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烽烟万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冥九曲

    诸如此类惨状不胜枚举。就这样的状况,雅丹还想稳定军心简直是痴人说梦。

    赵云冷漠的观察了梭枪的抛射,对效果很满意。当机立断,下令停止投射,挺枪跃马冲向了雅丹。

    雅丹见梭枪停止了,长舒一口浊气,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欣慰。可在一抬头,只见那白马银枪的主将已经冲杀而至,看看此人相貌,心中不禁暗暗赞叹:人言常山赵子龙乃无双上将,与锦马超齐名;二人并称“西凉双雄”!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恐怕今日吾命休矣!

    再看赵云头顶白龙盔,雪白色的盔缨随风飘动,长着一张俊朗无比的面庞,双目若朗星,面色如白玉。身长八尺,穿着银鳞锁子连环甲,白色的披风垂在背后,犹如瀑布倾泻而下。马鞍桥下挂着一张宝雕弓,箭壶乃蟒皮所制,里面插满了雕翎羽箭。掌中银灿灿,明晃晃一杆龙胆亮银枪,座下宝驹赛龙雀,长长嘶鸣一声,宛若龙吟。不禁让人问一句,这神骏飞扬跋扈为谁雄

    雅丹心中战意全无,打起了退堂鼓。刚想调转马头返回,心中再次顾虑:这赵云箭术也闻名遐迩,据说他战河东之时,曾百步之外射中董卓盔缨。若如退兵,免不了一箭穿心。

    容不得雅丹考虑这许多,赵云已经杀到了他近前。雅丹慌忙迎战,赵云只出一枪,便挑飞了他左手中的一柄斩马刀。赵云与马超同出一辙的绕道侧面,他以腰为力源,前后两手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使出一击“枪锤”。雅丹挨上一记,打在后心之上,顿时甲叶子乱飞,他口中喷出鲜血,被这重重的枪锤打落马下。

    一个回合雅丹落马,他所部五千破军羌骑兵,本就被梭枪射的魂飞魄散,见主将落马,拼了命的往回败逃。




第五十九章 北宫伯玉殒命
    每一次疆场厮杀,会给人造成身体的伤残,和精神的痛苦。而且还会有很多人会丧失生命,甚至会让一些人患上心理疾病。

    彻里吉所部骑兵就是如此,面对强无敌的韩炜,他们总结就两个字:痛苦。这些破军羌骑再也不想打仗了,心中只想逃跑。虽然他们看到了北宫伯玉的大纛旗,但这跟逃命不冲突。所有的破军羌都认为,此战必败无疑,就算北宫伯玉前来支援又能如何

    可他们注定无法逃回居延塞,因为赵云跟马超已经率众而来。这些准备逃跑的人,将会面对一字长蛇阵的奥义,首尾绞杀。

    马超跟治无戴已经杀到,比赵云所部要早上一些。马超喊道:“投降者免死!”

    治无戴也是说道:“弟兄们,天将军在此,速速归顺,莫要在执迷不悟!”

    彻里吉所部一万人马,死伤将近四千。而剩下的六千人中,又有两千狼狈逃窜。剩下不到三千人还是对彻里吉比较忠心要与彻里吉共存亡。

    在这种紧要关头,投降才能保命。两千破军羌骑士又一次的临阵倒戈,投降了。尽管彻里吉声如炸雷的嘶吼:“投降者杀无赦!”可谁又会在意呢!

    混乱,无比的混乱。彻里吉根本敌不过庞德四将的围攻,又有马超在侧突击,他决定引颈就戮,慷慨就义。

    王双见势不妙,摘下流星锤一甩,朝着彻里吉坐骑而去,马匹一声悲鸣之后,彻里吉滚鞍落马,摔了个结结实实,昏了过去。韩炜立即下令:“绑了!”几名腾骧卫动作迅速,手脚麻利,将彻里吉五花大绑,抬回了本阵。

    彻里吉的亲卫屯长名叫俄何烧戈,见彻里吉被生擒,气的哇哇直叫,想要冲过去抢救。只见戴无治已经杀到身前,挡住了去路。戴无治说道:“俄何烧戈,你为何执迷不悟!快快降顺了天将军,不失大将之位。”

    “呸,狗娘养的。吃我一刀!”俄何烧戈骂了一声,举刀便砍。

    戴无治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也接不住俄何烧戈愤怒的一刀,眼看这刀来得凶狠,躲闪不及。戴无治准备认命了,他闭上了双眼。可只听一身惨叫传来,戴无治惊愕的睁开了眼,只见俄何烧戈已经落马毙命。

    而再一抬头,赫然是马超站在了他的面前,马超面无表情,说道:“似这等冥顽不灵之徒,不必多言,杀了就是。”说完,马超一晃里飞沙嘶缰,便继续杀敌去了。

    戴无治心中一阵暖意,他觉得马超并不像传闻中那么冷血无情。心中暗暗说道:天将军,从此我这条命就是你的了。而后收拾心情,一晃手中长枪,杀向那些不愿投降的破军羌。

    赵云此时也突破重围杀到了蛇腹处,见马超身后竟然带着一部分破军羌,他就知道这是临阵倒戈的缘故。旋即下令:“不可妄动,静观其变。”

    韩炜看着这乱局,着实头大。暮然间一抬头,只见北宫伯玉的大旗已经是越来越近。他觉得这是一个契机,当即说道:“全军冲锋!目标北宫伯玉!”

    只见韩炜



第六十章 韩孟炎封候拜将
    成公英游说三人,除了彻里吉愚忠以外,剩下的越吉跟雅丹都愿意归降。可归降是归降,并不是降的韩炜,而是要辅保新王北宫珏。

    韩炜的得到这个消息,也没有过多的考虑,因为这样已经不错了。旋即下令,西海郡成立,居延为附属国。北宫珏为居延羌王,雅丹为居延左国相,越吉为居延右国相。而西海郡的太守却是杨驹,十三部湟中义从驻守居延,就是为了震慑居延城。虽然居延王看似被韩炜承认,但实则已经不像北宫伯玉活着的时候那样。若如北宫珏想要东山再起,那杨驹是绝对不会放任不管的。

    一切安顿好之后,韩炜大捷班师回了武威。韩遂大喜过望,北宫伯玉的隐患终于彻底清除。他即刻让凉州长史梁鹄上表朝廷,为韩炜表功。毕竟西海郡废弃多年,如今重设,韩炜此举也算为大汉开疆扩土了。

    果然,一众扶汉派的老臣纷纷为韩炜歌功颂德,彷佛无视了董卓这个太师。

    董卓虽然生性残暴嗜杀,但也不能把这些汉朝老臣都杀了。索性不耐烦的言道:“众卿以为如何封赏韩炜为好”

    袁滂率先出班,也不理董卓,径直朝天子说道:“陛下,韩乃我大汉罕有的少年英雄,今番立此殊勋,若不大加封赏,恐怕要寒了戍边将士的心呐!”

    “臣,附议!”“臣也附议!”“臣等附议!”

    面对如此高的呼声,董卓脸色铁青,但也无话可说。见天子可怜兮兮的望着他,旋即说道:“既然如此,就请司徒定夺吧!某家先行一步了。哼!”说完,董卓大袖一甩,离开了金銮殿。

    小天子这才缓缓说道:“还请司徒定夺。”

    袁滂正色说道:“老臣以为,开疆扩土之功不可小觑。可封韩炜为榆中侯,拜为平寇将军,负责西凉所有羌胡事宜。再赏酒肉粮饷若干,以犒劳西凉的将士。亦可显出陛下皇恩浩荡,爱兵如子。”

    “准奏,司徒可为天使,执朕节钺亲赴凉州。”天子还能不应允韩炜可是强力的扶汉派,而且是最有实力前来洛阳勤王的。

    半个月后,袁滂拖着一把老骨头再次来到了凉州。等一切事宜办完,韩遂也是诚邀袁滂赴宴。参加宴会的自然是韩炜和袁涣三兄弟。此次韩炜的官爵都是袁滂一手促成,韩遂岂能不好生感谢一番

    平寇将军,虽然是杂号将军,但也是实打实三品将军。最终要的是榆中侯,这可是一个县侯,有些人终其一生可能也混不上一个乡侯。县侯是列侯里最高的一级,只有少数高级官吏和望族宗亲可以享有。

    列侯有封国,按封区户数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和产量征收地税,供其享用,称食邑。在封国无治民权。而其封国大小不等,大者相当于一个县,称侯国;小者为一乡、一亭。

    因而以其封国食邑的大小封县侯、乡侯、亭侯三等,并以其封地为名号。

    东汉实行两等封爵制,皇子封王,功臣封侯;列侯的名号,既是封国,又是赐爵。列侯的来源有四种。一是王子封侯,王在自己的封国内,以土封其子;二是功臣封侯;三是外戚恩泽侯;四是宦官侯。而这些侯爵之位可世袭。县侯以县立国,制度与西汉相同。乡侯、亭侯不立国,只设置家臣。东汉列侯的食邑亦高低不等。

     



第六十一章 闇,掩上之月也!
    韩炜封侯,西凉大小豪族纷纷前来道贺,允吾城内大小驿馆都是人满为患。韩府的门槛都被踩烂了,韩炜头大如斗,不厌其烦,索性也不露面,让任清风支应着。连着半个月都是如此,传言也就随之而来。

    “榆中侯如今独大,有取韩凉州而代之的势头。”

    “那可不!看看这些豪族,没有一个去武威的。”

    “对对对,榆中侯手里可是掌握着西凉最精锐的兵马!”

    “你们想多了,人家父子之间的事儿,掺和什么呢”

    ……………………

    一时间众说纷纭,韩炜多多少少也有所耳闻,他下意识就觉得,这是有人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便去找贾诩问询:“先生,当今流言四起,与我极为不利呀!”

    贾诩摆弄着院子里的葡萄藤,两手泥泞,而后用胳膊擦拭了头上的汗水,笑了笑:“哈哈,待葡萄成熟之时,我也试试酿制葡萄酒。”

    “要葡萄酒的话,我这里有的是。何苦自己种植!”韩炜见贾诩岔开了话题,有些不悦。

    贾诩摇摇头,笑道:“嘿嘿,我记得君侯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呐!我自己酿成了,也不必总看你脸色嘛。”

    “我何时给过你脸色!”韩炜脸一沉,怒道。

    “啧啧,这不就给了”贾诩抱着肩膀,咂嘴说道。

    韩炜哭笑不得,指着贾诩:“贾文和,你……你,算了,我也不跟你做口舌之争。别卖关子了,快回答我刚才的问题。”

    “韩凉州可曾召你去武威!”贾诩擦了擦手,问道。

    “不曾。”韩炜说道。

    “那可有书信下达!”贾诩又问。

    “没有。”韩炜又答。

    “把心搁在肚子里吧!别风声鹤唳的,你们是父子,如今的形势乃为子强父弱,定然会有人从中挑唆。可令尊何等样人岂会受这些流言蜚语所蛊惑”贾诩说完,又擦了把脸。

    贾诩的观点跟韩炜不谋而合。而韩炜却先入为主了,因为从内心里,他觉得跟韩遂可不是亲父子。

    想到这里,韩炜也释怀了,心中暗道:对呀,韩遂是我亲爹。不对,也不能算。只能算这具身体的亲爹。

    见韩炜纠结了半天,贾诩又问道:“君侯一向英明,这等小事还未曾想明白呢”

    “哦,哦。先生一席话,使我如拨云见日一般。受教了。”韩炜这才反应过来,急忙朝贾诩一拱手。

    贾诩又说道:“如此,君侯请回吧。没什么事儿,别总往我这里跑。”

    “为什么!你是我的谋主,我想来就来。”韩炜不服气的说道。

    贾诩诡异的一笑:“哈,君侯可知不下比以闇,不上同以疾下”

    “愿闻其详!”韩炜洗耳恭听。

    贾诩像个教书先生一般,侃侃而谈:“此言出自《荀子不苟》。意为:不在暗中结党营私愚弄天子,不去迎合天子去残害臣民。而这个‘闇’字也可理解为掩上之月也,至此君侯可明白!诩,既为君侯谋主,那也就不必在明面之上了。明里自有阎忠,这暗里才是贾诩!其中的利害关系,想必君侯自知了。”

    韩炜眼前一亮,旋即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不由得心中称赞:这贾诩果然厉害,竟然想要成立一个谍报组织!想到这里,即刻说道:“先生之意,炜,领会得。但凡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不管是人力、物力、财力我都会满足先生。”

    “有君侯此话,贾某就放心了。不过呢,此事重大,还要循序渐进。有什么需要,我会提前通知君侯的。”贾诩收起那一副玩世不恭的嘴脸,正色说道。

    韩炜



第六十二章竟然是墨家巨子
    ♂

    韩炜放眼细细打量着麹义,发现其也不是丑陋,把他的五官拿出来单独看,还算端正。只是凑在一起,就显得不协调,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

    麹忠看韩炜盯着自己兄弟看,以为是嫌弃麹义的面相,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毕竟麹义的面相很不讨喜。

    当年皇甫嵩征讨西羌,麹家军名声在外,自然就被征辟了。麹义带着族中义勇逢战必胜,立下汗马功劳。皇甫嵩大喜即刻将麹义征召为参将,带回洛阳面圣表功,奏章也写好了,要让麹义为护羌校尉。

    可惜灵帝刘宏不识真英雄,说麹义相貌有损天威,拜为护羌校尉会被羌胡蛮夷笑话。

    只因为麹义其貌不扬,他的仕途便就此一蹶不振了,灵帝刘宏只给他一个西都县尉。

    麹忠想起了当年自家兄弟的遭遇,尴尬的挠挠头,笑道:“君侯,犬弟其貌不扬,让君侯见笑了。”

    韩炜还沉浸在喜悦之中,自然是视麹忠的话。他一时间盯着麹义愣了,脑海之中全是麹义率领先登营攻城拔寨的景象。他两眼冒着金光,怎么看麹义怎么好,丝毫不在意麹义的面相。云贵霜用胳膊肘碰了碰韩炜,韩炜这才急忙收敛了失态,正色道:“人不可貌相,西凉有麹家贤兄弟,可谓大幸也伯信先生(麹忠表字),咱们名人不说暗话,我知道你此来之意。西平太守一职恐怕暂时不成,不过我可以举荐伯信可为西平长史,如何”这些豪族前来道贺,非是想从韩炜这里求得个一官半职罢了。即使弄个县令,那也不虚此行。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

    麹忠来此就是为了向韩炜投诚,目的也只为一个官职,只有做官一途才能保证西平郡第一大豪族之名。同时,他也庆幸自己当年没有跟云贵霜作对。旋即大喜跪拜:“多谢君侯知遇之恩。”

    韩炜搀扶起麹忠,又说道:“那仲节(麹义表字)就留在金城了,也不用回西都述职,直接就可以上任。至于文书,日后可以补办。”

    麹忠好奇的问道:“不知君侯要犬弟出任何职”

    韩炜笑了笑,说道:“职可任”

    麹忠不解的看着韩炜正想再次发问,却被韩炜打断道:“伯信权且心安,仲节虽军职,但他肩上的担子却着实不轻呐”

    麹忠看了自己的弟弟,兄弟二人又一起看向韩炜,等待他的答复。

    韩炜走到麹义切近,拍了拍他的肩膀,而后对麹忠说道:“仲节要为榆中侯府的侍卫统领。”

    麹忠听罢千恩万谢,他知道韩炜这是看重麹义。而麹忠以为韩炜看重麹义的原因是为了笼络凉州豪族的人心。他可不知道他的弟弟日后可是名震三国统兵将领。历史上,界桥之战打败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

    说起麹氏一族,倒是颇有渊源,原是鞠姓所改。

    西汉哀帝尚书令鞠谭由于受东平王刘云“瓠山立石”案件牵连被削职为民,公元四年王莽执政时被强迁西海郡,由此开始了“避难湟中、因居西平,改鞠为麹”隐姓埋名的日子。

    而原本鞠氏的渊源要追溯到战国,战国时期燕国太子姬升,因争位失败,逃走隐居改姓“鞠”,他的后人以鞠为姓,其后代有鞠武,官拜太傅,为燕国太子丹的老师。这个燕太子丹又辗转反侧成为了后来的墨家钜子,起兵反抗暴秦。

    墨家三派分为相里之墨,邓陵之墨,相夫之墨。三派各有不同,邓陵主要提倡是墨




第六十三章兵进上郡战匈奴
1...1617181920...1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