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晨星LL

    其中最抢手的,便是物院的课题了。

    毕竟整个金大的人都知道,金大所有院系中,就属物院的科研项目是最多的,经费也是最足的。从核物理研究到半导体材料,有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也有学校和企业合作研发项目,无论是哪个,出的成果都是数一数二的!

    也正是因此,听到老唐要让陆舟参与李荣恩教授的课题,坐在办公室里忙项目的两个研究生,表面上毫无反应,心里却是羡慕的都要扭曲了。

    谁不知道李荣恩教授是碳纳米材料研究所的?

    那地方可以说是金大物院经费最足的几个研究单位了!

    然而羡慕也没办法,怪只怪这师弟实在是太妖孽了,他们也只有羡慕的份。

    大一的时候就凭着一篇泛函领域的sci就接到了纽约大学抛来的橄榄枝,大二开学还没多久连世界级的数学难题都搞定了,和这种人抢课题,那是前后门一起走都没用啊!

    李教授脸上笑开了花:关于碳纳米管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应用在防洪抗灾围海造陆桥梁基座这几个领域,于国于民,都利在千秋的好事儿。我们课题组的这个项目有苏省科技厅项目基金和国家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基金的支持,部分子课题还有咱们金陵本地上市企业中山新材的投资,参与这种项目无论对于你的个人履历还是今后的发展,都是相当有帮助的。

    碳纳米管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陆舟:李教授,我对材料学方面研究的不多,你可以告诉我具体要做哪些工作吗?

    李教授笑着说道:这你不用担心,谁都是从不会开始学起的。至于要做什么,这个到时候我会给你分配科研任务。具体点的话,主要就是给采集到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数据做分析。

    就这个啊。

    陆舟一听,松了口气。

    那好说,泛函分析这块自己也算是行家了。

    于是,他便笑着说道,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好了,我什么时候去您那报道?

    择日不如撞日,也别等改天了,就现在吧。李荣恩一把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看着老唐笑道,那我就不打扰了,你的宝贝徒弟,我先借过去用用!

    哈哈,别客气,尽管拿去吧,记得还回来就行!唐教授笑着开玩笑道。

    金陵大学碳纳米材料研究所,坐落在校园的东北角角,紧挨着一条通往后山天文台的林荫小道。

    谁能想到,价值几个亿的实验设备,就放在这座其貌不扬的建筑里?

    至少陆舟是没想到的。

    从踏入这座校园到现在,他一次都没来过这里。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碳纳米研究所,呵呵,光看外面是不是感觉有些失望?李荣恩教授开了个玩笑道。

    陆舟笑了笑说:失望到没有,不过从外面看上去,确实挺普通的。

    不平凡的奥秘往往藏在那些外表平凡的东西里,就和我们研究的东西一样。一块随处可见的石墨,它可以比水更柔软,也可以比钢铁更坚硬而这仅仅取决于我们如何去调和那些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一边向研究所的正门走去,李荣恩教授一边用闲聊的口吻同陆舟说着些物理上的事情。

    研究所的内部,和教学楼的结构其实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教室,只有挂着各种牌子的科室,和摆放着不同器械的实验室。

    相比起陈列在这里的各种尖端实验仪器,陆舟在大物实验中见过的那些测电路测质点运动规律的实验器材,更像是小孩子的玩具。

    李荣恩教授把陆舟带到这里后,找来一个模样瘦高穿着白大褂的研究生。

    小刘,你带他在这附近转转,熟悉下这里的环境。一会儿我还有点事情,要去一趟老校区那边,你们把数据做出来,发我邮箱里就行了。

    好的,教授。那个叫小刘的研究生笑了笑。

    把陆舟托付给这位小刘,李荣恩教授便走掉了。

    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刘师兄笑了笑,伸出右手:我姓刘,名波,占你点便宜,你就叫我刘师兄吧!

    陆舟,陆舟笑着握住手,晃了晃,刘师兄好!

    哈哈,陆舟是吧。你好你好,我听说过你,松开了手,刘师兄笑了笑,很客气地做了个请的手势,这边请。

    一边走在走廊上,刘波一边向陆舟介绍起了这里的情况。

    顾名思义,这座研究所,主要的研究课题自然是针对碳纳米材料。针对碳纳米材料的研究里,还包含了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烯材料等等子项目的研究。

    根据这位刘师兄的说法,99坦克最新一代光电观瞄设备中,使用到的光电器件,其中就有这里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电磁脉冲造成的干扰和元件损伤。至于更具体到是什么项目,那就涉及到保密内容了,他知道的也不是很多。

    除此之外,公开的科研成果也有不少。比如很快就要出成果的全氟化碳纳米颗粒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旦成功将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这些都是相当前沿的研究课题了。

    聊着聊着,刘师兄便聊回到了自己正在参与的这个项目上。

    我们在做的这个项目,虽然比不上其它课题组那般惊天动地,但事关国家基建大业,意义也是相当重大的!当然,你也别有太大压力,科研这东西,还是得平常心来做,急是急不来的。

    在一间实验室的门口停下了脚步,刘师兄回头看向了陆舟,笑着说道。

    到了,这里就是我们工作的地方!




第九十二章 论玄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这里就是我们主要做实验的地方,不过很多器材都在老校区,最近才搬过来了一点,有时候我做个实验还得坐趟地铁。不过明年开始就好多了,咱们的实验室会整体搬迁过来。

    我也需要两头跑吗?陆舟问道。

    不用,刘师兄笑着说道,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是在这边做的,而且不需要你参与具体实验,你只需要帮我们分析下实验数据就够了。一会儿我让人给你腾张桌子出来,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们课题组的人了!

    说着,刘师兄推开办公室的门。

    门口左手边的位置,一个穿着t恤衫剃着寸头的理工男,正背对着实验室的门,摆弄着一台和打印机长得有几分神似的仪器,并没有注意到有人来。

    刘师兄带着陆舟走了过去,拍了下这位的肩膀,等这位回过头来之后,笑着继续说道。

    我给你介绍下,这位是钱忠明,你叫他钱师兄就行了。

    钱师兄好!

    这位钱忠明面相看着有些耿直,或者说木讷,没有刘师兄那么多话的样子。

    只见他上下打量了陆舟一眼,说:你是数院那边的陆舟?

    正是。陆舟笑着说道。

    钱忠明点了点头,说道:atlab会用不?

    会一点。

    一点就够了,钱忠明点了点头,从桌上拿起了一个u盘,随手递给了陆舟,需要看的文献和一些入门教程都在里面,包括我们申报基金时写的申请书,读完了这些东西可以让你对我们的研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了,记得别传到网上去。

    国内各个大学在科研领域虽然以合作居多,但彼此之间的竞争也不小。类似的科研项目别的大学也有在做,大家在暗地里都憋了一股劲,毕竟科研这玩意儿,先来者吃葡萄,后来者吃葡萄皮,要是先来者是个吃葡萄不吐葡皮的主,后来者没准连个葡萄皮都吃不着。

    实验室之间的竞争关系就是如此的残酷,谁先做出来,那成果就是谁的。

    也正是因此,很多项目负责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儿,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变着花样将自己的课题检索一遍,看看有没有哪个混蛋捷足先登。

    只是这些?拿着u盘的陆舟问道。

    暂时只是这些,新的样品刚送过来,还没做数据采集,今天太晚了,我准备明天再搞。钱忠明摸了摸鼻子说道。

    那个傅里叶红外光谱数据采集在哪做?老校区吗?

    就在这里。钱师兄指了指自己脚下。

    这里?

    陆舟往周围看了看,并没有看到有什么很厉害的实验器材。

    至少,和隔壁几个实验室比起来差远了。

    没错,钱忠明点了点头,指了指桌子上那台模样长得和老式打印机神似的仪器,就是用这玩意儿。

    就这个?!陆舟有些难以置信地盯着这台仪器,怎么也没感觉它能和什么尖端仪器搭上边。

    没错,钱忠明点了点头,仿佛是猜到了陆舟在想些什么,继续说道,tensorii研究级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这台仪器是我们实验室找德国布鲁克公司定做的。内置金反射镜,反射率比铝镜高65。有着超强的抗氧化性强,光学性能更稳定。双通道数字采集,四个外输出光路扩展

    陆舟一脸懵逼地听着他讲解。

    虽然他大一暑假的时候,也有看过一些材料学方面的参考书,但并没有涉及到这么具体的东西。

    行了行了,别把咱师弟给吓到了,刘师兄伸手拍了拍这家伙的肩膀,看着目瞪口呆的陆舟咧嘴一笑,这家伙有时候话多了点,别放在心上。明天我们准备对新样本做傅里叶红外光谱数据的采集,你感兴趣可以来瞧瞧,不过可能得早起。我们八点钟准时开始。

    这么早?是有什么讲究吗?陆舟好奇问道。

    刘师兄继续说:硬要说的话早上气温正好合适,不过后来我们发现开了空调其实也一样好吧,我也解释不清楚,总之我们一致认为早上八点做实验成功率会高一些。

    这么玄学的吗?

    陆舟惊呆了。

    论玄学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长见识了

    校园助手的项目有袁立伟和荣海这两位在盯着,他负责的那部分代码已经完成了bug排查,暂时也不需要他帮什么忙。

    带着钱师兄给的u盘回了寝室,陆舟将资料拷贝到了电脑上,一行行仔细了起来。

    三个多月前还在放暑假的时候,因为系统任务的关系,他有过材料学相关的专业书,但那些书本上的东西讲的主要都是些基础知识,并没有涉及到这么深入的内容。

    像是碳纳米管这一块,在国际上已经算是比较前沿的领域了,技术的更新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想要深入了解这一领域,只能通过大量的论文。

    至于李荣恩教授负责的这个研究项目,算是在碳纳米管材料的诸多研究领域中,一个应用较为广泛的分支。

    由于经裁剪的单层碳纳米管,极易分散在水酒精和df等极性溶剂中形成胶体,根据这一性质,碳纳米管不仅仅作为下一代电子材料而被无数科研人员研究着,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炼钢和水泥这两个大类,事关基建大业,近些年来甚至隐隐有成为热门方向的趋势

    至少在国内是的。

    看完了那份申报国家基金的申请书,陆舟继续点开了存放着论文的文件夹。

    需要看的论文钱师兄已经替他准备好了,这倒是节约了他不少时间。

    粗略地扫了眼这些论文,其中至少有三cd是金陵大学的。

    看到这里,陆舟也是不禁感慨,师兄师姐们还是厉害啊。

    至少在碳元素簇材料研究这一块的研究成果,确实是没话说的,国内能和金大一较高下的,也就燕大水木了。

    当然,虽然前人之研究备矣,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依旧不少,其中最具体的一个就是,碳纳米管作为纳米级填料,如果无法均匀分散在基体内部或者在基体内部凝聚成团,那么掺杂后非但不能增强基体材料的强度,反而会对基体材料的固有属性带来损害。

    而李荣恩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负责的那个项目,所遇到的瓶颈,似乎正是出在这个地方?



第九十三章 凭本事甩锅
    看了一整天的论文,直到刘瑞那小子开始打鼾,陆舟才打着哈切爬上床睡去。

    翌日,起了个早床。

    顺路去食堂买了两个包子,陆舟准时来到了实验室。

    当他到的时候,刘师兄和钱师兄两个人已经围在仪器旁边,忙活起来了。

    今天要做的是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绘制各样品的ftir图谱,记录碳纳米管改性试样早龄期水化反应各官能团化学键的吸收峰。

    我们的研究主要旨在增强碳纳米管在波特兰水泥中的溶解能力,同时改善碳纳米管和基体材料间的结合力。一边进行实验,钱师兄一边向陆舟介绍道,不过研究的进展并不乐观,李教授应该和你说过了,我们遇到了瓶颈。

    在旁边看着的陆舟提问道:具体问题出在哪?

    问题出在这里,我们通过傅里叶红外分析仪测得的数据,看这里,钱师兄指了指刚打印出来的ftir图像,继续说道,你看到了什么?

    克制住了浪费积分的冲动,陆舟盯着那张还热乎着的a4纸看了半天,忽然回忆起了昨天看论文时学到的东西,心中微微一动,果然从那张图纸上看出了一丝不对劲的地方。

    二号水泥试样的特征峰出现异常?陆舟用不确定的语气说道。

    正确,但并不算准确,钱师兄赞许地点了点头,在ftir图像上点出了几个地方,继续说道,2号试样是掺入了cnts的水泥样品,根据力学性能检测得出的结果,我们的2样品在抗压能力测试中的表现相当出色,但在抗拉能力测试的表现却差强人意。根据ftir图像上在610h龄期时的特征峰数据,我们初步判断是cnts材料阻碍了csh凝胶体中硅氧四面体的聚合过程,导致水化反应后期在水泥材料内部形成孔隙。

    那问题出在哪?陆舟疑惑道,我的意思是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造成2号样品抗拉力性能差强人意的原因,只要解决它不就行了吗?

    没你说的那么简单,钱师兄面无表情地说道,我们已经尝试过很多方法,包括不计生产成本,使用三聚氰胺为氮前体,在真空条件下对碳纳米管进行球磨处理,对碳纳米管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但从27号28号样品的抗拉力测试数据来看,结果一样很糟糕。
1...5556575859...8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