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一条锦鲤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丹尼尔秦
“宁可让国产科幻片再等等,也不能让季铭在商业片上获得成功!”
看这个标题,就知道老巫婆是来找骂的。
当然,一个高级的标题党,可以让眼球都转过来的同时,还能叽歪出一套歪理来,让你不能说她是标题党从文章来看,她确实阐述了为啥宁可《流浪地球》失败,也不能让季铭成功的理由。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需要格外强调两点:
第一点:我对季铭并没有任何意见,甚至我认同他是一个难得优秀的青年演员。因此这篇文章尽管以他为切入,但完全没有针对他的意图。如果有可能让他产生困扰,我愿意先行致歉。
第二点:如果你要跟我提及《遇仙降》,我愿意在前面回应你,如果流量演员愿意投入精力去创作有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无论它能取得多高的票房成绩,我都愿意为之鼓与呼。本文完全是讨论商业电影领域的问题。
顶级流量演员季铭,携带着史上最有卖相的国产科幻大片进攻春节档期,从当前的声势来看,纵然不是数一数二,但也颇受看好。我不由心生担忧,假如这部片子果然成功了,怎么办?它会带来国产科幻片的大繁荣?还是会让流量至上的癌症复发与中国电影市场的躯体里?”
文章回顾了从《孤岛惊魂》开始的粉丝电影,讨论了《小时代》系列的成功,以及社会上对于流量演员的态度转变历程,历数了相关部门为了抑制流量癌症采取的措施,某某演员一部电视剧拿一个多亿的片酬,然后引发了限薪令、宣传导向要求、行业自律声明……近年来流量主导的作品接连失败,显示市场已经重回理智。
“……如果在这个当口,让标志性的流量演员季铭主演的电影,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成功,此前所有各方凝聚合力行程的良性态势都将功亏一篑我们不能天真地以为资本会去认真区分季铭和其他流量演员的异同,因为从外象来看,流量意味着热度,热度意味着票房,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链条而事实上,季铭是不是跟其他流量演员有根本的不同呢?如果他也是人设+营销的一个产品呢?”
最后她强烈地得出一个结论,大致上就是“为了大局,不应考虑一部电影一个演员的得失”,“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大家应该一举功成,彻底形成全行业的健康态势”,“健康生态的建立最终对季铭,对流量演员,也是利大于弊,本人也好,粉丝也好,不应该对此产生抵触,应该要有长远眼光。”
这篇文章发于《新京》之上。
下面恶评如潮这肯定也在她的意料之内。
“太不要脸了,大概这就是教授的脸皮吧。”
“敢情《流浪地球》不死,中国电影市场就要死,我的麻鸭,这种智商鉴定文,也只有新京能发了。”
“逻辑太无耻了,我就问一句,大家不去看《流浪地球》后,如果中国电影市场也没能形成‘健康生态’,这位张教授是打算怎么死到人家几千人的团队面前去?”
“道理我是支持的,但这么不辨是非地,野蛮霸道地‘有杀错勿放过’,真是让人长见识了。”
“滚吧老巫婆,流量挖了你家祖坟了?”
“这个道德绑架牛哔了,你怎么不直接呼吁有关部门把流量演员都给封杀了呀?岂不是更干净?话说你能定义流浪演员么?一个戛纳拿特设表演奖的,一个拿了话剧表演奖的,一个拿了a类电影节影帝的演员,怎么就成为你嘴里没有根本区别的流量之一了呢?”
骂的人多了,热度也就高了。
这是放在季铭面前最上方的一篇报道。
“真的有人把这个文章当回事?”季铭看向杨如意,是真诚地求证,这逻辑太吃藕了呀,按照一个正常人的思维,顶多看过就过了吧?
杨如意耸了一下肩膀:“要看你说的是哪回事了。如果是《流浪地球》的排片,应该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但它毕竟是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出现在舆论里头的,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学者的迷信是没法解释呢,人说‘专家说的’‘教授说的’,你都没法跟他解释。所以明面上看得着的影响,不多,但水底下的,就摸不清还重要的是,热度一起来,你就不知道它会往哪里发展了,引导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不太有用,要是什么教授再出来写文章,依旧要头疼,前功尽弃了基本上。”
季铭点点头,明白了,就是要么硬钢,要么躺平任嘲。
第0383章 极限操作
本来就是烈火烹油的局势,一个点爆出来,几乎用不着推动,就连环开始炸了。
不能说张教授的观点得到了多数支持。
因为文章里头可供商榷的东西太多了。
季铭是流量演员么?按照当下对流量演员的定义,并不是说有流量的就是流量演员,而是说有流量无作品的——无大众认可作品的,才叫流量,或者笼统一点地描述,你看到个人,想到的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热搜和粉丝,那他至少还是保有一部分流量演员的定义。
那么从这样的标准来看。
《青年报》称“季铭当然已经不属于流量演员的行列,无论是奖项,亦或者《遇仙降》和他的话剧作品,都已经相当深入人心,将他的成功推导出流量演员的复辟,这过于牵强了。”
环球网自从季铭在欧洲出风头之后,对他就相当友善了,此时也跨刀相助:“一些专家对于流量现象的呼吁和反思,是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但是我们对于流量的态度,始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希望他们能够走向更专业的道路,而不是想要升级为敌我矛盾,消灭之而后快,这种思维是不适当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季铭作为拥有巨大流量,同时又拥有具说服力的演员,应当说正是为流量示范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季铭的成功,不能说可以代表什么重要意义,但也绝不会出现所谓流量癌症复发,这等危言耸听的事情。”
当然,支持她的人也有。
季铭的“老朋友”《视界》,就发文拓展了张教授的观点,抽掉了其中牵强的部分,转而讨论《流浪地球》选择季铭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益处,相当不要脸地说“国产科幻作品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片方全心投入制作的用心,最终被流量之争所模糊,再加上可观的片酬支出,是否值得,答案恐怕不是那么肯定。”
更有人称“艺术片领域的成功,不代表商业片领域的成功,剧组方面选择季铭,毫无疑问仍然是迷信他身上的流量身份,现时激发出的讨论热度,恐怕也在片方意料之内。”
其实是在意料之外的。
他们发布季铭特辑,就是希望把可能的争议压下去。到现在这个阶段了,指望排片暴涨,那不可能了,只有压在质量上,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这么多人,这么多心血,最终市场会认同他们的——所以拿老板之一的季铭来恶炒,没什么大意义。
“你确定了?”
“确定了呀。”季铭看着还是有点不安的杨如意,笑了笑:“其实你应该提早做好心理准备,我现在没有严格的经纪约限制,也不再缺钱,后面我的商业活动会很少,曝光机会也会减少,可能粉丝量这个阶段,很快就要过去了,她们在开始的时候,给了我很多的支撑,但到了对的时间,就要做对的事情了。”
杨如意叹了一声,点点头。
如季铭所说,《流浪地球》的宣传上映结束之后,不论成功与否,他都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商演减少,曝光减少,热搜减少……转而去做《挣扎》,去做他一直想要涉足的音乐剧、话剧。
对他来说,网友的观感,已经不再需要去锱铢必较了。
狂一点,又有何妨?
季铭进入到独眼浪公司的时候,两边夹道欢迎——这是一个宣传行程,直播访问。选择独眼浪,当然是看中了它跟微博的苟且,一家子嘛。
独眼浪娱乐的副总编亲自接待。
他发现即便是娱乐媒体的工作人员,对明星好像也是差不多的态度,可能是因为其中大部分也接触不到什么真实娱乐圈的缘故?总之那些“啊啊啊季铭加油”“季铭好帅”的声音,跟门外的粉丝们也没什么区别。
化妆、造型,对稿子——直播跟录播专访,区别也没多大。
主要是看明星的个人应对。
“直播间已经差不多有36万了。”
化妆的时候,工作人员过来说了一句,房间里被惊的一片安静。
“什么意思?人太少了?”季铭很久没有开过直播了,真的不懂现在的行情,但他记忆里头明星开直播,好像动辄几百万的样子,36万,似乎是比较小的数字。
这就尴尬了?
难道不需要自证,他就成了个假流量?
这……
“是多。”林冉凑过来给他科普:“现在跟之前不一样了,以前都是官刷,几万能刷成几百万。现在除了那些大主播可能平台有扶持,像你这种临时直播,一般都是实际数字。还没开始就有三十多万,非常高了。上回有一个一线流量直播,大概就20万不到。”
声音压低到别人都听不见的程度——真的好想听啊。
“另外就是去一些特定平台的商业合作直播,以及大型娱乐活动,都有各种各样的引流,当然官刷也更多,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了,比如……”
季铭眨眨眼,好吧。
“呵呵呵,我不太清楚,落后时代了有点,看来还是微博的关注度高。”他吹了一下副主编。
副主编忍着打听的八卦之心,客气地吹了回来:“还是您受关注,我们也没想到人会这么多。”
等到直播正式开始,这场经过提前宣传的直播活动,观看人数已经接近80万——评论里头盯住这个数字,不是一两个字。
“真·流量。”
“好像就没看过季铭直播哦。”
“第一次给了渣浪?人间不值得。”
宣传就是宣传,前头的问题都很官面,该说的,该提到的,都得说完。半个多小时之后,观看人数微微上升到90万不到,下面各种挑事儿的也多起来了。
“问感情啊,真的要结婚了么?”
“问他那个老巫婆的事儿,肛她。”
“说一下被人说流量的事儿呗。”
“啊啊啊发一下既然cp的糖吧。”
前头的部分结束,接下来就是网友互动,自己挑一些问题,因为里头混有大量的粉丝,想要挑安全问题是很简单的,比如“今天穿的什么衣服啊”“希望票房超过20亿么?”
季铭刷了一下手机。
“既然cp?是我跟刘然是么?”季铭先卖个麸:“这个cp不太好啊,我是没关系,已经有着落了。刘然他看着一天天的特别苦恼这事儿,他觉得自己也许要孤独终生了,你们还给他拉男的当cp,这不是逼人家彻底对人生失去信心了么?不能这样啊,还是要鼓励他,让他去寻找自己的真爱,然后他的粉丝可以爬到我这边来,好不好?”
哈哈。
有意思的话题开始了。
观众人数火箭般超过100万。
“跟刘然说让他穿保暖裤,多穿点,哦,哈哈,我知道了,我会提醒他的,其实他还年轻呢,你们别把他当七老八十的,才二十二嘛就要养生了,是不是太严格了?我看看其他问题,”季铭找了一会儿:“老巫婆?”
直播间都感觉冻了一下,时间停止了。
没有人想过季铭会直接回应这个问题,而且是直捣黄龙,点出张教授来。连经验丰富的副主编,一下子脑子里都空白了,不知道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反应。
“是说那位张教授么?你们怎么管人家叫老巫婆啊?哈哈,这个不太好,不要人身攻击,不管别人怎么样,咱们还是要有一点自我要求的。回应?emm怎么说呢,从我出道到现在,差不多两年半,三年不到一点,大部分时间都很幸运,有很多的粉丝跟我一起,很早就有人说季铭是一个流量演员,我一直没觉得这是个负面含义的词汇,所以我也没有否认过。‘流量’没有好坏的,就像’教授’也没有好坏。”
很多人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玛雅,季铭这么刚的么?”
“卧槽,牛哔。”
“就是这样,干就是,怕个鸟。”
“流量演员的问题在于,通常来说这个群体是年轻的,是资历浅薄的,是专业能力不是特别有说服力的。然而他们又有最多的关注,可能很高昂的物质回报,这是一对儿矛盾,需要去讨论去完善。那么教授也是一样的,大众对于教授会有一些期待,而他们中的一部分,比如这位张教授,可能就对不住这种期待,这也是一对儿矛盾。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出道三年时间,其实很多时候都在话剧舞台上,在电影片场,在学习声乐、舞蹈、钢琴等等,因为其实我也感受到了压力,那么多人在看你,其中很多都是非常年轻的,他们甚至会从我身上去获得一些素材,来塑造他们自己的性格和三观,这个太沉重了,你必须得去做点什么。
那我的话,就是学习,不断地学习,态度,端正态度,然后尽量地说,把我们之间的联系凝聚在作品上。我希望把这个传达给我的粉丝们,就是说我在努力地让自己对得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自己要能心安。
所以当我看到一些言论,说啊你有流量,要不给你弄臭了弄倒了,我们国家的电影市场就得得癌症。那我今天必须得说,我对《流浪地球》非常有信心,我认为它是极有诚意的一部作品,我历来接戏在精不再多,也还没有对不住观众过。那按照张教授的逻辑,不得了了,要完蛋了,《流浪地球》真要成功了,电影市场得癌症了,我们这些电影人不死也得残废。
所以务必请大家最后一次来支持一下《流浪地球》,兴许以后,大家就只能听张教授讲道理了呢,没机会看电影了。”
太刚了。
曾几何时,有一位青年演员敢这么跟一位教授指名道姓地对着来?
后面的直播,都没法儿让240多万观众有更激昂的情绪了。
微博小爆一下。
“季铭太特么硬了,真是出了一口大气,只能挨骂的感觉,才艹蛋了。”
“头铁头铁,出了一口大气。”
“其他的流量粉不要自作多情好么?去听听完整的,你们家正主有作品么?有进步么?有拿出对得住观众的专业能力么?通通都没有,就别来害季铭了,别让人家再上直播,点名说你们那些真·流量癌症患者。”
“卧槽,对季铭改观了,以前总觉得这人太圆滑了,四边不得罪,啥都捞到手心。没想到刚起来也是很man的啊。”
——“他采访里说过的,不喜欢起争执,觉得会消耗自己,所以宁可都客客气气的。这一回老巫婆太过分,他才忍无可忍。”
当然也有不支持的,不过网友嘛,还是喜欢看热闹的,不支持的比较少。
“季铭有点过了,人家不是说了没针对他么?直接这么来,好像有点霸道,变成不可说了不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