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田妻狠嚣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呢喃燕语
如梅苦笑,“嫂子哎,你说这话可是打我
第945章 威逼利诱
大家都明镜儿似的,却都不说破。
李夫人是要打听事儿的,哪能错过直接就往上扯,“如梅幼儿园这就开了,也不知道找好老师了没有你们这年龄倒是正好。”
人家谁好意思说“刚被如梅拒绝了”,含含糊糊地说几句,找借口溜走了。
李夫人转了一圈,没打听到什么,惠玲又是个不当家的,跟她说也是白说。
李夫人一咬牙,还是找如梅去了。
如梅跟江军听见声音是她,都有些头疼,忙欢迎,“嫂子,进来坐。”
李夫人见如梅不说话,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也有些难堪,老脸有些发烧呢。
自己一把年纪了,为了二十块钱,跟个小年轻在这赔笑脸、说好话,真不知道是为了啥!
不过,既然来了,咋也得讨个结果出去。
江军不敢笑,看了一眼正沉思中的如梅,对李夫人说:“老嫂子,你有福不会享,就跟着如梅几个瞎胡闹吧。这事儿,我应了,让你出来干活儿,回头我找老领导认罪去!”
如梅看了江军一眼,心说,果然跟自己过得心有灵犀了。好人让他落,自己是无所谓的。
李夫人大喜,忙转向如梅,“哟,你家小江发话了。如梅,你看这事儿”
如梅笑笑,“他说啥就是啥,我一贯听俺家领导的。老嫂子,你别嫌累,更别嫌工资低。”
李夫人忙不迭地点头,“不嫌不嫌,我有事儿干就成,不为挣钱!”
如梅说:“也不能这么说,等以后咱们幼儿园规模扩大了,孩子多了,大家的工资再慢慢涨上去。”
“两个老师找好了,工资也说好了。你来得晚,还没想好让你干啥。你没法教孩子读书写字儿,工资不能跟老师一样。”
李夫人老脸一红。
这话明摆着嘛,‘照顾你
第946章 招生
李夫人陡然被派了重任,打了鸡血一般,连打扫卫生也不嫌弃了。
本来嘛,在招待所就是打扫卫生,算是个熟练工了。
回家一说,李政委哭笑不得,“你还真是脸皮厚......如梅当真让你去了还是打扫卫生看你这高兴劲儿,还以为是园长呐。”
......
围墙也让宣传干事给画了画,墙头不高,也就一米,保证孩子们不好出去,还能看见外面的风景。
偷偷翻墙也不怕,摔一下也不疼,里外都是土地,没有弄成水泥地。
没钱是一方面,硬化了其实也不好,除了走路方便,夏天热、冬天冷,孩子摔一下就能骨折!
所以,院子里外没有水泥地、没有砖铺地,全是土地。
平整后用打夯机狠狠地打夯了一遍,整整齐齐地,下雨也不粘,很好。
一米的矮墙垒得很快,院子也只有一千平米左右,一星期就搞定。刷了白石灰、宣传干事做了画,漂亮得很。
墙头矮、大门自然也低,只到大人的腰间,也是为了方便孩子们进出。
最南头如梅占了个墙角,圈到墙里,把充气城堡给布置了过去。
一来,墙角种的有大杨树,可以遮阴;二来,墙头也可以遮挡太阳,防止橡胶城堡老化。
放房屋拐角,不占地方不说,充电也方便;后窗出来、沿着后墙扯电线,孩子们过不去,不怕他们摸电门。
蹦床、滑梯、秋千架......都顺着矮墙靠南边一溜儿摆放。因为墙边一排挪来了十几棵杨树,都有小孩胳膊粗细,还是为了夏天遮阳。
既不晒设备,孩子们在底下玩儿也不会太热。
如梅考虑得很周到,把惠玲唬得一愣一愣的,“你就看一个孩子,怎么比我看十个八个孩子的人还有经验”
第947章 对外宣传
也有常进城的人知道,“好多城里的单位都有,公家的孩子才让上,我们的孩子也能去”
“得多少钱三五块不行吧这么老远,贵了可没人去。”
如梅笑着说:“我们部队办了幼儿园,是安置军人的孩子的。咱们军民一家亲,老乡们的孩子想去的也能去,就是得比军人子弟贵些。”
“我们的孩子一个月是十块钱,你们的孩子就得十五。晌午在幼儿园吃饭的,就得二十块一个月,我们有老师看着。三岁以上七岁以下的都可以去。”
众人都吃惊不小,“我的天,这么贵啊,我们全家一个月还不能挣十五块钱呢。”
“就是啊,孩子们在庄上跑着都长大了,不上、不上,哪有那闲钱。”
如梅说:“没关系,我就是顺便提一句,谁想送孩子的,只管去看看。咱们离得近才照顾,外庄上的孩子,给三十我也不收呢。”
丁家寨离城十几里,去干生意的年轻人不少,家里的孩子可不一定有人带,有想让孩子上幼儿园的!
他们是最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思想开放、手里有钱。比别家过得好,自然要表现得高端。
如梅说着话、收着豆子,一边还不忘了给大家聊天。
很快,就有一个年轻人过来问,“部队幼儿园在你们家属区是吧我去过几回。”
如梅抬头一看,似曾相识,想了想,“哦,对了,你去卖过粉条是吧”
男人高兴了,“嗯嗯嗯,你还记得啊。我天天都去城里卖粉条呢,还是那回跟你去部队卖粉条起的头儿,看着挣钱就干起来了。这不,也干两年了。”
“我跟我媳妇俩人,一个收一个卖,家里老人年纪大了,还得下地干活儿,两个孩子天天跟泥猴儿一般。”
“那天我还说,咱要是能上公家的幼儿
第948章 现场参观
如梅说:“别呀,背着多沉你还有粉条吗拉架子车卖去,我给你合人,凭我的面子,保证你卖几百斤!”
因为部队家属区有站岗的,闲杂人等不让停留,所以,平时也没有人敢去那边卖东西啥的。
有如梅带着,当然没问题了。
几个人一听都要跟着,“我们也跟着看看稀罕,不卖东西也让进吧”
如梅笑:“有我领着,自然可以。部队家属区又不是龙潭虎穴,也不是啥保密单位,老百姓自然可以进。以后接送孩子,拿着我给的牌子也可以进出。”
就是现代孩子们的接送卡,院里的孩子不用,外边的就得要啊。
“你们看好了、回来商量一下,要是能报十个八个孩子,就单给你们庄上开个班。晌午回家是,父母接送,一人十五。”
“晌午不回的,一人二十,老师负责来回接送,不让大人问一点儿事儿。老师来回四趟、二十里路,风雨无阻,辛苦得很。”
大家面面相觑,“还真是贵啊。”
“别说贵,不光看孩子,还教认字儿。”如梅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我们的老师都是高中毕业。”
“比你们公社小学老师还强。幼儿园有多好,我说了你们不信。过去看看就知道了,反正在家也没事儿。”
没多大会儿,卖粉条的男人果然拉着一家子车粉条来了。他媳妇也跟着,两个孩子也在架子车上坐着。
男人说:“让孩子也去看看。”
老乡过来把如梅的麻袋抬上车子,说:“都跟着去瞅瞅,回来好好说说啥样儿。等挣钱了,也让孩子们上去。”
如梅说:“后天七月一号就开始上课了呢,你们要是报名就得快点儿,我买饼干蛋糕啥的,就把你们的孩子算进去。”
&n
第949章 上!
还有往充气城堡上爬的,都被自己家大人给死死拽住,“看看人家小孩雪白的袜子、看看你的黑脚丫子,好意思上去”
屋里更是漂亮,墙上的画、学习的书、吃饭的桌......崭新又高档,屋里干净得大人都不敢进。
丁家寨的十几个人,站在门口伸头往里看,看了这间看那间,“啧啧啧”地称赞。
“天爷,部队就是厉害,看人家小孩儿玩的地方,都弄得跟神仙洞一般,干净漂亮得我都不敢进。”
“可不是,咱的孩子穿得跟人家部队上的孩子比不上,我都不敢让孩子来给咱庄上丢人呢!”
“我跟你想得不一样。越是好地方、越得让孩子来!咱活一辈子,不就是为儿孙”
“就是啊,本来还说二十块一个月、贵得吓死人。你看看这东西、这院子,值!”
“回家跟他爹商量商量,能送来,我也城里干生意去。他奶奶看孩子不行。”
“看得好能给孩子教个啥人家这里的东西咱庄上有人家老师都是高中生,还是军官夫人。”
“你们听说了没有如梅是正经团长夫人呐。你看看人家,说话多和气。孩子跟着她,就是造化!”
“老师们会打孩子不我怕人家瞧不起咱们的孩子。土包子不懂事,老师烦了不得打”
“看你说的啥话咱自己还打呢。再说了,老师打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又不敢真打!”
“回家问问孩子不就知道了真打假打,孩子又不会说瞎话。我看倒不会,咱给钱了呢!”
“......”
正说着,如梅过来了,“嫂子们,好好看看,回去给乡亲们说说。”
几个家长忙追着问这问那,如梅都一一耐心解答了。
几个人犹豫不决,都说要回家商量商量,正说着,卖粉条的两口子拉着空车子过来了。
&
第950章 开业大吉
孩子们玩的舍不得走,眼看着天黑了,才被大人拉着、哭哭啼啼地回家了。
大院里的人都知道了,“丁家寨的孩子都来上了我的天,这些人还真是挣钱了呢。听说晌午不走、一个孩子二十块!”
“嗯。如梅可真会做生意,看看,乡下孩子都让她给带过来了。他们都出得起二十块了”
“看看吧,你们还说十块钱贵呢。这都是如梅照顾咱们的孩子,丁家寨的老乡都收二十块!”
“就是,我也觉得不算贵。乡下人都舍得出二十块了,咱这家庭,十块还嫌贵,真够没脸的。”
“如梅心肠不坏,能不照顾咱们二团的孩子也都是十块呢。咱们还有人想跟人家搞价钱,丢人!”
“听说只收二十多个孩子,乡下的孩子来了,咱们的孩子不就上不成了”
“就是啊,我还得赶紧问问,干脆就让孩子上去。天天在家闹得不成样子。”
“......”
大院里的人,心突然又乱了。
当天晚上,跑来找如梅报名的有五个。
如梅算算,前几天报名的有十个、惠玲那本就有八个、村里来俩,二十个。加上刚报的这五个,就是二十五。
万一村里再来几个呢可就差不多三十了,正好跟自己做的桌椅板凳配套!
三十就三十吧,加上李夫人也算四个老师。
平均一人带7个孩子,还行!自己也时不时过去看看,儿子也在那里呢!
实在没想到,开业这天,军政委过来啦,把大家高兴得不轻!
正要讲话,就听见外面闹哄哄地,原来是丁家寨的家长带着孩子们过来了。
足足来了八个孩子!也是卖粉条的男人极力拉拢的,如梅不是说了
“你们能来十个八个孩子,就给你们单独开班、老师来回接送,不让大人问一点儿事儿!”
其实,大家都高兴。
&nb
第952章 不能分红
果然,第二个月一开始,丁家寨的孩子又来了俩,班里已经有十个人了。
小小班跟大大班的孩子也增加了几个,幼儿园已经达到了四十个孩子,如梅大手一挥:“满员了!”
一个月过去,也是该总账的时候了。
晌午,孩子们回家的回家、睡觉的睡觉,如梅跟惠玲各自把儿子哄睡着,俩人头碰头地算账。
其实也好算。
进货啥的都有发票,账目一笔一笔清楚的很。孩子们的托费更不用说,第一个月,交十块托费的二十三个,老师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交二十块托费的八个。
“二百三加上一百六就是三百九;这个月就更多了......”
如梅说:“先别说这个月,刚开始、花销不定。以后过完了再算,先记收入。先说开学第一个月的。”
“好。这样不乱。”惠玲忙把纸笔又拿过来,“这边的开销多,除了一开始花的算是投资里面的,记入支出吗”
如梅摇头,“那是设备跟开业投资,不记入每月的支出。咱们俩我七百你三百,总共是一千块。”
“花多少剩多少是另外的,花的买了设备了、剩下的算是维修基金吧。单说这个月孩子们的花销,简单记录,别摊入每月。”
就是一个月的收入抵消一个月的支出,简单得很。不过呢,可能会这个月赔得多、下个月赚得多,不均衡。
但是不要紧,只要一季度、半年、一年到底,是赚钱的就好了。
“扣掉你五十、两个老师七十、李夫人二十五......孩子们的零食、饭钱、杂七杂八的,三十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