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李荩忱也清楚,至少在现阶段自己想要一统天下,依旧离不开世家的支持,所以他并没有打算彻底铲除世家,而是用这种方法先分化一部分。不管是循序渐进还是温水煮青蛙,既要能够培养出来合格的人才,又不能引起世家过分的反击。
“臣觉得殿下所言可行,”顾野王见吕忠肃他们都有些疑惑,急忙给这件事下一个定论,“只要和成都学院那边商量好了,这书院想要建起来也非难事。”
李荩忱微微颔首,岳麓书院既然要建就建好,自然也少不得成都学院那边的支持,而且李荩忱也已经想好了,这书院当然不能和后世的书院一样只传授四书五经,自己还得和欧阳莫、吴凭等工匠商量商量,在书院之中开设工科。
毕竟现在工科的重要性已经因为李荩忱的重视而体现出来。甚至如果峡江唐氏等愿意配合工作的话,李荩忱也不介意开设算科,要知道这个时代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算数基础,比如计算出来圆周率的祖冲之就是南北朝人。
当然这些只是李荩忱的大体规划,至于学院的规模、招生方法等等,都需要顾野王等人商量之后给李荩忱提交一个详细的计划。
不过显然顾野王等人对此事还是颇有兴趣的,对于一个文官甚至是文人来说,规划一座远比私塾要大的书院当然是可以名垂青史的事情,别人羡慕还来不及呢。
就在此时,李平快步冲进来,着急的说道:“殿下,建康府急报!”
大堂上的几个人都怔了一下,有些诧异。而李荩忱伸手接过来三下五除二打开,只是看了一眼,神情变了变,不由的苦笑一声,伸手递给顾野王。
“什么!”顾野王惊呼出来。
&nbs
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变
显然这一连串的事情让陈叔陵愈发桀骜的同时,对于皇帝的位置也更加感兴趣,因为只有坐在那个位置上,自己才能真的做到为所欲为,才不会有皇帝来管着自己。
尤其是之前被陈顼禁足的事情显然更是火上浇油,愈发的刺激了陈叔陵的野心,说到底这件事和李荩忱也脱不开关系。
真的不知道到底是自己在改变历史,还是在被历史改变。李荩忱摸了摸鼻子,有些无奈。一些注定要发生的果然还是没有办法避免,不过这至少对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殿下,事不宜迟,应当立刻进兵!”顾野王霍然起身,“陈叔坚一死,陈叔英就必须要留在建康府收拾残局,凭借一个陈叔慎是镇不住场面的!”
吕忠肃和顾觉也都反应过来,没错,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殿下,当出兵!”
李荩忱不由得苦笑一声,大军现在的确也休整的差不多了,就算是南陈朝廷没有这样的乱子,等下一批投石机抵达了,李荩忱肯定也要下令进攻的,但是现在是哪每一次都让他觉得自己是在被时代的潮流推动着向前走,上一次出蜀是这样,这一次进兵豫章也是这样
这种引领潮流的同时也被潮流所推动的感觉,可不怎么好受啊,难怪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想法设法的要削兵权,因为他也不知道下一次会不会又被推动着走向什么方向。
————————
江州,寻阳郡(今九江)。
扼守大江的寻阳郡连接荆州和建康府,是一等一的咽喉要道。
而此时南陈荆州刺史陈慧纪站在城头上,心情很复杂。蜀汉水师的五牙大舰就在不远处的江面上,船上张牙舞爪的投石机和床子弩甚至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甚至还有一队步卒已经上岸,就在城西安营扎寨,只不过他们没有进攻的意思,陈慧纪也不会傻傻的开门迎战。
这也不怪陈慧纪,寻阳郡虽然重要,但是城中的守军可没有多少,这里西侧是湘州,北侧是淮西,都是南陈控制时间比较长的地方了,九江郡实际上已经算是南陈腹地,自然不可能在这里屯驻太多的兵马,陈慧纪现在能够赖以守城的,实际上也就是自己从郢州带来的人手。
想到这里,陈慧纪也不由得轻松一口气,自己坐的最正确的决断恐怕就是将这些兵马带了出来,否则这么多人困守在郢州那一座孤城之中,自己恐怕少不了要当萧摩诃第二。
而且人家萧摩诃可是和蜀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这个时候表示一下忠义也没有什么,李荩忱毕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是他陈慧纪可就不一样了,皇室宗亲的身份,若是真的让自己的手下人给抓住了献给李荩忱,说不得李荩忱就把自己给杀鸡儆猴了。
至少撤退到这江州,向南还能沟通豫章郡,而向东更是可以直接联络南豫州,也算得上进可攻、退可守。
当然了,局势都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了,陈慧纪也不指望南陈还能发动进攻,只要能够守住眼前的这一条赣水防线,就算谢天谢地了,不过他陈慧纪也不傻,说什么也得给自己另谋出路。
想到这里,陈慧纪下意识的微微侧头,一名老人虽然没有穿官服,但是却有资格站在陈慧纪的身后。
这是裴子烈的父亲、寻阳郡太守裴猗。陈慧纪来到这寻阳郡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把裴猗给控制起来,谁知道这个老头子会不会直接开城门,要知道现在已经抵达郢州的蜀汉统帅就是他的儿子裴子烈,但是陈慧纪也真的不敢把裴猗怎么样。
无论如何也得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不是
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陈叔慎
当陈慧纪已经下定决心的时候,豫章郡之中的陈叔慎也在面临同样的抉择问题。
陈叔坚一走,整个豫章郡无疑愁云惨淡,凭借陈叔慎显然已经完全没有办法调动起人心。
他这个岳阳王本来就是被临时拽上来的,面对这些陈叔坚的旧部,陈叔慎能做的也就是先让他们安稳下来,毕竟陈叔坚一走,所有人的心思也就开始浮动了。
之前有陈叔坚压在这里,谁都不敢多说什么,大不了跟着陈叔坚一起战死罢了,可是现在陈叔坚已经走了,他们当然也就失去了心中的那一点儿斗志。
李荩忱大军已经过了萍乡,转眼就要杀到豫章郡城下,而北面的江州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至于身后的建康府,现在看来是指望不上了,所以大家现在必须得拿一个主意出来,最后能代表所有人意见的还是陈叔慎。
因此当一道道目光投在陈叔慎身上的时候,陈叔慎分外难受。
他不过就是一个闲散王爷,从来没有掌过兵权,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傀儡了。
他知道这些人想要干什么,可是自己阻止不了他们,甚至如果自己不带头做这件事的话,还有可能会被手下人给收拾掉。
想到这里,陈叔慎恨不得将陈叔陵碎尸万段,若是陈叔陵不闹腾这一下,陈叔坚还活着,这局势至少还能支撑,就算是真的退无可退的,出头的也不是他陈叔慎。
真该死!
更重要的是陈叔陵给大家做了一个非常坏的表率,这分明是在告诉所有人,就连南陈皇室自己都已经不在乎这一战的胜负,已经到了这个关头甚至还在内讧,既然南陈皇室都已经是这个态度了,那下面的大家还有什么好说的,拍拍屁股换阵营吧。
将领和文官站在两侧,而站在中间的便是李荩忱的使者。这使者似乎并没有将这场面放在眼里,只是整好以暇的打量着陈叔慎,这让陈叔慎有些恍惚,似乎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孤臣孽子,而这个人是李荩忱派来带着这些文武官员讨伐自己的。
那使者看上去非常年轻,让陈叔慎也有些诧异为什么李荩忱会排他前来,而那人微笑着一拱手:“大汉通事郎姚思廉参见岳阳王。”
“通事郎”陈叔慎皱了皱眉。
而一名幕僚急忙低声解释。原来这通事郎是李荩忱新设立的职务,其上是通事卿,顾名思义就是来作为使者传递消息的,而现在的通事卿就是顾野王,这通事郎则是眼前这个姚思廉。
姚思廉是姚察的儿子,才加冠没有几年,正是年轻的时候,自然不想子承父业、一辈子都蹲在学院里,所以便毛遂自荐来做这通事郎,凭借自己对江南的熟悉配合顾野王主持对江南各处的沟通和劝降。
听明白这个,陈叔慎心中一惊。李荩忱显然已经意识到现在江南人心动荡,所以干脆设置这两个常任的职务,而且顾野王也好、姚思廉也罢,都是对南陈很熟悉的人,他们出面自然很容易拿捏到要害。
这个李荩忱!
不过心中暗暗骂李荩忱,嘴上却不能这么说出来,陈叔慎微笑着说道:“之前代表汉王的不一般都是顾野王顾公么,怎么这一次是姚郎中来的”
这句话看上去没有什么,但是实际上也是在反问姚思廉,你一个小小的通事郎,真的能够代表李荩忱意志么,而且也未免太看不起某了吧,好歹某也是一个王爷,这豫章郡之中也有众多兵马!
姚思廉不由得笑道:“顾公毕竟年迈,所以小子主动挑起这个任务,当然了顾公也有他的任务,顺江而下直接前往江州毕竟方便一些,避免舟车劳顿。”
&nb
第一千一十五章 忠与仁
一边说着,他一边伸手指向周围:“据某所知,长沙郡一战,岳阳王和长沙王的麾下将佐死伤者近半数,那么若是这一战打起来,现在活生生站在岳阳王身边的这些人,还能剩下多少!”
顿了一下,姚思廉又指了指门外:“还有那阖城百姓,又能剩下多少还有这偌大的城池,又有多少要毁于兵火”
陈叔慎痛苦的闭上眼睛。
侯景之乱的伤痕刚刚抹去,这刚刚在废墟上站起来的城镇,真的经不起又一次的血火之灾。
这简直就是要自己在选择,是做一个忠臣还是做一个仁者。
自己真的是白读了那么多书,事到临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而姚思廉紧紧盯着陈叔慎,当看到陈叔慎已经不愿意和自己对视的时候,他就知道陈叔慎实际上已经做出了选择,只是现在他还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罢了。
且不管陈叔慎还在犹豫什么,姚思廉果断的开出了李荩忱的条件:“汉王殿下保证,只要岳阳王能够献城,汉王殿下以岳阳王为豫章郡太守,而在座的诸位也都会保留不动。另外大家都是炎黄子孙、秦汉华夏之后代,汉王殿下在骨子里是认同自己为南方汉人的,因此绝对不会为难大家,也不会为难皇室。”
在场的文官们顿时气势为之倾颓,他们之所以想要保持忠义的名分,不过也是认为李荩忱来了之后至少会把他们中的一半人换成蜀汉官员,现在有了这个保证,自然都放心了。
要知道现在这可是经历了四个王朝轮流转的南朝,要说这些文官,其中还有不少人都是前朝旧臣,所以说对南陈他们也没有多少忠诚和归属感可言。
换天大家早就习惯了。
只要不换掉他们就可以了。
陈叔慎长长叹息一声,站起来一拱手:“请通事郎告知汉王,小王愿率领豫章郡投降。”
姚思廉急忙还礼,实际上他自己心里又何尝不紧张呢
好在陈叔慎不是一味求死的陈叔坚啊
———————————————
“豫章郡降了。”乐昌将姚思廉的奏章递给李荩忱,有些怅然。
李荩忱再一次大举进兵,手下的官员几乎全都撒出去处理地方的事宜,尤其是文官们都忙得不可开交,送上来的奏章也愈发的混乱,所以无奈之下李荩忱只能把乐昌抓过来作为文书。
江州投降比豫章郡早了两天,而李荩忱直接将豫章郡正面战场交给了率军从郢州南下的陈智深,作为李荩忱麾下除了裴子烈和萧世廉之外的头号大将,之前一直被挡在江陵、几乎没有什么建树,因此这一战的主帅位置是他应得的。
不过现在看来陈智深要失望了。
实际上失望的不只是陈智深,还有裴子烈,从郢州一路狂奔下来,他还以为自己能够在江州之战中有所斩获,谁知道自家爹爹带着陈慧纪投降的手书就来了,裴子烈只能受了。
因此李荩忱干脆乘舟重新转入大江,直奔江州,并且就打算这样顺流而下长驱建康府。
这寻阳郡到豫章郡一线被攻破,陆上的南陈主力也就只剩下南豫州以南一带的了,李荩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萧世廉和陈智深可以轻松的将他们扫荡干净。
“岳阳王才十六岁,他可不是陈叔坚,”李荩忱苦笑一声,“你还真指望这个弟弟能够守住豫章郡”
历史上的陈叔慎还真的死守湘州,不过显然现在的陈叔慎远远没有那个时空之中的成熟,更不可能有威望约束得了部下。因此豫章郡投降也在李荩忱的预料之中。
第一千一十七章 严关
一道关墙已经扩大为城池不说,城外还有大量的集市,不远处的码头上甚至还有没有来得及搜集、摧毁的船只。
显然岭南商贸的发达使得原本作为屏障的严关已经演变成一个商贾行人进出岭南的重要歇脚点。
严关这边境城镇尚且如此,岭南之地恐怕要比想象之中的繁华啊。萧世廉这才意识到李荩忱好像的确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美差,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眼前的严关虽然看上去很混乱,但是至少应该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李荩忱和裴子烈在荆州和江南的高歌猛进萧世廉是知道的,就连兵马充足的江南都是如此,因此萧世廉也不指望着根本没有什么守军的岭南会有抵抗,都已经做好了接收城池的准备,可是眼前的情况显然出乎意料。
“将军,已经查明,严关上的是桂州刺史傅縡。”负责刺探情报的唐孝沉声说道。
萧世廉怔了一下,旋即忍不住苦笑一声。
傅縡怎么在这个时候跳出来
不过想想也是,沈君高和傅縡都被贬谪到岭南,一个是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一个是桂州(今桂阳)刺史,这严关就在桂州的北侧,所以把守严关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傅縡的肩膀上。
“这个老顽固啊。”萧世廉叹息一声,傅縡和沈君高是什么样的人他当然心里有数,指望着傅縡能够放开道路那显然是不可能的,眼前这严关看来是要强攻了,不过萧世廉还是想要试一试,“侯亶,你愿不愿意入城走一遭”
一个年轻人快步出列:“属下既然名有‘胆’字,如何不敢!”
军帐之中众人顿时低笑,这侯亶是侯安都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在西北建立了功业的侯秘的弟弟,虽然年纪轻轻,但是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所以在南陈还是个县侯。
这一次以主簿的身份随军,实际上是负责统筹安排本地的官员和民事,算得上萧世廉麾下文官之中暂时的一把手,当然这也是因为李荩忱手下文官人数太少,而有如顾野王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人又没有办法舟车劳顿、随同大军一路南下,所以这样艰巨的任务也只能落在年轻人的肩膀上。
侯亶的“亶”实际上是诚实和坦然的意思,和胆子没有关系,但是他这么一说,让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淡化了不少。而萧世廉目光旋即落在李询和罗毅的身上:“大军准备攻城!”
“诺!”
——————————
站在严关关墙上,傅縡实际上很紧张,甚至已经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没有向下拨动佛珠了,手心中全是汗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