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晨星LL

    系统,打开属性面板!

    【

    主干科学:

    a数学:lv3(4000/100000)

    b物理学:lv1(5100/10000)

    c生化学:lv1(0/10000)

    d工程学:lv1(0/10000)

    e材料学:lv1(3000/10000)

    f能源学:lv1(0/10000)

    g信息学:lv1(2900/10000)

    积分:1975(一次抽奖机会)

    】

    看着属性面板,陆舟兴奋地捏紧了拳头。

    lv3!

    只不过,这兴奋还没持续给两秒。

    在看到经验上限里的那串零之后,陆舟的心情,忽然间就不那么的美丽了。

    十万经验。

    这尼玛得凑到什么时候去!




第128章 系统,来瓶芬达
    关掉了属性面板,接下来又到了紧张刺激的抽奖环节了。

    这一次,陆舟什么话也不想说。

    因为他发现,无论自己是正着奶还是反正奶,这破系统从来都不会顺着他的意思来。

    平常心吧。

    图纸是不用想的了,的分支科技也是不可能中的啦。

    雪碧还没喝,这次来凑瓶芬达?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陆舟默默地点选了抽奖。

    轮盘飞速转动,快到让人看不清它的轨迹。

    给我停!

    在惯性的带动下继续转了几十圈,轮盘终于缓缓停下。

    【恭喜宿主,抽中样品!】

    陆舟:?!

    握草?

    人品爆发!

    竟然不是垃圾了?

    非气一扫等等,先别急着奶!

    陆舟迅速停止了不切实际的妄想,盯着半透明的全息屏幕,紧张地等待着第二个对话框弹出来。

    【获得样品:专注胶囊(0)】

    看到这行字,陆舟松了口气,心中悬着的一颗石头落了下来。

    专注胶囊还行,至少比可乐雪碧好太多了。

    正好,他下学期打算辅修物理作为第二学位。

    只不过这么一来,似乎又得爆肝了啊

    关掉了抽奖界面,陆舟看向了任务栏,不过正要点上去的时候却是犹豫了下。

    等等,这马上就要回国了,如果在这里开了奖励任务,任务条件和普林斯顿关联起来了怎么办?

    一般来说,这系统发布的任务,周期都不短。

    犹豫了一会儿,陆舟最终决定,等回国之后,过完年在领取这个奖励任务好了。

    再怎么说,这年还是得过的。

    退出了系统空间。

    见距离睡觉还有不少时间,陆舟便从行李箱里取出了笔记本电脑,打开桌上的台灯,开始编辑论文。

    数论这东西,看破了,那便是蒙着一层纸,看着模糊朦胧,却触手可及。若是看不破,那便隔着一座山,似是近在咫尺,却是咫尺天涯。

    证明思路已经深刻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而此时此刻的还原,无非是水到渠成。

    打字的手微微轻颤,看着屏幕上跳出的一个个数学符号,如同燃烧的音符,一切都仿佛回到了那场讲座,那无声而激昂的报告会现场。

    那一瞬的光荣,可能这辈子,他也不会忘掉了。

    陆舟深呼吸了一口气,停下敲打键盘的手,起身去给自己冲了杯咖啡,走到了窗边站着,静静眺望着外面。

    夜幕下的帕尔默广场依旧灯火斑斓,与远方融入夜色的普林斯顿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夜的凉风迎面吹来,将他心头的燥热吹走了些许。

    这种感觉很舒服。

    虽然说不出舒服在哪里。

    就在这时,兜里的手机忽然震了起来。

    陆舟掏出手机,看了眼屏幕,是老唐打来的。

    按下了接通键,刚把电话贴到耳朵边上,还没等他出声,对面便火急火燎地开口了。

    你把孪生素数猜想给证明了?!

    陆舟迅速把手机挪开了半寸:是啊。

    才一天消息就已经传回国内了吗?

    他还以为至少得等论文正式发表之后呢。

    唐教授:你小子现在在哪?

    我还能在哪,当然在会务组的安排的酒店怎么了?

    唐教授紧接着问:还回不回来?

    陆舟被问的莫名其妙:回来啊,为啥不回来?

    唐教授尴尬咳嗽了声:咳,我的意思是你啥时候回来?

    陆舟想了想说:过个两天吧,我现在正在整理证明过程。德利涅教授让我把论文整理出来发给他一份,说是可以投稿在《数学年刊上。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

    良久,老唐轻声感慨:你小子可以啊,我还记得我第一次以一作身份在《数学年刊上投稿,都是三十五六岁那会儿了。

    陆舟笑了笑,谦虚道:多亏老师指点!

    三十五六岁就能在《数学年刊上投稿,已经很强了,这还是在那个通讯不便的年代。

    说来惭愧,我还真没教你什么。

    不不不,是您带我走进数学这扇大门,您的数分课和对我泛函分析上的指点,令我感受到了数学海洋的

    唐教授毫不客气打断了陆舟的鬼话:行了行了,别说了,和我说说你的打算。

    陆舟微微愣了下:打算?

    是的,停顿了片刻,老唐继续说道,刚才我的老朋友给我打了个电话,准备推荐你参加华组部的万人计划。

    陆舟第一反应是万人计划是什么。

    第二个反应是

    一个没忍住,陆舟下意识就脱口而出了:给钱吗?

    唐教授愣了下,顿时喷了。

    整天就知道钱钱钱,能不能有点出息!

    恨铁不成钢地数落了陆舟两句句,老唐才开始向他讲解到底什么叫万人计划。

    总之,为了贯彻科教兴国等等一系列战略,由华组部牵头,十一个部门跟进,于两三年前启动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计划,而万人计划便在此列。

    其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分别是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目标是用10年时间,遴选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给予支持。

    第一梯队杰出人才共一百人,大概是诺奖级的,或者换个说法就是有挑战诺奖的希望;第二梯队领军人才共八千人,主要面向老头子;第三梯队青年拔尖人才两千人,主要面向5周岁以下的青年。

    与此类似的还有华科院的百人计划,还以及同为华组部发起的千人计划,不过后面这两个主要都是面向海外华人的人才引进计划,并不是针对自己人的。

    另外,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人才,万人计划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其中主要表现在科研工作岗位科研经费支持以及物质奖励等等方面。

    这不但是个头衔,更是一种来自国家层面的肯定。

    顿了顿,唐教授继续说道:数学这一块的经费一直不多,评上了之后具体有多少奖励我没法和你保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果评上了这个计划,对你以后在国内的科研活动肯定是大有帮助,至少能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

    听到有经费支持,陆舟腼腆一笑,说道:这怎么好意思这个计划怎么参加?要写什么材料?

    老唐呵呵笑了声,说:材料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次要的,到时候我会告诉你怎么弄。你的底子在这里,虽然太年轻可能是个问题,但有我们几个老家伙写的推荐信,问题不大。

    陆舟欣喜道:多谢老师提拔!

    不用谢我,说起来还是王熹平那个老教授牵的头,你好好感谢下他就行了,我能做的也就是签个名。唐教授笑了笑,轻声感慨,你老师我做了半辈子学问,也做了半辈子冷板凳,除了学术上的事情,也帮不上你什么。现在,能教你的东西也不多了,你自己好好把握住机会吧。

    陆舟郑重说道:您一辈子都是我老师。

    哈哈,这话我爱听,握着手机,唐教授笑了笑,脸上带着几分欣慰,行了,不和你小子扯淡了,改你的论文去吧。相信以后,无论是海内还是海外,数学界定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第129章 谢谢你给我的勇气
    就在陆舟赶论文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在演讲台上板书证明过程的那段视频,在常青藤八盟校学生们的推特圈里火了。

    不过真正将热度推上高峰的,却并非是常青藤八盟校的数学人,而是各大高中乃至初中的有色人种学生,以及被贴上nurd标签的青少年们。

    在美国的文化树上,显然并没有点亮知识崇拜这一理念。除了精英阶层深刻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之外,大多数人对知识的态度都是漠不关心,甚至出于政治正确的原因,就连精英阶层本身都在对这一概念刻意淡化。

    只要说出我不要去派对,我要写作业之类的话,在这里通常都会被称为nurd(书呆子)。

    这些人不但是校园群体食物链的最底层,也是校园霸凌的对象。除非你在是学霸的同时,还是篮球队的得分后卫或者橄榄球队的四分卫什么的,才能让你摘掉nurd的帽子。一个不参加任何课外活动的学生,甚至连授课的老师都不会喜欢。

    也正是因此,从陆舟的身上,他们感到了共鸣。

    即便只有一支笔。

    即便没有华丽的演出。

    即便不是在绿茵场上酣畅淋漓的得分进球。

    这个世界上,依旧存在着属于他们的荣誉,依旧存在着他们的战场。

    那收尾的一笔,那句单调而语气肯定的陈述

    以及。

    台下如海浪般奔腾的掌声。

    只有同类才会欣赏同类,也只有同类才能从同类身上感受到共鸣,尤其是当这一类人不被所处的社会所认同时,这种由荣誉感而产生的认同,更是尤为强烈。

    油土鳖,视频评论区。

    【jesusry!我仿佛看完了一场球赛?】

    【是的,对我来说,比今年的超级碗还精彩】

    【我是一名高中生,因为肤色性别还有学习,我被我们高中几乎所有圈子排挤。我想过去刺青想过尝试大/麻和酒精,我试着去融入她们,但从来没有成功过。谢谢你,是你让我重新拥有了捡起书本的勇气,原本我都快要放弃。】

    【我竟然在油土鳖上看人做数学题?我一定是疯了!】

    【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哼起了歌。】

    【强烈要求播主给视频加上bg。】

    当然,除了正面的评价之外,自然少不了调侃或讽刺的声音。

    【不要和亚洲人讨论数学问题,尤其是当他来自那个能让谷歌失灵的国度。】

    【一看到他的肤色,我就知道结果毫无悬念。他们为什么要鼓掌?他们都是傻子吗?一只猴子会数自己的香蕉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在这个国家里,单独谈论亚洲人和数学好都没什么,但如果将两个概念放在一句话里,那就有种族歧视的嫌疑了。

    自然而然的,哪里有歧视,哪里便有反击。

    【你连个数数都不会,简直替灵长类动物丢脸!】

    【竟然有人以无知为荣?特地翻墙前来围观,这边的人这么反智的吗?】

    【侯氏制碱法,了解一下。】

    【saonia!】

    【!】

    视频评论区里吵得不可开交,由此也将视频的热度推向了新的高度,甚至被不少好事者搬回到了墙内,不过受限于没有字幕和视频码率太低看不清白板上写的什么等原因,并没有火到现象级的程度。

    无论是视频的作者,还是视频中的主角,对于这点都始料未及。

    尤其是视频中的那个主角,此时此刻正把自己关在酒店里爆肝赶论文,根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无意中已经火了一把的事实。

    学术会议闭幕式过后的第二天,陆舟打着哈切,已经快两天一夜没出门的他伸了个懒腰,将整理完成的论文转换了格式,然后将其和电子版的版权协议一并打包,发给了德利涅教授留给他的电子邮箱。

    因为德利涅教授本身便身兼《数学年刊编辑一职,负责审核数论方向的论文投稿,所以通过这种投稿方式,审核流程会比官网投稿这一渠道快许多。
1...7677787980...8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