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家[快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绿嬑
晚上,张田生来到瑞和家,刚进门就叹气:“小偷是撬窗进来的,你家附近的人都说没看见有行为古怪爬窗的人。临近过年,外村人进出比较多,我已经将靠近过老厝围的外村人都问过一遍,都有人证证明他们没靠近你家。唉!”说完张田生重重叹气,看向瑞和:“小山呐,我也是没办法了,好在你年轻,钱没了还能继续挣,这一次就当教训,以后啊要把钱藏好,最好是存到信用社里。”
虽然已经猜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瑞和还是很失望。他强打精神和张田生道谢,抓了家里过年用的一包红糖糕给张田生:“给弟弟妹妹吃。”谢过他今天的奔波。
张田生哪里肯拿他的东西虎着脸强硬拒绝后又叹口气:“你好好的工作,我就放心了。小山,生活就算这样,有时候总有一些王八蛋来搅局,你别灰心丧气,我也听说了你在竹器厂做工,那很好,只要人健康什么都赚得回来的。”
送走张田生,瑞和强笑着对李大水说:“你也回去吧已经很晚了。”
李大水摇头:“我和我妈说过了今晚在你这里睡。都要九点了,走走走我们睡觉去,明天我带你去钓鱼!”
“好。”瑞和再次叹气。
“别叹气啦!”李大水拽他,“睡觉睡觉!”说着去铺床。
床还乱糟糟的,下午瑞和查开床板下的钱时将被褥全部翻起来了。李大水将床铺好再把蚊帐放下来,“我睡外面你睡里——咦怎么有这么长的头发小山你交女朋友啦”他贼兮兮地笑,“她来你家过夜啦”
张小山记忆里对卢培音那是极尽美化,根本就是白月光朱砂痣,而卢培音的行为一点都不越界,连主动的肢体接触都没有,吊着人心的手段很高端,瑞和虽然看过张小山的记忆,却也没发现卢培音暗地里的手段。
他根本还没有开窍,看不懂卢培音那些眼神中的欲语还休。
因此,瑞和一直以为是张小山自己喜欢卢培音,那些献殷勤和帮助都是张小山自己愿意的。
今天一看卢培音摔倒,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原来张小山记忆里卢培音摔倒是故意的啊!不然的话也太巧了!她竟然是那样心机深沉的女人,想通这一点之后瑞和对着那张清丽的脸已经完全没有好感了。
见李大水过去搀扶他也原地不动,等李大水扶着人过来时就继续往前走,也不说帮忙搭把手的话。
卢培音主动搭话,娇滴滴的可怜兮兮的,还说起今天竹器厂招工的事情,说的话和张小山记忆里的几乎一模一样,句句勾着人心。就连李大水这样对卢培音没有男女之间那种喜欢的小伙子,都觉得卢培音真是十分勤奋刻苦坚强,没有被选上真是太可惜了。
听李大水安慰卢培音,瑞和心中更加确定自己的猜测,渐渐地起了防备心。说实话,他不是没见过心计深的女孩子,在牙行、在宅子里,为了活得更好用心计的人太多了。他知道自己不聪明,并不敢和别人使心眼,只低头多看多听。宅子里下人间的倾轧很厉害,他之所以会在小主人一众随从中被拎出来安上罪名,也是因为他和妹妹是外面买进来的,没有后台。其他随从为了脱罪,自然千方百计将罪名推给他,人心如此,他早就看得很清楚了。
可是不知道是卢培音手段更高明,还是他的戒备心在这个世界下降太多,他竟然到现在才发现卢培音并不单纯,一直在算计着原主。
“这里的生活简单又安逸,让我懈怠了。”瑞和心中自省,决定以后要擦亮双眼好好看人。现在的生活是他在过,路也是他在走,未来的变数必定有很多,张小山的记忆并无法给他完全的指引,如果再掉以轻心导致任务失败的话,距离他回家的日子就越来越远了。
卢培音靠着李大水,眼神却悄悄往瑞和身上去,可让
123.66 我要成为大明星
看到这句话说明购买比例不够哦。
李大水哼了一声:“肯定有关系, 你忘了婶子走的时候都瘦成什么样儿了皮都贴着骨头, 是!我知道!你又要说那一年旱灾确实没什么东西能吃,也不信你嫂子扫了你妈的碗不让她吃饭这件事,我是你朋友又不是你家的人,其实你嫂子怎么样也欺负不到我身上来。小山, 我还记得六岁那年是你一直拽着我,不然我就被淹死了, 我就这么咧咧几句,你听得进去就听,听不进去我也没办法。”他拍拍瑞和的肩膀, “今晚吃完饭来我家找我,我给你留烤红薯。”
瑞和听了一肚子陈年旧事, 心中实在没办法将李大水的话和嫂子联系在一起,虽然嫂子……确实会稍稍地给自己脸色,不过没骂自己没打自己,他就觉得那是个好人。唉,想这么多也没用,那是张小山的嫂子, 自己是徐瑞和呀。
他感激地对李大水说:“不用了, 你放心吧我家有东西吃的,今晚肯定吃饱。”
李大水不怎么相信,最后叹口气, 苦口婆心地劝:“你别总是觉得自己是吃白食的, 你十六了!咱们年纪小, 顶多队长只给我们算八个工分,你也是每天都做足六七分的,之前还有一次做到八分,你自己挣的粮食够你自己吃的。以前婶子还在的时候也有工分,哪儿就是吃白食了现在你吃的都是你自己挣的粮食,你嫂子要是说你你就顶回去,别给她太多脸。”
李大水的话给瑞和打开了一扇窗口,瑞和的眼睛亮了!他只见过前阵子生产队分刚挖的红薯,还以为只有那些是自己赚的,番薯粥再稀,里面也是有米的,他不知道那米也有原身的份儿,哪里还敢去挑拣吃食呢
原来原主以前就很勤劳,每年都有分粮食的呢!
他忍不住露出笑容,突然觉得有底气了。
他认真点头:“感谢你这么关心我,我会看着办的。”
李大水满意地露出笑容,“那我等你消息哈。”
第二天,李大水拉着瑞和问他昨天晚上是怎么“看着办”的,瑞和抿嘴笑:“我昨晚多拿了两个蒸番薯呢!”
“……没、没了”
瑞和困惑地看他:“还要别的吗昨晚我吃得可饱了,我嫂子瞪了我好几下我都当看不见。”说到这里,他露出反抗成功的骄傲表情,“我自己赚的红薯,才不怕她。后来我哥还说她,是不是眼睛不舒服,她就不敢瞪我了。”
李大水:“……”
见好朋友露出“我哥真好”的表情,李大水好想招来一道天雷,好好地劈开这傻小子的脑袋,看看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陈年棉絮,然后顺便烧掉让这小子能够聪明一点。
“你哥就爱做好人。”李大水翻了个大白眼,见朋友不解地看他,他恨铁不成钢地点点朋友的额头,“算了我也不说了,你这样就很好,饿了就多吃别亏待自己。”
“嗯!”
瑞和觉得日子过得更好了,虽然吃番薯多了有些烧心,可是饱腹感是真实的,夜里被饿醒去喝井水的次数减少。随着更加习惯这个世界,瑞和的心理压力也开始减弱,心态偏向随遇而安,加上睡眠补足和食欲得到满足,他的身体开始明显发育。两个月过去,他比来的时候长了足足十公分,体格也从偏瘦变得匀称,脸颊开始有肉了。
又有一天李大水和瑞和说起,村里的竹器厂要扩大生产,所以要招工啦!
“听说是计件的,每做一个竹筐能分三毛钱四分钱。做三个就有一块钱!我妈说,厂里是三个人一组的,一天做多少个,工钱平分,一天一个人能分得到八毛钱,甚至一块钱呢!”
瑞和学李大水瞪大眼睛张开嘴,小声问:“一块钱”得李大水激动一点头之后,瑞和也觉得心头火热起来。他小心地问:“那这里一块钱能买多少东西啊”他家乡的一块大洋能买一担大米或者五只大肥鸡呢!不知道这里的一块钱和一块大洋一不一样……
李大水兴奋地给瑞和数:“可以买一百颗水果糖!也可以买一斤半猪肉!”他用力地拍手,“对了还能买六百发鞭炮!”
“那、那米呢能买多少米”
李大水算了算,有些不确定:“六斤还是七斤吧我前几天听我妈说粮所的大米一斤一毛四分二厘。”
瑞和偷偷算了一下,这里的一块钱果然和大洋不一样。不过也很好了,能买一斤半猪肉呀,他好想好想吃肉,以前在宅子里做工十天半个月还能吃上一点点炼油渣,赶上节日宅子里的主人要祭祀,那时候能散下来好多肉,管家也不会再苛刻他们,一人能分上两块大肥肉片。那是他和妹妹最幸福的时候了。
“工钱这么多,工厂不好进吧”这么好的活计肯定有很多人抢着去,瑞和一下子就冷静下来。
李大水点头:“是不好进,招工好严格的呢!要会编竹筐和面包碗,咱们村的厂子就承办这两种。”
瑞和更泄气了:“可是我不会编竹筐和面包碗。对了什么是面包碗”
“面包就是外国人做的一种包子,镇里的供销社就有卖那种面包呢!闻起来特别香!面包碗就是放那种面包的,有点像洗脸盆。”
李大水孩子脾气,一说起玩的和吃的,话题就能偏到百八十里远,瑞和赶紧问:“那你打算怎么办你总是说听说,到底是听谁说的”
“我妈呀!我妈让我去应招,反正我做的那点工分也不顶什么用。”
按照乡里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二十岁以下的不能算满工分,八分就算最多的了,其他的三四分,五六分都有。李大水是幼子家里有哥哥姐姐,虽然称不上懒惰,可也算不上勤奋,没有什么拼劲。现在一天能记得上四五分就很好了。他妈琢磨着不如让他去厂里赚点钱,反正家里人口多工分足,不缺他那点工分。
家里多一点活钱,平时要置办什么东西也方便。二儿子和大女儿都到了结婚的年纪,家里早就开始攒布票糖票等,可如果没有钱,有票也买不到东西。
听李大水这么一说,瑞和实在是羡慕。有母亲真好,他也想他娘了。那时候他七岁,他娘在等下做绣活儿,烛光照着她的眉眼温柔极了。娘的声音也很温柔:“阿和,等娘把这些活儿交了,改明儿就送你去上学堂,也学一些书上的道理。”
当时的自己只抱着才三岁的妹妹哄着,并不愿意去学堂:“我要带妹妹,还要劈柴还要帮爹开摊儿,没空上学。”
瑞和突然想起了他娘,想得眼睛酸涩。
李大水突然收声,小心地歪头看了瑞和一眼,有些懊恼地拍自己的额头,然后去揽瑞和的肩膀:“我跟你说这件事是想让你也一起去报名。”
“可是我不会编。”
“我也不会啊!所以我妈已经请了人来教我,到时候你和我一起去学不就成了。”
原来是李大水他妈实在是个伶俐人,既然打算让儿子进工厂,该学的就得让孩子学。她刚打听到工厂的招工消息,立马就给李大水找了一个师傅,那是一个被称作勇哥的厂里老人了,正好和李大水他妈有点亲戚关系,细算起来李大水要叫对方表哥的。
李大水说他妈给勇哥十斤红薯和一张二两的糖票做礼,明勇才答应教李大水,就教五天晚上,五天后工厂就开始招人了。
“今晚就开始学,你吃完晚饭就来我家,我们一起去。”
瑞和十分感动,可他有些担心自己如果去工厂了,没有工分,队里不给他发粮食怎么办
李大水咦了一声:“你忘啦没有公分每年也有粮食发的啊。”
原来现在讲究大集体,没做工没公分的人每年也能分上一百零八斤粮食。瑞和哪里知道这些,第一次听还差点掩饰不住脸上的诧异。
这么好的事情都有这个地方真好啊,只要努力耕作就有饭吃,不做还能分粮食。
“我差点忘了,我记得的记得的。”他赶紧糊弄过去,将这个消息记在心里。一年一百零八斤大米看着少,可等他赚了钱就可以自己去买粮食了。有得必有失,他懂这个道理。
他很快下定决心:“那我跟你一起去学!”
这时候的他还不知道,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米的。
李大水在路上喜滋滋地说:“八块钱呢!回去我妈肯定很高兴。我还问了管事的,他说我做得好,等年后厂里开工让我还来,如果三个月都做得好就给我转正。”
“那太好啦,秀娥婶子一定高兴。”瑞和很为他高兴,如果不是李大水他还进不了厂,见李大水进不来他还很抱歉呢,现在能一起赚钱他心里非常开心,“那年后开工我们一起上班一起下班。”
“嗯!”李大水点头。“对了,你让我帮忙打听的事情我已经打听出来了,现在咱们村宅基地一分地大概三十多块钱,我妈说请村里人来建房子不贵,包三餐,一天一人给八毛钱就行,不过材料要两三百块钱呢。你真要买地建房子啊你的工钱不是都给你哥了吗哪里来的钱买地”
瑞和谢过他:“帮我谢过秀娥婶。我已经决定了,过年后就分家,分家后再攒钱买地。”
“你哥能同意”
“我同意就行啦,只要我跟大队里说一声,把我的户口迁出来重新立户就行。”
距离上次说要分家,到现在也有四个多月了,期间张大山夫妻不再提分家的事情,私底下瑞和还是打听过的。好在这个年代、在这个村子,分家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甚至也不需要找族中长辈让他们同意。只要和村干部说清楚,将自己的名字迁出来重新立一个户口就可以,连手续费都不用交呢。打听到这一点时瑞和松了一口气。
至于分家时家里财物的划分,那就自己私底下商议了。现在住的房子是原主父母留下来的土屋,一共三间,还有一个小院子。原身父母去世之后那间屋子就成了厨房,张大山把院子里的灶台挪了进去,剩下的两间房仍然一兄弟一间。
房子已经很破,说值钱肯定不值钱,瑞和从张小山记忆中得知,以后的地是非常值钱的,当年原身分家时只分走了五百块钱,里面有两百块据张大山说是原主这些年打工给家里的钱,剩下的三百块是分房子的钱。那时候,张家的房子早就推翻重建过,是结结实实的红砖瓦房,砖瓦间有张小山洒下的汗水。
张大山拿出三百块说要买张小山那个房间以后给孩子结婚住,那时候张大山的长子才十三岁,说结婚还早着呢,而张小山已经三十岁即将结婚了的。当时张小山虽然不愿意,可他的脾气好,未婚妻的性子和他一模一样,甚至更加柔顺。两人都不是会和人争执的性格,分家已经是张小山鼓起勇气才能说出的话了。
于是他就拿着五百块钱分家离开。那时候是一九八六年,不管是地价还是房价都比七十年代高了许多,张小山只能勉强买了一间老旧破的土屋,好不容易攒到钱翻建,钱刚用完小儿子就生病了……
想到这里瑞和又问李大水:“上次婶子说的那间老房子现在户主还卖吗”老祠堂
124.67 我要成为大明星
看到这句话说明购买比例不够哦。 瑞和来这里已经半年, 进竹器厂也有四个半月时间,在完成年前最后一批大订单之后,虽然才是月中可春节将至,工厂决定先把这半个月的工钱加上过年钱一起发了。瑞和到财务办公室领到当月的工资和过年钱, 总共领了二十二块四毛钱。走出财务办公室的时候, 他在一众排队的工友间第一眼就看到了卢培音。不过他只是视线掠过去,径直往外走。
竹器厂里的工人几乎都挤在财会室门口等着领工钱了,别的地方都十分安静,瑞和走出工厂之后在大门口的榕树下挥手招呼李大水:“走吧!”
李大水将草根吐掉跳起来,“领好了”
“嗯。”
两人肩并肩往家走。之前工厂招聘的时候李大水的名字被管事记了下来, 等到年前接到最后一批大订单,而厂里切竹片的工人有一个手受伤一个脚受伤,那时候管事才将李大水叫来充当临时工, 只做砍竹子和切竹片的工作, 赶工了半个多月, 今天和工人们一起领工资。
李大水在路上喜滋滋地说:“八块钱呢!回去我妈肯定很高兴。我还问了管事的,他说我做得好,等年后厂里开工让我还来, 如果三个月都做得好就给我转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