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成了一条锦鲤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丹尼尔秦

    可惜,可惜。

    “冰火二重天?”

    “对啊,走?”

    “找乔碧萝,你也得有十万啊。”牛狗翻了个白眼,走了。

    ……

    “哇,这就是狗仔啊。那个狗仔的眼睛,我的妈呀,亮的跟探照灯似的,我保证我直接看到钱,都没有那个瓦数。”谭子阳惊叹啊。

    司机师傅听到他说“狗仔”,特意看了一下,季铭低着头看手机,他没见着正脸,以为是几个他不认识的小明星呢。

    “你们都是明星啊?”

    “不是。”

    “那狗仔为什么找你们?”

    周鑫坐副驾驶,随便口花花:“就是明星脸,认错了。你没觉得我特像金城武么?”

    “对,狗仔愣说我像吴彦祖。”

    季铭笑的不行,这俩活宝。司机肯定不能信啊,从后视镜里看啊看啊,没觉得谭子阳像吴彦祖:“哎呀,你身边这个倒是比吴彦祖还帅一点,呦,是真帅啊,你们真不是明星?长这么帅不当明星可惜了。”

    他不认识季铭。

    “哈哈,当明星有什么好的。”季铭放下手机:“您看刚才,是不是就被狗仔骚扰了?要真是明星,还不得头疼死了?”

    “明星赚得多呀,你看我跑一晚上车,赚个几百块了不起了。那明星几百块掉地上,人家捡的时间都够赚更多了,是吧?我看新闻,那个谁,出席什么活动,15分钟60万,我跑死也赚不到啊。”

    司机师傅对明星的观点,大概也就是普通老百姓的观点了,赚得多,赚得太多了,赚的多过头了。

    “其实您说的那都是大明星,有几个呀。”周鑫才记得他没系安全带,赶紧拉上:“一般的小明星,混的还可以的,一个月也就是万儿八千,在京城这地界儿,比白领差多了。”

    “那倒也是,什么领域都一样啊,总归最上头的是最赚钱的。”

    侃啊,侃一路。

    送到中戏,这司机师傅才又反应过来:“你们是中戏学生呀,就是未来的明星呀,赶紧红啊,到时候我看到你们的电视剧电影,还能说我载过你们呢。”

    “好。”

    吆喝一声,周鑫付账下车。

    “支付宝aa啊,都收一下。”

    “抠。”

    谭子阳白了他一眼,没打算跟他a,季铭也默默地跟着谭子阳回宿舍——周鑫在后头吹鼻子瞪眼。

    ……

    人艺。

    《末代皇帝》终于迎来了大联排,人艺的联排跟国话还有点不一样的意思,它有一个试演的意思在,有一些观众的,大概也是五分之一个剧场的样子,一百多号人。

    “每个戏都这样么?”

    “不一定的。”宋怡正在给自己补妆:“大戏多一点,但也不一定,看导演跟院里的意思。这些观众都是老观众,平时院里出新戏,首演之后会征询一下意见,也是这些人。大联排的时候,要请人来看,就基本上都是他们。”

    季铭点点头:“还挺好的。国话我没听过。”

    “原来青年剧院跟实验剧院,应该也会有。但是后来合并啊,搬家啊,又换人换得快,国话可能就丢了这个传统。我们人艺这边一直这么走下来,老京城人到人艺看话剧,也都成了习惯,各种传统也保留下来了。”

    有点得意呢解解。

    “季铭。”

    “哎,来了。”季铭挑头看了一下,任院在喊他:“我先过去一下。”

    “去吧。”

    “任院,”季铭过来,看见任院那边站着一个老头,头看着是挺老的了:“老先生,给您问好啊。”

    老头就笑,点点头:“有范儿,你好。”

    任鸣也被逗着了:“别贫,这是杨老,戏剧家协会顾问,多届梅花奖的评委。也是我们人艺的忠实观众,今天刚好有时间,来看看我们的新戏。”

    哇哦。

    梅花奖。

    哇哦。

    梅花奖是中国最重要的戏剧奖项之一了,在目前来说,认受性上堪与一比的,大概只有文华奖了。不过文华奖是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官方意味更浓,相对来说,梅花奖的专业性还要更强一点。很多戏剧人士,尤其是戏曲人士,一生最大的荣誉就是“摘梅”了。

    所以杨老这样的梅花奖评委,那确实是很大的人物了。

    “您好您好。”

    “我是听说小季的戏,又是任院长你导演的,就想提前一睹为快了。”杨老还真不是客气:“小季这么大的流行明星,还愿意继续在舞台上磨炼自己,磨炼技艺,是有很大的垂范意义的。现在娱乐圈乱七八糟的,归根到底是没有敬畏之心,如果对专业,对表演,对创作有了敬畏之心,哪里有什么心思去出轨,去吃药,去搞东搞西,争这个抢那个,根子上它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错乱……”

    季铭连连点头,只有点头。他以为他已经算是会讲这些官样话的了,在真正的高手面前,他才知道,还是太年轻。

    杨老发散了一通,明显比较舒心的样子,脸色都红润起来了呢。

    “干嘛了?”

    “上了一课。”

    宋怡忍着笑,她明白过来了:“还是要尊敬一点,老人家嘛。”

    可能是因为有观众的缘故,这次联排的完整度是相当高的,从布景、灯光、声效、导演、过台……通通都按照正式演出的表演,也就是大单位,大家都是熟手,换一个环境,起码得手忙脚乱一次。

    当钟声响起,全新的编曲奏响,更为悠远的,深沉的旋律,仿佛把人带到了一百年前。

    皇朝挽歌,刀妃革命,伪满洲国,尾声……在季铭怅然茫然的红歌里,落幕。

    隆裕和孙太监,在一轮昏暗的月色下,为王朝的覆灭做一首哀诗。

    溥仪、文绣和婉容,从京城到津京,从王府到租界,从房子里火星四溅的交锋,到登报消息传来,溥仪在书桌前如一尊枯败的塑像、一条干涸的鱼……都是悲凉。

    这一幕里,你见得到溥仪跟孙太监等人秘议时的意气风发,在诡谲的扭曲心里之上,季铭在舞台上的左突右进,仿佛是即将冲出囚笼的困兽,连那囚笼,都成为了他的威严象征。

    你也能见到到文绣提出要离婚时,震惊的,仿佛一块带着密密麻麻裂纹的玻璃,只需要轻轻一口气,它就会碎成快——但他仍然强硬着,仍然歇斯底里着。

    季铭和蓝盈盈,和宋怡之间距离的每一次远近,都是一重浪涛,白的黑的,凶恶的,虚张声势的,层层叠叠,在那无底的黑色上方,咆哮、怒吼……

    你还能看见当木已成舟,独立房间之中的季铭,他是如何站成一场狂风暴雨,又是如何立就一条濒死的大鱼——是的,他就站在那里,看完报纸,短短几分钟,几句“呢喃”,几个手臂动作,连脚都没有挪一步,就完成了一场布满整个剧院的情绪汹涌。

    ……

    盛京皇宫,傀儡和鬼子军官虚与委蛇、撕破脸皮,强大和虚弱,假象和真实,在明暗的灯火里,在溥仪不断前进后退的变化里、不断提高减弱声调的台词里,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末路穷途,饮鸩止渴。

    这一幕完结时,季铭那一声呼气里头的压抑着的“啊”,徐徐而出,带着万般复杂和悲凉,颤抖的仿佛是一整个舞台。

    等尾声到来。

    遗老遗少都在控诉。

    无辜百姓都在控诉。

    溥仪,也在控诉,控诉着命运,也回顾着自己的一生。

    华彩。

    最后的大独白,季铭将压抑了两幕的情绪,借由不同的对象发散而出,表演方式之多变,情绪释放之自如,形体掌控力之强,台词功底之稳,都表现出来了——所有这一切,都化成落幕后,仿佛满剧场都有人在鼓掌的响动。

    五分之一的人,给出了五分之五的掌声。

    ……

    这是季铭在《遇仙降》,以及声乐、舞蹈上触类旁通,然后涨戏之后,第一次完整地表现出一台新话剧,而且是他已经演出过很多次的题材,那个对比是极其强烈的。

    尤其是任鸣。

    作为中戏版和人艺版的导演,他完全感受得到季铭的变化。

    中戏版的季铭,基础分可能是75,然后溥仪这个角色得有80以上。现在的季铭,基础分已经到了85,这个溥仪已经到了90,甚至95——大约再没有比他更能演出这一个角色的演员了。

    如果说周冲时候的季铭,是国内最好版本之一,是他的一次杰出表演。

    那么此时此刻的溥仪,此时此刻的季铭,终于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一座属于自己的里程碑,留待后人超越,也许那要几十年,也许就是明天,但季铭已经成为一个话剧艺术当中,绕不过去的人了。

    台下的老观众们,其实都是更加适应人艺经典话剧的观众,坐下来之前,对于这台据称是比较“新派”的话剧,其实抱有疑虑的。

    但掌声证明,他们被征服了。

    甚至有一些话剧迷,站起来,在大联排的现场,站起来,把手举高,鼓掌,绵绵不息的鼓掌。

    杨老没有站起来,但他也在鼓掌。

    ……

    人艺版《末代皇帝》将于6月17日在首都剧场一连三天首演,定档的消息如风吹过,遍及四方——剧迷、粉丝,对寥寥几千张票的抢夺,是惨烈的。

    以至于人艺不得不提前宣布接下来的巡演行程,以平息大家的火气。

    “这可能是中国话剧史上最热火朝天的时刻了。”

    “拿下戛纳表演大奖的季铭重回话剧舞台,首度担纲话剧重镇人艺剧院的男一号,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表演,让我们拭目以待。”

    丹尼尔秦说

    九点发,没有五千字……晚安!




第0358章 小大之便
    “嚯嚯嚯,你看看,你看看。”蓝盈盈把巡演行程表递到季铭面前,特别近那种,都快塞进眼睛里头了,充分表现了她内心的不平静:“6月17到19号,首都剧场,21号到26号,国家大剧院,28号到2号,魔都大剧院,7月4号到5号,金陵保利,9到11号,杭城大剧院……我的妈呀呀呀呀。”

    这是什么强度啊。

    《末代皇帝》作为本年度最热的话剧作品,连濮中昕和胡軍联袂出演的经典莎翁大戏《哈姆雷特》都要退出一射之地。所以包括人艺、国话,以及很多专业圈子里头的观察人士,都不得不承认对于推广话剧来说,一个顶级明星的作用有多大。

    以季铭这样的热度,在一二线城市巡演三到五场,完全不用担心售票的问题。

    这一次人艺话剧的宣发,也是非常简练,一般来说,一台话剧从定档到公演,应该有一个月的时间,用来宣传、发行,售票等等。但《末代皇帝》从定档到公演,就是半个月而已,从售票网站上的回馈来说,一票难求。

    只要演不过来,没有卖不出去。

    而且也并不是说全是粉丝包场,而是因为粉丝和主流舆论的传播,让话剧的观众和潜在观众,也能最大可能地获取信息。他就容易看到这话剧上了的消息,他要有时间,自然就可以去买票了,这又是很多宣传经费有限的作品,可望而不可即的。

    季铭自己看着这份长长的一轮巡演名单,也有点脑仁疼。

    话剧就是遮掩的,拉面条似的,前头特宽,公演开始那一拨强度非常大。他们这个安排中间还有休息一两天的时间,很多人艺的话剧,在首都剧场一演就是十几二十场,天天演,当然,不会都是a组,混着ab组,《末代皇帝》也有b组,在他们首演之后,b组会在首都剧场继续演三场,也就是六场,相对于强度更高的一些剧目,也是不够看的。

    舆论均沾呐。

    “怎么了?怕曹老师寂寞难耐?”

    “……”蓝盈盈把节目单甩给他:“怕你女朋友回头不认识你了。”

    “不认识没关系,找人群中最帅的那一个,准没错。”

    服了。

    汪雷跟韩明求坐一边儿上,看着这边斗嘴斗的开心:“你们俩心态可真好,一点也不紧张。”

    “我紧张。”蓝盈盈举手示意:“最帅的那个不紧张。”

    “对,是我。”

    季铭表示认领。

    “哈哈。”汪雷笑死了,其实他也没有什么紧张的,这戏要算主配角,那就只有季铭一个是主角了,季铭都不紧张,他紧张什么呢:“哎呀,这说排练排练,说公演公演,马上就到眼皮底下了。”

    “是啊,真快。”

    “是啊,时间飞逝,”季铭长叹一声:“又老了一点,都快22了。”

    现场就没有人不想弄死他的。

    今天到人艺,并不是来排练的,是来开会的。一方面是交代一下后续的巡演过程,叮嘱一下各位要到,不能缺席,尽量不要有意外,拉肚子失声啥的,都不要发生。第二方面就是关于大联排时候的一些回馈,观众一些意见啊,对一些问题的回答,也要拿来讨论一下,能够在表演中进行改进的,那就改一下,如果来不及了,那就在以后的二巡或者三巡里头记着当然,这都是对有价值的意见而言的。

    比如有一位观众,他首先夸了季铭一通,然后说整个舞台略微有些散这个散在于没有特别处理好对手戏和独角戏之间的节奏,感觉一下子独白来了,一下子又上来一窝蜂的人,这种场景的变化,给观众的感觉会略有一些需要不断去调整的压力。

    这其实是有道理的,但是整个剧目结构的设计,会有这方面的一些确信啊,可能甚至是没法避免的。因为它这种热闹和孤单,群戏和独白的切换,本身就是溥仪这个人物矛盾内心的一种表现。
1...162163164165166...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