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雨落未敢愁
晋元帝即位,拜都督司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司州刺史,封平阳县侯。率军平定叛乱,消灭贼寇,并屡次击败前赵军队。
能够在糜烂的局势之下,多次与刘聪石勒等人掰手腕,并且战绩多为胜。
此人可不简单。
王生轻轻一笑。
说起来,若是历史没变的话,李矩与石勒,倒也算是对手了。
如今相见,倒也别有一番意味在其中。
不过,这些东西,都不是王生要来想的了。
他要的,只是李矩这个人而已。
现在王生手底下的人,已经是不少了。
文有张宾,潘岳,张韬,戴渊等人。
武有张弘,张光,石勒,王弥等人。
这些人随便拉出去,都是可以叱咤一方的人物。
若是再有李矩,王生手底下可用之人,便就太多了。
乱世之中,拼的就是人才。
王生手底下有这么多人才,在未来的动乱之中,恐怕会是有大用的。
尤其是现在豫州那边的战事,已经是再起了。
益州的**李雄父子,并州的匈奴五部,北面的拓跋鲜卑,慕容鲜卑,秦雍之地的河间王,还有成都王,淮南王,齐王...
窥伺在侧的东海王...
以及别有心思的江南士族。
加上有一个心怀大志的皇帝。
这天下能够平静那才怪呢!
分封的坏处,确实是需要一个强硬的君王来终结混乱,然而这个君王必须要有能力,而且即便是汉景帝,汉武帝,也是一步步来的,一口口吃饭,现在天下局势,异族人作乱,形势比之西汉,其实是要更加严峻的。
而皇帝司马遹的能力,明显是不如汉景帝,汉武帝的。
他的步子又迈得这么大。
加之,皇帝司马遹手底下可用之人,几乎是没有。
像是王生...
他也不算是完全忠诚与皇帝的。
司马遹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只会更难。
局势如此不容乐观。
王生便更需要准备了。
“属下并不认识这个李矩,不知道我去了之后,要如何说?”
“我在里屋旁听即可,这个李矩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我想要让他为我所用。”
听到王生这番话,石勒便明白王生的心意了。
“主公的心意,属下已经明白了。”
“很好。”
与聪明人说话,确实是够轻松,不需要自己去多说一些废话。
王生带着汝阳郡主便走到里屋去了。
“这个李矩...我怎么没听过他的名字?君侯为何如此看重他?”
对于天下有能力的人,汝阳郡主司马云都是非常有研究的。
毕竟齐王司马冏要起势,也是要用到不少人才的。
司马云研究这天下的人才,也是想要让这天下的人才为齐王所用。
但是这个李矩...
她是听都没听说过的。
“李矩现在名声自然是不显。”
尤其是讨伐齐万年的时候,是王生与张弘领兵的,带去的,自然都是张弘所部,这个李矩便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换做之前,已经是亭侯爵位了。
当然在现在,他也还只是牙门将而已。
牙门将,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职位了。
也正因为如此,王生才有机会去收服这个李矩。
“我听身边人说的,李矩素有才能,而我求贤若渴,自然是需要有才能的人的。”
王生总不好说自己的是穿越者罢?
我知道历史,这哥们绝对牛。
这种话...
恐怕就算是王生说了,司马云都不一定相信。
王生与汝阳郡主进入里屋没多久,石勒一身劲甲在身,便看到了一个身穿门牙将甲胄的青年壮汉走进来了。
论起身板来说,这个李矩,其实是不差石勒多少的。
“阁下便是牙门将李矩?”
李矩看着眼前的壮汉,轻轻点头。
广元侯屯田河东郡,居然还指名道姓的要见他李矩。
这实在是让李矩非常奇怪。
就像是后世一个高官,突然指名道姓叫一个中学生一般。
让李矩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在下便是李矩,不知道广元侯召见,有何要事?”
“我乃是君侯亲兵,代我家侯爷来见你。”
亲兵?
广元侯手底下的亲兵,看起来便颇为不凡。
李矩对自己的战力其实是非常自信的,但是现在看到面前这个少年,心中都没有多少把握能够胜过他。
“不知广元侯召见我小小门牙将,是有何事要吩咐?”
思来想去之下,李矩只能是觉得,是广元侯有是要吩咐他。
毕竟无事不登三宝殿。
不想石勒却是哈哈大笑一声,说道:“我家侯爷可没有什么吩咐,先请进屋来,喝杯酒水。”
石勒将李矩拉入屋中,此时屋舍之中,侍女早就准备好酒水菜肴了。
那些菜肴都是李矩平生仅见的,但看颜色,闻香味,便知晓这些菜肴乃是珍贵无比的了。
而且对于一个武人来说,菜肴或许可能不识货,但是这酒水的味道,却是真真切切的。
那叫一个香啊!
未见到广元侯,只见到广元侯亲兵,但这酒水在前,李矩倒也不客气了。
跪坐下去,与石勒客气两下,便将酒水喝下。
“啊~好酒。”
这酒水,也是他这辈子喝过的最好的酒水了。
不想广元侯区区的亲兵便有如此待遇,当真是羡煞旁人了。
一口美酒喝下去,李矩擦拭着嘴角的酒渍,说道:“广元侯召见在下前来,不可能是为了喝酒吃菜罢?阁下是广元侯亲兵,既然是你来见我,想必是知晓君侯是为何要召见我的罢?”
李矩也是快人快语。
在他面前,石勒也算是爽快人,自然也没有折磨李矩的意思。
“我家侯爷召见将军,确实是有目的的。”
“还请告知。”
李矩对着石勒行了一礼。
“便是我家侯爷见将军英武,起了爱才之心。”
爱才之心?
莫非我李矩,名声已经是这么大了?
连广元侯都听说过他的名声了?
而且...
他李矩有什么才能?
居然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一时之间,李矩只觉得事情有些荒谬。
“阁下便不要取笑在下了,君侯与我素未谋面,如何知晓我的才能?况且,在下才能,恐怕是不及广元侯的万一。”
“将军谦逊了。”
主公看人是很准的。
跟了王生多日,石勒最佩服王生的,便是他的看人本事。
主公既然说这个李矩有才能,那他便是有能力的。
“我字字为真,并没有打趣将军的意思,将军若是不信,我可以向太一大神起誓!”
“信...我信,只是...”
李矩脸上还是有奇怪之色。
“只是君侯是如何知晓在下的?”
这一点,确实是让李矩费解。
“我家侯爷的本事,若是我等能够洞悉,那我家侯爷也就不是广元侯了。”
事情虽然很奇怪,但一想到对面是广元侯,似乎事情又变得没那么奇怪了。
毕竟广元侯...
确实不是一般人。
“那君侯,可要我做什么事情?”
既然是要收服他,肯定是要安排差事的。
石勒被李矩这么一问,脸上略微有些尴尬,他还真的不知道王生要怎么安排李矩。
他只知道主公要收服面前这个李矩而已。
石勒眼珠一转,刚要先将此事搪塞过去,不想里屋的门却是开了,汝阳郡主司马云款步走出来。
“郡主?”
莫非主公要亲自过来?
“河东屯田之事虽然已经被君侯压下去了,但是隐患还是有一些的,君侯在河东的时候,那些人或许是不敢做小动作,但若是君侯离开了,那些士族,恐怕便会有小动作,屯田之事乃是陛下钦点,重要性不言而喻,河东有良田无数,此地定然是不能有差错的,李矩,你可有信心,为君侯守住河东郡的安宁?”
一来...
便给如此重任?
李矩虽然不认识汝阳郡主司马云,但见此人衣着不凡,气质绝佳,容貌更是绝色,加之身侧这个广元侯亲兵对她的恭敬态度,便知晓面前这个女人,肯定是与广元侯有关的。
她的话,兴许便是广元侯要说的话。
“河东郡一郡之地,我李矩小小一个牙门将,恐怕恐怕力有未逮。”
能得到广元侯的差事,自然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然而,李矩对自己的本事还是很清楚的。
要搞定一郡之地,他一个区区牙门将,肯定是搞不定的。
“河东郡有三千精兵,都听你差遣,另外君侯与你河东郡屯田使的职位,也算是有一个官方身份了。”
汝阳郡主司马云的话说完,李矩这才点头。
手底下有兵,又有一个官方身份。
这才有些搞头。
“承蒙君侯信任,此事我定然完成。”
“完成此事,本侯对你另有重用。”
里屋之中,王生的声音悠悠传来,很近,又感觉很远。
李矩知晓这声音的主人就是广元侯,心中激动。
“李矩定然不负使命!”
他直接跪伏下去了。
“下去罢,你先去准备一二,不久我便会让从事张韬去寻你,这河东郡的事宜,他也会一一与你说清楚。”
“诺。”
没有见到广元侯,李矩心中稍稍失落。
恐怕是君侯现在觉得他还不配见面,得将河东郡的事情完成的漂漂亮亮的,才有资格去见广元侯一面。
一想到此处,李矩心中就满是干劲。
“李矩告退!”
李矩缓缓后退,离开屋舍之后,王生才从里屋走出来。
“既然这个李矩是大才,君侯为何不直接见面,还要如此藏着掖着,莫不是看不起这个李矩?”
“自然不是。”
王生轻轻摇头。
“要收服人,可不是一句话就能够说得清的,对于李矩这种人来说,不让他交***过来,恐怕他也不好意思做本侯的心腹。”
有付出才有收获。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吃得总是不会让人安心。
汉冠 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云骤起九州动(5)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汉冠最新章节!
河东郡屯田之事安排下去了,之后,王生倒也是没有耽搁,马不停蹄的便去主持荥阳方面的屯田事宜了。
对于王生来说,这春耕的日子,光是屯田的事情,便就可以让他焦头烂额了。
而对于关心天下大势的人,或者说已经参与天下大势的人来说,他们关心的,并非是屯田,并非是粮食,而是权力,而是自己的得失,而是这天下的大势!
并州。
丹河绵延,途径高平城。
此地是匈奴五部中的左部,旁边便是魏郡,河东郡,过了河北,就是河南,洛阳了。
可以说是离洛阳最近的匈奴五部了。
刘渊此时便将大军驻扎此地。
当然....
他留在左部的原因,也并非是离洛阳最近,也是因为离魏郡够近,从魏郡劫掠过来的人口,也方便安置。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匈奴左部所在的高平城离晋阳够远。
并州刺史刘琨此时便在晋阳。
对于刘琨,便是刘渊也不得不避其锋芒,毕竟刘琨名声够大,在并州的势力也是根深蒂固。
当然...
最让刘渊忌惮的,便是刘琨在归汉匈奴人中的声望实在是太高了。
高到有些匈奴人不敢与刘琨作对。
刘渊现在手底下虽然有几万人马,但是比之刘琨在并州的势力,还是要差上不少的。
而且...
刘琨并非是他的敌人,刘渊要做的,也只是休养生息,给匈奴人活下去的土地而已。
在刘渊一开始的时候,想法或许是如此的。
但人总是会变的,尤其是是权力这种东西,最是折磨人了。
也最是能够改变一个人。
野心,伴随着实力的增长,在不断的蔓延着,尤其是在他收到齐王司马冏的一封信件之后。
“居然要拿并州与我交换,这个齐王,真是好大的口气,一州之地,居然可以随便予人。”
“此事恐怕有诈,汉人最是狡诈了,大帅可不能听信了齐王的假话!”呼延翼之前便被汉人坑蒙过几次,对于汉人的承诺,他心中是一千个不信,一万个不信。
刘渊对汉人的态度亲和,这也是呼延翼担心的原因之一。
“是啊,父帅,这个齐王是反贼,他的话是信不得的。”
刘渊的长子刘和也在一边应和着。
“齐王的话,若是言语真切,我是愿意相信的,毕竟汉人的话,也并非是不能信的。”
刘渊看到呼延翼马上要说话了,知晓他是要来劝告自己。
他摆了摆手,话也是继续说下去了。
“但是齐王司马冏这种承诺,却是一点都信不得的,并州何其广阔,居然要送给我们匈奴人建国?就算是崽卖爷田不心疼,也不可能这般大气,况且,并州之地广阔,即便是别人要送给我们,也得看我们有没有实力,吃不吃得下这块肉,而且,并州刺史刘琨,现在可还在晋阳。”
见到刘渊并没有被齐王的信件蒙蔽,呼延翼在心中舒了一口气。
“这个齐王,定然是不安好心,我等去岁才从魏郡劫掠了不少人口过来,正是需要修养生息的时候,齐王反叛,看起来并没有多少成势的可能性,我等便不要掺和其中了,若是惹得汉人皇帝不快,我等在并州,恐怕也是没有立锥之地的。”
“汉人可怕,但也没有可怕到这种地步,另外...齐王不仅邀请了我们,还邀请了在益州起势的羌氐**李雄父子,北面的拓跋鲜卑与慕容鲜卑,秦雍之地的河间王,若是他们都能应和的话,说不定能够成势。”
刘渊眼神闪烁,他还真是有些意动了。
若是如此多番进攻,即便是皇帝司马遹,恐怕也是招架不住的。
“他与我们匈奴人,便给了并州,与拓跋鲜卑又许了什么好处?秦州?雍州?还是梁州?还是幽州,还是并州?慕容鲜卑也是如此。这十三州之地,不知道还剩下多少。”
刘渊自然是听懂了呼延翼的话。
“齐王的承诺,或许是无稽之谈,是假的,但是,统一的汉人王朝,对我们来说,没有半点好处,我们匈奴人被汉人奴役许久,需要有乱世才有生存的机会。”
这也是刘渊意动的原因。
若是各方面都掺和下来了。
中原必乱。
若是能够将洛阳的皇帝推翻了,那齐王与河间王,或者与成都王这些汉人宗王,肯定会为了那个皇位打起来。
待汉人的实力消磨得差不多了。
不仅仅是并州...
司州,幽州,豫州,徐州...
十三州之地,我刘渊都可以争一争。
毕竟我刘渊姓刘,也算是大汉之后,从晋朝拿回我老刘家的地盘,那是名正言顺的。
虽然他与汉室宗亲没有半点关系,但并不妨碍他扯起汉朝的旗帜出来。
一想到未来的事情,便是刘渊,都有些热血沸腾啊!
大业。
这是大业啊!
“大帅,此事还需要仔细斟酌,汉人的事情,我们最好还是不要掺和得为好。”
呼延翼...
他这个岳丈还是这般谨慎。
老一辈的人谨慎,倒是不无不可。
他的儿子,是怎么想的?
“玄泰,你如何看?”
刘和被刘渊突然一问,愣了一下。
什么我如何看?
他眼珠转动,脑袋里面已经是在进行头脑风暴了。
良久之后,刘和才有些谨慎的说道:“孩儿以为,外公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有道理?
有个屁道理。
刘渊轻轻摇头,但嘴上倒是也没有说什么。
“你回府去,先想个十日,十日之后再来见我。”
禁足十日?
可...
为什么?
刘和心中疑惑,但他却是不敢忤逆刘渊的意思。
“诺。”
他嘴上虽然是答应了,但是心中却多是不服气,以及...迷茫。
想?
我想什么啊!
这个与汉人作对,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现在匈奴在并州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应该是步步为营,外公所言,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这种想法,刘和也只敢在心中想一想而已,真正让他来说,他是万万不敢的。
刘和退下之后,刘渊轻轻摇头。
他的这个儿子,能力还是不行啊!
他还有一个儿子刘聪,能力应该是要比他的这个大儿子要强上不少,但是现在,已经是在成都王那边了。
比起冲劲来说,刘聪比之刘和,要强上太多了。
刘渊眼神闪烁,他现在想的,已经是之后的局势了。
出兵....
他自然是可以出的。
他在魏郡劫掠了不少人口,听说现在魏郡又重新来了人,那便又可以劫掠人口了。
在魏郡这边搞出动乱出来,他也算是兑现了齐王的承诺了。
.....
另外一边,拓跋鲜卑西部也是得到了齐王的信件。
拓跋鲜卑,如今已经取代了西汉时期的匈奴,成为北方势力最大的游牧民族了。
说起鲜卑的历史,已经是可以追溯到东汉的了。
拓跋鲜卑的发祥地“大鲜卑山”就是在今阿里河附近的大兴安岭北段。
据《魏书·序纪》载,鲜卑之先“积六十七世”,至拓跋氏远祖成帝毛时(西汉武帝在位期间),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
所谓“国”,当指氏族集团或部落;“大姓”,即指沃族或比氏族较小的家支。
毛似是部落联盟的酋长,所称“皇帝”,为拓跋珪时追尊。
毛下传五世而至宣帝拓跋推寅,正值东汉初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拓跋鲜卑乘隙第一次南迁,至“大泽”,即今呼伦池(达赉湖)。
由于地“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指沼泽地带),谋更南徙,未行而崩”。
当时拓跋鲜卑还过着“畜牧迁徙,射猎为业”的游牧生活,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阶段。
推寅后又经六世,至献皇帝邻时,一方面“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即纥骨氏、普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连同拓跋氏形成“鲜卑八国”,后邻又命叔父之胤为乙旃氏,疏属为车焜氏,形成帝室十姓。
另一方面因呼伦池附近荒遐,不足以建都邑,再加上随着拓跋氏社会的发展,部落首领为掠夺财富,扩张势力,就必然向南扩展,遂准备第二次南移。
由于年老体衰,乃以位授子圣武帝诘汾。
诸汾遵命率众南迁,几经险阻,才到达匈奴故地,即河套北部固阳阴山一带。
这里水草丰美,树木繁茂,是牧猎的好场所,并接近了中原文化。
由于两次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
第二推寅邻命其子诘汾统领部众南迁时,约在公元160至170年之后,即东汉桓、灵二帝之际,当时正是檀石槐部落联盟强盛时期。
拓跋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后,与留居故地的匈奴融合。
拓跋力微时,在75个异姓部落中,属于匈奴的就有贺赖氏、须卜氏、丘林氏、破六韩氏、宿六斤氏等。
匈奴部落加入拓跋鲜卑联盟后,与之杂居共处,相互通婚,逐渐被鲜卑化。
“拓跋”的含义,乃是北人谓鲜卑父、胡(匈奴)母所生后代之意。
《魏书·序纪》谈到力微是其父诘汾与匈奴故地之天女结合所生。实际上是给鲜卑与匈奴通婚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此后,有不少晋人和乌桓等部众也成为其“新民”。
始祖神元皇帝力微时(220—277年),拓跋鲜卑开始了第三次迁徙。
拓跋诘汾长子秃发匹孤率众从塞北迁居河西。
由于拓跋部众还梳着辫子,故当时人又称之为“索头”鲜卑或“索虏”,以区别于剃去部分头发的其它鲜卑部。
拓跋本支,从力微时起就游牧于上谷以西,云中一带。
由于受西部鲜卑大人蒲头的袭击,部众离散,力微投依于五原郡没鹿回部大人窦宾之下。
与宾共攻西部,宾兵败失马,力微以已所乘骏马与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