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比如自
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
李荩忱之所以说的这么有信心,是因为历史上韦孝宽也不是曾经一次站在选择的分界线上,尤其是在历史上尉迟迥之乱时候,韦孝宽面对自己亲属的召唤和尉迟迥的拉拢,最终不为所动,一举击败尉迟迥、攻破邺城,避免北朝再一次一分为二。
可见韦孝宽还是能够拿捏得住大体的,而李荩忱相信韦孝宽应该知道现在北周需要的是什么,更知道如果自己不同意的话李荩忱会怎么“好好招待”他。
而相比于韦孝宽,尉迟迥在历史上曾经依托邺城几次击退隋军,最后却因为观战的百姓太多,为了避免伤及百姓而不得不收缩防线,最终全线崩溃。
可以说韦孝宽和尉迟迥至少在历史上的表现都是知道轻重、遵从于大局的,所以李荩忱相信他们会知道应该如何做。
“李荩忱”韦孝宽负手站在舆图前。
崔弘度微微低头就站在韦孝宽的身后,李荩忱的意思他都已经转达给韦孝宽了,剩下的已经不是他这个败军之将能够再做决定的。
李询站出来说道:“将军,敌人死守长谷,我们这两天进攻基本都无功而返,再加上后方粮草遭到损失,军心浮动,李荩忱这分明就是不打算给我们别的选择了,否则真的只能”
营帐之中只有李询和崔弘度两人,所以有些话李询也毫不遮掩。现在这边是什么个情况,韦孝宽心知肚明,久战疲惫之师,再加上缺少粮食,他们想要拿下长谷固然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想要打通从苍溪谷南侧一直到剑阁下面的道路,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李荩忱的战略意图已经在这一刻展露无遗,他想要的并不是单纯凭借这大山和韦孝宽周旋,也不是真的想要节节防守。
他是想要在有效的消灭了韦孝宽麾下的有生兵力之后,将北侧道路直接堵上,最后逼迫韦孝宽和尉迟迥来同自己谈判。
之前双方的地位终究是不对等的,李荩忱兵力上的弱势让他根本没有和韦孝宽他们对等谈话的资格,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虽然韦孝宽和尉迟迥麾下的兵马数量依旧很多,但是这么多兵马的生死已经完全掌握在了李荩忱的手中。
李荩忱已经有足够的资格,甚至他要比韦孝宽等人高出一头,现在李荩忱主动来找他们谈判,而不是等着韦孝宽承受不住了向李荩忱低头服软,已经很给面子了。
至少说明李荩忱是有诚心的。
韦孝宽轻轻叹息一声:“此子算计的倒是通透”
李询和崔弘度对视一眼,神情都有些肃然,李荩忱可以说已经将整个未来的战局都已经考虑在其中,因此他们能做的似乎也就只有和李荩忱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一谈了。
回首看了一眼舆图,韦孝宽的心中有些感慨,想当初入蜀的时候自己的身边站着韦寿、贺娄子干、李询等,名将云集,可是现在半数的人都已经追随韦寿或者贺娄子干战死,剩下的真正能够让韦孝宽信任的也就只有李询和崔弘度了。
韦孝宽一时间甚至想不明白这一战的目的到底在哪里,但是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用,韦孝宽必须要解决眼前的情况,带着将士们从这绝地走出来。
“派人去告诉李荩忱,谈判地点就在长谷的军营吧。”韦孝宽低声说道,“还有派人立刻联系尉迟迥。”
李询和崔弘度下意识的对视一眼,他们知道韦孝宽显然已经心中有了定数,此时他们也不得不佩服韦孝宽,毕竟韦孝宽能够忍住如此巨大的伤痛和失败去和李荩
第五百八十七章 谈判代表
不同的成长环境会直接和间接的造成人的性格不同,而不同的性格自然就会使得人考虑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有所差距。
单单对于和谈这件事,裴子烈想到的是李荩忱如此做到底是为什么,很容易就联想到了李荩忱和南陈朝廷之间的矛盾纠葛,并且他可以从这个方面理解李荩忱做出的判断。
而相应的,萧世廉考虑更多的还是眼下,还是这一场大战持续这么久、牺牲这么多,终归是要有一个满意的结果,终归是要在良心上对得起那些曾经舍生忘死拼杀的将士们的。
李荩忱无从说谁的眼界宽、谁的眼界窄,因为无论是李荩忱和朝廷的官司还是和麾下将士们的关系,都是李荩忱迫切需要的,无论是哪一个考虑不到,他都没有办法彻底站稳脚跟。
回过头看向萧世廉,李荩忱沉声说道:“伯清,你难道觉得这一战再这样打下去,将士们就会愿意么”
萧世廉怔了一下,而李荩忱伸手一指前方的战场:“在这一片土地上已经倒下了太多的人,某想已经没有必要再付出那么多的牺牲。这么多好儿郎不应该在这里和敌人厮杀,而应该成为我们以后将巴蜀重新建设起来、发展起来的动力和支撑。”
“可是多少有些心有不甘啊。”萧世廉不由得低声感慨。
而李荩忱瞥了他一眼:“心有不甘难道你对某能够拿下这谈判没有信心”
萧世廉诧异地看过来,而李荩忱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属于我们浴血厮杀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我们还想要的,某会伸手从谈判桌上拿来,相信我”
顿了一下,李荩忱抬头看看有些阴沉沉的天空:“我不会让将士们白白牺牲,也不会让我们的拼杀付之东流。”
萧世廉这一次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郑重的应了一声。
——————————————-
尉迟迥坐在韦孝宽的对面,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的看着桌子上的舆图,舆图上勾勒的山川地势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尉迟迥很清楚,这些地方必然会在不久之后不再属于北周。
更或者说现在就已经不在北周的掌控之中了,但是想要让尉迟迥实际承认,他的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舒坦。
韦孝宽低声说道:“尉迟兄,事已至此,我们应该商量一下都和李荩忱谈些什么,怎么谈。”
尉迟迥苦笑一声,他知道他们手中的筹码真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整个局面已经完全处于劣势,尤其是李荩忱在长谷的死守更是告诉韦孝宽和尉迟迥,这一战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乖乖的坐下来接受李荩忱有可能开出的苛刻条件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英雄气短啊。”尉迟迥叹息一声,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韦兄,李荩忱想要的肯定是阆中和剑阁,只有这样他才能保证整个蜀郡防御的完整,才能够和我们在汉中的军队分庭抗礼。”
韦孝宽微微颔首:“这在情理之中,阆中本来就已经是李荩忱的了,而剑阁和梓潼一带”
剑阁峥嵘而崔嵬,扼守蜀道咽喉,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剑阁和附近的梓潼、葭萌关、朝天门等地共同组成了巴蜀北侧的屏障。可是问题在于雄关固然易守难攻,却并不是单纯有兵马就能够守住的。
蜀道艰难,粮草转运最不容易,因此剑阁等地守军的粮草供给,一般都是由蜀郡转运,换句话说,剑阁的主要目的是向北防御从北方而来的敌人,却很难单单凭借这一道雄关抵挡从南
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满
襄阳城外,岘山。
“世忠这是想要干什么”萧摩诃看着李荩忱从巴蜀送过来的战报,眉头紧锁。
李荩忱在巴蜀的所作所为,萧摩诃都是保持支持和默许的态度的,毕竟李荩忱至少还是打着南陈的旗号在拼杀,至少李荩忱的矛头还是对着北周这个南陈的敌人,
而且萧摩诃心中也清楚,南陈朝廷和陈顼对李荩忱不利在先,李荩忱没有直接倒打一耙已经对南陈很忠诚了,自然不能有太多的要求。萧摩诃能够做的也就只有尽量帮着李荩忱阻挡从建康府而来的鄙夷和不满,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帮助李荩忱在巴蜀站稳脚跟,至少是把眼前的这一战挨过去。
可以说李荩忱做的已经很完美了,至少出乎萧摩诃的意料。可是现在的事实是李荩忱似乎并不打算按照所有人想象的那样一条路走到底,他要和韦孝宽谈判,他要用这种办法来拿到本来通过战争就可以解决的。
在萧摩诃的手中,战争虽然残酷,却至始至终都是最简单了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李荩忱此时向北周提出谈判,虽然在现在没有损害南陈的利益,但是也是在向北周示好。
明明一战就可以解决的事情,萧摩诃不知道李荩忱在担心和怀疑什么当然或许可以换一句话说,他知道李荩忱的担心,也知道李荩忱这样的担心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但是这毕竟是萧摩诃不想接受的现实。
至少在他看来现在朝廷和李荩忱之间的关系还远远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李荩忱如此做等于在把这本来还有挽回余地的关系向着深渊中推。
萧摩诃当了一辈子的臣子,也不是没有经受过委屈和挫折,在它看来朝廷的误解是很正常的,毕竟谁都没有办法保证陛下没有偏听偏信的时候,谁都没有办法确定朝廷中就没有小人进谗言,更没有办法保证陛下在得知了一些片面的情况之后会不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但是在萧摩诃看来,这些本来就是身为臣子应该预料到并且忍受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更是陛下的天下,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有的时候难免陛下会为了国家的稳定和江山的传承而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只要能够理解陛下的苦心就好。
可是现在李荩忱表现出来的却是对朝廷的不满、叛逆甚至还有对北周的妥协和示好。对于南陈来说,如果继续这样的话,最终不会再有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而会多出来一个甚至比北周还要强势和难以抵挡的敌人出来。
相比于北周,李荩忱更年轻,也更了解南陈的弊端和缺漏,他知道南陈的军队到底都是什么样子的,更清楚的知道,南陈整个朝堂体制实际上已经积重难返。
甚至李荩忱还知道,南陈的下一代君主陈叔宝,注定了不可能是什么圣明的君主。
李荩忱知道得太多了,而如果他站在了南陈的对立面、甚至借助这一次谈判和北周达成了妥协,那么未来必然是南陈最难对付的敌人。
这是萧摩诃不想看到的,他无法想象自己为了南陈拼杀一辈子,到头来竟然给南陈树立起来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萧摩诃当然知道这不能完全怪他,但是他却做不到问心无愧。
淳于量快步走到萧摩诃的身边,显然刚刚收到的消息让这个似乎对眼前的战局都已经看的通透的老将军都有些不淡定了。看到萧摩诃独自站在岘山山顶上的身影,淳于量就清楚
第五百八十九章 风口浪尖
李荩忱依旧是那个当初毅然决然提出来巴蜀之战计划的李荩忱,他从来不屑于等候谁回心转意,从来不对陈顼能够最后信任他抱有任何希望,他直接用这种办法来宣布自己和陈顼之间的关系破裂。
同时李荩忱也用自己在巴蜀取得的战绩证明,自己有本事脱离陈顼立足于这乱世,自己已经是这天下最年轻也最有雄心和野心的枭雄!
萧摩诃神情愈发凝重,而淳于量斟酌说道:“你有没有考虑过应该怎么回复李世忠,又怎么回答朝廷”
萧摩诃苦笑一声,这才是他最担心和发愁的问题。
李荩忱现在已经不需要他明确的支持,但是显然也不想要萧摩诃在这个时候和他唱反调,萧摩诃如果对李荩忱的行为表示不满的话,就等于将李荩忱甚至自己的嫡长子萧世廉一起推到了火坑边。
除此之外,萧摩诃还需要给朝廷一个答复,陈顼肯定需要咨询萧摩诃这个骠骑大将军的意见,萧摩诃不能对此无动于衷。
甚至除了萧摩诃,淳于量以及鲁广达等荆州地区的将领都没有办法置身事外。毕竟随着各处战事逐渐落下帷幕,吴明彻已经从前线返回,淮南大军也陆续撤退防守,所以仅剩下的引兵在外的除了李荩忱之外就只剩下萧摩诃几个了。
他们必须向朝廷表态,否则到时候免不了被划到和李荩忱同一类人之中。
李荩忱在南陈无牵无挂,没有任何亲人家属,但是他们可不能蒙受这样不败的冤屈,否则连累到的可就是整个家族。
萧摩诃沉默良久之后方才低声说道:“世忠的考虑,某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一战打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巴蜀那边耽误了春耕,必然还会面对粮草供给不足的危险,世忠此时见好就收,说不定还能趁机从周人手里多获得些什么”
淳于量并没有着急说话,他和李荩忱没有那么多的牵扯,甚至从本质上他都不能算是东宫的人,所以他需要在知道其他人的判断之后,再决断自己应该怎么做。
毕竟淳于量这个外人此时在整个荆州军中,也就是东宫团体之中,想要不被排挤和边缘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适时地保持沉默和在关键时候给予支持。
对于淳于量这样的老狐狸来说,这些算计甚至已经成了他们的本能,所以现在他更倾向于知道萧摩诃的想法:“大将军是说李世忠这样做也有他的苦衷”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世忠已经将他的考虑写在战报中,”萧摩诃低声说道,“老将军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自然也知道他现在面临的难处。”
淳于量微微颔首。天高皇帝远,换做他在巴蜀,遇到这样的情况,恐怕也来不及请示建康府就会做出判断,李荩忱找的这个理由倒是没有什么问题——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萧摩诃没有多说,但是淳于量已经知道他的回答。
萧摩诃现在实际上就是在搪塞淳于量,也是在准备用这个理由搪塞陈顼,因为这本来就是模棱两可的理由,“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古往今来多少名将曾经因为这句话死于非命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好理由,不过相比于什么都不说、最后把自己也牵连进去,这也已经是萧摩诃能够带着东宫众多将领所能做出的唯一的选择。
萧摩诃暗中帮助李荩忱,已经是顶着陈顼的压力了,此时李荩忱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萧摩诃也不可能不管不顾的直接表示对李荩忱的支持,这样恐怕在陈顼那里,他也成了一个不
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过分
这说明北周军队根本不知道哪一座山有多高,也不知道哪一条河能不能轻松的渡过。
差距已经在主将对战场的认知层次上显现出来,更何况依据这制定出来的战略和战术
此时曹孝达他们甚至已经能够理解,为什么贺娄子干和韦寿会输的那么惨,为什么这一战他们会被李荩忱压着打以致于今日。因为至始至终李荩忱都站在比他们高的位置上俯瞰着这战场,因此北周军队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都在李荩忱的算计之中。
李荩忱也注意到了曹孝达等人的神情,不由得一笑:“这两位就是李将军和曹将军吧,久仰。”
之前韦孝宽就在给李荩忱的回复之中明确的写上了陪同自己前来的是曹孝达和李询,所以此时李荩忱脱口而出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而相应的,萧世廉和裴子烈此时也快步走上前。
他们两个是李荩忱的左臂右膀,此时当然不会缺席。
双方互相引见之后,李荩忱也不和韦孝宽客气,直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然后坐在已经摆好的位置上。
双方在大堂上相对而坐,显然李荩忱并没有想要压韦孝宽一头的意思。而曹孝达和李询也在韦孝宽的两侧坐下,两人的目光错开,明显各自有心事。
李询自然是有些郁闷,他有信心再进攻四五次就可以将长谷拿下来,当然这是在粮草和兵马都很充足的情况下,不过李询终究心中还是不忿,如果是有相同的兵力、相同的粮草,他有信心能够击败此时昂首挺胸坐在李荩忱旁边的萧世廉。
而曹孝达的心思显然更复杂一些,他知道韦孝宽也是出于平衡的考虑而携带他前来的,但是曹孝达也不可能乖乖的跟在韦孝宽的身边一言不发,毕竟他回去也是要给尉迟迥一个交代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