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裴子烈虽然为人耿直、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但是不代表他一点儿人情世故都不明白,在李荩忱的话里话外他倒是也没有感受到对方的敌意,当下里一拱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同时吩咐门口的老仆:“平叔,快去沏壶茶来。”

    &nbs




第八十三章 当共饮
    “这”李荩忱问的问题饶是裴子烈也是一惊,不过显然他之前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两淮是数百年来南北朝对峙之前线,也是双方大军云集之所在,所以从两淮进攻是南北征伐必然之选择。不过正如李兄所问,现在的两淮南北,皆已是铜墙铁壁,想要洞穿这铜墙铁壁谈何容易。”

    萧世廉也随着李荩忱坐下:“这一次大都督进攻吕梁之地,便是最好的佐证,以我大陈之主力进攻风雨飘摇之北齐,尚且只能拿下吕梁之地而难以更进寸分,最后甚至不得不从吕梁之地退了出来。这淮上之攻伐怕是已经无解。”

    裴子烈的目光在李荩忱和萧世廉的身上扫过,两人的来意在这一刻已经彰显无遗。多年来从淮南进攻淮北进而虎视中原,是南陈的基本战略甚至可以说是基本国策,但是此次吕梁之战,已经将这个国策的弊端尽数表现出来。

    而随着军中大权从坚持进攻淮北的吴明彻落入萧摩诃手中,南陈的战略规划很有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而这萧世廉和李荩忱上门拜访,分明就是来拉拢和问计的。

    要知道百年规划和朝廷决定可不是说变就能变的,因为这一变背后牵扯的可就是朝堂上的利益纠纷甚至整个国家的命运走向,古往今来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毕竟从一定程度上讲,从一而终的基本战略对于一个尚且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没有多久的国家更为合适,而现在萧摩诃想要改变战略方向,受到的阻力肯定不会小。

    可是裴子烈也清楚,两淮战局现在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死局,双方这样僵持下去只是劳民伤财却无好处,与其等着北周主动变换战略而自己被动防御,反倒是不如先发制人,占据先机。

    但是朝堂之上和军中的争端,就算是裴子烈不喜欢这些世故人情,却也有所耳闻,本来很多人对于萧摩诃一路平步青云就有所嫉妒,显然萧摩诃想要改变战略方向,更是很有可能被当做攻击的把柄。

    而对于萧摩诃来说,第一步就是争取到军中将领们的支持。南陈最年轻的杂号将军裴子烈当然是很重要的人选。

    “两位且听我一言,”裴子烈斟酌词句说道,“这两淮之战略是我南朝四代不变之战略,经过这数百年经营,淮南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器械众多,素来被当做进攻淮北和中原的后方保障所在,如果现在大军调转矛头从其余方向上进攻,那这”

    “这么说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在电威将军看来,选取其余地方向北进攻便是可行的”李荩忱毫不犹豫的打断了裴子烈。

    萧世廉诧异的瞥了一眼李荩忱,不知道这个家伙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因为从裴子烈的话语中萧世廉分明觉得裴子烈是在找搪塞的借口。李荩忱直接抓住裴子烈的漏洞反问他,这不是刁难人家么

    轻轻吸了一口气,裴子烈却是出乎萧世廉意料的郑重颔首:“不瞒二位,从淮南向淮北进攻,看似是最简单的,实际上也是最难的。此次吕梁大战某已经有所察觉,大都督也有所察觉。可是二位可曾想过,数百年之积攒,方才有今日之淮南局势,而如果我们想要调转兵锋,又需要多少年的积攒,这才是某最担忧的地方,现在的蛮夷还会给我们这么多时间么”

    李荩忱和萧世廉下意识对望一眼。实际上裴子烈的心态李荩忱也理解,甚至可以说这是大多数南陈文武官员的心态。就算是我们很难在淮北取得进展,只要能够守住淮南,那么照样可以保证南陈的存在。毕竟现在的南陈已经不是开国时期锐意进取的南陈了,如何保证国祚的稳定在很



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
    听到萧摩诃所说,吴明彻并没有着急回答他的问题,反而转过身,缓缓将桌子上的帛书递给萧摩诃:“你自己看看吧,这是老夫对于这一次吕梁大战的总结,准备斟酌一下之后送入京城请陛下过目。”

    萧摩诃怔了一下,急忙恭敬的接过来,只是在帛书上一扫,脸色便是微变:“大都督真的打算解甲归田了”

    吴明彻沉沉叹息一声:“老夫为大陈戎马征战一生,现在真的老了,战不动了,如果再统率大军的话,恐怕会耽误了这些大好儿郎们啊。既然战不动,那也就没有必要赖在这个位置上不动弹,正好也可以给你们腾出位置,此次大战不少将领立下大功,总得有人空出位置来让你们上前。”

    萧摩诃一时间不知道应该如何接吴明彻的话,但是他不得不肯定吴明彻说的是事实。这一战过后且不说别人,单单就是萧摩诃的功劳也足够他更上一层台阶,而现在的萧摩诃已经是南陈军中第二人,更上一层台阶除了吴明彻的位置,又有哪里能装得下萧摩诃

    微微一笑,吴明彻看着萧摩诃:“至于你问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元胤,老夫帮不了你。”

    “这”萧摩诃攥紧拳头,诧异的看着吴明彻。哪怕是吴明彻从军中退出去,这些军中将士也都是他一手操练出来的,按理说吴明彻应该不会吝啬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吴明彻的手微微颤抖着,似乎在犹豫着什么,良久之后他方才深深叹了一口气,抬头看向那张被自己标注了许多符号的舆图:“元胤,老夫能帮助你的,只有帮助你告诉陛下、告诉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从淮南到淮北,这条路走不通啊!”

    深深吸了一口气,萧摩诃郑重一拱手。

    吴明彻的意思他已经明白,看上去吴明彻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没有做,但是实际上吴明彻用自己的离开在告诉皇帝以及朝堂上的官员,现在从淮南向淮北进攻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他们再异想天开也没有办法,除非他们能够找出来其余合适的统帅,否则就得乖乖按照军中的规划转变进攻方向。

    “元胤,老夫知道这一句话或许不该说,但是还是不得不说。这一次吕梁之战并非老夫本愿,老夫虽然竭尽全力,但是最后无奈撤军也非意料之外的事情。”吴明彻的声音有些低沉,也不知道在说到自己人生最后一战,吴明彻到底是悔恨多一些还是遗憾多一些。

    这一次进攻吕梁,实际上并非吴明彻强烈要求,而是陈帝陈顼看到北齐和北周之间战乱,觉得有可乘之机,因此催促吴明彻进兵。当时的吴明彻刚刚因为陈帝将北徐州一带一并划入他的管辖范围而引起朝堂上不少官员的不满和攻讦,正是惴惴不安的时候,陈顼这一条旨意下来,就算是硬着头皮吴明彻也会进攻的。

    好在当时的北齐确实没有和南陈大战一场的勇气和准备,在吕梁之地屡战屡败,才没有让吴明彻在一开始就撞得头破血流。

    因此与其说吕梁之战是给南陈军队的一个教训,倒不如说是给南陈朝廷的一个教训。再加上吴明彻的解甲归田,或许这些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更能认识到,这淮北之地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大都督用心良苦,末将佩服。”萧摩诃郑重一拱手。

    吴明彻摆了摆手,目光须臾不离



第八十五章 宿醉
    一抹阳光洒在脸上,让李荩忱缓缓睁开眼睛,还不等他坐起来,疼痛的感觉顺着四肢百脉汇聚在一点上,旋即头痛欲裂的感觉让李荩忱整个人都打了一个哆嗦。

    这种醉酒的感觉已经有太久没有过了,恍恍惚惚李荩忱甚至辨认不清自己现在在哪里。

    “阿兄,你终于醒了!”李怜儿的声音一下子将李荩忱从云雾中拽了出来,李荩忱也随之猛地瞪大眼睛,虽然整个人还是晕晕沉沉的,但是至少世界不再是那么模糊。

    李怜儿端着还冒着热气的醒酒汤递到李荩忱嘴边:“来,阿兄你先把这醒酒汤喝了。”

    点了点头,李荩忱呷了一口,这种味道虽然并不熟悉,但是温暖的醒酒汤顺着喉咙滚下去,正好压制了血脉中那蠢蠢欲动的痛苦和眩晕。长长呼了一口气,李荩忱接过汤碗一饮而尽,抹了抹嘴巴、

    “阿兄!”李怜儿哼了一声,将拿出来的手帕重重的招呼到李荩忱脸上,“用手帕!”

    李荩忱没有和自家妹子争执,嘿嘿笑着重新擦了擦,方才环顾四周:“这里是哪里,这都什么时候了”

    “你还好意思说,你知不知道你昨天到底喝了多少酒如果不是那位裴将军酒量好,和你们喝了那么多竟然还能步伐稳健,硬生生把你们扶上马车架回来,你和那萧将军就睡大街去吧!”李怜儿嗔道,“就阿兄那点儿酒量,还好意思和人对饮!”

    这个时候昨天的记忆才被李荩忱一点一点的拾回来。

    萧世廉也好,裴子烈也罢,都是热血年轻人,虽然原来有一些误解和隔阂,但是一提到沙场征战,又有烈酒相伴,早就已经把那矛盾隔阂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一开始三个人还一本正经的讨论战局和战略走向,但是后来酒劲上来,谈论经传历史、诗词风月,一时间发现相互之间不分伯仲,更是来了兴趣

    至于最后怎么样,李荩忱是真的一点儿都想不起来了,不过按照李怜儿所说是裴子烈费尽力气将他们两个送回来,似乎应该不错,毕竟自己的酒量李荩忱心里有数,山里面酿的米酒也喝不了十碗,更何况是这萧家费了不少功夫才弄到的上好女儿红。

    而萧世廉么,比李荩忱好一些,却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好在裴子烈酒量好还真不是吹嘘,好几碗放在后世度数也不小的女儿红下肚,就跟没事儿人似的。

    “怜儿你没事了”想到自家妹妹昨天还有些发烧,李荩忱暗暗自责,急忙先问道。

    李怜儿平地转了一个圈,笑着说道:“阿兄放心便是,你看我现在不是很好么。早就没事了,咱们山里儿女遇到这些许风寒,就算是不用喝药也好得很快呢!”

    山中儿女身体强壮,这倒是事实,伸手揉了揉肿胀得有些难受的太阳穴,李荩忱深深吸了一口气:“萧兄现在起来了么”

    “起来了,刚才已经派人来问过了。”李怜儿登时收敛了笑容,没好气的说道,显然想到李荩忱这样不知限度的喝酒,很是不满,“下一次你要是再敢这样,信不信我——”

    李荩忱笑着说道:“信不信什么”

    “哼!”李怜儿哼了一声,跺了跺脚转身就往外走。

    谁曾料到就在此时房门“吱呀”一声推开,走进来的萧世廉和走出去的李怜儿猝不及防之下撞了个满怀。萧世廉的脸顿时刷的一下通红,而李怜儿慌乱的一把推开他:“你你怎么不敲门!”

    “我”萧世廉慌乱的挠头,



第八十六章 三天
    “怎么了”萧世廉一怔。

    李荩忱斜眼看了他一下:“今天已经是第二天了吧,大军应该整顿了,你不回去看着你的弟兄,跟着某干什么”

    萧世廉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哼了一声说道:“阿爹已经下了命令,三军各部劳苦功高,自当休息三天,对此吴老将军都没有意见,难道你有意见”

    李荩忱轻轻摩挲着下巴,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军队的士气绝对不是依靠这种漫无军纪的放松能够提升的,萧摩诃这一手看上去有些鸡肋,但是李荩忱也清楚,毕竟萧摩诃的情况和其余人还有差别,而他这么做也必然是别有所图。

    “怎么了”萧世廉看李荩忱面露迟疑的神色,无奈的一摊手,“让弟兄们放松一下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依照阿爹的性格,之前可是少有让大家休息这么多天的,这一次也是奇了怪了”

    李荩忱轻笑一声:“武毅将军所为的,并不是士气的提升,而是必士气更重要的东西。”

    “嗯”萧世廉的目光下意识的在周围环顾一圈,发现并没有人,方才松了一口气,“此话怎讲”

    李荩忱摇了摇头,感慨的说道:“时间,武毅将军要的是时间啊。”

    也不知道是凑巧了还是萧摩诃对于时间的把握很强,李荩忱在和萧摩诃相处的并不长的这一段光阴之中已经隐约揣摩到萧摩诃的优势和长处所在。萧摩诃对于时间的把握很是准确,这是一个精准的有如时钟的人,而这也意味着他很容易就可以利用自己的长处给对方制造一个又一个致命的时间差陷阱。

    对于时间的把握,在这个没有钟表,主要还是依靠太阳位置和沙漏、水漏等等方式计时,这当然就有很大的疏漏和差距。萧摩诃有着很强的时间概念,在后世来看很常见,但是在这个时代就让他在无形之中有了不少优势。

    而现在萧摩诃就是在利用这种对于时间的敏锐度。

    萧世廉虽然一向不喜欢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但是也不傻,李荩忱一说也明白过来:“阿爹这一手还真是精妙啊。三天过后,这大军怕就不是姓吴,而是姓萧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李荩忱轻笑一声,“大都督已经钦点了武毅将军为大军之统帅,再加上武毅将军作战勇猛,素来冲杀在前,于将士之中有很强的号召力,只要这些将领们还有点儿脑子,就知道应该如何抉择,武毅将军给他们三天时间,就是让他们站队的。三天之后,差不多朝廷的旨意就下来了,到时候再站队,可就来不及了。”

    萧世廉点了点头,而此时正好看到萧摩诃和裴子烈一前一后从大堂走出来,两人似乎相谈甚欢,脸上都带着笑容,相对作揖后裴子烈转身离开。

    李荩忱一努嘴:“更何况今天这大都督麾下第一亲信都已经亲自拜门,这两天恐怕这院子还有府衙那边就有的热闹了。”

    萧世廉露出一抹笑容,归根结底裴子烈前来拜山头,可是他和李荩忱的功劳。正如李荩忱所说,裴子烈都已经如此明确的做出选择了,其余将领就算是对萧摩诃心存芥蒂,也得掂量掂量。

    而萧摩诃现在分明就是给他们这三天时间,多少都会有人找上门来。似乎察觉到有目光看过来,裴子烈瞥头看向萧世廉和李荩忱的方向,冲着两人一拱手,大步离开



第八十七章 借书
    李荩忱和萧世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萧摩诃的话再清楚不过。三天之内还是同僚,三天之后就是敌人。不听从自己号令或者对自己心存间隙的属下,在萧摩诃看来,显然和敌人没有什么区别。

    而萧世廉和李荩忱也清楚,这样的同僚,在战场上甚至比敌人更加危险。想想在后世著名的“日行千里”李天霞,李荩忱就背后发凉。

    萧摩诃的做法虽然有些极端甚至残酷,但是在现在萧摩诃面临的情况面前,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萧摩诃接下来的对手不只有北周,还有南陈朝廷官员,如果这些将领首鼠两端的话,那萧摩诃很有可能在和朝廷上官员们的斗争时被人在背后捅刀子。

    对于萧摩诃来说,现在采取这样的办法,既是无奈之举,亦是最有效之举。

    萧摩诃转身向着大堂走去,而李荩忱想起来什么:“萧将军!”

    “嗯,可还有事”萧摩诃的心情看上去相当不错,笑着问道。

    李荩忱沉声说道:“晚辈想要翻阅几本兵法经书,听闻将军家中所藏甚是丰富,还请将军不吝借与晚辈!”

    怔了一下,没有想到李荩忱竟然只是想要几本书,不过转念一想李荩忱长在深山之中,能够接触到的书籍几乎可以为零,而根据之前他的言论以及做出的决定,也似乎一直带着一种“野路子”的味道,所以李荩忱现在求取兵书学习,倒也在情理之中。

    更何况萧摩诃性情直爽,自己也是允文允武,对于这等热心求学的晚辈自然很是喜欢。

    “当然可以,”萧摩诃哈哈笑道,“某家中所藏书籍虽多,但是主要都在京中府邸,此处也就只有区区十余本,或许只可解贤侄燃眉之急,还请贤侄不要见怪。”

    萧摩诃说的客气,李荩忱自然更不敢造次,急忙一拱手以示感谢。

    萧摩诃连连摆手:“算起来这些书籍大多数都是先父当年苦苦搜集而来,虽然经历战乱,多有遗散,但还剩下不少。当初如果不是令尊,恐怕我家这书早就被山贼洗劫一空,何谈今日”

    开口重新提起当初两家的恩情,自然有萧摩诃对李荩忱的喜爱和器重蕴含在其中,显然萧摩诃对于李荩忱之前的表现以及现在求学向上的心态甚是满意,这是在提醒李荩忱两家之间并不是没有渊源,甚至是莫逆之交,而萧摩诃也彻彻底底将李荩忱当做自己的后辈。
1...1819202122...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