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田妻狠嚣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呢喃燕语
“好。”如梅问:“胡三叔他仨有三辆架子车,加上俺家俩,得五辆车子。金环舅舅家能出几个劳力,不够我再在咱庄上找。”
金环娘想想,“金环三个舅都是壮劳力,大表哥也长成人了。金环姥爷五十多了,就算了。倒还差一个。”
如梅娘忙说:“五十多正能干,就他们一家子吧,别再找外人了。”
把金环姥爷排在外边,倒好像嫌弃人家老不中用似的。所以,不差这一个人,有过不去的让哪个年轻人推一把就行了。
一般都是在架子车前再栓条绳,两个人在前边拉,也可以在后面推。
预制板太沉,上坡拉不动、下坡挡不住,一个人真不行,搞不好要出危险的。
商量好了,金环娘便打算回娘家一趟,“金环,我要是回
第399章 加快速度
“年前还能买的着麦,年后谁知道啥样儿青黄不接的时候,都留着麦救命,给钱,人家还不一定舍得卖。谁家不是几口子人吃饭”
“他姥家人口多、嚼用大,开春了,万一他家不够吃,咱再给个十块八块的,也显得雪中送炭。这会子,给多了也没多大意思,他家又没有啥大事儿。”
金环娘虽然明白金环爹说的有道理,但是心里还是有些酸溜溜的。
男人嘛,自然把老婆看成自己家的。女人想给娘家一点儿东西跟钱财,男人有几个痛痛快快答应的
本来,乡下女人眼里,男人就是天,凡事都是男人做主。
金环爹更不消说了,现在每个月能挣二十多,顶个大工人了。
十块钱也不是小数目,金环娘当然要给当家的打个招呼。
虽然,这次只让给五块,但是,人家已经答应了,开春娘家有难了,就给十块!
金环娘自己想开了,嘀咕了一句:“是啊,没有婚丧嫁娶、没有病人耗费、不年不节、都不是花大钱的事儿,不给也罢。”
金环爹忙说:“不是说了,给五块。家里金环会上不是还买了零嘴儿,你带去吧。也是走一趟亲戚。就是.....你俩后晌去的,小心他姥说你!”
乡下规矩,下午不走亲戚。
金环娘撇嘴,“给他家说好事儿呢,管他后晌还是前晌!不管了,明儿个我还自己有事儿呢。信那些老封建,啥都不要干了。”
说着,高声喊:“金明!走了。”
如梅可不管恁多,只管吩咐人干活儿就是了。金环娘也干脆,不管不顾地,就跑到金环姥姥家去了......
第三天一大早,胡三叔仨人各自拉着自己的架子车、贤良跟富贵拉着自己家的两辆架子车,天刚蒙蒙亮,就朝着山北去了。
第400章 得找个管账的
第一天拉回来,大家都累坏了。拉着几千斤东西,整走了一天,壮劳力也受不了。
如梅爹也怕出问题,招呼大家中间歇了一天,才又去的第二趟。
第二趟回来的时候,预制板厂的人跟着来了一辆架子车,总算把如家要的预制板给拉够了,贤良不用再跑第三趟。
要不,差个三块、五块再跑一趟,也挺不值当。
整个村子都轰动了。本来嘛,传言是传言,现在看着满满一院子东西,大家不信也信了。楼板都拉来了,还能不盖楼!
队长跟大队书记都跑来看,用手摸着冷冰冰、硬邦邦的水泥预制板,感慨着说:“真是好东西。也就县里见过高楼,咱这公社院里还没有呢!”
如梅爹听这话音儿,恐怕俩人多心再想歪了,忙说:“咱家自己开着砖瓦厂,也就买点儿这楼板,其他也都不花啥钱。”
贤良自然也在旁边敲边鼓,指着东屋的大梁,说:“俺家没有木头,全都是买。平房用十几块预制板,细算下来,比用大梁、檩子还省呢。就是路远、东西沉,拉过来费死劲了。”
队长点头,“这倒是实话,你看看这多厚,哪一块预制板不得几百斤压得架子车都快散架了!”
众人围着看了一阵子稀罕,便都渐渐散去了。就等着看如家的平房跟楼房啥时候能盖好,以后也能开开眼。说出去,也骄傲,“俺西山屯也有楼房了!”
如梅招呼众人,也留心着大家的表情。
见大多数的人都是羡慕、眼热,说怪话的倒没有,更没有谁表情仇恨。如梅渐渐地放下了心。
要知道,这会子你告我、我告你,都相互提防着呢。如家弄楼房,就是招人恨呢。
不过,也管不了你那么多了,家里实在是等着用。
&n
第401章 暗自打定主意
而且,以后娶了媳妇、各自分家,没有爹娘管账,还怕管账的那个藏私。最后,三兄弟为了一点儿钱,全家闹得分崩离析,可就得不偿失了。
看来,得找个管账的。不仅账目清楚,还得公正无私才行。
如梅娘进来,看着俩人,问:“梅子,你俩还没算清楚你爹可是给大家伙儿说过,让来领钱了啊。”
如梅抬起头,笑笑,“哪能不清楚,早就算好了,正在这说别的呢。娘,金环说让你管钱呢,你看咋样”
如梅娘一边擦堂屋条几一边笑:“我管个啥钱以前没钱,用不着管;这会子账多,我敢管哪天错了账,我还赔不起!不管!”
金环忙说:“婶子,梅子说,一个管账、一个管钱。你能不认得钱认得就能管。要不,等以后梅子嫁出去了,可咋整”
如梅娘见俩人还说成正事儿了,停了手里的活儿,走过来。
看着仰着脸的俩人,说:“你俩好好学,以后到了婆家管账。你们好赖初中毕业,我就是个睁眼瞎,斗大的字不认一个,咋管账”
如梅眨眨眼,说:“其实呢,管账跟管钱是两码事。你要是只管钱,也能管起来,就是费点儿脑子。”
“就像金环说的,管账的这个得找个好的,要不,等我嫁出去,你们害怕有矛盾!”
如梅娘干脆坐下了,叹了一口气,“人就是这样。没钱的时候,愁;有钱的时候,也是愁。真要是闹,只怕比没钱的人家闹得还要凶。”
“贤良三个,这会子当然是好的。就怕媳妇们,等都娶到家来,一人一个姓、哪能像弟兄们一样,恁齐心”
“虽说,家里过的啥样、都是老家儿领的,搁不住人人都有私心。弄到最后,捣的生意都干不成!”
“以前大锅饭的时候......”如梅娘突然打住了话头儿,“不说
第402章 你仨没钱,哈哈
这会子发的,主要院里工人的钱。
窑厂的等会儿再发;而金环舅舅家的几个,预制板拉完的当天晚上,如梅就直接给了。
临时工嘛,只有五块钱,连账目都无须记的。
工人们高高兴兴地过来零钱,如梅面带微笑、金环小脸严肃。
金环其实不是端架子,第一次被委以重任,是紧张的。
如梅娘忙别的去了,不看,相信如梅俩不会出问题;如梅爹更不消说,对于家里的钱,进进出出,早就不管不问了。
尽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好在,也没多少人。不过就是二三十个,又都是熟识的人。
谁该领多少,如梅都仔细地记了账、保证绝对都是公平的!
个别有哪个半天没来的,起初还抱有侥幸心理,见如梅一分不错的给扣了,虽然有些傻眼,也无话可说。
以前在窑厂的人就说过了、也早就传开了:“如梅账目清、拉得下脸,比如梅爹娘心狠多了......”
这次见真的碰上了,只能怪自己不守规矩,没啥好抱怨的。
好在,大家都是领完就外头干活儿去了,没谁无聊、留下看别人领多少。
需要搭伴儿找零的,都是关系好的,如梅也仔细交待了,“拿着钱的多受累,今儿个黑喽把钱找开,别为这个闹不愉快。”
“要不,让我知道可不依。别的不说,下个月再不找他干活儿就是了。早晚给人家,多拿两天也没啥意思;丢了,你还得赔不是”
大家都没意见,“不会不会,收了工就回家倒腾开了,断不会为这个事儿心里添堵。”
话是这么说,其实真有人不自觉。
拿了大钱回去,几天不提找开的事儿,有的甚至用到别处了;跟他搭伴儿的人,有苦说不出、心里憋屈,甚至暗暗埋怨如梅。
如梅这也是吸取了以前的教训。
 
第403章 您只管说出来
如梅抿嘴笑,“家里的钱,你们都是随便花。等以后娶了媳妇,只要不分家,都是从爹娘手里领钱。”
“别家咱不管,咱家第一个就先实现!所以说,现在啊,你仨比谁干的都多、工钱比谁领的都少。你仨啊,没钱!”
听这边屋里笑得“哈哈哈......”,江军爸跟江民在外边也是喜笑颜开地。
俩人领的工资一样,因为都是壮劳力嘛。所以,俩人都高兴,爷儿俩本来就该一样。
江民拍拍腰里的钱,小声问江军爸,“爸,咱没分家,我这钱是不是也得交给我妈你的肯定得交,嘿嘿......”
江军爸一摆手,“我要钱干啥不买不卖地,装腰里还怕丢喽,可没人给咱赔!你的钱给你妈交了,我给她说说,让她给你三块五块。”
“你自己留着买盒烟,要不就放你媳妇那。哪天你丈人那边有个啥事儿,省得找你妈要。要是她不高兴给、你媳妇还闹你,家里生气。”
女人都小气、却也都愿意照顾娘家;但是江军妈却不一定愿意照应江民丈人家,这很正常。
所以,江民小两口手里有俩钱儿,大家都方便。
江军妈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太计较,就能全家和睦!
江民又高兴又感激,“爸,等过年赶会了,我给你买个好烟袋。会上卖的烟袋锅子,还有黄铜的,金灿灿的,看着就跟金子做的一样。”
“不管多少钱,哪天我也给你买个,跟你腰里这个换着使。看你这个,抽了多少年,都熏黑了!”
爷俩正说着,如梅笑吟吟地从窑洞里出来了。
“叔,等哪天还让妞子来,跟我一起赶会去。天冷了,在家光弄几个兔子也是无聊,让她来找我玩儿。”
跟江军爸和江民打过招呼,如梅就
第404章 你家要票不?
几个人也都好奇,纷纷安抚着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伸着耳朵等着梁奶奶开口。
梁奶奶说:“其实也不是啥大事儿,就是咱庄上有几家过得艰难些,手里有几张票、没钱也是花不出去。托我问问你家,看要不”
众人都明白了,如梅也知道什么意思。
这个时代,在供销社里,很多东西都要票证,否则,有钱也买不来东西。
比如布票,大人孩子每年国家给发布票。比如,大人一丈三尺、小孩八尺.....
拿着布票、按照上面的定额,带上钱去供销社买布。
也就是说,你拿张三尺的布票,就能掏钱买三尺布;拿张三两的糖票,就可以买到三两糖!
不能超过上面的定额,想多买,供销社就不卖给你,这就是所谓的“统销”。意思是统一安排销售、定量供应。
不就因为国家穷、物资少,不能随心所欲的任谁随便买。
另外国家还安排“统购”,废品收购站不就是干这个的嘛......
副食品的票证更是五花八门,除了买盐不要票,其他不管是糖、蛋、肉、鱼......等等,都要票。
当然了,这些在供销社是必要的,而农村逢集赶会的乡下人,其实没有这些票也行。只要俩人谈好价钱,没票也卖给你。
卖家要的是钱,因为,对农村人来说,很少去供销社买东西,去了也是看稀罕,因为里面的东西贵、买不起!
当然了,农村人因为有队里分粮食,也就是说,不吃商品粮,因此,上级是不给发粮票的。
所以说,乡下人的粮食要是相互买卖的话,也无须粮票。你只要有钱,就能随便买,不管定额。
乡下人想要粮票,可以拿粮食跟有粮票的公家人换,当然了,也可以到粮店去换。
各省的粮票,相对于全国粮票,价钱
第405章 双喜临门
如梅笑笑,看着大家满是期盼的脸,说:“容我回家想想。要是家里又需要的东西,也不是不成。就是,我得算算。”
“过两天给你回个话。要的话,价钱肯定让他们满意。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如家不会坑他们,梁奶奶,你也给他们传个话。”
“就说我说的,等俺家们打算要的话,谁家有票、又用不着的,都给我送来就好。”
众人都很高兴,说:“家里都有几张没用的,你要是收的话,都给你送来。”
就连梁奶奶也说:“俺家抽盒子里也有两张糖票,怕把小孙子的牙吃坏喽,没敢买。”
如梅没有再多说,逗了梁跃进家的孩子几句,便转身走了。
一路上,如梅都在想。
要了有要了的好处,有了这些票,自己家的生活水平可就赶上县城甚至是城市了!
因为,供销社里的货都是从县供销社发下来的,也就是说,跟县里的流行趋势一样。
特别是衣服鞋子、家居摆设这些,更不用说。只要舍得花钱,不用进城,就能把家里布置得跟县城的工人家庭一样!
还有副食品,七十年代是标准的计划经济年代,主食和副食是严格分开管理的。
食糖、糖果、罐头、茶叶、调味品、乳制品、蜜制品、豆制品、饮料、饼干、糕点、小食品以及烟、酒、果品等等,供销社里其实都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