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烽烟万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冥九曲

    吕布拍了拍了赵云,笑道:“子龙,你的手段可是不赖,假以时日定在本侯之上。今后都是自己人了,改日咱们再切磋。”说完,吕布拱手告辞。

    庞德用手拍着斩马剑巨大的剑刃,连连咂舌:“啧啧,世道变了啊。这阶下囚一跃成了咱们主公的长辈。”

    就这样,韩炜带着人马返回大营。

    一时间,温侯吕布投降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河东。安邑城里,董璜闻言,急火攻心,背过了气去,被医者救醒之后,嚎啕大骂:“背主狗贼吕奉先,可恨,可恨啊!河东若失,叔父岂会饶我!啊……”

    董璜再次昏厥过去。

    又缓了良久,才缓过劲儿的董璜,目光呆滞,面如死灰,沉默不语。

    李儒等人都是焦急不安,怎地这璜公子反醒过来之后,变成了如此模样。

    终于,董璜咳嗽了一声,开口说道:“城外战况如何”

    “公子,韩炜所部兵马,将安邑城四门围堵,也不攻城。想必是要活活拖死我等呀。还望公子示下,该如何应对”李儒一脸忧虑的说道。

    “示下示你娘的下!你是军师,你来问我作甚”董璜闻言,恼羞成怒,怒骂李儒。

    李儒看见董璜发怒,心中反倒徒增一丝安宁,这证明了董璜还没有患上失心疯。

    董璜又道:“突围,倾尽城中所有的兵力,突围。”

    李儒听罢,插手应命,转身走了出去。

    这没有了吕布,董璜自然失去了精神支柱,如今心如死灰。他现在也不想逃回去见董卓,不由得便想要焚烧安邑,自己也在火中自尽算了。逃走又如何回了洛阳,董卓定然杀了自己。若不回洛阳的话,又能逃到何处去

    想到此处,董璜下定决心,要火烧安邑。

    樊稠、李肃分别带着剩下的几万西凉兵杀出了安邑城,困兽犹斗,作最后的一搏。

    然而,这分明就是以卵击石,光是樊稠一部人马,就有麹义的先登营围剿,这樊稠庸碌无能,怎可能杀出重围而且他运气太差,刚好碰上了立功心切的马超,被马超枪挑马下,斩了头颅。

    李肃更是出城便被流矢射中,落马身死。他所部兵马,纷纷缴械投降。

    这一场厮杀,从清晨一直旁晚,安邑城附近的积雪,被血水染红,血腥之气在空气中飘散开来,并州营很多招募的新兵,看着这尸山血海,肝胆俱裂,恶心非常,纷纷呕吐不止。

    韩炜看着这渗人的场景,不由得想起了那一年,自己与赵云在榆中城内追杀羌胡的情景,当年自己初入沙场,见此情景亦是呕吐。心中感慨:这就是乱世呀!此战之后,我也卸甲离鞍,好生休养一番。

    &




第一零三章 十八路诸侯讨董
    韩炜先放下了这份盟书,即刻擂鼓聚将,这李儒还没处理呢。

    少时,众将鱼贯而入。左边是韩炜麾下,右边站着以吕布为首的降将。

    李儒跪伏于地,很尴尬,看看周围都是熟人。吕布、张辽、段煨等人,他哪一个都认识。即刻主动说道:“榆中侯,在下愿意归降。”

    韩炜闭着眼,犹如老僧入定一般。

    多半晌,听到李儒之言,不由得冷笑道:“呵呵,狐鬼先生,我可没有这么大能耐使唤你。我呢,只能送你先走一步了!来人,把他推出辕门斩首!”韩炜此时绝然不会留下李儒的,只因为李儒是害死夜狼卫的罪魁祸首。

    “君侯饶命,君侯饶命啊。”李儒凄惨的求救,可韩炜却置之不理,但见王双把他架在肩头,就出了军中大帐。

    少时,便传来了凄惨的一声悲鸣,李儒一命呜呼,人头落地。

    韩炜斩了李儒,心情大好,夜狼卫的仇算是报了。而那些流窜河东郡的西凉骑兵,他自然也不能放过。说了要让董旻麾下所有人殉葬,就要言出必践。

    成公英看了看卫觊,二人相识点头,脸上一阵解恨的表情。

    散帐之后,韩炜留下贾诩、成公英二人商议讨董会盟一事。袁绍在盟书推选韩炜为盟主,韩炜拿不定主意,要问问他们二人的意思。

    待二人传阅了盟书之后,韩炜说道:“袁绍说天子下诏,要安邑会盟,共讨董卓。并推举我为盟主。这盟主,当还是不当”

    成公英笑道:“为何不当一定要当。”

    “文和的意思呢”韩炜看着皮笑肉不笑的贾诩,问道。

    贾诩闭目养神也不言语。少时,才开口言道:“当,自然是要当,以彰显公子实力。公子虎踞凉、并二州,兵精将勇,放眼天下又有何人堪当此任公子可在襄山下设一大本营,让各路诸侯安营扎寨。”

    韩炜看了看成公英,说道:“元才兄,就有劳你了,请尽快把大营安置妥当。”

    成公英点点头:“英,定不负重托。”

    韩炜攥紧了成公英的双手,说道:“兄长,自从你出事以后,我是寝食难安。这以后,厮杀疆场之事,你少做。我还是希望你留在我身边,这样我也心安。今日起,你就是副军师了。”

    成公英感激的点了点头,躬身施礼之后,退出帐去。

    贾诩看着成公英离去,频频点头,对韩炜说道:“元才赤胆忠心,允文允武,有儒将之风。公子得人,公子得人啊!”

    韩炜看了看贾诩,乐呵呵的说道:“得了吧,你执意让我立元才为副军师,是不是又准备返回西凉偷懒”

    “嘿嘿,知我者,君侯也。待讨董联盟成立,诩,自然隐退。”贾诩笑眯眯的看着韩炜说道。

    韩炜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也好,藏得深些,不能让天下人皆知有你这么个厉害角色在我身边。”

    河东大地外滨澎湃的黄河,内有绵延的襄山,被誉为“表里山河”。自华以西,名山七,一曰薄山。薄山者,襄山也,亦中条之异名。奇峰霞举,孤峰标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

    襄山脚下,好山,好水,好英雄。讨董联军设立了本阵大营,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要在此处共举大事,其声势浩大,威风凛凛。各路兵马依照秩序依山傍水安营下寨,营寨延绵二百余里。

    成公英正带着韩炜跟众将参观军中大帐,一腾骧卫进帐报道:“启禀君侯,寿春侯,扬州牧袁术;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求见。”

    韩炜一听,心中不由得鄙夷袁氏兄弟一番,他知道这俩兄弟都是来拣现成的。但他脸上不能表露出来,遂面带喜色说道:“善,有请进帐。”

    少时,袁氏兄弟齐齐入帐,纷纷拜见韩炜:“末将,袁绍(袁术)参见君侯。”

    “哈,二袁齐至,我联军定然是如虎添翼,来呀,看座。”韩炜旋即吩咐二人坐下。

    袁绍环视四周,频频拱手施礼,而后坐定,宛若苍松。

    而袁术就不一样了,他如今是一方刺史州牧,自然有诸侯的架子,不但无礼,更是冷哼一声,对众人不屑一顾。

    这里刚安置好袁氏兄弟,又有探马来报:“启禀君侯,兖州牧刘岱、徐州牧陶谦营外求见。”

    “刘公山、陶恭祖来了有请。”韩炜不再意外,他知道国贼董卓人人得而诛之,这些人都是来分功劳的。

    刘岱、陶谦二人正与诸人寒暄,又有探马报知:“北平太守公孙瓒也来在了营门前。”

    “多多益善,有请。”韩炜算是看明白了,这都是来凑热闹的,如今董卓势单力薄,就等着束手就擒了,这些好事者却都表现积极,打仗的时候也不见人影。

    毕竟沾上讨伐董卓联军,到时候定然会受到天子封赏,就算没有厚赐,也会有些许薄赏。将来说起来,也是为了大汉,为了社稷。不过之所以有这么些人来,说到底算是积累名望的一种手段。

    紧接着,冀州牧韩馥、并州牧王匡、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乔瑁紧紧相随。后面还有豫州牧孔伷,北海太守孔融两个老人家不辞辛劳的也来了。最后是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济北相鲍信三人。

    到此算是结束了,该来的都来了。

    空旷的大帐内骤然被充实了起来,韩炜环视四周,心中暗道:也罢,既来之则安之。

    &



第一零四章 曹孟德请战
    讨贼檄文宣读完毕,便是歃血为盟了。

    但见韩炜整衣升坛,肃声宣读盟词。他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无不激动。誓词朗诵完毕,韩炜焚香再拜,而后率先歃血。而后从第二镇副盟主袁绍往后以此类推,皆是神色肃穆,歃血为盟。最后,决定在距离安邑最近的大阳县城为囤积粮草之处,诸人公推袁术任粮草总提调官,安置联军的辎重。

    而在洛阳龟缩的董卓闻听一共来了十八镇人马,不由得破口大骂:“皆为无耻鼠辈,统统该死!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某家定要将这些个狗贼们千刀万剐。还有那个忤逆子吕奉先,悔不当初啊,不听先生之言。”说完,看了看身边的这名文士。

    此人乃董卓长史,刘艾。颇有智谋,可一直被李儒压制,不能一展才华。当年用赤兔马招降吕布之时,刘艾就说吕布来者不善,恐日后背主。

    刘艾说道:“主公,那些外放为官之人,在下也多次谏言,可惜都被李儒拦下。恐怕这些奏本,主公绝不曾看过吧。”

    “唉,李儒误我,李儒误我啊!”董卓面露苦涩,唉声叹气。

    殊不知诚如韩馥、刘岱、孔伷、孔融、张邈这些人能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都是董卓一手促成。他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而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可如今这些人竟然组成了讨伐自己的联盟,真是时也,命也。

    刘艾早已经排兵布阵妥当,他对董卓言道:“主公可命大将华雄据守箕关,任为大都督与韩炜针锋相对,务必要抵御联军这头一阵进攻。而后,主公可带李傕、郭汜、徐荣、胡轸四将坐镇汜水关以为后应。”

    董卓看了看刘艾,很感激。说道:“先生,某愧对你啊。”

    自古以来,由河内、洛阳,经过太行山到达河东的道路只有一条,即战国时期开始称之为轵道,后期称之为太行八陉之首的——轵关陉。后改名箕关,乃为兵家必争之地。

    联军大营,曹操请战攻箕关。诸侯阵中窃窃私语起来,有的说曹操阉宦之后,有的嘲笑当年曹操刺董失败之事,总是大都不看好曹操。

    伴随着韩炜阵阵咳嗽,大帐之中渐渐的安静下来。

    韩炜看了看曹操,只见曹操身材也将近七尺了,并没有想象那么矮。长相也是英气逼人,白皙的脸庞,浓郁的眉毛,鼻梁高挑,唇红齿白,除了那一双小眼睛符合三国演义的描写,别的都不一样。而此时的曹操也给人一种很自然,很飘逸的印象,没有丝毫的奸诈之感。

    韩炜对一众诸侯说道:“有孟德出马,定然大胜之。诸公,敬孟德一樽,预祝旗开得胜。”

    曹操豪气干云,一饮而尽,而后朝众人拱手,离了军中大帐。

    翌日,曹操已然登上了太行山,找了一处山顶,俯视箕关全貌。身后文有戏志才、程昱。武乃曹仁、曹洪。

    此间山势高耸,羊肠小道蜿蜒崎岖。树木萧条冷清,北风凛冽呼啸着,大雪缓缓飘落。曹操伸长脖子眺望时,不禁觉得无比的严寒。深山老林之中,人迹罕至,隐约可听到狼虫虎豹之嚎叫。

    感到此情此景,曹操不由得诗兴大发,脱口而出:“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众人听罢纷纷点头,很是赞赏此诗。

    戏志才率先击节赞曰:“主公此诗妙哉。”

    &



第一零五章 典军校尉夏侯渊
    大雪纷飞,寒风一阵又一阵吹过巍峨的太行山,山中植被众多,被大雪覆盖,极为适合埋伏。

    可是严寒的天气依然让埋伏在此处的夏侯渊无法冷静,心中火急火燎一般。士卒们也是一个个靠在树下,啃着干粮,休整待命,别看严寒难耐,可是这些士卒毫无怨言,一个个枕戈待命,随时准备战斗。

    这当然跟夏侯渊的治军严谨有着必然的联系,夏侯渊率领的部队,可称得上是三国第一急行军,正所谓:“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因为机动力超强,才安排夏侯渊伏兵此处。

    “咚……咚……咚”夏侯渊拿出水囊仰起脖子,烈酒从喉咙灌入,好不痛快。不时的用披风擦着胡须上的酒渍,开口言道:“伯济,探马可曾回来”

    郭淮咬了一口大饼,欠身施礼说道:“将军,三批人马,回来了一批,言道不曾有华雄的踪迹。”

    郭淮年少有为,身高七尺有余,长相也是颇为英俊,擅长兵法韬略,乃是夏侯渊的行军司马,深得曹操喜爱,再夏侯渊的再三央求之下,就被要过来了,对他可谓很是器重。

    夏侯渊性子急躁,骤然起身,双手负在身后,来回踱步。骤然地一转身说道:“莫不是军师算错了华雄不从此路走”毕竟戏志才年纪太轻,诸多将领都不太服气。

    郭淮摇摇头,说道:“军师算无遗策,应该错不了。”

    正说着呢,放出去的哨探就回来了,马上禀报夏侯渊。只见这名斥候,翻身下马,跪地说道:“启禀将军,敌军出动了,正往此处而来。”

    夏侯渊面露喜色,把手中的马鞭一甩,说道:“儿郎们,打起精神,随我伏击西凉狗贼。”只见一众士卒翻身上马,拿起手中兵刃,一个个脸上无比的兴奋,蓄势待发。

    华雄走在整个队伍的最前方,大队人马紧随其后。

    可箕关一众应募的喽啰兵一贯养尊处优,可没有西凉兵那种军事素养,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无精打采,更有甚者竟然还停下歇脚。

    副将也是本地人氏,看到手下兵丁受不了严寒,表示很理解,并没有阻止这些行军大忌。非但不阻止,嘴里还骂骂咧咧:“奶奶的,这贼老天是想冻死爷爷我啊。孩儿们,若是觉得冷等会找片林子,避避风雪,歇息歇息。”说着,手搭凉棚向前方的树林望去。

    这一望不要紧,只见半山腰旌旗林立,一队人马从山上杀来。副将顿时心中一激灵,汗就下来了,大喊道:“敌袭,有敌袭啊!”

    华雄整个队伍,瞬间慌乱起来。

    夏侯渊的人马从山上冲杀下来,郭淮一马当先,长枪往前一挥,爆喝一声:“儿郎们,随将军建功,杀啊!”

    战鼓军号之声悠扬而起,一时间喊杀声四起。这一票人马,刚才快被冻成冰雕了,故而一路杀将过来,凶狠异常,一个个都要出了这口恶气。

    夏侯渊眼中精芒一闪,一下子就看到了为首的华雄。心中想到:临行前军师交待,擒贼先擒王,这次的战功,我夏侯渊是立定了。
1...2930313233...1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