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神棍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汃大叔
女人微微抿嘴一笑道:“那还说什么既然早晚都要对上,直接出狠手把他拿下,免得日后添乱!”
“也不一定!”萧平忽然微微一笑。
“怎么说”女人越发疑惑起来。
“光是羊毛满足不了纺织业的需求,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棉花。未来几十年,北方会陷入持续性的干旱,粮食欠收,正是大力推广棉种植业的大好机会。”萧大仙人很是敬业的预言了一把,听的冯景瑜微微一愣。
“都种棉花了,咱们吃什么”她问道。
“土豆和玉米,或许还可以种一些红薯。这些正好适合旱地,跟棉花搭配着来。”萧平得意一笑。
漂亮的女人中也有聪明的,冯景瑜就是一个典型。她立刻就举一反三的想明白了许多问题:“所以你需要很多人手来种棉花和你说的什么土豆,玉米是不是所以你才会提出以工代赈,目的其实是想要在长期旱灾的前期就提前聚集人手是不是”说到这里,她小脑袋一歪,忽然笑道:“所以,你跟昌平县那位大老爷并不一定要成为敌人,对不对”
“聪
82 求同非立异
好不容易才把家里安抚下来,县太爷可不相信锦衣卫敢无缘无故的抓捕自己。如今已是万历朝,早就不是太祖成祖年间,皇帝可以无法无天的时代了。
虽然有心给萧平使绊子,但基本的礼仪还得遵守。让管家先去请骆思恭入后院正堂,自己则返回房间迅速穿戴整齐。
不一会便来到正堂,早有仆人给骆思恭奉上香茗。
刚一进来,县太爷脸上便堆满了虚伪的笑容,抱拳拱手道:“骆大人有礼了!”
骆思恭抬眼扫了县太爷一眼,随意的拱了拱手,皮笑肉不笑的道:“徐大人公务挺繁忙呐”
徐县令自然明白骆思恭指的是什么,心里虽然看不起锦衣卫这种朝廷鹰犬,但明面上仍旧以下官自居,讪讪一笑道:“西边闹灾,骆大人也知道有灾民到了我昌平县。昌平县乃京师门户,等闲大意不得,还请骆大人见谅!”
“今儿个本官就有话直说了,天尊爷想见你。有些矛盾不一定非得是矛盾,徐大人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么”骆思恭呷了一口茶,语气不咸不淡。却让徐县令顿时皱起了眉头。
“不知,可是张阁老之意”他尝试着问道。
“徐县令,你是嘉靖三十九年的进士,嘉靖四十二年便补缺来了昌平,如今已是万历四年,你还在这昌平县一步也未曾挪过,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骆思恭忽然轻笑一声,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老县令的不屑之意。
“这……骆大人,您若是刻意来此奚落下官……”徐县令当即脸就掉了下来,他的确仕途不顺,但也是堂堂进士,天子门生。凭什么让一个武夫走狗奚落
不等他说完话,骆思恭直接开口将他打断道:“没有什么奚落不奚落的,只是提醒徐大人一句,不该打听的别打听,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心思太多,反而不招人待见。”骆思恭说到这里,直接站起身来随意的拱了拱手道:“本官话已经带到,就看徐大人如何决断。天尊爷今日会在馆驿等你一天,明日就不好说了。告辞!”
骆思恭一摆衣袖,直接大踏步离开昌平县衙门,只留下徐县令坐在原地,脸上阴晴不定。
良久后,他才幽幽开口道:“育林兄,你说这是什么意思鸿门宴”
师爷缓缓从后面转了出来,沉默了片刻后才道:“学生一直在想他那句:有些矛盾不一定非得是矛盾。虽然态度不好,但这句话却值得深思啊……”
“握手言和怎么可能”徐县令越发疑惑起来:“这也不是握手言和的态度,况且,在那位眼里,老夫怕也是入不得他的法眼吧!”
“不妨就去听听如何等闲也不能把咱们怎样!”师爷也摸不清萧平到底要干什么,只能如此道。
“也罢,就去听听他有什么高见吧。也是时候跟这位搅的朝廷乌烟瘴气的天尊爷见一见了。”他沉吟着开口,忽然又目光灼灼的凝视着师爷道:“育林兄觉得他有几分真几分假”
“学生也读圣贤书,本不该语这怪力乱神。但他的情况的确有些古怪,怕是有几分真吧……”师爷语气有些幽幽的道。
徐县令所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缓缓站起身来,忽然朗声道:“王珠,速备一份厚礼,午时之前就得准备好!”
徐县令有了决定,仆人们也不知道骆思恭来府到底因为什么。但本着对锦衣卫三个字的恐惧,一平生最高的效率准备好一份厚礼。
大约现代的十点左右,徐县令便在师爷和几个仆人的陪同下来到馆驿。
萧平不喜欢这个年
83 收编士绅和皇庄改革方案
“下官何德何能,天尊爷为何如此纡尊降贵”徐县令对此始终百思不得其解,此刻他所有准备好的话全部没了用武之地,索性直截了当的问了出来。
萧平微微一笑后,正色道:“徐先生,你担心纺织业大工厂会冲击士绅阶层的利益,所以你才会对纺织业抱有敌意。
但是你要知道,光是羊毛并不足以满足纺织业的原料需求,棉、麻乃至生丝都是纺织厂重要的原材料。
北方近几年旱灾频发,本座不妨告诉你,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并且逐渐扩大。
且先不说届时会不会流民四起,光说大量的土地抛荒,难道不可惜吗”
“您的意思是”县太爷一对眉毛紧紧皱在一起,他心中也有些打鼓,这到底是这位天尊爷危言耸听还是有别的打算
“种棉花就是我的意思;棉花这种植物很有意思,它很适合旱地种植。西北的流民可不止这几百人,他们有土地,有人力,而我则需要大量的棉花,徐县令不想去西北趁机弄一片棉花种植园么”萧平目光炯炯的看着徐县令,嘴角勾起的那一丝弧度中蕴含着无与伦比的自信心。
“交易”徐县令沉吟片刻后问道。
“不,合作。”萧平摇了摇头:“不妨直说,最多五十年,昌平的土地就种不出什么庄稼了,从今天算起,至少要一百二十年后,气候才会恢复。至于原因,你不要问,我也不能说,这是天机!
另外嘛,这是一块大肥肉,我一家吃不完,没这么大的胃口。你不妨组织昌平的乡绅联合起来,以赈灾为名义,组成一个民间团体,带上粗粮去西北赈济灾民,暗中则可以施行圈地。
我再让皇庄和你们成立的民间团体签一份契约,等你们的棉花出来后,我们按照协商价格全部采购。”
“嘶……”徐县令倒吸了一口凉气,但越是这样他越害怕。天上凭什么掉这么大的馅饼偏偏还砸中了他这么一个仕途不顺的老县令这不合理吧……
“为什么是我内阁那位小张岂不是最好的选择”他问道。
“不,他们太大!你也知道,本座和张江陵关系匪浅。本座不妨明说了,本座是打算扶植新的势力起来跟老西儿打擂台!你们不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萧平道。
“若是赔了该如何”徐县令问道。
“本钱皇庄出;签契约,皇庄占五成一的股子。你们出人出力,战四成九的股子!”萧平道。
“还有一节;若这么多入地都用来种棉花了,哪咱们吃什么朝廷应该不会同意吧”萧平的这个计划好是好,但是徐县令觉得有些太过于异想天开了,朝廷不可能同意。
“你放心,本座下界时就知道天下会大旱。神农氏为此心急如焚,刻意培育了一种高产且适合旱地种植的粮食出来,让本座带下了凡界。所以,朝廷会同意的!”萧平得意洋洋的抓起一旁的茶杯呷了一口茶。他一直以来都不喜欢和热茶,总是等茶放的有些微凉后才喝。
“若真如此,下官必以天尊爷马首是瞻!”徐县令也不管最终能不能成,先卖个好再说。因此,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朝萧大仙人深施一礼。
“别这么说,你们都应该是以陛下马首是瞻。本座终究只是一个方外之人,你可明白”萧平满意的哈哈一笑,笑声中还不忘纠正一下徐县令的政治原则。
“对对对,天尊爷教训的极是,下官孟浪了”
随后萧平又让人准备了火锅,与徐县令把酒言欢到下午,这才将徐县令送走。
送走徐县令后,萧平立刻把冯秘书叫来,又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封信交给张居正,安排皇庄的后续事宜。
土豆和玉米一时半会还见不到成效,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即便不能大规模推广棉花种植,但小范围的进行试点同时以工代赈,救济灾民也是非常可取之策。
反正赈灾也要花这么多银子,傻子也知道选这种有希望捞回成本的方案。
不出三天,朝廷的批文和皇庄的银子就抵达昌平。
&nbs
84 谣言
“哈……欠……”
尤老四揉了揉有些惺忪的眼睛,他们家世代在村里做石匠。
家里也攒了十几亩田地,在当地来说也算是一个殷实之家。原本小日子过的挺滋润,可是这几年雨水一年比一年少,眼看着十几亩田地渐渐抛荒。
一个小康之家,转眼间就沦为了流民。随着村里人辗转从陕西一路来到昌平县,眼看就要饿死了。
终于老天爷开眼,救苦救难的玄天道尊降临凡尘,给他们运来了食物,还给他们提供了生计。
但可惜的是,尤老四年纪大了,做不动体力活。但他不怪天尊爷,这就是命,能让他儿子在工地上做工干活,已经是开了天恩。
老尤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总是吃天尊爷的白饭这不叫个事儿,他也觉得抬不起头来。老头子总想给天尊爷做点力所能及的活计,至少要能对得起自己的一日两餐。
做饭洗衣是妇人的工作,他一个老爷们儿去掺合不合适,好说不好听,他得估计脸面。
于是只能自己做了个扫把,每天在营地里打扫卫生,也算是尽了一份心力。
本以为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了,等这次天灾过去,儿子攒几个钱,爷俩便打道回陕西老家。
可就在昨日,有锦衣卫士来到营地,说是要挑选一些懂石灰岩的人。这让尤老四顿时觉得,自己报答天尊爷的机会来了。
他迫不及待的站出来主动申请。本以为天尊爷是要做石膏模子之类的东西。但等他到了地方才发现远不是他想的那么回事。
在一百名侍从队护卫的一处山坳处,整整齐齐的挖了五个大窑。一些莫名其妙的石材被堆放在周围,其中就有大量的石灰岩。
他的工作就是指导开采石灰岩。这对他来说是一份熟悉且轻松的工作,干起来得心应手。
因此也有更多的闲暇来观察这处古怪窑区的整体布置。这是一处很神秘的窑区,因为开采出来的石灰岩先是经过工人的敲打后,变成了较为细碎的小矿石。
然后有专人奖敲碎的矿石运到一处据说被天尊爷为:“球磨机”的古怪机器里,在人力的驱动下,用几个大铁球将细碎的石灰岩磨成粉。
此后的工序他就更加看不懂了;特别是将这些矿石粉末倒入窑坑里煅烧,而且还是大费周章的买来石碳做燃料。
浓浓的,刺鼻的气味从窑坑滚滚冒出,让尤老四觉得十分的神秘莫测。
他很好奇天尊爷这是在炼制什么丹药只是作坊里的所有人似乎都不明白天尊爷的目的,只是按照天尊的要求一丝不苟的完成他们各自的工序。
这里的气味很不好闻,这让尤老四昨夜有些失眠。因此今天起来后总觉得精神有几分萎靡不振。
“脱硫……”他正揉着眼睛,耳边传来一阵高亢的长音。
尤老四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是从昨天总结出来的经验来看,这似乎是炼制这种古怪丹药的某个工序。
“脱硫怎么古里古怪的名词……”他一边捶着自己的腿,一边观察着矿山处的进度。
“这里竟然有这么一片上好的石灰岩,昌平竟然没人来开采,真是暴殄天物!”尤石匠心里腹诽着,鼻子处已经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
“咔咔咔……呸……”他震动着自己的嗓子,刺鼻的气味让他的嗓子微微有几分干涩。咳出一口浓痰,随口吐向不远处的草丛!
……
“啪!”
摧风手陈唐厌恶的抹了一把脸,强忍着恶心之感,将脸上的浓痰抹掉。
潜伏在草丛里,他恶狠狠的瞪了一眼坐在大石头上捶腿的老头。若不是有胡大侠交给自己的重
85 热血沸腾胡少侠
就在大批的百姓被胡冲安排的江湖人士煽动着前往水泥窑抗议时;胡冲胡少侠隐藏在人群里,不动声色的拐入一条小巷。
这里是昌平县有名的帮会龙口,巷子口常年站立着四名“红棍”打手。
昌平县的百姓都说,昌平县有两位县令。一位是高座县衙大堂的“显”县令;另一位就是这条皮裤巷子里的“隐”县令。
据说这位爷当年也在京城闯出了偌大的名号,在当时被尊为四九城的南霸天。
此人姓张,名寿,字广泰。金盆洗手后,便回到昌平置办了不少的田产宅院,三教九流皆以其马首是瞻,因此才被戏称为昌平县的“隐县令!”
但昌平本地的乡绅并不待见他。张广泰自己也与这些有功名在身的乡绅耆老聊不到一块去。
许多士绅将他视为昌平县的一大毒瘤,但越是这样三教九流都有交情,黑白两道也都能说的上话之人,往往是衙门口办案的主要协助人。
自古以来官匪一家,这并非没有道理。官面上有官面上的法律,江湖上也有江湖上的规矩。没了张广泰这般的龙头老大镇着,层出不穷的大案小情就能让衙门的差役跑断腿。
真正的大龙头并不可怕,有钱有身份了,就有了牵挂;有了牵挂,行事自然也就有所顾忌。
怕就怕那些刚出来混的半大小子,身无长物,烂命一条。因此这类人行事往往乖戾嚣张,无法无天。
但世上的事往往就是如此,小混子不怕县衙里的差役捕快,偏偏就怕张广泰这样的大龙头,只要有他镇着,这些小混子就不敢太胡作非为。
因此张广泰这样的人,才在这种刻意留出来的灰色地带混的风声水起。
从青楼妓馆,到梨园当铺各处都有这位爷的股子。十几年下来,手下也养了百十号打手。
正如士大夫们看不起张广泰这样青皮混子出身的流氓头子,张大爷也看不起整天臭讲究的士大夫。
可他却对胡冲胡少侠佩服的五体投地!觉得此人就是当代的李白。
不仅一身剑术名震天下,还有着读书人的文化修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