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正统天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聿天

    然而这种想法仅仅是在朱祁镇和王振之间的密谈里,就连金英,如今也只是稍稍听到那么一点儿风,毕竟全国各地无数的大小事情,都要交给内阁来做,四个内阁大学士各管一摊,为了一个只是掌管一省军权的都指挥使下地方,这话说出来,他自己都嫌害臊。

    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哪怕是在金銮殿上,群臣廷议的时候,他朱祁镇都没办法直呼李信为爱卿,毕竟李信的名字除了在他的嘴里蹦出去之外,最多体现在圣旨上。

    不过王振这么多年,在外朝也不是没有半点儿根底的,就像李信一样,哪怕是内廷树倒猢狲散了,可总也有那么几个想要多头下注的人物,打算着烧一烧内廷的冷灶,赌一赌那个一飞冲天的概率。

    所以,对外朝的动作有所预料的王振,很快给正统皇帝预备了一整套的应对之法,而这应对之法的核心,就是那些还和他在暗地里有所勾连,打算烧烧他这个冷灶的人。

    所以,当曹鼐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朱祁镇的脸上露出了和善的微笑:朕闻先皇在位之时,知人善任,乾纲独断,今日朕也想效法先皇,将这南下查案之人,在这朝堂之上定将下来。

    杨溥听了这话,已经有些浑浊的老眼都开始往外突突了,这话他很熟悉,或者说,这朝堂之上,就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了。

    这是皇帝要玩那套乾纲独断了,也就意味着,他要正式插手外朝的人事任命了。

    这种任命,不是说之前那种外朝推举,皇帝点个头或者摆摆手的插手,而是精确到个人的人事安排!

    这对于外朝继续掌握整个朝堂的路子,是有冲突的。

    想着这些,杨溥不由得偷眼向上观瞧,就看见朱祁镇微笑着念出了三个人的名字,而他身边的金英,脸色则是压抑不住的惊讶和茫然。

    杨溥的眼睛微微一眯,稍微测了测身子,就往身后看去,他这个角度,刚好能看见一个被点了名的小瘪三,这个小瘪三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身体都开始有了打哆嗦的迹象了。

    这是个都察院的御史,负责的就是浙江。

    换句话说,陈镒北上大同的后遗症,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了。

    没有陈镒这个都御史的镇压,下面的御史离着内阁的大佬们太远,肯定不好直接接受领导,接到消息的速度定然也会有延迟,这就会对他们的判断造成巨大的影响,进而在做出某些选择的时候,做出错误的判断。

    这个小瘪三显然没想到,自己在这个时候会被皇帝陛下直接念出来名字,这相当于告诉外朝的衮衮诸公,他在私底下,是给内廷的那个冷灶下面烧了一把火的。

    别管什么朝代了,越级上报这间事儿搁在官场上都是大忌,首尾两端的瘪三也是大佬们重点拉拢和重点打击的对象。

    现在他接了这么个差事,就相当于接了个烫手的山芋。

    内廷把他在这个时候暴露出来,就是逼着他彻底和外朝决裂,在这件事上彻底倒向内廷,将内廷希望的,关于李信之死的阴谋论变成现实,然后站在道德和法理的制高点上,对外朝进行惨无人道的打压。

    而对于外朝而言,他这个二五仔就必须得到应有的惩戒,或许在他回到京师的时候,就是他身败名裂的时候——方法很简单,没有官清似水。

    到时候已经胜券在握的内廷,会不会保他?

    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这要看内廷到时候能够掌握多大的优势,如果优势足够大,那么他们就是墙头草的标准结局,在外朝大佬的临死反扑下,被咔嚓一刀;如果优势并不大,还能升官发财,因为内廷要千金买马骨。

    很简单的逻辑,但是他们需要赌命,而且赢面几乎是零。

    因为内廷获胜的结果,是王振重新上位,而王振的手段,足以令九成九的京官不寒而栗。

    杨溥就待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已然是长叹了一口气,已经放弃了如何在朝堂上抗争,只想着如何用六百里或者八百里加急,给远在浙江的孙原贞方廷玉轩輗三人传讯,在那边保证案情推进,不让出去的钦差看见什么东西了。

    至于劝说这几个人反水,几无可能,外朝内廷之间的倾轧一起,他们只能跟着内廷一条路跑到黑,否则就算反水过来了,也会被当做两面人看待,得不到任何重用。

    可就在这个时候,就看都察院里面闪出二人,正是御史曹恭和孙旒,大喝一声臣有本奏,就让整个朝堂为之一振。

    这二位是何许人也?

    这可是外朝的铁杆,杨士奇留下的几个不多的,能坚定地站在外朝这一边儿的人物。

    当年前吏部尚书郭琎还是掌管詹事府的时候,宣宗皇帝想要让他代替蹇义做吏部尚书,被杨士奇给怼回去了,不过蹇义实在有点儿太老了,在任上病死,没有办法,郭琎还是上了位。

    然后在正统六年的时候,御史曹恭就秉承着杨士奇的意志,给郭琎来了一发,玩了一手天不下雪是因为在位者失德的把戏。

    和大明王朝1566那套很像。

    虽然郭琎表示自己跑得快,但还是被杨士奇这位敦厚长者教做人了。

    因为孙旒捏着他儿子受贿,把他狠狠地批判了一番。

    这二位出马,还是在这个时候,到底要干什么,还用问?

    你看看上面朱祁镇的脸色就知道了。




第五五七章 安排
    关键时刻有人跳出来搅了皇帝的兴,该怎么办?

    如果是王振还在位的时候,那是想都不用想,直接拖出去打死就好了,可现在攻守之势一变,现在别说杀人了,王振自己还在城东边的皇庄里面吃斋呢。

    所以这个搅局,自然而然就成功咯。

    毕竟就这朝堂上的衣冠禽兽们,随便拎一个出来,有几个是真正干净的?裤裆里不是黄泥那就是屎。

    再加上出手的这两个老牌的御史,还是混合双打拉下来一票尚书侍郎的狠角色,那当真是没留活口的同时,也没给皇帝老子留什么脸面。

    孙旒那句话说得好啊:值此国朝多事之时,微臣等本想着将此人违法劣迹之事一一调查详实,再禀明圣上不迟。可如今圣上欲将调查前浙江都司都指挥使李信死因之事托付于他等,自不敢再有等待,以免误了国朝大事。

    朝堂上嘛,皇帝牛逼的时候,可以使用忠心一票否决制,简而言之,就是酷吏可以直接上天,对着朝臣们一发接一发地入魂,比如王振当权的时候。

    但是在外朝牛逼的时候,忠心一票否决制度就要往后靠了。

    换句话说,要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提高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去,那么,几个有污点的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的官员,还能下去查一个正二品高官死亡的大案子么?

    当然不能。

    事关东南剿倭备倭,乃至事关浙闽赣三省清剿矿贼的大事儿,皇帝愿意派这种人去,外朝也不干啊!

    毕竟孟子他老人家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江山社稷一比,皇帝老儿不对,现在应该是皇帝小儿算个屁?

    所以呢,外朝理所当然地拿到了提名权,整个外朝体系里面,从杨溥道普通的六部文官,没有一个不对这两位御史挑大拇哥的。

    太特么牛逼了。

    据说当天晚上,有三个在御书房行走的小太监被打破了脑袋,整个御书房里面的装饰又换了一茬。

    然而从上到下,谁会在乎这个?反正皇帝再生气,糟践的也是自己那点儿内帑,想从外朝要钱?开什么玩笑,陛下,山东那边好像又有旱灾了,这国库空虚的,您是天下万民之主,要不要民主一把,直接掏点儿内帑出来?

    于是,搁在第二天一大早,一队锦衣卫就护着四顶轿子去了通州,打算由水路南下,奔浙江而去,只不过从人员的委派上,完全可以看出正统皇帝实际上已经死了心,不打算在这件事上对南边进行什么干涉了。

    因为这个中官是临时提拔上来的,原本管着的是浣衣局的小头目,也不是什么金英王振之流的大宦官的干儿子,给了个司礼监的差事就派出来了,明显是要恶心人的。

    而且估摸着,这个中官儿从南边回来,不是被发配到南京守皇陵,就得被活活打死,毕竟他代表着正统皇帝朱祁镇的一段难堪的往事。

    和钦差一起出城的,还有几个信使,四百里加急往浙江递条子,告诉那边的轩輗大事已定。

    而就在这个时候,丰城侯李贤则还在编织着自己的战报,爽的就和正在内个里面吟诗作赋的诸位大学士一样,看着外面有些阴郁的天空,都觉得天气好的不行。

    少詹事,兼领浙江沿海十九卫所备倭事黄岩县县令杨戬,忠孝仁义,胸又大才,接其父卧病之讯,即刻南下

    丰城侯握着狼毫笔,笔走龙蛇,只把杨尚荆夸了个天上少有,地上全无,虽说难比管仲乐毅诸葛武侯,却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将之材。

    因为他思来想去,直接把第二大的功劳丢给了杨尚荆,而且编的十分圆满。

    杨尚荆在接到他爹卧病在床的消息的时候,这边也接到了矿贼要造反的消息,于是乎,杨尚荆思虑之下,直接将自己作为诱饵,引诱叶宗留部对他进行伏击,可谓只身犯险,忠孝两全。

    这样就大大缩小了他丰城侯寻找矿贼主力的范围了,也就给大败矿贼这件事提供了必要条件。

    然后呢,杨尚荆还很牛逼地领着三百骑兵,直接凿穿了千多人的矿贼阵型,这就是有勇有谋了。

    虽然矿贼是个什么狗屁德行,尤其是伏击杨尚荆那一拨矿贼是个什么狗屁德性,他丰城侯心知肚明,然而他不说,谁敢往外捅?

    什么,你说伏击杨尚荆的矿贼,寻常明军两百人就能凿穿?那你领着一彪人马去清剿矿贼余孽如何啊?别的不说,刚出营门就得被迎面射来的箭矢扎成刺猬,印证一下矿贼到底有多牛逼。

    这种事儿别说丰城侯愿意做了,前福建都司都指挥使刘海的老部下纷纷表示,老夫也很乐意做,矿贼要不牛逼,不说能不能体现丰城侯他老人家的用兵如神,和杨尚荆这位文曲星君的不惧危险赤胆忠心吧,那不就衬托出刘海刘都司的无能了?那他们这帮老部下算什么?

    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在比下限。

    看了看桌案之上,处州府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浙江都司都指挥使李信丧生火海,如今浙江臬司的臬台,自己捧出来的轩輗要去调查,他想了想,还是在军功簿上写了李信的名字。

    不过这个功劳,也就比芝麻粒儿大了那么一丢丢,属于后勤方面的,也是对剿匪工作上调兵遣将的支持的。

    也算让他死得没那么憋屈了?李贤放下了手中的笔,叹息了一声。

    一个正二品的都指挥使能被火烧死,说什么他都不信,保不齐这是南京城里哪家闲不住的勋贵想要接下他的差事,看着李信挡了自己的官路,直接就下了黑手吧?

    这么大岁数了,说句实在话,官场上各式各样的使绊子下黑手,他丰城侯什么没见过?

    来人呐,将这战报封装好,即刻送往南京,让南京兵部尚书魏国公过目,呈送京师。

    李贤摇了摇头,对下面吩咐道。



第五五八章 事儿
    如今这浙江备倭剿倭之事,是放在风口浪尖上的事情,所以焦宏焦克明这个户部右侍郎,当朝能打的领过军的少数几个文官之一,算得上半个山头的大拿,在正月初五的时候去了杨溥的府上,大家都是心里明镜一般。

    这浙江,指不定还要闹出点儿什么幺蛾子。

    正月初六的时候,马愉去英国公家里拜了个年,转头有人发现,马愉又去自己的恩师家里坐了坐。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只要是消息稍微灵通一点儿的,都从空气里嗅出了不对劲儿的味道,看着几个朝中大佬的动向,仔细地分析着可能出现的转机。

    而这件事,从年假放完之后,外朝几个相关的人员就开始秘密运作了。

    浙江备倭都司设立这么久,拿得出手的战绩,不可能没有,不过大多都是正统九年之前的拿得出手的战绩,正统九年之后,尤其是杨尚荆瞎特么折腾出来一个备倭衙门一个巡防千户所之后,那些战绩基本上就拿不出手了。

    不过皇帝虽然年轻了一点儿,但他不是傻逼,他身边儿的金英更不是,要是全都拿着备倭衙门的功劳往备倭都司头上扣,肯定是要被看出来端倪的。

    所以就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往年的那些光辉战绩拿出来说事儿。

    毕竟杨尚荆的备倭衙门虽然说职司上和李信的备倭都司有重合,但是实际上,它是隶属于南京兵部的,一些小的捷报之类的玩意,是不用上报北京的。

    所以就在马愉准备和焦宏聊聊天的时候,外朝的大佬们终于算是找到了突破口。

    就是前不久的沈庄之役。

    原本被一通儿斥责,整个千户所减员接近三成,而且没有从南京兵部得到一定补偿的乍浦守御千户所千户,就觉着自己一瞬间从地狱升到了天堂,因为南京方面给了口,给了他一笔不小的补偿。

    粮秣刀枪弓矢铠甲

    数量上基本是他损失数量的三倍,相当于一个硕大的口球,直接将他的嘴给堵上了——之前被斥责的事情算是一笔勾销。

    如果他是一个都指挥使,不,哪怕只是一个指挥使,他都有心和南京兵部的大佬们拍桌子,然而可悲的是,他只是个千户,正五品的小虾米,浙江沿海这十九个卫所里面至少能挑出来五十个。

    所以他嘴里叼着抹了蜂蜜甜甜的口球,留下了兴奋的泪水,而外朝的运作,也从这一刻正式开始了。

    正统十一年正月癸酉,皇帝刚刚在北京城南郊祭天完了没两天,备倭都司的功绩,已经被真正地炒热了,似乎从朝臣到老百姓,都在讨论着南方的事儿。

    当然了,这是假象,本质上还是一帮贤者屁事儿没有,靠着笔杆子忽悠人的嗓门还比较大的士子在叫唤,然后外朝给一些渠道,又加了点儿东西,让他们的声音吼出来之余,还能放大一点儿银两,让人觉得这是天下人的汹汹民意罢了。

    五百多年之后,玩这套最溜的叫资本,吼得凶的那一拨,叫水军,都是靠笔杆子吃饭,本质上没有任何变化,民间的平头老百姓还是连个屁都不知道,只能跟着吼吼,实际上你从京师抓几个叫唤的最欢的,在茶馆听闲书的,十个里面八个不知道台州府在哪儿。

    毕竟这年月,家里不说千顷良田了,百顷良田都没有,你还能被算作人?不是人,你能说出来人话么?当然不能,你只能鹦鹉学舌。

    所以家产百顷良田以上的士大夫们一通儿蹦跶,基本上就代表了天下的民意,或者说,朝堂上的民意。

    归根结底,还是人类不会进化惹的祸。

    到了这个时候,就连外朝的某些小人物都知道事情蹊跷了,毕竟这套东西大家基本从先秦两汉开始,玩到了现在,身在局中,谁不知道是个神马情况?所以内廷接到了消息之后,金英也开始觉着不对劲了——紫禁城是个大漏勺,里面的东西能透过出来采买的小太监漏出来,外面的东西,自然也能透过采买的小太监渗透进去。
1...192193194195196...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