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霸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丝如墨
“楚王功德巍巍,生灵仰望,近来出现龙凤呈祥的吉兆,乃是昭示楚王应该应天顺人,早登帝位!”
华歆这话一出,朝中老臣们纷纷脸色大变,杨彪更是一甩衣袖,怒声喝道:“华歆,你太放肆了,你这么做可是要陷楚王于不仁不义”
“楚王事汉多年,虽然有大功德,但也位列楚王,如此显赫名爵,实乃皇恩浩荡。”
“当今天子登基后,兢兢业业,虽然没有大功,但也没有大过错,华歆你何德何能,竟敢妄议禅位之事”
杨彪满脸潮红,怒声如雷,一身浩然正气显现。
孙氏一系重臣脸色微变,这时,程昱又出列说道:“杨老大人此差矣,如今天降祥瑞,拒之必定不祥!”
“楚王功德无数,剿黄巾、平边乱、定荆州、灭伪帝袁术、败李催、迎天子、镇山越、破枭雄曹操、灭乱臣袁绍、逐塞外异族……”
“种种功绩,当今天下谁人可与楚王比肩”
“如今楚王新败马腾、韩遂,收复雍凉,赫赫神威,震慑天下,如此盖世英豪,如果不能登临帝位,实在令中原豪杰寒心!”
“杨老大人颇受楚王器重,应当随我们上书请命,速速安排受禅之礼,让天子将天下禅让给楚王!”
杨彪气得胸口连连起伏,想起梦中灵帝的殷殷嘱托,他感到肩上的压力重于泰山。
第578章 群臣逼宫(续)
看到众臣明明逼宫犯上,却说得义正辞,汉献帝如坠万丈冰渊,浑身凄冷。
“哈哈哈!”汉献帝如癫似疯,怒声喝道:“好,好,好,好一群祸国殃民,目无君上的奸臣贼子!”
“想高祖皇帝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建立大汉,社稷相传,已有四百年!”
“朕虽然不才,但也没犯什么过错,岂能将祖宗基业,拱手让给他人”
“你们身为汉臣,食汉禄,就该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可如今你们在干什么你们竟然逼迫朕禅位”
“哼,朕宁死不屈,如果你们真要强取汉室江山,那便来杀了朕吧!”
平日里,汉献帝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的姿态,众臣都以为汉献帝没了脾气。
现在,汉献帝突然‘龙威一振’,变得强硬起来,却是震住了不少人。
不过,有两人却是例外,他们就是许芝和华歆。
许芝供职钦天监,在他看来,富贵险中求,不管汉献帝是真‘雄起’了,还是色厉内荏,他都要设法将禅位之事办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早取功绩,官居高位。
深吸一口气,许芝排众出列,朗声开口道:“陛下所谬矣,微臣职掌司天,夜观乾象,见炎汉气数已尽,陛下帝垦隐匿不明,反之,紫薇帝星自南而起,这是上天昭示楚将代汉,还请陛下莫要逆天而行!”
汉献帝听了后,却是脸露冷笑,如今他已一无所有,也就没有什么好恐惧的了。
汉献帝手指许芝,厉声喝道:“许芝,只凭这等虚妄之事,休想让朕舍弃祖宗基业!”
华歆见汉献帝死撑着不屈服,当即步步紧逼,冷声质问道:“陛下啊陛下,自黄巾大乱起,各方豪雄争鼎,战火纷飞,天下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试问陛下可曾为国征战可曾为百姓造福祉”
“这十余年来,如果没有楚王舍生忘死,率麾下豪杰与群雄征战,汉室天下早被他人所夺,陛下哪里有颜面提及祖宗基业”
“楚王功德巍巍,古往今来,无人可及,汉室基业能苟存至今,靠的全是楚王!”
“陛下身为一国之君,上没有为国平乱,下没有为黎民百姓谋福,有何面目担任一国帝君”
“如今天命人望都归楚王,如果陛下还眷恋帝君之位,那迟早会人神共愤。”
“再者,从古至今,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
“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到陛下这里已是气数尽矣,陛下宜早退避,不可迟疑。”
“如果陛下深明大义,楚王取得了帝位,天下归心之下,不出五年,不但天下可以一统,还可以扫除边祸,让天下百姓迎来太平盛世。”
“这般一来,陛下也可凭着禅位的功德流芳百世,而不是遗臭万年!”
华歆句句诛心,汉献帝面色连变,浑身如遭千刀万剐。
正如华歆所说,如果不是孙贲,汉室天下早在这十年内,便被诸侯分刮。
大汉十三州,还有十二州处在朝廷的掌控之下,全赖孙贲四处征战,讨伐逆贼。
各州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不受饥荒、战乱之苦,也全赖孙贲主掌军政,使得群贼不敢侵犯。
孙贲所立下的功绩,已不能用功高盖主来形容……
陡然间,汉献帝好似恢复了神智,浑身无力地瘫坐龙椅上。
长叹一声,汉献帝似有无尽的唏嘘:“禅位之事,事关重大,朕不得不深思考量,你们先退下吧,容朕思量一日,再做定夺!”
汉献帝这话一出,华歆、许芝二人相视一眼,都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第579章 孙贲称帝
感受到华歆话语中的杀意,汉献帝脚步踉跄,险些跌倒在地。
对此,华歆却是视若无睹,一个健步向前,扯住汉献帝的龙袍:“禅位事关天下大业,怎能这般迟疑陛下,许还是不许,赶快给个准话!”
汉献帝被华歆的动作吓到了,浑身哆嗦,根本说不出话来。
而这时候,陈群也快步上前:“陛下如果不知如何拟旨,那就将玉玺交给微臣,让微臣来帮陛下拟旨昭告天下!”
杨彪见华歆、陈群如同豺狼恶虎,都想‘噬君’,连忙喝道:“你们,你们太放肆了,玉玺乃是天子至宝,你们这些贼子怎能强行索取”
许芝见华歆、陈群两人抢了风头,也快步来到汉献帝面前,就要开始强抢。
杨彪气得泪如泉涌,却又无力制止。
陡然间,一声厉吼,如同卧龙冲天:“你们都给朕住手!”
汉献帝忿然甩开许芝、华歆等人,满脸厉色,似乎尚存几分帝王威严。
只不过,诸臣却是不惧,个个煞气腾腾地望着汉献帝,仿佛汉献帝今天如果不将帝位禅让,便誓不罢休。
蓦然间,两行血泪从汉献帝眼眶流下,他仰头望天,声音虚弱而又带着无尽凄凉:“你们不必作恶了,朕答应将天下禅让给楚王!”
陈群闻大喜,步步紧逼道:“陛下既已做出决定,那就速速写下诏书,以安群臣之心!”
杨彪大惊失色,连忙劝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汉献帝听了后,却是摆了摆手,黯淡的双眸内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疲惫。
汉献帝为了苟存汉室,十余年来如同傀儡,可谓是受尽屈辱。
汉献帝早就受够了这种折磨,如今他决意将江山让出,反倒有一种道不出的轻松和解脱:“杨老无需如此,汉室命数已尽,天下得以安宁,靠的是楚王,朕没有半分功德,实在有愧于帝君之位!”
说完后,汉献帝理了理衣冠,端端正正地坐在龙椅上,口中喃喃:“朕在位十余年,恰逢天下大乱,幸赖祖宗有灵,汉室危而复存。”
“楚王功绩盖天,朕虽为帝君,但上愧社稷,下愧黎明。
“朕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便效仿尧舜先贤,将帝位禅让给楚王,望楚王勿要推辞!”
陈群执笔龙飞凤舞,汉献帝说完的时候,诏书也刚刚写好。
汉献帝又将玉玺交给华歆,群臣接领后,有说有笑地离去。
至于汉献帝,则神色落寞地转入后殿。
第二天凌晨时分,宫中传来哀嚎。
群臣闻讯大惊,急忙穿戴整齐来到朝堂,到了后殿,一众妃子、宦官、近侍、宫女哭声不绝。
原来,汉献帝昨晚在汉室历代皇帝灵位前,自刎而死了。
华歆、陈群、许芝等人明白自己闯下了弥天大祸,暗中商议后,收买宫中一干人等,连忙急报给孙贲,掩盖事实,只称汉献帝自刎而死,留下遗书,禅位给楚王,请楚王速回宛都主持大局。
至此,汉室四百年江山,到此终结!
汉献帝一生受尽磨难、轻辱,虽然有志复兴汉室,奈何他眼高手低,又缺乏担当,加上群雄辈出,兼有绝世雄主孙贲,使得汉献帝一腔热血无处可赴,最终选择自刎,终结一生。
杨彪听闻汉献帝自刎而死,恸哭自责,郁郁寡欢,没过三天,便病死在家中。
五天后,冀州邺城,孙贲正带着许褚、孙轩巡查当地民情,这时忽有将士来报,说侍中华歆求见。
到了邺城府衙,孙贲接见了华歆,得知汉献帝自刎而死,留下遗嘱禅位给他后,不禁眉头微皱。
想起历史上华歆等人逼宫的戏码,孙贲当即追问。
华歆见瞒不过,当即把实情告知。
孙贲听了后,不由长长一叹,虽然他是这个逼宫事件最大的受益者,但他却不喜欢这种‘权利交接’形式。
在孙贲看来,只等拿下益州,天下回归一统,便可进行权利的和平过渡。
当然,孙贲也清楚,有些麻烦,不管是先过渡还是后过渡,都客观存在着。
庞统、贾诩这么策划的出发点,是不想让‘强
第580章 刘备称帝
益州,由于周瑜率军征讨,巴东、涪陵一带长时间战火不断。
不过,益州其它郡县却是颇为安定,在黄权、法正、杨戏、刘巴等蜀中人才的大力配合下,刘备稳固内政,为诸葛亮对抗周瑜提供巨大助力。
当汉献帝身死,孙贲称帝建国的消息传入益州,刘备又惊又怒,口中连连大骂。
骂完后,刘备又因感觉到了巨大压力而颇为慌乱,急招麾下文武商议。
等众文武到齐,刘备先是‘悲恸’大哭,然后脸色凝重开口道:“诸位,逆贼孙贲已害死天子,僭越称帝,建立伪国,我刘玄德作为汉室后裔,必与他不死不休!”
说到这里,刘备略一停顿,然后说道:“近来,听闻孙贲在各州大练兵马,想必要不了多久,便会倾力来攻,局势危急如此,不知诸位可有应对之策”
张飞一瞪环眼,怒气冲冲地回道:“孙贲小贼不过小吏之子,竟敢祸害天子,僭越称帝,实在是大逆不道,就算他不发兵来攻,我们也要打过去。”
“大哥不必多虑,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巴东、涪陵这边形势已被军师稳住。”
“倘若孙贲小贼敢从汉中进兵,小弟愿统领大军,与楚军决一死战!”
张飞那雷公般的嗓子吼起,震得整座议事大堂都在摇晃,也将众人心中的不安震去不少。
法正理了理思绪,出列说道:“主公,楚军势大,我们孤掌难鸣,时间一长,必败无疑,依属下之见,我们应该联合南蛮一起对付楚军,只需许以土地和金帛,南蛮必然会出手!”
法正的提议说完后,不等刘备发表看法,张飞已厉声反对:“不行,南蛮为异族,更是时常侵扰益州百姓,我大哥作为汉室宗亲,怎么可以屈尊降贵和异族同谋”
法正听了后,欲又止。
刘备碍着仁义之名,虽然有心同意法正之计,但却不好明说。
于是,刘备将目光投向了诸葛亮:“军师,依你之见,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危局”
诸葛亮似乎已有一番思量,摇了摇羽扇后,徐徐开口道:“主公,楚军足有百万之众,如果我们独力相抗,无疑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如刚才孝直所说,南蛮势力不小,如果能以利诱之,以势吓之,他们必然会出兵相助。”
“至于联合异族会有失颜面,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不过,与恢复汉室江山的大业比起来,个人颜面的折损,实在是微不足道。”
“当然,单靠借助外力还不行,主公还需设法凝聚益州人心!”
听到‘凝聚益州人心’六字,刘备有些疑惑,当即问道:“军师,凝聚人心非一日之功,现在战事将近,怕是来不及吧”
诸葛亮却是微微摇头:“主公只需做一件事,便可凝聚益州人心。”
“只做一件事军师说的可是开仓放粮”
“我军存粮不多,接下来要应对恶战,可没有粮食派发。”
“那军师的意思是”
“主公登基称帝,重建大汉,那益州百姓自然鼎力支持主公!“
听到‘登基称帝,重建大汉’八个字,刘备的枭目猛地睁大,心跳也陡然加速。
不过,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刘备便压住心中澎湃的野望:“军师,你可是要陷我于不忠不义的境地我作为汉室宗亲,匡扶汉室是我的职责,但却绝不敢僭越称帝!”
面对如此诱惑,却能坦然拒绝,诸葛亮心中暗暗感叹自家主公真是忠肝义胆。
为了大局着想,诸葛亮又继续劝道:“主公,自孙贲贼子谋害天子,僭越称帝
第581章 开启灭国之战
公元196年4月初,刘备在益州称帝,重立汉室,大封群臣的消息传到宛都。
孙贲听到这个消息后,倒是没有多少惊讶,因为刘备历史上便称帝建国了,只不过,国号、年号有些不同而已。
不过,随着刘备称帝,孙贲也明了,该开启灭国之战,完成天下一统了。
出征前夕,孙贲放下所有军政事务,全心全意地陪了家人三天。
到了出征的日子,孙贲带上贾诩、成公英、黄忠、许褚、庞德等文武,以及一万飞虎骑离开宛都,开始往雍凉进发。
城门口,得知孙贲即将出征,宛都百姓纷纷前来送行,并给出诚挚的祝福。
送行队伍前头,糜环看着热情的百姓,当即对孙轩说道:“轩儿,你日后定要如你父皇这般,做仁义之君,这样才会得到百姓的爱戴,你父皇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你定要谨记在心,切不可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