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最佳娱乐时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白色十三号
    用过早餐,杰西卡-菲尔顿想自己开车去相对论大厦,罗南不太放心,毕竟昨晚不一般,专门让大卫开车送她过去。

    送走杰西卡-菲尔顿,罗南这才上了保镖的另一辆车,返回未来世界庄园。

    回到家中,管家妮基亚看到罗南皱巴巴还带有裂口的衣服,关心的问道:“这是?”

    罗南摆了摆手:“没事。”

    这倒不是说杰西卡-菲尔顿的力气有多大,虽然昨晚她出乎预料的露出了拉丁女郎火热激情的一面,但衣服的做工也脱不了关系。

    类似这些高定服装,相当一部分在设计时根本就没考虑过二次穿戴的问题。

    今天还要与瑞典银瑞达投资集团的人会面,罗南仍然换了一身正装,回到楼下之后,将妮基亚叫了过来。

    罗南站在前厅窗户前,说道:“庄园没事吧?”

    妮基亚是个称职的管家,立即回答道:“庄园一切正常,各个方面运转都很顺畅。”

    “提前跟你说一声。”罗南平静的说道:“这里很快会有个女主人了,你做点准备,让下面的人也有个心理准备。”

    尽管有点惊讶,妮基亚却是个心理素质很好的管家,维持着平静的神色,说道:“好的,我会提前做好准备。”

    女主人?妮基亚难免有所联想,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排除了吉安娜-全、斯嘉丽-约翰逊和安妮-海瑟薇。

    这些人没有半点可能。

    罗南又说道:“你认识她,杰西。”

    妮基亚顺势问道:“杰西卡-菲尔顿小姐吗?”

    看到罗南微微点头,妮基亚放下心来,她与杰西卡-菲尔顿也算比较熟悉,大致了解对方的为人,这不是那种难相处的人。

    罗南看了眼腕表:“这样吧,妮基亚,你联系人手,这两个月将庄园整理一下。”

    “好的。”妮基亚说道:“我会尽快完成。”

    她能感受到罗南对于杰西卡-菲尔顿的重视。

    罗南没有去相对论大厦,而是直接赶到太平洋投资基金会,由于投资涉及到奈飞网络的融资事宜,有些事斯科特-斯威夫特无法做准备,他需要参与双方间的第一次正式谈判。

    他与瑞典银瑞达投资集团的执行总裁阿尔弗雷德-弗格森很快在大的方面达成了一致。

    剩余的具体事务,会由斯科特-斯威夫特接手。

    中午,瑞典银瑞达投资集团回请罗南和太平洋投资基金会,因为阿尔弗雷德-弗格森的女儿丽贝卡-弗格森也要参与宴会,斯科特临时把自己的女儿泰勒-斯威夫特叫了过来。

    这也算是对等应酬。

    泰勒-斯威夫特年纪不大,却在复杂的好莱坞圈子里面摸爬滚打多年,应付个二十来岁的北欧女人不是问题。

    午宴结束,罗南准备回相对论大厦,泰勒-斯威夫特急匆匆的赶过来,说道:“安德森叔叔,能不能搭你的顺风车?”

    罗南问道:“你要去沙海娱乐?”

    泰勒-斯威夫特点点头:“要去沙海娱乐商议新一季《小猪佩奇》配音的事。午宴前有人送我过来的,现在我没车了。”

    罗南招了招手:“一起走吧。”

    泰勒-斯威夫特赶紧上车,坐好后嘀咕道:“那个不靠谱的混蛋,回去我就跟他分手。”

    罗南装作没有听到这句话,问道:“沙海动画工作室那边,打算继续让你为佩奇配音吗?”

    “是啊,他们说观众习惯了我的声音。”泰勒-斯威夫特知道罗南早已不过问这个动画项目的具体事宜,简单的说道:“克里斯-雷纳德说我的声音变化并不大,再给佩奇配音几年不是问题。”

    说到配音,罗南想起一件事:“泰勒,公主动画工作室那边有个公主类型的音乐冒险题材动画长片项目,女主角会有大量演唱配音,你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让经纪人去跟公主动画工作室谈谈。”

    泰勒-斯威夫特一脸好奇的问道:“女主角是个公主吗?”

    罗南实话实说:“开始是个公主,很快就变成了女王。”

    “听起来很不错,我现在就有兴趣了。”泰勒-斯威夫特连忙说道:“下午有时间我就去公主动画工作室一趟,我有优势!我会写歌!”

    罗南对副驾驶上的芬奇说道:“你联系康妮,让她跟公主动画工作室那边打个招呼。”

    就目前来说,泰勒-斯威夫特可以说是最适合给艾莎配音的人。

    配音方面,泰勒-斯威夫特多年给小猪佩奇担任配音演员,还在出演音乐情景剧《汉娜-蒙塔纳》,可以说经验丰富。

    而且她拥有绝大多数配音演员不具备的一个优势,音乐创作和演唱水准都是专业级的。

    目前泰勒-斯威夫特在年轻人中已经拥有了相当不错的号召力,到时也会拉动影片的宣传效应。

    况且,《冰雪奇缘》最快也要等到两年半以后上映,到时泰勒-斯威夫特的影响力会更大。

    泰勒-斯威夫特对这个公主动画长片来了兴趣,好奇的问了罗南不少问题。

    罗南也挑能说的回答了一些。

    “你第一张专辑销量怎么样?”罗南问道。

    泰勒-斯威夫特带着点小骄傲说道:“唱片业协会已经认证了七白金!未来有可能冲击一钻。”

    罗南笑着说道:“你很受欢迎啊。”

    在东方,一般几万张唱片就算一白金,比如港城,卖出五万张算白金唱片。

    但北美市场巨大,白金唱片标准为100万张/一白金,1000万张是一钻。

    也就是说,泰勒-斯威夫特的首张专辑已经卖出了700万张以上。

    罗南隐约有点印象,曾经的泰勒-斯威夫特也是首张专辑就火到爆,很快就成为了歌迷和媒体口中的乡村小天后。

    这个女孩,可以说前途无限,只要不主动作死,甚至问鼎流行天后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北美过往有过很多天才横溢的歌手,最后基本都完蛋在自己作死上面。

    就泰勒-斯威夫特来说,除了更换男友速度快一点,貌似别的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

    汽车接近相对论大厦的时候,泰勒-斯威夫特突然说道:“对了,公司要求我们下周都去参加《发胶》的首映式,给那个阿黛尔站场。”

    罗南说道:“你们是同一个公司的,这是应该的。”

    泰勒-斯威夫特哪怕心中有一百个不情愿,也不敢再在罗南面前多说什么,其实大机器公司其他三名歌手,也不怎么情愿。

    歌手之间的撕逼和竞争,往往会超过演员。

    返回相对论大厦,康妮那边已经通知了公主动画工作室,罗南专门看了下下周的日程,使馆影业确实要在下周为《发胶》举行首映式。

    近年来,出色的歌舞片市场前景一向不错,北美也出现了一个不算很长的歌舞片复兴期。




第1011章 电影不是良药
    由于作为舞台剧就比较成功,《发胶》并不缺乏观众基础,而且使馆影业在宣传推广中,也做了大量工作。

    比如尽可能打好约翰-沃特斯这张牌。

    作为北美电影圈公认的“垃圾教皇”,约翰-沃斯特在影迷中多少也有些知名度,尤其《粉红色的火鸟》,这种影片属于越禁影迷越好奇的典型。

    《粉红色的火鸟》导演的歌舞片?这个噱头还是引起了不少路人观众的关注。

    那些不了解《发胶》歌舞剧的人,还会非常好奇,《粉红色的火鸟》与《发胶》风格完全不搭啊。

    罗南当初同意《发胶》立项,一是舞台剧本身就有相当的影响力,二是歌舞片正处于一个短暂的复兴期,再就是2000万美元的投资也不算高。

    但真要说对这部影片有多么看好,那也谈不上,罗南根本不记得任何与《发胶》有关的信息。

    《发胶》内部试映时,出乎罗南预料的精彩,他直接打了九分。

    这九分当然是从商业市场的角度出发衡量,与影片本身艺术考量基本上没有关系。

    影片的主题契合现今呼声越发高涨的黑人平权运动,美伦美幻的歌舞场景和打了鸡血似的载歌载舞,不但不会让影片显得沉重,反而会叫观众充分体会到欢乐。

    曾经黑人在美国是奴隶,如今种族问题依然存在,但早已今非昔比。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反对种族隔离的运动轰轰烈烈,在那个反叛的年代里,上演着无数的运动,影响至今。

    女主角是个胖子的设定也别具一格,胖被认为是难看的,女人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减肥,即使多数女人身体健康身材匀称。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女主角阿黛尔的演技或许一般,但影片歌舞比重极高,恰好有利于阿黛尔专业级歌手水准的发挥。

    剧情什么的,其实在歌舞面前都做了一定的淡化处理,确切点来说,《发胶》就是一部用二十首歌曲串联起来的大型MTV,包括阿黛尔在内的主演群体的歌舞表演,发挥出了极高水准。

    阿黛尔的几段演唱,更是冠绝全场,为影片增色极多。

    歌舞是大餐,作为辅料的其他戏份,做的也很出色。

    花衬衫,猫王头,镶满亮片的晚装,没大脑的公主裙,60年代的美国,所谓时尚家取之不尽的宝藏。

    作为歌舞片,必然首要重视观赏性,所以《发胶》极其聪明的淡化了情节的真实性,涉及到的一些敏感话题,比如“肥胖”和“种族”的真实性也就得到了缓解。

    本来嘛,这种商业歌舞片看的是热闹,揪出观众一肚子酸水,何必呢。

    最后的成片可以说超过了包括罗南在内相对论娱乐内部众多人的预期,也认为这部影片能够在三月份的北美电影市场上面,取得不错的成绩。

    虽然没有参加《发胶》的首映式,但罗南一直在关注这部影片的市场动态。

    《发胶》的故事绝对算不上新颖,通过一个做着明星梦的白人胖妞的视角,去看待取消种族隔离运动,并把它融入到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而且,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在阐述着一个关于审“美”的观点,阿黛尔饰演的胖妞,一个似乎会注定失败的人物,最后却赢得的TV选秀的胜利,并且帮助黑人女孩获得了一个历来只有白人才登顶的冠军。

    这个结局也非常符合社会大势的需要。

    《发胶》不是屎尿屁喜剧片,片中几乎没有什么特意的搞笑内容,但是影片就像一台永远在制造微笑的机器,会让观众的嘴从头裂到尾。

    即使有人对影片的故事毫无兴趣,影片的歌曲和舞蹈也能让人反复欣赏。

    很自然的,《发胶》取得了超出外界预期的成功。

    北美上映首日,这部影片就在3780家影院当中,拿到了1433万美元,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发胶》做的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在以平权作为主题的同时,以歌舞淡化了其中的沉重,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欢乐。

    电影不是良药,无法帮人搞定任何事情。

    但是,电影却可以作为一种精神依托,有时可以成为一种精神食粮,来填补观众空虚的心灵世界。

    好的电影并不一定令人心情舒畅,受到大众欢迎的电影却能够使人身心愉快,《发胶》无疑属于后者。

    北美首周末三天,《发胶》在3780家影院当中,收获3469万美元,力压同周末开画的《狙击生死线》,拿到了北美票房榜的周冠军。

    后者由派拉蒙影业制作发行,尽管马克-沃尔伯格倾情加盟,依然走上了近些年狙击手电影大多失败的结局,北美开画周末仅仅有1425万美元进账。

    比起影片高达6500万美元的制片投入,派拉蒙影业想要收回成本,任重而道远。

    最近这几年,像是狙击手和空战一类的电影,跟战争史诗片差不多,绝大多数都以失败而告终,成功者寥寥无几。

    九十年代一度大火的战争片,总体市场反响甚至比不上短暂复兴的歌舞片。

    北美上映第一个周末,《发胶》的票房收入已经超过了制片成本,这也给相对论娱乐带来了不大不小的惊喜。

    影片票房大卖,从某些方面也给了约翰-沃特斯信心,他带着一位在欧洲结识的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找到了相对论大厦罗南的办公室里面。

    大厦顶层的会客室里面,约翰-沃特斯为双方做了介绍:“汤姆,这是罗南-安德森先生,相对论娱乐集团的老板。安德森先生,这是汤姆-希克斯,一位来自荷兰的导演、编剧和制片人。”

    这人的名字很陌生,罗南跟他握手的同时,也打量了一番。

    汤姆-希克斯穿着米色的休闲西装,戴着一顶同色系的牛仔帽,看上去也就三十岁左右。

    “你好,安德森先生。”汤姆-希克斯很有礼貌:“能认识你是我的荣幸。”

    罗南客气的笑着点头,招呼两人坐下,问道:“希克斯导演是刚来北美,还是一直在好莱坞打拼。”

    汤姆-希克斯赶紧回道:“今年年初刚过来。”他看了约翰-沃特斯一眼,说道:“我与约翰前两年在欧洲认识,共同的兴趣爱好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约翰一直想让我来好莱坞发展,我今年终于下定决心过来。”

    约翰-沃特斯补充道:“好莱坞竞争激烈,但机会也多。”

    罗南对于欧洲导演了解不多,但多少也知道,只要不是那些偏执的艺术派导演,很多人还是希望能来好莱坞发展。

    别的不说,在欧洲拍摄一部电影,单单资金一项,可能就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去筹集。

    甚至还有欧洲知名导演,为了能拍出艺术电影,从父亲到儿子一起花费二十年时间筹集资金的例子。

    这样的导演精神值得尊敬,但拍出来的电影缺乏观众。

    约翰-沃特斯这时说道:“安德森先生,汤姆这次从荷兰来到好莱坞,带来了一个他写的剧本。”
1...510511512513514...5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