩减。
一般情况下,好莱坞电影周末票房的走势,周六都会高于周五,就算有所下滑也不会很多,但《暮光之城》不同,周六单日票房比周五直接暴跌百分之四十,拿到2214万美元.
到了周日,又是一个百分之四十多的暴跌。
粉丝电影的特质尽显无疑。
不过,《暮光之城》仍旧获得巨大成功,7204万美元的首周票房,也创造了北美电影市场最高的二月开画纪录。
第999章 越烂越爱
粉丝向电影总是逃不脱高开低走的命运,《暮光之城》在女性观众和书迷眼中,绝对是好看到不能再好看的电影,但面对广泛的观众,口碑实在一般。
首映周末之后,《暮光之城》的IMDB观众平均打分只有5.3分。
就整体而言,观众口碑已经烂掉了,甚至连开画周末都没过完,票房已经非常明显的高开低走了。
北美票房开局很漂亮,后面还想有不错的收获,也需要新的刺激。
不管琳赛-比尔愿不愿意,走到了现在的位置,有些事就必须去做,她在新的一周代表剧组和制作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暮光之城》后续的小说将会全部改编成为电影,同时《新月》正式立项,剧组包括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男女主角罗伯特-帕丁森和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在内的主创人员全部回归。
这些人与相对论娱乐签的都是长约,回归也不是问题。
这样的消息,对于原著粉丝的刺激可想而知,许多书迷纷纷走进影院,开始二刷乃至三刷。
随着看到《暮光之城》的观众数量增多,影片的口碑下滑的更快了。
电影市场有个可以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口碑好未必有高票房,反过来,高票房也并不代表好口碑。
《暮光之城》的火爆,将一个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推到了好莱坞眼前——还被当成孩子的90后,已经成为电影主要消费群体之一了。
在新时代观众崛起的过程中,全世界电影市场都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里面,经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口碑尤其是专业口碑,对电影的商业影响不再像过往那么大。
用汤姆-克鲁斯对罗南的话来形容“票房大好、口碑大烂、演员莫名其妙就红了,这就是《暮光之城》给我最为直观的感受。”
未来,类似《暮光之城》这样的片子会出现很多,最大的特点就是——电影越来越烂,口碑越来越差,票房越来越好!
新的一周开始后,受到情人节效应的加成,《暮光之城》的票房走势也没有跌到惨不忍睹的地步。
曾经有人说过,这是个比烂的世界,一部电影上映之后的商业反响,一方面要看自身,另一方面也要看竞争对手。
情人节期间,市场对于爱情片有很高的需求度,而这个期间的市场,往往受女性主导。
华纳兄弟的《共谱恋曲》、环球影业的《爱的过火》、梦工厂的《我老婆是巨无霸》和狮门影业的《爸爸的小女儿们》,以及相对论娱乐的《暮光之城》等众多电影中,该看哪一部?
一众情人节档的影片横向比烂之后,《暮光之城》的优势越发明显。
从周三情人节到周日的五天时间中,爱情片大行其道。
同期上映的所有影片,《暮光之城》无论是排片率,还是上座率,都是最高的。
这部影片五天再取4577万美元。
加上周一和周二,上映十天之后,《暮光之城》北美票房累计1亿3125万美元。
这其中,接近百分之八十的票房收入,都来自于女性观众的贡献。
赶在情节之前,使馆影业也将《暮光之城》推向了好莱坞主要的海外电影市场。
得益于北美票房大爆,以及这个特殊的情人节档期,影片的市场反响总的来说很不错,这一周的时间,海外票房就有近6800万美元进账。
好莱坞电影的另一个特质如今也越发明显,但凡北美票房大爆的影片,海外反响都不会差。
同样,海外也有无数女性观众为《暮光之城》买账。
少女心和玛丽苏这种东西,在任何一个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中,都不会缺乏。
短短十天的时间里面,越烂越爱似乎成为了《暮光之城》专属的一个标志,无论外界再如何聒噪、喧嚣和诋毁,粉丝们犹自岿然不动。
现实在《暮光之城》的受欢迎程度和真实水准之间划下了一道巨大的鸿沟:一边是狂热到无以复加的粉丝,一边是从媒体到影评人再到成年男性观众的口诛笔伐。
不得不说,青少年影迷的喜好和主流舆论在《暮光之城》上出现了巨大的脱节。
归根结底,媒体掌握话语权的文化精英们,瞧不上掌握票房话语权的“文化**丝们”。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几位年轻演员红到不可思议。
相对论大厦,罗南的小会议室里,正在进行一场小的讨论会。
参会的人只有三个,罗南,乔治-克林特和琳赛-比尔。
乔治-克林特看着手中《暮光之城》的各种反馈数据,说道:“通过《暮光之城》,我得出一个结论,感觉青少年向粉丝电影完全可以成为超级英雄片之外,我们的另一种可以长期运作的票房增长点。”
罗南完全认同这种观点:“85后,尤其是90后这一批人,已经长大了,拥有了自主选择电影的思想,他们的电影消费能力不容忽视。”
琳赛-比尔接话道:“运作《暮光之城》,我的感受更为真切。”
乔治-克林特看向琳赛-比尔,琳赛-比尔推了推眼镜,秀气的脸上全是认真:“千万不要小看那群青少年!”
罗南缓缓点头,说道:“这帮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的年轻人,未来很长时间会是票房市场的生力军,他们爱憎分明,敢于为喜欢的东西掏空腰包,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好莱坞极有可能诞生一个又一个青少年题材电影的票房神话。”
乔治-克林特说道:“不止是《暮光之城》,《饥饿游戏》我们也要加快进度。”
这些备受追捧的热门青少年小说,在《暮光之城》之后热度翻着跟头往上涨,畅销小说累积起来的粉丝群体和知名度,片方甚至不需浪费太多精力就能换来一个可观的票房成绩。
罗南重重说道:“《暮光之城》仅仅是一个开始!”他转而问道:“《新月》的计划制定了吗?”
乔治-克林特率先回答道:“《暮光之城》大卖,主创人员报酬肯定要上涨,制片预算会上涨到4000万美元左右。”
琳赛-比尔补充道:“如果不是提前签订长约,预算可能需要再增加1000万美元。”
“可以。”罗南完全能接受这样的制片预算:“琳赛,关于《新月》,你是怎么打算的?”
琳赛-比尔立即说道:“我和凯瑟琳-哈德威克都有共识,保持第一部的风格。《暮光之城》是一部很干净的电影,第二部依然如此。”
虽然第一部口碑不好,但成功的票房带来了相当的信心,她进一步说道:“凯瑟琳-哈德威克制作了一个很成功的开始,这让我们整个制作团队都感到了压力,但是我们也同样有了可以借鉴的目标,第一部里面,凯瑟琳-哈德威克埋下了很多伏笔,故事才刚刚开始,因此我们可以给续集很多个可能性,这其中就包括了如何设定故事的核心走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