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如此说来,杨坚有所反应也在情理之中,”李荩忱也回过神来,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李荩忱并不觉得奇怪。
历史上宇文赟就是更信任杨坚,并且最终听从杨坚的命令逼死了已经解甲归田的宇文宪。现在宇文宪虽然因为种种阴阳差错成功赶在洛阳见到宇文邕,接受遗命成为北周的摄政王,但是依旧没有改变宇文赟对他的担忧和怀疑。
甚至这种担忧更重几分。
毕竟宇文宪文武双全,又是曾经的北周兵马大元帅,真的要是想要篡位并不是没有这个实力。相似的剧情曾经九年前在南陈上演过一次,陈顼就是以皇叔和摄政王的身份废掉陈伯宗上位的,现在宇文宪重新走一遍这条道路也未尝不可。
要说宇文赟对于宇文宪没有一点儿提防和担忧是不可能的,而想要彻底压制住宇文宪,自然就需要一个更容易掌控、更忠诚的人站出来和宇文宪分庭抗礼。而宇文赟挑选出来的这个人自然就是杨坚。
杨坚出身寒门,祖辈都是忠心不二的武将,而他素来有文采,娶得是独孤家的女儿,自己的大女儿杨丽华又嫁给了宇文赟,在宇文赟看来,这位
第636章 不想隔岸观火
李荩忱现在完全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当然不会傻乎乎的去自找苦吃,但是他没有办法保证南陈的那位君主和自己有着相同的想法,毕竟李荩忱尚且有杨素告诉他到底都发生了什么,而并没有人告诉陈顼,陈顼想要做出判断主要还是得依靠猜测。
这位陛下一向是不喜欢放过“机会”的人,就连李荩忱在一开始都有错误的判断,更何况陈顼,李荩忱相信陈顼在知道北周内部出现动乱之后肯定会想着出兵。
尤其是上一次大战,南陈在淮北和襄阳都没有斩获,所以要说陈顼对此一点儿都不郁闷,李荩忱可不相信。
这实际上才是杨素想要来找李荩忱的根本目的,无论是李荩忱还是弘农杨氏,想要获利自然就需要杨坚和宇文宪撕扯下来最后一层遮羞布,对立彻底公开化,而这个时候南陈和李荩忱说什么不能有太多的动作。
显然杨素只能阻止李荩忱,却对建康府那边鞭长莫及,所以他需要李荩忱来传递消息。
当然杨素心中清楚,除了弘农杨氏之外,其余的几个世家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动静,比如闻喜裴氏这些天似乎就在频繁的派人到南边去,要知道在南陈,闻喜裴氏可是有不少余脉的。
当先至少现在杨素不会将这件事告诉李荩忱,一来杨素必须要让李荩忱意识到,弘农杨氏是李荩忱唯一的选择和合作伙伴,二来杨素也清楚,闻喜裴氏等等世家的动作和李荩忱有可能采取的措施并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的地方,双方甚至还能够相互补充,所以并没有要告诉李荩忱的必要。
李荩忱固然是弘农杨氏的血脉,但是更是南陈的镇西将军、是巴蜀的实际拥有者,杨素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当然要更侧重于李荩忱后面这个身份。
而李荩忱也在斟酌,他想要提醒陈顼,最简单的办法自然就是直接上奏,毕竟到现在李荩忱依旧是南陈的臣子,还是有能够上奏的能力的,只不过李荩忱当然不敢保证陈顼会不会对自己的奏章看都不看就直接丢在火堆里,或者自己强调不要做什么,就坚决要做什么。
对于别人李荩忱不敢打保票,但是对于陈顼,李荩忱真的觉得自己可以这么怀疑。
而除此之外,最简单的办法自然就是写信告诉萧摩诃,再让萧摩诃上奏转述,只是现在李荩忱和萧摩诃之间已经断了音讯,李荩忱甚至不清楚萧摩诃的态度到底怎么样,看来这信还是让萧世廉来写比较好,至少陈顼不可能对萧摩诃的话置之不理。
另外最简单和最直接的办法自然就是即将到来的南陈使者许善心了,李荩忱当然不会明确的向许善心提起这件事,只是不知道这个被徐陵称赞为“少年天才”的家伙,会不会明白自己的暗示
“某会安排的,这个处道兄尽管放心,”李荩忱斟酌说道,“但是只是这样隔岸观火,会不会”
不出兵是肯定的,但是李荩忱当然不会傻乎乎的只是看着,这样固然不会将自己卷进去,但是也没有办法掌控整个事态发展到最后的结果,李荩忱可不敢保证宇文宪在这个时空中就是杨坚的对手。
一个王
第六百三十三章 选择哪一边
杨素一语中的,直接说出了杨坚和宇文宪的优势和劣势,李荩忱不由的瞥了他一眼,这个家伙能够在历史上挣扎出那样的名声,果然还是有几分过人本事的。
如果不是李荩忱拥有足够丰富的历史知识,恐怕真的很难直接做出这样的判断。
现在李荩忱也只能庆幸,至少杨素这样的人是自己的盟友而不是对手。而杨素显然已经明白了李荩忱的心思,他也并没有继续和李荩忱打哈哈的意思,直接开门见山的陈述现在北周京城之中的情况,并且明确在问李荩忱,这两边李荩忱到底想要支持哪一边。
当下里李荩忱低声说道:“不如我们来效仿诸葛孔明与周公瑾,且猜一猜对方的心思”
杨素怔了一下,旋即一笑,一点儿都不犹豫,径直提起笔在自己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名字。杨素的爽快让李荩忱有些诧异,不过也更来了兴趣,同样在手心上刷刷写下一个名字。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张开手,手心中都是两个字。
杨坚!
“哈哈哈!”杨素和李荩忱顿时一齐大笑。
而杨素笑了两声,神情再一次变得严肃:“将军,根据鄙人在京城之中和杨坚以及宇文宪的接触,可以发现,说句不好听的,杨坚的野心根本不在将军之下,而宇文宪实际上更多的是临危受命,想要守护先皇亲手交给他的江山天下,这两个人一个想要进去,一个只是想要守护,所以最终孰胜孰败,不过也就是看小皇帝的信任与否罢了,现在小皇帝可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杨素语气之中的称呼变化李荩忱都敏锐的察觉到了,他对于北周的先帝宇文邕保持着尊重,但是对于宇文赟似乎并不怎么感冒,不过这也难怪,因为至少从现在宇文赟的表现来看,也没有什么能够让心高气傲的杨素可以为之折服的。
这家伙一向口无遮拦,在李荩忱这里直接以“小皇帝”蔑称之,也在情理之中。
而现在既然已经看出来杨坚应该会在这对峙和斗争之中占据上风,那么李荩忱肯定就要想办法支持宇文宪了,毕竟对于李荩忱来说,北周的这种分裂和对抗越是激烈,越是好事,这样李荩忱方才能够从其中找到机会。
上下打量着李荩忱,杨素适时地保持了沉默。如果说对于之前的杨素来说,他实际上根本没有太多的选择,宇文宪并没有想要进取的心思,所以杨素想要追随就只剩下了杨坚,否则到头来杨素非但什么利益都获取不到,反而会把整个弘农杨氏牵扯进来。
这也是为什么杨素在杨坚牵强附会的将自己定义为弘农杨氏的远房后人的时候,作为弘农杨氏的领袖并没有表示反对。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李荩忱的出现无疑让杨素和弘农杨氏有了更好的选择,无论怎么说杨坚都是在北周的朝局中,现在他任何的优势实际上都是在宇文赟对他的无条件信任上,一旦这种信任消失了,俺么杨坚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败涂地。
归根结底,杨坚对于宇文赟来说并不是不可缺少的,他只是现在宇文赟拿来对付宇文宪的棋子和手段罢了。
更何况现在的杨坚向上有皇帝的支持、向下有北周年青一代文武官员的攘助,弘农杨氏以及其余的关陇集团世家站出来支持杨坚,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nbs
第638章 憔悴
而李荩忱似笑非笑的看着杨素:“处道兄还在犹豫什么,难道觉得现在你和家族还有什么别的退路么”
李荩忱的话骤然打破了议事堂上的寂静,落地有声。
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杨素悚然一惊,顿时明白李荩忱已经看出来自己的瞻前顾后,当下里苦笑一声摇了摇头:“我只是在想应该如何施为”
一边说着,杨素一边肃然向着李荩忱一拱手:“将军还请放心,弘农杨氏以忠义传家,行事正大光明,绝对不会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知道杨素并不傻,所以斟酌一下事情如此施为的优缺点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杨素也不是一个人,他的一言一行、任何一个决定和承诺也要对整个弘农杨氏负责。
更何况现在杨素做出的决定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弘农杨氏的兴衰存亡,影响到弘农杨氏会不会在未来依旧是天下举足轻重的世家。毕竟真的按照李荩忱所说的,杨素必须要放弃之前已经在杨坚那里打好的所有的基础和准备好的所有的铺垫,一切都要重新来过。
这种决定不是轻易可以下的。
但是李荩忱更清楚,到头来杨素会明白李荩忱所说的就是现在他能够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处道兄若是一时半刻拿捏不定,不如某陪着处道兄到街上去走走,也领略一下这蜀郡风貌”李荩忱突然间微笑着说道,“想必处道兄来到蜀郡没有几天,蜀郡的一些风景绝佳之地都没有领略过吧”
杨素怔了一下,虽然他不知道李荩忱到底在打什么主意,不过还是点了点头:“是啊,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
建康府,正是花落世界,微雨纷纷。
“这天下还真是一刻也不安生啊。”徐陵放下从北地快马送过来的消息,杨坚派系的各路兵马都有所调动,甚至就连淮北的北周军队也分出来一部分兵马北上,大有前去阻拦邺城宇文宪所部兵马的架势。
当然杨坚为了保持最后一点儿底线,还是美名其曰操练,至于这操练到底是针对谁的,大家心知肚明。
之前有李荩忱将整个巴蜀搅得一片血火,现在北周更是要有内乱的迹象,徐陵对此只能无奈的叹息。
这天下还没有安稳几年,怕是又要陷入一场混乱了,只是不知道在这混乱中,又会有多少兴亡、多少苦难。更可惜的是徐陵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来应对这即将到来的纷乱局势。
而他心知肚明,宫中的陛下同样没有。
可是和自己不同,自己想要安安静静的坐在这书房之中看着花开花落、看着天下大势风起云涌,可是陛下却总想继续投入这局势中。
然而陛下怎么就没有想过,自己的年纪和精力、还有身体,都已经不是年轻一辈人的对手了,这样只会输得更多、输得更惨,让整个南陈愈发支离破碎。
在徐陵看来,北周是两个巨人正在角力,最终不是一个巨人倒下,就是两个巨人一起将整个江山撕成两半。可是南陈却是正在被李荩忱一点一点的腐蚀,这种腐蚀甚至是肉眼看不见、察觉不到的。
李荩忱用他连续颁布的新政策吸引着南陈新一代的人才、用他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雄心壮志吸引着年青一代的军事将领,最终整个南陈的年轻一代都会成为李荩忱征伐天下的基础。而已经中空的南陈,只可能在李荩忱掀起来的浪潮之下分崩离析。
&nb
第639章 家大业大问题也大
尤其是东宫是太子的势力,现在陛下龙体时常欠安,说句不好听的,可能也支撑不住几年了,或者会提前将皇位让出来给太子,否则以陛下一向猜忌的性格,不可能一直放任东宫势力如此膨胀。
因此在外人眼中,东宫很强大,并且还是陛下允许的强大,能够掌控这样一个团体,沈君高当然应该是骄傲和自豪才对。
可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沈君高也有太多的无奈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归根结底实际上还是因为东宫日益强大,自然也有东宫内部的人开始坐不住了。
东宫的整个体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实际上就是以萧摩诃为首的武将体系和以沈君高为首的文官体系,再加上周确等外放的文官,构成分庭抗礼却又相辅相成的团体。
可以说萧摩诃对沈君高和沈君高对萧摩诃,更多的都是配合和赏识,双方还没有什么明显的矛盾和冲突,如果真的要说的话,恐怕也就是萧摩诃坚持在对付李荩忱上采用更加柔和的手段,但是沈君高和傅縡等人已经达成一致,萧摩诃也就没有再多抗辩,只是保留自己的意见。
而实际上这对整个东宫的战略影响并不大,因为东宫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可能的掌握建康府朝堂,而不是对付李荩忱这种已经明显分离出去的外人。
更何况就算是对付李荩忱,现在也不是大动干戈的时候,因此沈君高并不需要萧摩诃的鼎力支持,而且沈君高现在并没有想好应该怎么对付这个对东宫了如指掌的年轻人。
真正让沈君高担心的,实际上还是现在一直围绕在太子陈叔宝身边的几个人,而这些因为诗文被陈叔宝赏识的年轻人,以孔范和江总为代表。
说句实话,之前沈君高一直避于山林,对于这些甚至比自己还要早进入东宫的人实际上并不怎么了解,而且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陪同陈叔宝游山玩水,就犹如陈叔宝的贴身侍卫也似,所以沈君高一向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一些幸进小人,只要他们不出什么馊主意、不干扰陈叔宝接受沈君高等人提出来的建议,那么沈君高还是愿意和他们维持同僚关系的。
可是最近沈君高已经察觉到了一些端倪,随着东宫势力的不断扩张,一些小人和投机取巧之辈也想要从东宫获得的庞大利益之中牟利,要知道东宫体系的扩展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人手,这对于之前一直忍气吞声的东宫肯定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的。
沈君高并没有想要把一些刚正忠诚之人拒绝在门外的意思,现在的东宫也需要充实和发展,自然不可能只保持一个空架子,这样一旦和其余的敌人矛盾激化,将会变得不堪一击。
而选拔人才的事情则自然而然落在了傅縡的肩膀上,对于傅縡,沈君高还是很放心的,这个直肠子的同僚不但看人很准确,并且会用最刺耳的语言断绝那些妄图投机取巧之人的心思。
只不过这种人才的选拔和填充需要一定的时间,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想要知道一个人合不合适不是那么容易的。
每想到这个问题沈君高就想要叹息,因为在他心中,最适合支撑起来东宫下一代的自然是李荩忱、萧世廉和裴子烈这三个年轻人,可惜现在他们已经走上了另外的道路,和东宫已经不再是朋友而是敌人。
而在外面的官员中挑选合适的人尚且还是小问题,现在的大问题是
第六百三十六章 他的意见
沈君高也不和徐陵多寒暄,刚刚走入徐陵的书房,便轻声说道:“北方的动静想必徐相都知道了,这一次长安恐怕真的要有动乱啊,否则不至于连兵马都调动了。”
顿了一下,沈君高言之凿凿:“这只能说明杨坚真的打算和宇文宪撕破脸皮,所以什么都已经顾不上了。”
徐陵皱了皱眉,他能够察觉到沈君高话语之中的焦灼和急切,但是徐陵更知道越是着急的时候,判断越是有可能出现偏差。沈君高说到的问题确实很明显,可是真的就有如沈君高所说的那样么
杨坚也好,宇文宪也罢,都不是省油的灯,难道就会如此轻易地露出这么明显的破绽,明确的告诉天下人,北周即将有动乱爆发
要知道当初宇文邕进攻北齐的时候,当真可以用“紧锣密鼓”来形容,一直到北周大军倾巢而出,南陈方才得到消息,可是那个时候为时晚矣,等吴明彻率军北上的时候,北周大军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猝不及防的北齐灭亡,而吴明彻到头来也什么都没有得到,反而险些被困在吕梁。
而那一次战争,宇文宪是北周大军的前锋,杨坚是中军大将,两个人都是切身参与到这一场大战之中的,怎么可能不知道北周是因为什么取胜的,现在自然也不应该如此大张旗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