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厨无双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胜郭
第二百一十一章 成了!
刘备本来以为会听到,方莫又在贩卖自己的造反论。
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方莫居然会这么开口。
这是个什么意思
福泽后代
确实很有必要啊。
他的眼眶里渐渐的湿润了,想他都已经二十多了,居然连个孩子都没有,再看看在场的人,除了两个年级不大没有孩子的,另外两个,可都有自己的孩子啊。
可是,他终归会有自己的孩子。
就像是那个方莫所说的神仙说过的话一样,之后,他肯定会有的。
然而。
如果他的孩子,也要过那样的苦日子,他能够接受的了吗
不能!
因此,他必须要开始编织属于自己的大网了。
这张大网的名字,叫做党羽。
自有政治,或者说是自有政权以来,党羽便是一种很常见的东西,大部分的人,都会在得到了一定的地位后,开始编织属于自己的党羽大网。
然而这张大网编织很是不容易,一旦有人不那么坚实,他可能就会立刻落入下乘了。
想要让这张大网变得牢固,便必须要用自己的人。
因此他不顾其他人惊讶的目光,淡淡道:“我觉得你这个想法不错,让老有所依,幼有所教,本来便是我们的想法,不过我觉得吧,这其实还是差了一点的,比如我们需要将一些穷人家的孩子,也都归拢起来。”
“先试试吧,就在渔阳县内试试。”
编制好了一张大网,之后会怎么样呢
对于他自己来说,可能等他有一天从政治上退出后,有人会为了他而说话。
哪怕是平生当中做过了不少错事,都会被人给正名。
然后,这件事就变成了有争议的。
对于他的孩子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
他的孩子,不论他叫什么,之后都绝对不可能会重新走他这条艰难的道路了。
确实,现在看起来他一点都不艰难,甚至可以说是天下有数的俊杰。
可那是现在才有的。
之前他有什么
一间破房子,一个不算丑却贤惠的老婆,连狗都养不起,想要去看,就只能去集市上蹭一蹭。
想要出头的话,就必然还要遇到一个方莫这样的人。
可是,便寻史料,历史上有几个这样的人
没有啊!
或许有,但那都是为了帝王而服务的,从来没有人说像是方莫这么没有野心的。
虽然他总是贩卖天下大乱造反之类的,但他不听不就完了吗
他哪里知道。
这天下真的会大乱,到时候,他也会是扯旗造反的一员。
也不算是吧。
有了光武同志的带队后,他其实已经可以用另外一种话来描述自己了。
匡扶汉室。
如果下一代的天子可以辅佐,那他就是真正的去匡扶汉室。
如果不能扶起来,那他刘备自己,就是汉室。
现在知道,为什么没有人会在这件事上面追究他不够伪善了吧
因为不论是诸葛亮也好,还是他自己也罢,都算是忠于自己的理想了,别管是不是辅佐汉献帝,就献帝那样子,他能扶起来吗
说不定转头就把他给卖了。
他匡扶自己,就是匡扶汉室,这名头正的很。
谁让前面有一个光武呢
还有,后面的几个帝王当中,也有不少从地方选过去的,这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就像是现在的刘宏,也就是汉灵帝,他之前就是解渎亭侯。
而他最后却成了天子。
这代表着什么呢
这代表着,只要刘备的名字能够正过来,也就是说,他那个刘,能够跟刘邦扯上,那就代表着他自己也有继承权。
这还不是匡扶汉室吗那什么才是匡扶汉室
就是没有成功罢了。
成功了,他就又是另外的一个榜样,
第二百一十二章 准备
地方的选择,真的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土地基本都可以算是无主的。
比如诸葛亮随随便便就找了个茅庐,又比如各种书院学府,也都是建立在无人管辖的土地上,不对,也不能算是无人管辖,只能说是现在还没有人用这样的事情去赚钱。
现在这个时代,最赚钱的是什么
土地!
最不赚钱的是什么
土地!
简单来说,有两种情况。
一,如果是豪强,拿到了土地之后,可以轻轻松松的在自己原有的土地上,增加不知道多少的财富。
二,若是百姓,那么对不起,各种周全一样的人物都会找上门,用恐吓、威逼、敲打、欺辱,甚至屠杀等手段,将土地抢到自己手中。
前者不用缴纳过多的税款,因为人家的二大姑的大表姐的夫婿,说不定就是当地县令。
后者则是要缴纳各种苛捐杂税,尤其是越到后期这个问题也就越是严重。
所以前者赚钱,后者不赚钱,有时候还亏的连饭都吃不起,不仅如此,在他们虚弱无比的时候,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地痞流氓,过来找他们的麻烦,要把他们唯一的土地要过去,之后则是让他们变成隐秘人口,或者是直接变成死人。
越是古代,越是混乱。
后世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得体,同时又充满了血腥。
所有人。
都是贵族的后代。
哪怕是有例外的,但也绝对不多。
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从古至今能够将一个姓氏,一条血脉保存下去的,往上翻十多辈,肯定是一个贵族,而且势力还绝对不小。
百姓最是遭殃,每一代都会受到极大的屈辱,当然了,后世不同。
后世人人平等,已经完全不是封建可以比拟的了,但有些人,却每时每刻的都在说古代之好,真不知道他们要是到了古代,当了一个平头百姓会怎么样……
当贵族,那当然是好。
甚至随随便便的提出一个建言,说不定就能得到重用,但要是小老百姓……
就拿明代来说吧,百姓的活动范围就只有十里,也就是他土地范围内的十里地,是他的活动范围,如果超出,轻则被打一顿,重则丢了性命。
往前那就更是严苛了。
唐代稍好一些,毕竟李家本来就不算是出自名门,因此对于百姓还算关怀,但也就那样,真要是让那些当权者对普通人有什么怜悯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也就只有两三代好那么一点。
比如,汉初的多少年,都是还不错的,但自从武帝之后,也就慢慢的开始走上了这条路。
战争,那是要花钱的。
钱怎么来
真以为能够凭空变出来吗那都是百姓的血汗。
至于到了光武,事情就更加的复杂了,世家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让各地都实现了某种情况下的自治,比如说渔阳的张家,荆州的蒯家,颍川的陈家、荀家,中山的甄家,徐州的陈家(陈珪、陈登),徐州的麋家等等等等……这些基本都可以算是一些世家自治的典范,在当地他们所能够拥有的力量,远远超过太守、郡守之流。
因为人家家里,那是有入主中枢的人存在的,商人或许没有,但同样也是说一不二的存在,家里也有当官的。
土地,一直都在被兼并。
百姓则是流离失所。
若是有一个好的地主,那么不管怎么说,这一辈算是熬过去了,但要是到了下一代,比如说……后来的朱元璋。
这家伙就跟人放牧为生的,他的终生理想当时就是给刘德放好牛,之后找一个还算不错的媳妇,生个大胖小子给刘小德放牛,孙子给刘小小德放牛……
这算是好的,真的,他虽然遇到了一些不怎么友善的对待,但刘德那是保证他存活的一大帮助。
要是遇到了不好
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找一块地方……
想要名声大,首先就得有一个足够响亮的名字。
比如水镜山庄。
这名字就绝对够好,再加上司马徽等人的授课,更是让其名声显赫一时。
还有就是颍川书院。
这个书院,其实不能称之为书院。
不,是这个时代的所有书院,都还不被称之为书院。
真正的书院兴盛,是从唐之后的事情了,在之前的,基本就只是徒具其形,而无其实。
就拿颍川书院来说吧,根据郭嘉的说法,这其实就是一个家族私学,算是荀家当中的学院,平日里陈家的人也会过去教课,同样的,郭嘉也会过去听一听,但也就仅仅只是听一听了。
一个人,要是有天赋的话,看书就可以了。
比如诸葛亮。
躬耕于南阳,观其大略。
观其大略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随便翻翻的意思。
显然郭嘉就是一个比较有天赋的人,再加上人家陈家和荀家的家学,他这个已经有些陨落的颍川郭家,其实也就只能过去听听而已。
对此,他倒是说了一个不太好的评价……
太过自私,而无公之意也,不然的话,颍川未来才俊之多,堪称天下一绝。
什么意思呢
郭家的意思有两层。
一是说颍川书院太过自私了,根本就没有要教导其他人的意思,但另外一层意思,就颇有一种酸溜溜夹杂其中了。
同时还肯定了颍川书院是能够教导人才的好地方。
不然他恐怕也就不会加上好半句话了。
想到这些。
方莫便开始琢磨,这天下到底有谁还在闲暇当中,而且名声很大。
他的脑海里,瞬间就出现了一个人名。
郑玄。
不过想要让这家伙过来的话,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更加不用说拿他来吸引人了。
这就只能让他一点点的开始发展了。
“至于书院的名字……”
方莫走到门口的时候,回过头看了一眼渔阳二字,嘴角出现了一抹笑意,心中已经有了这个书院的名字。
渔阳书院。
很不错。
之后说不定还能够在这里衍生出其他的厉害学院也说不定,毕竟要是按照原有的历史去发展,之后将会是一个很兴盛的时代。
“但是!”
他颇有几分狠厉的开口嘟囔着:“绝对不能让他们将学院只是用来传授单一的知识,要让其他人才,也都能够加入,这里就涉及到政体改革了,只要能够改变成功,便能让更多的人去钻研其他的学科,比如说是数学、科学之类的。”
华夏文化,领先了两千年,不,甚至是四千多年五千年。
但是到了后世之后,由于大多只是学习八股,导致科学并没有发展起来,虽然火器在明朝就有了,但之后却显然被封禁了。
而想要让这一门学科繁衍下去,便必然需要前赴后继的人才。
同时,这些人还要占据大多数,不,只要一半以上就行了。
所以之后的分工,肯定也是要进行改变的,比如一个县内,官员就太少了,如果想要细分下来,便需要其他的人才了。
幸好这个时代还没有这样的开端,所以方莫可以随意的下手切割。
具体来说。
便是。
他可以随随便便的去搞事情,然后搞完了之后,一定要让这个时代富强,之后才会让人顺着当前的政体开始演化下去。
具体来说就是,有一些部门,必然是要掌握一定的话语权的。
这个不急,毕竟现在他自己还没开始扯旗造反呢。
但首先他要开辟一个学科,一个类似于数学或者科学的学科,将许多的东西教导下去,之后则是让这些人慢慢的去占据一些位置,到了最后,变成一种根本就不可或缺的存在,一旦缺少了,便会让统治者对于天下都没有统治的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