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雨落未敢愁
那么,就只能缓缓治理,维持平衡。
诸王当时至少都是尊重中央的,只要贾南风维持平衡,国家就能运转,事实上贾南风统治集团在十年时间里就是这样做的。
尽管元康年间天灾不断,但是朝局稳定,百姓也算是富足。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虽然贾南风的统治很有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认,你找不到一种更好的方法解决西晋的根本困局。
司马遹比贾南风心气更高,在继位还没到一年,便急着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削藩之意直接显露在诏书之上,甚至在朝堂之上公议,让宗王胆寒的同时,也激发了宗王的反抗。
对于边疆异族人方面,益州羌氐李特李雄作乱,几乎占据益州,现在朝堂还没有精力发兵前去收复。
齐王在豫州作乱,一战持续半年有余,还没有解决,死伤了百万人,粮草辎重消耗更是不计其数,然而现在豫州还在齐王手上,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河间王,匈奴人刘渊,成都王,齐王,赵王...
乃至于张华,乃至于琅琊王氏...
原本司马遹手底下可以用的人是很多的,可以依仗的东西也是很多的,他本来是可以将自己的敌人搞得少少的,将朋友搞得多多的。
然而现在...
局势却是如此的。
比之贾南风时期,不如太多了。
王生脑中思绪翻腾,而淮南王府的管事也是带着一脸笑意走出来了。
“君侯,我家大王有请。”
“请。”
王生对着管事比了一个手势,便走在前面了。
淮南王府,装饰很是简单,这与淮南王军旅的经历有关,比起赵王府,还有之前石崇等人的府邸,要简单很多,也要更肃穆很多。
如今西晋的宗王之中,淮南王司马允可以说是矮个子里面的高个子了。
穿过过道,很快便到了淮南王府的客堂了。
客堂之中,一个白袍男子,此刻便盘坐在堂中,在他身前,则是一应服散的器具。
“君侯,我家大王便就在其中了。”
王生轻轻点头,缓步走入其中。
“见过大王。”
淮南王呵呵一笑,他眼睛修长,眉头浓厚,颇有些剑眉星目的感觉。
实际上...
司马家经过多代的基因改良,宗王之中,除了少数发生基因突变的之外,其他的人外表都是非常不错的。
淮南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广元侯的大名,我在豫州便时常听闻了,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了,如今一见,果然与传闻中一般,没有让我失望。”
王生看着淮南王,也是说道:“大王的名声,我亦是时常听闻,如今一见,也算是名不虚传了。”
对于淮南王,王生还是有些认可的。
在宗王之中,淮南王算是能够拿得出手的那个了。
不过...
这种拿得出手还是不太够,不然也不会给赵王司马伦给杀了。
前世,没有王生的世界里面,司马伦上台之后,首先清扫了贾后党羽,消灭了贾后和张华的亲信,换上了自己的爪牙。
其次,他给自己升官晋爵,并大肆封官,总揽朝政大权,可谓是志得意满、春风得意。
如果贾南风的人生信条是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暴力只对敌人使用,那么司马伦的人生信条则是暴力可以解决切问题,一切问题都用暴力解决。
所以只要谁反对他,他统统送来一个字——杀。
另外,贾南风统治时期贾谧这帮人虽然浮夺腐化,但也没做什么坏事,而且贾后任用贤臣,把豪族派和名士派在朝堂之上统一起来,这份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司马伦也大肆换上了己的亲信,但这些人溜须拍马可以,治国能力有限。
另外,司马伦还干了一件事——分封,他把大州都县都分封给自己的亲信。
可是诸王封地早就定了,现在再次分封,必然触及诸王利益,地方门阀势力也必然非常不满。
而且现在各方势力已经平衡不了了。
司马伦既没有驾驭能力,更缺乏一样最关键的东西一一大义名分。
当初贾后在位,诸王都听从,虽然他们都心知肚明,朝堂上的司马衷就是个摆设,但是他们也要听从,因为司马衷是皇帝,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帝王,贾南风可以号令天下,说到底是因为她是司马衷的妻子,她代表着司马衷。
但是司马伦不是,他没有理由。
他只是个王爷,他发号施令压根就没有贾南风那么名正言顺,更何况他专权骄横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诸王利益。
很快,齐王、梁王、淮南王等诸侯王纷纷表示了不满,但也仅仅是不满。
武帝末期,诸王回到封国的趋势已成,但是实际上,封地中战略意义最高的几个王爷,齐王、成都王等都没有回到封地,即使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先后身死,他们大部分还是愿意在朝内做官的。
毕竟洛阳繁华,在中央总比在地方好得多。但是这也使得他们现在根本就无力对抗司马伦。
司马伦政变后已经整合了禁军,也就是中央军,就凭诸王现在王府的那点儿护卫,毫无反击之力。
不回封国,就无力对抗司马伦。
但是,这个世界上,不怕死的人多了去了,不试怎么能知道不行?
在王生面前,淮南王司马允,就是一个不怕死的人。
司马允是司马炎第十子,其实地位一般,本来是濮阳王,但是他却有着一个别人就没有的优势他是皇帝的亲兄弟。
本来他一直在扬州担任镇东大将军,但是元康九年突然被贾南风有回洛阳。
原因可能是贾南风想做两手准备,若把自己妹妹的儿子扶上位的设想不成功,便立司马允为皇太弟。
贾南风废司马遹是因为他不听话,和自已不对付,但是司马遹在宗室内口碑极高,要是自己随便弄个人上台肯定是难以服众的,而自己又没有儿子,所以,司马允就成了她没有选择的选择。
当时司马炎的儿子中,除了司马衷,活着的最年长的就是司马允。
长沙王司马义是第六子,按理来讲应该比司马允年纪大,但是从生卒年看司马允更年长,而且当时司马义由于受到哥哥楚王司马玮事件的株连,实际上已经丧失了争夺帝位的可能,所以只能选择司马允。
太子被废后,就有人提出让司马允接班。
首先,司马允是司马炎之子,司马衷的弟弟,从司马家族传统来说,兄终弟及也不是不可以,法理和人情上也不是说不过去。
其次,司马允在朝内朝外有一定威望,足以顶替司马举,可以堵住众人悠悠之口。
再次,司马允是贾南风召回来的,立他贾南风不会反对。
然面,一切发展得太快了,太子死了,贾南风也死了,司马伦掌权,而且司马伦为了拉拢司马允,直接提升他为骤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都督之职依旧,兼任中护军,直接参与禁军掌握,实际上是把他当成了亲信。
但司马允暗中得知司马伦有篡位之心,就决定要铲除司马伦。
司马允要铲除司马伦,采用的办法是暗杀。
为了顺利完成对司马伦的脑杀行动,他开始暗中豢养死士并且闭门不出,但是他想不到的是,在他的背后始终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
那双眼睛的主人正是司马伦,毕竟皇城内外到处都是他的人。
所以他干脆就学起了曹爽,假意升司马允为太尉,却收了他的军权。
即便如此,司马允仍假装生病,不受任命,坚持闭门不出。
司马伦就派御史逼迫他,又抓捕司马允的党羽,说他要造反。
御史送来的诏书上写着:“司马允谋逆叛国,罪在不赦。”
然而司马允看到诏书之后认出是孙秀的笔迹,勃然大怒,准备马上逮捕司马伦派来的御史。
御史看情况不对,脚底抹油溜了。
司马允就把他的两个副手杀了,然后召集自己豢养多时的死士和王府护卫共七百人,倾巢而出,大呼:“赵王反,我将攻之,佐淮南王者左祖(露出左臂)!”
此去,九死一生。
司马允带领着他的剑客包围了司马伦的相府。
与此同时,司马伦也召集了自己的鹰犬,司马允的剑客个个身怀绝技,司马伦的军队不敌,又有太子左率带领东宫士兵在宫内呼喊以作内应,形势危急。
在承华门,两军接阵,司马允一声令下,弓弩齐发。
司马伦看见漫天的箭雨直奔自己而来,主书司马畦秘用身体挡住了他,而司马畦秘的背后已经被射满了箭矢。
司马伦起身,后军立刻护卫着他退到了安全的地方。
双方的拉锯战已经从清晨打到了中午。
接着、司马督护伏胤带领四百名骑兵从官中冲出来,谎称有诏书帮助司马允。
司马允未察觉有诈,开阵接纳他们,并下车接受语令,结果被伏胤杀死,时年二十九岁。
原来,司马伦的儿子司马虔早已买通了伏胤,用自己豢养的死士替换掉了皇城的禁军,司马允没有防备,被伏胤杀害。
司马伦赢了。
从他前世的经历便可以看出,淮南王的手腕或许是有的,但这个手腕恐怕也没有多硬。
不然...
也不至于连赵王司马伦都不是对手。
“君侯此次过来,可是为的交接之事?”
淮南王的话语,将王生从沉思中唤醒过来,他轻轻点头,说道。
“正是陛下的心思。”
淮南王深深的看了王生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论起治军来说,我不如你,论起收买人心,十个本王,恐怕也不是你的对手,不过...培植亲信,也是陛下最为忌惮的事情....”
“这便不劳大王挂机担忧了,我出身低微,若不培植亲信,如何在军中立足?我与大王,治军的方式自然是不同的。”
淮南王转念一想,倒也没继续这个话题说话了。
不过他转而,却是问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齐王如今势大,你准备如何对付?”





汉冠 第一百七十五章 起兵征伐镇九州(2)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汉冠最新章节!
“齐王如今势大,你准备如何对付?”
淮南王司马允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王生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淮南王这个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
“若大王现在是我,会如何做?”
淮南王愣了一下,说道:“若本王是阁下,此刻应当是要去荥阳,固守住荥阳,再寻得机会,一举击败齐王。”
淮南王眼神闪烁,王生看着他,也不知道这个淮南王司马允的真实想法,还是简单的敷衍。
“只是固守荥阳,岂不是陷入被动?”
淮南王摆了摆手,说道:“敌强我弱,自然是要利用荥阳的工事消耗敌人的力量了,待敌人疲敝之事,说不定便是君侯的机会。”
王生摇了摇头,他方才的问题不过是来试一下淮南王的而已。
张宾张弘张光三人之前便是在豫州的,那边的情况如何,王生再明白不过了。
淮南王能力应该是有的,但是在对付齐王的时候却是出工不出力,才会沦为现在的局面。
然而...
现在的局面出了,对于他来说,肯定不算是好的。
毕竟淮南王之前要做的事情是让皇帝退步,然而他现在的结果,明显是达不到他所做的目的。
他方才的言语,便是想要试一下淮南王的态度。
但是他太过于平静,像是心中有其他的凭仗一般。
不过...
淮南王前方战事失利,他手中的底牌应该可以说是越来越少的才对,为何会如此平静?
他心中的凭仗,到底是什么?
王生眼神闪烁,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想不出来,但这想不出来,似乎也无伤大雅,毕竟淮南王在豫州前线失利,虽然没有像赵王一般直接退出历史舞台,但也已经没有之前的威势了。
接下来,王生倒没有说其他的话,而是军队交接的事宜。
淮南王也算是配合,一五一十,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了,该吩咐的人,也都吩咐了。
这倒是让王生轻松了不少,若是淮南王真的要从中作梗的话,这军队交接的事情王生或许可以解决,但是肯定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
这代价或许是时间,或许是其他的东西,都说不定。
不管怎么说淮南王也算是宗王,而且算是实权宗王。
从淮南王府出来,时间还早,王生坐上车辇,便朝着宫城去了。
今日大朝,恐怕也非常精彩。
王生的车辇离开不久,淮南王也是乘坐着宗王车辇朝着宫城去了。
时隔一日再入宫城,自然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当然,要说有什么不同,那便是宫外的车马变多了不少。
皇亲国戚,侯爵大臣...
今日的大朝,来的人恐怕很多。
走入太极殿正殿。
皇帝司马遹还没来,但是殿中的臣子们已经是来了不少了。
王生一进来,便引得不少人侧目。
“广元侯来了。”
“今日的大朝,听说便是为广元侯开的,陛下恩宠太盛了。”
“不过广元侯来了,齐王的事情,或许真的可以解决了。”
“我听说广元侯蓄养屯田军,在司隶各郡因为屯田之事,都杀了不少人,血流漂橹,有不少御史已经是上奏了。”
“上一批上奏的御史,现在全家不知道有没有安全到达交州,这些御史,居然还敢跳出来。”
.....
王生才入大殿,那些声音顿时便嘈杂起来了。
在这个时候,低调也是没用了。
而且...
王生现在低调,已经不是自己不要面子了,而是也给皇帝丢脸。
既然皇帝司马遹要提他起来,那么,该有的气派,自然是要显露出来了。
所以王生非常不客气,直接是站到尚书令王衍身侧,在文官列。
众人见到王生如此,却是没人敢多说一句。
毕竟广元侯现在起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又有功劳,又得皇帝信任,现在与他作对,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便是一向与广元侯有矛盾的琅琊王氏如今的执牛耳者,尚书令王衍,见到王生的时候,都是一脸带着笑容。
“君侯此去屯田,当真是辛苦了,如今豫州还有一堆烂摊子,便更加需要君侯耗费心力了。”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王生轻轻挥了挥手,脸上倒是没有说什么。
“这些都是身为臣子应该做的事情罢了。”
尚书令王衍笑了笑,也没有继续说话了。
他与广元侯,原本就不熟。
甚至可以说是敌人,虽然现在琅琊王氏已经没有将广元侯当做是敌人了。
但在大殿之上,也没有必要表现得多熟。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距离大朝开始的时间,也是越来越近了。
淮南王,燕王,成都王,羊玄之....
这些人是一一到来。
终于,大朝的时间到了,殿外也没有臣子入列,殿后大内官尖利的公鸭嗓也是喊起来了。
“陛下驾到~”
声音出来,皇帝自然也就出来了。
司马遹身穿龙袍,身形虽然瘦削,但眼神却是锋利异常,一身装扮,已经是有王者之姿了。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司马遹坐在龙椅上,对着下面的人挥了挥手,说道:“众爱卿不必多礼,起来吧。”
“谢陛下。”
臣公们一个个起身,之后又坐到身侧的蒲团上,正襟危坐。
皇帝与臣子坐而论道,也是皇权与相权,与地方关系的体现。
在中国的历史上,秦朝之前,是原始部落以及后来的分封制度,但是秦朝做革新,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时期,那就是封建时代,所谓封建时代者,一人当皇帝,天下大事决于一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底下没有比皇帝更大的了。
封建时代的社会,是独裁的,是一人独裁的。
历史进入了封建时代,皇权作为一个新的东西,必然需要一些另外的东西来进行搭配,于是,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
假如皇帝代表皇权的话,那么士大夫,代表的就是绅权,相权,这些士绅阶层,从皇权诞生起,就开始和皇帝一起作为统治集团的一部分。
士大夫,自从这个阶层出现起,他的地位就是不断变化的,而在秦朝建立之后到民国建立之前的两千多年之中,这个阶层的地位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当然,绅权也就是士大夫的地位,和皇权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从历史上来看,这三个阶段分别是,从秦朝到唐朝;从五代到宋朝;从元朝到清朝。
在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皇权和绅权是相互共生的,也就是相互依存的,比如汉末三国的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到处都是他的学生。
这一时期,凡是在朝中做了大官的,几乎全都是关系网极其复杂,即使是皇帝想要扳倒谁,也是很困难的,而同时,一个家族经常都是长盛不衰,比如陇西李氏,从秦朝做官做到了汉朝,到了唐朝,还有人认亲戚,自称是李氏后人。
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诸葛家族的先祖诸葛丰在西汉时期就是朝廷的大官,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中,诸葛三兄同样也是开枝散叶,势力庞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与士大夫的关系,说是“坐而论道”,就很形象了,因为皇帝虽然是一国之主,但是皇帝谁都可以做,士大夫并不是谁都可以做,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是卖草鞋的,孙权是袁术手下的将军,曹操更是宦官的养子,而当时的士大夫,当官的,几乎全是来自各大家族。
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有东晋的“王与马共天下”,才会有皇帝与士大夫“坐而论道”。
第二阶段,那就是从五代到宋朝这一阶段。
隋唐时期,五胡十六国战争之后,少数民族与汉人混血,变得再也不稀奇了,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还有唐朝的奠基人李世民,都有鲜卑族的姓名
隋唐时期,经历了几百年的大的战乱,很多的原先的大家大族被杀光了,整个汉人的人口少了许多,虽然说这一时期门阀制度依然存在,但是这种情况在隋唐时期势必会改变,其原因就在于长久的外族入侵不休的战乱导致的社会结构的改变。
这一时期经过与异族的几百年的互相征伐,原先的名门望族减少也是一个原因。
隋唐时期的关陇集团,是这一时期的门阀世家的典型代表,隋唐两朝,都对这个集团进行了打压,由此,这个从西魏宇文泰时期开始出现的门阀集团,逐渐消失于历史之中。
取代了关陇集团这一批世家大族的,是河东的一批新兴的贵族集团,比如河东的裴氏。
和关陇集团不同的是,新兴的贵族集团是借皇帝之手上来的。
在科举制选拔下上来的一批新官僚,没有了原先的世家大族的基础,比如原先关陇集团之前的世家大族,是家里有田庄甚至是有军事组织的,并且都是延续了几百年的大家族,即使是皇帝换,这些世家大族是不会换的。
但是到了唐朝时期,关陇集团被消灭之后,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了,士大夫凭借考试获得官职,但是他们并没有其他的真正可以与皇权对抗的东西,在与皇权的较量中,士大夫阶层开始落下风。
到了元朝,蒙古人建立了新的朝代,虽然蒙古人依然尊奉孔子为国家的大圣人,但是很明显,粗野的蒙古人并不会因为士大夫是读书人就对他们客气,汉人士大夫成了蒙古人手下的玩物,士大夫们没有力量反抗,而蒙古人呢,动不动就拿鞭子抽打这些士大夫,士大夫脸面丢尽了。
明清时期皇权到了顶峰,坐而论道已经成了梦里才有的事情,这时候的士大夫,不仅不能坐而论道,还要跪着听皇帝的训话,只要皇帝留他一命便要感激涕零。
从一个叫花子成了皇帝的朱元璋,也丝毫不认为自己比士大夫有任何低贱的地方,反而延续了蒙古人用木杖抽打士大夫的传统,更是研究出了厂卫制度,对士大夫暗中监视,剥皮实草,活活打死士大夫。
清朝时期,满人入关,少数民族再一次入主中原,他们延续了明朝的制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奴才一词,竟然只有满人才可以这样说自己,汉人甚至不配称自己为奴才,但凡向皇帝启奏什么事情,则一定要跪着。
到了西晋当大臣,这不用动不动就跪下来,确实比明清好太多了。
王生思绪飘忽,而在大殿上的皇帝扫视了殿下群臣一眼,见到广元侯王生的身影之后,轻轻点头。
他的话也是缓缓的说了出来。
“朕今日召开大朝,只有一件事情,那便是对付齐王!”
皇帝司马遹这句话一说出来,殿下群臣没有意外,司马遹的这句话,已经不是秘密了。
1...403404405406407...4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