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成了一条锦鲤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丹尼尔秦

    “原来就觉得他是个少年老成,一点意思没有,是不是?”徐铮添了一句。

    何老师沉吟了一下:“也不能那么说,但确实感觉印象跟他的年龄会有点差距。麦麦跟他拍电影的时候,他也是这样么?”

    赵津麦今天是个小透明,何老师也是故意cue她一下,省的一整期没说几句话,全在跟张子楓嘀咕。

    “嗯,其实他挺活泼的,哈哈。”

    “哦?”

    “对啊,我们在蓝岛拍戏,在一个影视城里头,然后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的,比较偏僻而且很大,他下戏的时候,就东跑西跑,跟那些剧组里的老师一块做这做那,一聊聊半天那种,反正离组的时候,整个组几百个人,他有一多半都是熟人了。”

    大家都看过来,季铭想了一下:“我跟麦麦拍的《流浪地球》嘛,然后其实是我第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电影,之前客串《药神》,然后拍《遇仙降》,团队也比较小。然后去了就觉得到处都很新鲜,都不懂,对,就跟老师们凑热闹嘛,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很有意思。”

    “妹妹呢?妹妹没见过季铭。”

    张子楓摇摇头:“没有见过,就觉得是老师嘛,觉得——”

    “不是一个年代的是么?你不要这么说,我要是当场吐血,你也不好收拾烂摊子。”

    “……”张子楓笑的特别甜,这小姑娘的长相,不属于第一眼美女,但是你越看越觉得她很漂亮,而且是很有辨识度,很容易记得住的那种漂亮,不过刚成年,不知道过几年之后,会出落成什么样子。

    何老师看妹妹不说了,就问徐铮:“铮儿觉得呢?你跟季铭认识最早。”

    “皮啊,太皮了。”

    “污蔑。”季铭按着电子琴,大家一听,得,开封有个包青天~~~伸冤呢。

    “就是这么皮。”徐铮点点他:“当时在节目里头,就觉得这小孩子有一种不一样的认真劲,但是又不轴,很自如,加上很有原则,他那会儿在节目教戏,还不是自己演戏,你就觉得好特别啊,这么年轻,教起来挺有一套的,而且也敢自己演,不是光嘴上说,或者什么表演套路之类的。

    等录制的时候,或者录制完,有时候也聊天嘛,聊了几回,发现确实很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有一种新人没有的大气,我们见第二面还是什么时候,他就跟我开玩笑——那时候我骗他的糖吃,他说没了,我说有戏找你,他就把整个兜里的糖全掏给我了,哈哈。”

    季铭好像也是第一回听徐铮讲他一开始对自己是什么感觉。

    “那后来季铭上完《演员》,为什么突然就不太爱上综艺节目了?”何老师这问题,让大家都侧目,这是个挺难答的问题,也是大家都好奇的问题——是觉得耽误时间,还是有别的考虑?




第0331章 入围!!
    “因为综艺节目也很重要。”

    坦白地说,季铭内心还是倾向于觉得,如果不缺钱,又不是那么非要被逼着去给公司创收,综艺呢,能不去就不去了。因为确实没有什么营养,《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这一类好歹有些科普的价值,像单纯只是玩一玩游戏,开心开心的综艺节目,哪怕说有宣传电影或者什么作品的需要,其实他都不太认为值得去花时间。

    不过节目里肯定不能这么说,他又不是缺心眼,但他也不愿意说特别假的话。

    “真的,通常说,除了拍戏,就是各种活动,然后综艺节目。综艺节目它不像什么晚会呀盛典呀之类,你去了就去了,去完了就结束了。综艺节目参加了之后,其实有几百万几千万的人会看你的表现——还是会有负担,然后就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如果说正好有整段的工作在做,对于我这种不太有能力左右互搏的人,又有点说讨好型人格,或者说完美主义?就是个很大的挑战。那么在这个阶段来说,你必须去取舍了,那就尽量说把精力花在更重要的作品上面。

    说到底,我们的价值始终是在作品上的——虽然我也没什么作品,哈哈哈。”

    “有作品,怎么没作品,好的话剧,一部就够你立身的了。”黄三石挺认同他的:“而且你才多大呀,我当初也是不太愿意上综艺节目的,上一期老狼来我还说呢。就像你说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任务,但不管什么时候,愿意把时间、精力往作品上放的,那都是很难得的。”

    “其实他吧,”徐铮收起喜感,挺感慨地拍拍季铭的肩膀:“他还是有点运气的,对不对?他很早就有了一群粉丝,他的实力也很早就被认可。所以既有了很大的曝光度,接着各种选择也就很多了,加一块就有自行决定发展方式的余地,包括他公司也都很支持他。那么别的,尤其是年轻的演员、歌手,就不一定有这样的条件,得曝光呀,得露面啊,才能有人愿意给他们机会,对不对?这都是,一个人有一条路,不能说这条路对,或者那条路就错了,只能说在自己这个条件上,自己这条路上,好好走,尽可能走的对得住自己,对得住喜欢自己的人,支持自己的人,期待着你的人,是吧?”

    老徐一方面说点感想,他近年来也是越来越为资本所困——当然这是自愿的,只是有时候想起当年,也难免觉得自己一身铜臭。另一方面,他也在帮季铭圆一圆——取舍这个话题是比较敏感的。

    为啥季铭能舍,几千万,一亿的综艺都不去接,为啥你们就不能舍?还不是舍不得钱,还不是对表演没有初心?

    这就难免让人不舒服。

    徐铮这么一圆,季铭的路那就是季铭的路,别人想要学季铭,他们就是没有这个条件,情非得已。

    “挺好。”黄三石点点头,觉得挺舒适的。

    桃红看了一眼季铭:“其实对的,都要抉择,我跟你哥结婚之后,也是要想说工作怎么办,事业怎么办,不是说他要求我要在家里,要守着孩子或者什么,而是你必须去想,两人都忙,谁来维持家庭呢?”

    她指了一下黄垒:“你们家也是其实,小孙她也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

    黄三石默默点头。

    孙丽的资质是非常好的,但是结婚之后,除了《暗恋桃花源》,很少接戏了,前后三个小孩,不是一般人拿得下来的。

    “那你家的家属呢?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黄三石不知道咋了,突然问季铭。

    季铭一愣。

    “我们也有谈过,emm肯定双方都要做一些心理准备吧。但是可能观念不同,毕竟我是他们这一拨的,你们是远古时候的。”季铭做了个往远处挥手的动作:“哈哈,所以在这会儿,我还是希望她不要有事业上的妥协吧,就我也努力,她也努力,然后需要的话,也相互来做一些调整。”

    “她肯定也很辛苦,找了这么一个花见花开的。”

    哈哈。

    花见花开。

    “算了,换个话题,看他们几个,都一脸懵逼。”何老师指了指以彭玉畅为首,挤在一块的四小:“彭彭连吻戏都没有机会,别说这些了,我们再聊,就戳他心窝子了。”

    彭彭按住心:“心痛。”

    “那聊聊表演吧,今天都是演员。”

    “是啊,”何老师看了一圈:“你们看看,今天这个黄老师是电影学院的教授,徐老师跟桃红老师,都是影帝影后,要不这样,咱们来换个座位,大人都坐过来,小孩儿做到那边儿,开个表演课。”

    “太惨了吧?这不是一个生活纪实类节目么?”季铭瞪大眼睛:“还要上课?”

    “你生活里不用学表演?”徐铮问他。

    “……”

    竟然无言以对。

    “那季铭呢,他坐在哪里?”

    “我是新人呀,我是小孩儿呀。话说开表演课,真的有人愿意看么?万一到时候播出去,观众都哎呀哎呀,然后收视率创三季最低……多尴尬。”

    “管他呢,最低就最低,反正钱已经拿到手了,了不起下回换一家骗。”

    “……想不到黄老师您如此洒脱。”

    四个小孩,包括彭玉畅,已经乖乖坐好了,真是机会难得。

    黄垒在北电更多是带艺术理论的,表演课只是小头,徐铮跟桃红——徐铮是一个偏向方法派的演员,当初《演员》的时候,跟章影后就有一些理念上的冲突。桃红是中戏出身,季铭国话的同事,但她其实有很强大的天赋和灵气,甚至属于自成一格,所以季铭很喜欢桃红的表演,感觉特别有灵气,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张子楓倒是有点这个感觉。

    其实大家喜欢这么说派系,但是一直到你演五年,甚至十年,如果还在说派系的话,其实就很受限了。一个演员,尤其是成功的演员,一定是两者兼具,只是说在体系上,在具体角色上,具体剧本上,你会有所侧重。

    季铭本身,他的表演实力的形成,一个是自我理解,观察生活,中戏斯氏体系里出来的东西。二一个就是锦鲤的角色试炼,包括使用功德点,会有不同的角色理解方式,这本身是个体验式的,但体验过后,它们留在季铭身上的印记,又是卡片式的,那就是个技巧——等季铭要在其它的角色上来使用这些技巧的时候,他自然就是一个方法技巧派了。

    等于是他一开始,就超越了这种表演派系的藩篱——最好的演员,一定是兼具体验力和技巧力的,季铭或许两者都还没到一个高度,但他的路是正的,最短的一条直线路。

    如果一定要说血统上的高级与否,季铭的表演方式其实是黄金血脉级的。

    黄三石这么一打岔,季铭就跟何老师一起坐中间了,一人一边,另外两排长的,三个大佬在里面,四个小的在外面。

    课是家常式的。

    黄三石从《小别离》开始,谈到彭玉畅最近的力作《大象席地而坐》,然后讲张子楓的《唐山大地震》,当时作为一个8岁的小孩儿,她的演出肯定是原生态的,为什么能演出来……

    徐铮和桃红在边上给设定小情节。

    离别啊。

    相遇啊。

    羞涩啊。

    厌烦啊。

    讲了得有将近四十分钟,再多他们也怕到时候节目组觉得不合适,结果就找不到足够的素材剪进去了——再加上导演在暗示何老师,要说广告了。

    广告好久没说了。

    “大家都说累了吧?”何老师露出一个“做作”的笑脸:“那么,就让我们唱一唱吧?用唱吧,缓解你说话太多的疲惫。”

    “……”

    这个节目打广告就是以生硬著称的。

    “那唱歌,今儿就只有季铭儿了?”黄三石看着刚才一度安静的季铭:“刚才铭儿你是观察着呢?也不吭声吭气。”

    是的。

    季铭在观察,观察老师,也观察学生。三个老师都各有不同,四个学生也都有特色,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话题,他们的观点一致么?一致的时候是什么反应呢?不一致的时候,会表达出来么?不表达出来的会有微表情小动作泄露真实想法么?

    “您别把我说的那可怕好不好,总在观察别人。我就放个空,也听听老师们的教导。”

    不知道有没有人信。

    “那唱歌吧,用唱吧唱歌,快乐唱歌。唱个浏阳河吧?刚才铭儿弹过的。”

    何老师领唱,本地人嘛:“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

    大合唱,唱了半首,手机递到了季铭嘴巴前,大家就停,他接过来,笑了一下:“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民族小调的唱法。

    这些地方歌,一般有两种唱法,民族小调和民族美声,前者更灵气,后者更大气,但是对于专业歌者来说,都难免会使用声乐技巧,除非像龚霖娜那样,特意去寻求原生态的唱法——那么用了技巧,就一定听得出来。

    那个转音,那个高音处理,那个情绪释放点,都是恰到好处的。

    专业的,就是专业的。

    “有一种坐在这的是个歌手的感觉。”

    说话有时候会尴尬,会有压力,因为需要不断地寻找话题,但是唱歌不会,尤其是想到哪儿唱到哪儿的时候,黄垒弹着吉他,唱自己的《似水年华》,何老师也唱,胡旭他们也唱,季铭唱的更多,而且他歌单奇崛,偶尔冒出来一首,大家都转一下脑子,才知道这首歌是什么。

    风格,地域,音域……更是左突右进。

    唱了个不亦乐乎。

    ……

    早上,季铭站在院子里,深呼吸,清醒脑袋。

    导演组无人机都飞起来了,他都想到那个画面,镜头从高空远处拉到近处来,对着他的脸,然后打一个后期——帅气的一天有开始了。

    于是等到无人机飞过来的时候,季铭一笑,唰一下把脚拉起来,小腿靠在耳朵边上,一个站立的一字马。

    他感觉无人机都被吓得晃荡了好几下。

    “哈哈哈哈。”

    “笑什么呢?这么早就起来了?”何老师一脸惺忪:“这么开心?”

    恶作剧了一把,当然开心。

    “我去,”何老师睁开眼睛,这才看到季铭的姿势:“你这是拉筋呢?”

    季铭点头:“哎要叫他们起来么?”

    “估计叫不动吧,都是睡神。”

    季铭示意了一下,表示看我的:‘正好我要练声。’

    睡得正好,尤其是这个早上,温度正好,被窝暖和,一片安静,身在深度睡眠里面徜徉。胡旭跟彭玉畅,都快挤一个被窝里头去了,睡得呼呼的。

    胡旭梦里身处一片青草地,白花、太阳,小鸟,绵羊,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静谧,那么让人安心。

    然后突然听到一声炸雷。

    天黑了。

    绵羊被劈死了!

    草都黄了。

    花全没了。

    眼睛一下睁开,噔一下坐了起来,喊:“啊~~世界末日了。”

    “……”

    彭玉畅也是懵懵懂懂地睁开眼睛:“怎么回事?什么声音啊?”

    还是胡旭醒过来更早,作为中戏学生,对晨功实在是太熟悉了:“肯定是铭哥在练声,啊~~太狠了。”
1...132133134135136...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