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田妻狠嚣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呢喃燕语
“嫂子,你回家跟领导商量商量,看他要是舍得你受苦,就起豆芽卖去。比在会上守摊子挣钱,就是辛苦些。”
秦夫人忙笑,“哎呦,我干个啥呀,就是过来说说话。好了,你小两口说话吧,我走了。也不知道俺家领导回来了没有,天天忙得不像样儿,我能出去干啥”
说着,便要走。俩人起身给送到门口,看着她走了,才回屋。
孩子都已经趴在沙发上、撅着小屁股睡着了。大人说话,小孩子最感觉没意思。
两口子洗漱完毕上了床,如梅问:“你看她啥意思会来不”
江军想了一下,“估计会来。我想着是这个意思,秦团长可能也知道要转业了。回地方想要安置个好位置,是要活动的。”
“不得出点儿钱或许是感觉钱紧张了吧要不,也是看桂英跟兰花挣到钱了,才下定决心的。”
如梅笑笑,“那我就等着吧。要是他能把别的团的食堂也拿下,我倒要高兴呢。遛乡赶会这样的事儿,只怕她不会去。”
果然,不过三天,秦夫人就笑吟吟地过来了。
“我那天回家一说,俺家领导就把我吵了一顿。说我不知道享福,要背豆芽儿卖去!守着部队恁多吃人菜、哪个食堂隔三差五的不得要个几十斤,还费恁大劲!”
 
第909章 到货
如梅点天,“好的,二团其实也是五十斤。我每一茬都弄满筐了,就是三百斤左右,一百多斤也够桂英卖两天的了。天热,四天就出一茬。”
秦夫人见如梅果然上道,心下高兴的同时,还有些不好意思,说:“二团的别不够啊”
如梅说:“够了。三个食堂一百五十斤,还剩下一半呢。你怎么送去还是他们过来拉”
秦夫人脸一红,“我给他们送去吧,要不,用公家的车也怕俺家领导犯错误。”
如梅是帮不上多大忙的了,说:“你一个人弄不动,我看还是找个人的好。要不,就得多跑好几趟。”
找战士帮忙怕犯错误、找家属们就得给人家辛苦费,秦夫人决定自己送去,“别管了。我在家闲着也是无聊,一趟趟送吧,不耽误他们做饭就好了。”
兰花当然很羡慕,回家就给汪铁栓嘀咕,“你看看,当官就是好。桂英辛辛苦苦背着、吆喝着,一天卖几十斤,就累得不成。”
“你看看秦夫人,秦团长一句话的事儿,就联系好了一团跟三团两个食堂,一下子就卖一百斤!”
汪铁栓好奇得问:“能赚多少钱看你羡慕得口水都出来了”
兰花掰着手指头算账,“她是一毛六进、两毛卖,一斤赚四分。十斤赚四毛、一百斤就是四块!一个月卖七茬,就是四七二十八块,赶上我工资了。”
兰花酸溜溜地说:“你看看,我辛辛苦苦干一个月,才挣三十。所以说,做工不如干生意!”
汪铁栓也傻了眼,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摸着兰花的手,“我可没有这本事给你也联系食堂去。”
兰花忙说:“谁说让你联系食堂没看江军是副团长呢,不就联系了你们二团如梅的生意,他都没去一团三团开口,我会逼着你去就是这么感慨一下喽。”
.......
&nb
第911章 招人
“你跟谁说得来就找谁,别委屈了自己,你以后也好管。反正不许你沾水、碰那些豆芽。冬天有多冷,以为我不知道豆芽都要结冰呢!”
如梅嘟着嘴抗议,“切,厨房烧着炉子呢,哪里会结冰夸张得很!”
江军还硬气起来了,“不行就是不行,你要是敢不听,我把你送老家去。让贤良看着你在家享福吧,不许干活儿!别拉我,这就给你们收拾行李去!”
“切!就会吓唬人!”如梅冷哼,扑过来抱住江军的腰,“不走!”
胖小子牛牛“蹬蹬蹬”跑过来,抱住俩人的腿,奶声奶气地抬头大吼:“我也要抱抱!”
......
事情跟如梅估计的一模一样,果然,桂英有了自行车,就把生意扩大到了全市区!
早上带上一袋子豆芽,把豆豆送到学校,就去集市上摆摊子;不到中午就卖完了,娘儿俩一起回家。
晌午吃了饭,来如梅这里再弄一袋子,把孩子送去学校,就自己骑着车子溜街卖,各大单位家属院都让进。
转了三五个家属院,就卖差不多了,哪天说不定碰到个食堂要货的,一下子就卖光了呢。
如梅也很高兴,“看看,我说什么有个自行车大不一样吧”
桂英高兴得喜笑颜开,“那是那是,比以前省劲儿多了。车子一蹬、黄金万两!哈哈哈......”
桂英的生意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儿,如梅开始物色人选。
第一个就是要在家里干的,等新豆芽机来了,自己跟兰花两个人吃不消,必须增加一个。
还有就是在丁家寨赶会出摊子的,也得增加一个。要是她不愿意遛乡卖,还可以再找一个遛乡卖的,灵活嘛,可去可不去。
这样子的话,自己的豆芽儿生意就是六个人了。
自己
第913章 高兴啊
“所以,不要羡慕谁挣的多,都不容易。大家不管是在家干的,还是出去转的,都有孩子在家牵绊着。忙起来了,就顾不上。”
“我也一样,俺家牛牛、也跟不管他差不多。自己在外边跑,除了吃饭也不见人,一天下来成个泥猴儿了。”
“咱干生意挣钱是为啥不就是把日子过得更好咱们大家挣了钱了,反而孩子没人管、饭都吃不上呢。”
“咋想咋不对。所以,我想来想去,就是人手少了、没安排好!你们姐妹几个再来我这干,咱们人就多了,咱得有个章程。”
“出去的啥样、在家的啥样儿、咱们的孩子啥样儿,都得有个说法。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你们这几个新来的,得有个分工。愿意出门的,就赶会遛乡,挣得多、但是辛苦。过个俩月攒了钱,也买辆自行车就好了。”
“不愿意出门的,就在家跟着我跟兰花,里里外外就是这摊子事儿,提水倒水泡豆子,没有不会干的。一个月三十块。”
“还得要个温柔有耐心的,干什么给大家看孩子!照顾好革命的下一代。要不,大人们都不在家,孩子们没人管,都不放心。”
“干个一年半载的,咱也给涨工资。年前是不成了,连着做了两台机器,花了八百多块,本儿还没回呢,想涨工资也没钱。”
“不过,过年的福利是要给的,到时候看。不说这个了,还早呢。性子泼辣、愿意往外跑、能吃苦的,就去赶会遛乡。”
“辛苦归辛苦,挣的比在家的多。还要一个看孩子的。咱们家家都有孩子,不算秦团长家嫂子跟桂英,咱们五家五个孩子,都得大人盯着。一家一个月出五块钱,看孩子也能挣二十五块。”
“所以,我算算,一个在家的、一个赶会的、一个看孩的
第914章 下乡
“你要是能干下来、不嫌累,赶会跟遛乡的事儿都交给你。不过呢,有个事儿,怕以后惠玲心里不舒服,我把丑话先说到前头。”
众人一听,都忙说:“你说你说。”
如梅说:“张燕,你一出去就是一天,家里是一点儿顾不上。孩子也才三岁,可不能说见你就见你。半晌吃个饼干啥的,也都得惠玲出。”
“你不在大院,她操心也大。你一个月出六块钱给惠玲,比我们几个多一块,没意见吧你看怎么样”
不等张燕说话,惠玲忙摆手,说:“不用不用,孩子能吃几口......”
张燕却立即同意,说:“应该的,如梅说得对。他们几个孩子说见妈妈就见妈妈、吃点儿零食也能回家,我还不知道啥时候回来。”
“多出一块钱,不多不多。哪天我买点儿鸡蛋放惠玲家,半路给俺家小子蒸个鸡蛋什么的,也我自己拿,不让你出。”
大家都喜欢。
如梅也夸:“张燕虑得周全。现在说一块钱、几个鸡蛋,听着不少。等张燕挣了钱就知道,这真不算啥。”
“好了,既然都定下来了,就过几天开始上工吧,机器还得几天能来呢。这几天没事儿,大家带上孩子们,跟着我乡下转转、收豆子去。权当秋游啦!”
大家皆大欢喜!
每年大概十一左右开始秋收,割豆子、起红薯、掰玉米......乡下人忙得很。
看着来了一群衣着光鲜的女人,都知道不是城里人就是附近的部队家属。
如梅到了丁家寨的地里,见了人就问:“我是部队家属做豆芽的如梅,以前让你们种的豆子,都种了没有”
大家都说:“家家就那二亩地,不得种点儿红薯吃剩下的倒是都种了豆子了,能卖钱呢。”
“还有绿豆,也种了不少。不舍得吃,都给你留着。就怕你收的价钱低,哈哈哈.
第915章 明争暗斗
几个人忙说:“那到时候给你们送去,别站岗的不让我们进啊。”
张燕摇头,“怎么会呢你就说是如梅要的,他们会让你们进来的。”
大家这才高兴了,“嗯嗯嗯,我们去呢。”
如梅说:“到时候抱我的名号最好,我们院里人多,家家要个二三十斤,也得要上千斤。你们多合几家吧,一起去也是开一次口。”
不是说了,夏天的麦子是口粮、秋天的收成是钱财,大家都靠卖秋季的大豆、粉条、菜籽油......挣几个钱呢,这可是一年的零花钱!
见军嫂们买得红薯啥的多,人家还给送个破化肥袋子,大家抬得抬、背的背,弄回家去了。
如梅领着一群人进进出出,早就被大家知道了,听说是去老乡家买东西去了,纷纷围上来看。
见红薯新鲜、绿豆饱满,都忙说:“早知道我们也跟着去了,不行的话咱们下午去吧。这么多东西老沉了,老乡家买比在会上方便。”
于是,傍黑儿了还有人跑去买东西,老乡们其实都挺高兴的。
没几天,机器就送来了,大院里的众人都轰动啦。
“不知道如梅这几天带着几个人,进进出出地天天干嘛呢原来是又增加新机器了。”
“这是要扩大规模啊!”好多人都酸溜溜地,“看看张燕、惠玲跟淑英几个,怪不得天天跟如梅这么紧,原来人家都去做了工了。”
“真的假的啊怎么都没听动静啊没听说她要招人啊,早知道我也找如梅,去她那里干点啥,一个月好歹也二三十块。”
“你还做梦呢!你没看出来如梅找的这几个人都是谁都是人家二团的家属!江团长是二团的副团长,当然照顾人家手下自己人!”
“你是几团的你不知道啊往跟前凑啥呀凑!可别去开那口!开口人家
第916章 心眼儿
几个女人相约着来如梅家买豆芽儿,顺便说些闲话讨好。
“哟,如梅啊,以后有好事,可得想着你嫂子我呀。”
“就是啊,我们几个也都闲的无聊,你脑子活,能给你这个几个笨嫂子想个挣钱的法子不”
“我也是这么想,天天在家无聊得很;看着你带着张燕几个忙忙碌碌地,感觉自己就是个废人!”
如梅忙得很,哪里有功夫搭理她们,不过,人家既然来了,自然是要热情招待。买多买少、是自己家的客户;说好说歹、是院子里的邻居。
背后说些不着调儿的,传到自己耳朵里,说起来也不值当找她们吵嘴;但是现在既然露出笑脸过来了,你总不能把她们推出去。
如梅一边给几个人称豆芽儿,一边说:“我们这边儿也不挣几个钱儿,就是带着姐妹们挣个零花钱,也是看大家闲得无聊。”
“这不,你看看都忙的不轻。你们来呀,我还怕累着你们呢。大冬天的水也凉,还怕你们受不了那个罪。”
兰花跟淑英正抬着满满一筐子豆芽从往上摞,几个人都很羡慕,“这哪是一筐一筐的豆芽啊,这都是一筐一筐的黄金白银呢。”
正说着,几个孩子呼呼啦啦地跑了过来,惠玲在身后跟着招呼,“看看妈妈就走啦。”
见惠玲一手拉着自己儿子一手拉着牛牛,众人都有些撇嘴,心说,“怪知道巴结谁。”
其实也是冤枉惠玲了,因为就这两个孩子年纪最小,都是不到两岁呢。
张燕家的、兰花家的都已经快三岁了,还有淑英家的孩子都已经快四岁了,你说惠玲不拉着小的,难道还抱着大的
但是看着这群女人眼里就不这么想,认为是惠玲巴结如梅,把牛牛看得比别家孩子好。
&nbs
第918章 大手笔
“到处都是干生意的。人家桂英、张燕这么年轻,一路吆喝着‘卖豆芽儿唻’,也没觉得不好意思。给孩子买衣裳、买玩具的钱有了,那才是真家伙!”
李政委生气了,“听听你说的什么话给我闭嘴,别到处瞎嚷嚷。这话也就在家里说说,敢出门给别人唠叨,让我听见了试试!”
李夫人更生气,“就会在家冲老婆吼,有本事你收拾老秦、小江呀,把他们都撵走,连机器加生意都成咱家的了!”
李政委忙过去关门关窗子的,“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说这话就是挑拨我们战友关系呢,我对老秦能下那样的手”
“江军更是撵不得,说不定还要提拔他!几个副团就数他呼声高。你呀,家里不缺钱花,这是干啥老是掉在钱眼里,俗气的很!”
老两口拌了几句嘴,气呼呼地谁也不理谁。
第二天,李夫人见了如梅就没有啥好脸色。
如梅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跟兰花嘀咕:“不知道李家嫂子阴沉着脸,是咋回事儿”
还是他家邻居嘀嘀咕咕地小声说了一句:“昨天晚上,好像俩人叨叨了两句,我隐隐约约听见,啥钱不钱的。不知道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