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高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乌溪散人
在宋冲暗骂董卓时,距离界休有四百多里的晋阳城。跪坐在木案前的并州刺史董卓,此时正在看一封书信。
这封书信是由京师皇宫发来,落笔之人正是当今陛下的宠幸宦官中常侍张让。信中内容大概如下:
“曹节和王莆胜,出兵鲜卑已是定局。汝征召的兵卒正好有用,分一千给田晏,分三千给臧旻。并州加征赋税以供田晏和臧洪部,军械少给粮草多给,以图彼辈战败。此战败后,陛下胜焉!”
董卓看完书信后,用木案上的油灯引燃信纸。他摸了摸已经颇具规模的大腹,冷笑一声,“竖阉,要老夫做恶人!从此后,天下士人都恶老夫了!”旋即,他叹了口气,“哎!为了一任太守之职,也只能如此了!”
言罢,董卓凝视木案上的油灯沉默了好久,才惆怅的站起身来。他朗声喊道:“孟良,快备马!老夫要去臧杰述那里去一趟。”
“喏!”一位粗壮的军官在屋
第二十三章 西凉狼将
界休距离晋阳不过三百多里,途经邬县、中都、京陵、榆次辖下名地梗阳城。单骑一日可至。因在城外耽搁太久,高顺等人今日只好在汾水附近的昭余泽宿营了。
夕阳西下,残阳浸入昭余泽的湖面,碧绿的湖水被染成血色,泛着血色的金光。白鹭在湖面上盘旋,不时间钻入水中叼起一只小鱼来。
高顺从战马上跃下,按照宋氏兄弟的吩咐,指挥自己一曲的骑卒安营扎寨。安顿好队伍后,郭襄、宋宪和魏续等三人,都来邀请高顺去昭余泽的湖畔一游。四人都未出过远门,被眼前美景所迷,立在湖畔感怀。
“汾水不愧是我晋人之母,在平原之地居然有此水草肥美大泽!”郭襄捋了捋并不长的胡须,赞叹了一句。
宋宪和魏续两人纯粹是农人后裔,对太原郡的历史并不精通。他们俩只是指着湖畔的青草地惋惜,“此处开荒,成熟之后定会是一大片良田啊!”
“太原郡是狄人故居,春秋时晋国人开拓的。此地水草肥美宜耕宜牧,可以养活数百万人。这是一处霸王基业,不知赵国为何被暴秦灭国了!”高顺看着夕阳,低声一叹。众人闻言后都低头同叹,唯有郭襄眼中精光一闪。
第二日响午,高顺等人在宋氏兄弟的带领下,来到晋阳城外的龙山脚下。龙山下有一个特大营寨,本是并州骑都尉的驻地。而如今却已经清空,等待新募兵卒的到来。
营寨的门口,此时有十几名骑士立在那里,气势威压,目光凌厉的看着高顺等人的队伍。这些骑士的中央,有一名粗壮的中年官员尤其惹人注目。
此人甚是雄壮却身着黑色的文官袍,腰围不下八尺。灯泡形状的脸庞上直下椭圆,颚下黑须浓密而且卷起。浓眉鱼泡眼,双眸目光凌厉,配黑绶铜印,官威十足。
他的旁边,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官员,同样是配黑绶铜印,相貌清秀却身穿鱼鳞黑甲,一副武将装束。
“拜见董方伯!”这时,领头的宋瑕和宋珏两人,已经走到雄壮官员的马前,躬身行礼。
“董卓西凉狼将董仲颖!”闻言后,高顺一惊。又多看了一眼董卓。
董卓出名于凉州,膂力惊人善左右开弓。现任并州刺史,秩六百石。这时候的州刺史权重职低,归司徒府管辖,可察举州内所有官员。而且还是出任二千石大员的重要途径,历经一任后升迁,便是一郡太守了。
“不知道董卓的两个女婿,李儒和牛辅是不是也在这里”高顺看着董卓等人在交谈,思绪却飞扬了起来。
“臧司马!一千骑卒已到,先移交于给你。辎重之事,由麾下小吏牛辅来操办如何若是无事,仲颖告辞了!”这时,董卓抱拳朝身旁的中年官员作揖行礼道。
“哈哈哈!多谢董方伯挂怀!威铭感于心,待我从臧中郎将击破鲜卑后,再与方伯开怀畅饮一番!”清秀中年官员朗声大笑。
至此,高顺也弄清楚他的来历。此人名叫臧威,是使匈奴中郎将臧旻麾下的别部司马,秩一千石。“什么情况要打鲜卑人”高顺心中咯噔一下。大汉军制,二曲为一部由军司马统领。他们一部骑卒原来是要参加战斗的!
“东汉帝国卖兵卒和后世黄牛卖乘客有得一拼!鲜卑人不是已经退兵了吗,怎么还要打”高顺心中疑虑重重。他品级太低,也问不上话!
&nb
第二十四章 意外升迁
时间不久,两个二千石的中年大官,在一帮随从的簇拥下走进了军械库。
这两名高官都佩青绶悬银印,一个廋高一个矮胖。廋高的中年人身着玄甲,白脸有三缕长髯;矮胖的中年人身着黑色宽袍,腰束锦带配玉,大腹便便。
“卑下拜见臧将军!”见此,臧威连忙跑到廋高中年官员的身旁,躬身行礼。旋即,又朝矮胖的中年官员行礼道:“拜见左太守!”
高顺扫了这两名官员一眼,却没有动弹,而是命令麾下兵卒按照秩序换装着甲。他通过臧威的行动,已经判断出进来的两人是谁。廋高的中年官员应该是使匈奴中郎将臧旻,另外一位,应该是到任不久的太原太守左原了。
左原字子忍,陈留人,是郭泰的学生。年轻时被陈留郡学开除,郁郁寡欢,被郭泰解开心中怨念。经人挑唆后,他又带领部曲欲找仇人报复,再次被郭泰劝回。郭泰因此事闻名天下,左原也是如此。
后来,左原发愤读经,养望有成,又是名师弟子,官途自然平坦。这一次,他特意运作来太原郡担任太守一职,要报恩老师郭泰的家乡。这个消息是郭襄私下告知高顺的。
而这时,宋珏却抛开麾下的兵卒,小跑到那两位大官的跟前,行礼问候了起来。左原和臧旻听完宋珏的介绍后,含着笑鼓励了一番。
宋珏很是兴奋,白皙的脸都激动的通红。他相伴在左原和臧旻等人身侧,朝高顺等一干骑卒走来。
此时,高顺麾下的部曲,已经换上了黑色骑兵皮甲。换下的杂色皮甲,都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脚下不远处。见臧旻等人走来,高顺大喝一声军令,“左曲骑卒,立即聚合!”
“哗!”众骑卒闻令后,都按照军制,以队率为首,列队成排。这便是高顺操练三天的战果了。而宋珏的麾下骑卒,此时还在懒洋洋的换装,有人在详聊,有人在发牢骚。
“拜见臧将军!”众骑卒在高顺的指挥下,齐声高吼,并行汉帝国的平胸军礼。动作虽然不太统一,但由于是统一着装,看上去也有几分气势。
见此,左原的眼睛一亮,侧脸问臧威,“这一曲骑卒是精锐,难道是臧司马另外募集”
臧威闻言摇了摇头,“禀左太守,威接收这曲骑卒,刚刚才半个时辰不到啊!”说话间,他目带询问的眼神,看着身边不远的宋珏。
宋珏走出人群,躬身给左原行礼,“禀左太守!那一曲骑卒便是卑下击破鲜卑人的主力!”见有此机会,他连忙给自己脸上贴金。
“哈哈哈!好!高子初来了吗是不是领军曲长”一旁的臧旻闻言后,哈哈大笑的问。
见臧旻如此高兴,左原的脸色稍稍有些怪异。他待臧旻笑罢后,才幽幽的说道:“高子初是我师侄,还在界休县尉帐下听令。我命人征辟之,他回复曰:长兄已出征,家有老母,不便远行!”
“哦…哎!”臧旻闻言后,有些遗憾的一叹。
“高子初没来,却给臧将军送来一只虎啊!哈哈哈!”看到这一幕,左原大笑着对臧旻说道。臧旻听完来了兴致,目光疑惑的看着高顺等人。
见左原提及到自己,高顺从队伍中走出,来到臧旻的跟前行礼,“卑下行左曲军候高顺,拜见臧将军。因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请将军赎罪!”说话间,他躬身行礼,却不是汉帝国的正式军礼。
&
第二十五章 加冠赐字
一众人等见此,都好奇的看向高顺,等待他的下文。
高顺朝左原躬身行礼,有些腼腆的说:“我得郭守仪之助,抄录完林宗公所有藏书。虽然不知经书其义,但已大部能诵了。不知这算不算师承”
“哦!还有这等美谈!如此算来,我们是同门师兄弟了!哈哈!”左原闻言后,哈哈大笑起来。
他本来想把高顺介绍到臧旻门下,做个记名弟子好有一个出身。谁知道,高顺来了这么一出,左原有些吃惊。他嘴中虽然说得客气,眼里却闪烁着怀疑的目光看着高顺。
不但左原对高顺好奇,一旁的臧旻也疑问多多。一个农夫鄙人没有名师指点,抄录几卷经书就能背诵,天下奇谈啊!
宋宪、魏续和郭襄知道高顺的底细,知道高顺所言不虚。他们三人都脸色正常,没有如其他人那样目不转睛的盯着高顺。
宋珏此时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因嫉妒而生恨意,恨意如潮。他控制不住的冷笑一声,“嗤…”
牛辅和臧威等人听闻此事后,都好奇的看着高顺。他们都在想:今天又碰到大汉帝国的一件奇事。若高顺所言是真,必将闻名天下。而在场的众人,也都将被天下人论及。
众骑卒都是边境鄙民,半农半猎的农夫,从来都未听说过此事。他们都像听到了神话故事一般,好奇的侧耳聆听高顺的下文。
见众人如此表情,高顺张口就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不到半炷香的时间,高顺一字不差的将整篇《论语》背诵了一遍。不知何因,来到东汉帝国后,他的记忆力提高了不少。虽不说是过目成诵,也相差不了多少。
旋即,他又开始背诵《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罢了!高肃虎,不用再诵经书了!汝之大才,吾相差远也!”左原此时,小眼睛已经瞪得溜圆,赞叹道。敬佩之情都写在了脸上。
臧旻一直在捋着三缕长髯,三角眼微微眯着,心中跟着高顺的节奏也在背诵经文。他少年聪慧,据说有过目不忘之能。此时,他也相信高顺所言不虚了,嘴里赞叹道,“子忍兄,林宗公门下又出一大才,必定名扬天下啊!”
“哈哈哈!”言罢后,臧旻和左原对视一眼,大笑了起来。
宋珏此时已是呆如木鸡了。众骑卒都不识字,见饱读经书的两名大官都称赞高顺,那肯定错不了。于是,他们都对高顺心存敬意。不是因为高顺是上司,而是因为高顺能诵经。这个时代,识字的人太少,百人中才有一人而已。
“高师弟!你的字号是…”左原亲切的问话。已经证实高顺有才,左原也愿意给他一个同门的出身。
闻言后,高顺脸色一变有些伤感,“禀左公!家父亡去时,顺年少未行冠礼,不曾取字。读经后,顺自取一字‘德厚’源于‘厚德载物’之意。”
左原和臧旻闻此,也唏嘘不已。
在场的众骑卒闻听此事后,心中愈发亲近高顺。他们都在想:“高肃虎和我等一样,也是个边境鄙民、黔首农夫!”
汉帝国的黔首农夫,南方
第二十六章 未战已败
冠礼过后,左原依照习俗,安排一顿飨食招待大营中的所有骑卒和宾客。
飨食和后世的喜酒相当,由主家招待宾客。高顺本来要掏钱置办,左太守却大手一挥由太原郡府埋单操办,当作给甲部骑兵的接风宴。“华夏公款吃喝之风,难道是自我而始吗”见此,高顺有些郁闷。
酒宴上,有佳肴美食,有各种肉食很是丰盛。因为在军营,却没有安排美酒。一干骑卒自然吃得痛快,愈发敬畏高顺了。
席间,高顺用泉水当酒,频频向左原、臧旻、臧威和牛辅等一干官员敬酒。一番交谈下来,高顺和西北大汉牛辅也混熟了。牛辅字孟良,今年20岁,还真是董卓之婿。他沉默寡言性格憨厚,倒像是个老实人。
高顺知道进退,以师礼待左原和臧旻,没敢有半点放肆。左原和臧旻也很高兴,通过高顺这个纽带,二人结成了政治盟友。在帝国的官场上,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啊!
趁无人打搅左原时,高顺在他耳畔说道:“左公!我昨日已派出一名部曲送信回家,估计半个月后,高原会把抄录好的送到您府上!”
“嗯…师弟你费心了!此次出战你要多加小心。一定要保护好臧杰述,千万不要出现意外啊!”左原语重心长的嘱咐高顺。高顺闻言点了点头,牢记在心。
宴罢,左原和臧旻,这两位二千石大官在一干随从的簇拥下离开了大营。臧威和许贡两位别部司马却留在了营中,准备接收下午将到的另外两千骑卒。
许贡字敬予,会稽郡句章人,是反贼许昭的族人。他身高未到七尺,面貌清秀,年近三旬,酷爱空谈,言必“诗曰”“子曰”等经书名句。许昭造反,他却奔走投靠刺史臧旻,因此而有功被臧旻看中。
“此人还是有些智慧的,他应是那位被孙策杀死的许贡!”看着带领几名越族部曲走来的许贡,高顺心中猜测。
而此时,被高顺派回界休高庄的高狐难离,休息了两个时辰后,又率领八名部曲朝晋阳奔驰而来。他很是兴奋,终于当官了。高顺升假别部司马,按例有一什亲卫。高狐难离顺势升迁高顺亲卫什长,当然要补充部曲手下。
高原也按照高顺信中的吩咐,忙碌了起来。见局势有变,高顺在信中告知:
“其一立即抄写一套藏书亲自送至左原府邸;其二通知魏馨儿婚期延期;其三要变卖家中财物大量购进粮食储存;其四因有大战赋税定会增加,定有农户破产,要广收部曲养活他们,人是最重要的……等等”
在高顺为大战做准备的时候,又有两千骑卒走进了龙山大营。这些骑卒比起高顺的甲部来,还更加不堪。看到此景,高顺心中愈发沉重了起来。他对未来的战争忧虑重重。
“此战在另一个时空是否发生过是败还是胜”高顺一边走向中军大帐,一边心中自问。
此时的中军大帐,臧旻已经跪坐在主案前。自从三千骑兵进入大营后,他便移师龙山大营,在大营里办公了。
中军大帐的门外,高大旗杆上挂在一幅黄色的军旗,上绣“侍匈奴中郎将臧”六个篆书大字。臧旻的主案旁边,一左一右侍立两名亲卫。一名亲卫捧着一柄长剑,一名亲卫拿着一个黄竹竿。
长剑是指挥剑可斩千石官员;黄竹竿头有牦牛毛,是皇帝下发的节杖。持有此节代表皇帝亲临,就是钦差大臣。
第二十七章 屯兵马邑
中军大帐里,灯火通明。
臧旻拿起一块柳木兵符,看了看单膝跪地的高顺,命令道:“顺!你部军容最整,负责押运粮草!”
“喏!卑下必定不负军令!”高顺双手捧起军令。
随后,臧威接到统领的乙部骑兵负责从前开道的军令;许贡率领丙部骑兵负责殿后。而臧旻的中军军帐,却跟随高顺部一起行军。这样的军令,让高顺有些狐疑。“臧旻难道不放心我”他心中暗道。
两日后,八月初五清晨,晨曦微微,薄雾袅袅。
龙山军营大寨里,三千骑兵已经整装列队,等待臧旻的行军军令。臧旻命人宰杀一匹战马祭旗,才下达了军令。“出发!”他骑在战马上猛然一挥手中长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