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的美丽人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贵妇

    这也是为什么二端特别看好金燮的原因,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小姨夫,也是她的私心,希望小姨能找到一个值得托付一生的伴侣。

    金燮此刻的心像丢了一半儿,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手里似乎还残存着小琴白皙小手的触感,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她并没有拒绝他,也没有在他握她手的时候挣脱,这是不是说明,她对自己也是有好感的呢

    想到这儿,金燮差点嘿嘿笑出声。惹得二端直拿大白眼翻他,能不能稳当点,能不能有点出息谈个恋爱,至于嘛

    一家人满载而归,二端一进院就跑去看妈妈,这会儿天已经擦黑了,楚睿云在厨房做饭呢。

    小心翼翼地从后面搂住妈妈的腰,当然只能搂住一半儿。“妈,你想我不”

    回头看见仰着头撒娇的姑娘,楚睿云笑起来:“不想。”

    闻言,二端瞪大了本来就大的眼睛,小嘴也配合地扁起来。“不可能!妈你就不要自欺欺人了!”

    楚睿云哪儿会不知道这是自己姑娘在逗她开心呢,笑吟吟地说:“哟,你还会用成语啦,能耐呀。”

    说到这个,二端马上忘了前一秒的事儿,得意地晃着脑袋说:“那是,我是谁啊周家二端呀!”

    “真嘚瑟。”老叔拿着从仓房捡的豆包进了厨房,正好听见二端臭屁,忍不住笑她。

    “老叔,我这可不是嘚瑟,我这叫自信!就是这么自信!”说完还摆了一个自认为帅气的造型,抹了一下根本不存在的小分头。

    这下妈妈和老叔都笑了,刚进来的爸爸和哥哥也笑了。好嘛,虽然厨房挺大,可这也进来太多人了。

    最后都被奶奶给撵出去了,只留下周景然帮着烧火。

    二端拉着妈妈回屋去讲秘密了,啥秘密当然是小姨的新恋情了。

    “妈,我跟你说,金叔叔喜欢我小姨。”二端神秘兮兮地跟妈妈咬耳朵,其实她这也算是让妈妈帮小姨把把关。

    楚睿云非常惊讶,按说小金和睿琴不是就见过一面么,还没说过话,咋就喜欢了该不是端端胡说八道吧

    一看表情就知道妈妈不信,二端也觉得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呢,

    “是真的,金叔叔还求我给他们制造说话的机会呢。”至于到底是她主动帮忙,还是金燮求她的,那就不重要啦。

    楚睿云将信将疑,要说端端是不会说谎的骗她的,可这才见了一面就能相中自己的妹妹确实长得带劲,按说小伙子见一面就看上也不是不可能。

    二端摇摇妈妈的胳膊,噘着嘴说:“妈,我觉得金叔叔还挺好的,比李叔叔好。”

    那倒是,金燮不论是长相还是家世都是个好人选,要是真和睿琴成了,可真是一桩大喜事。这么想着,楚睿琴就觉得二端说这个事儿最好是靠谱的。

    “你个小机灵鬼,还学会给你小姨牵红线了”楚睿琴刮刮二端的鼻子,刮完又捏了捏,生怕小孩子骨头软,鼻梁刮塌了。

    二端转动着大眼睛,古灵精怪的样子别提多可爱了。“嗯,我就不收媒人钱啦,谁让那是我小姨呢。”

    楚睿云噗嗤一下就乐了,她这个姑娘,猴精猴精的,说话可赶劲了。

    白天出门一趟,型子和端端都累了,所以晚上吃过饭早早就睡下了,至于楚睿云有没有旁敲侧击一下,二端就不得而知了。这大人的事儿嘛,大人管,小孩子二端也只能帮到这儿啦。

    腊月二十七一早,因为今天金燮要回省城了,奶奶特意把早饭做得丰盛许多,算是给金燮践行。

    一家子在大屋放了两张桌子,男的女的分开坐,热热闹闹地吃上早饭了。

    周景然估摸着宫月娥的家人今儿也该到了,按说也应该是一早到,不过人家没来过梨树屯,可能要耽搁一些时间。

    “小金呐,回去给你家里人带好儿,得空还来大娘家窜




第三十九章 见面
    等到了周家的院子,送走了车把式,周景然领着三个人就进了屋。

    大屋里,奶奶正带着宫月娥和二端一起剥花生仁呢,准备着过年的时候炸花生米。爷爷坐在一边裁红纸,要把灯笼糊上。

    冷不丁进来三个陌生人把屋里的人唬了一跳,只有宫月娥瞬间就眼睛一热,视线迷糊了。

    “小妹!”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唤道。

    宫月娥抽泣了两声,才带着哭腔喊:“大哥,二哥,小哥!”

    这回爷爷奶奶明白了,这是人宫家来人了。

    然后一家子就看宫家兄妹四人抱头痛哭,这也不好劝劝,只能围观了。

    趁着宫家三位哥哥询问妹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又是怎么到的梨树屯,奶奶领着二端去厨房烧水泡茶去了。爷爷也跟老叔去了型子和二端的屋,算是给这兄妹四人腾地儿。

    等宫月娥到厨房寻奶奶了,一家子才又进了大屋,这会儿宫家兄妹情绪也都稳定了。看到周家人进屋了,宫家哥哥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

    “来的路远吧,快喝点水吧。”

    “大娘,您快别忙了。我们打扰你们,实在是不好意思。”三兄弟里面最年长的赶紧站起来接过奶奶手里的杯子,十分的客气。

    “小妹都跟我们说了,是你们家收留了她,不然她都快饿死在外头了。家里头找她都快找疯了,谁也想不到她竟然坐火车走了这么远!”说起这件事,宫大哥简直痛心疾首。

    “丫头的事儿呢,她也和我们说了一些,你们给接回去,可要好好劝劝。不过这次遭了这回罪,丫头应该不会再干傻事儿了。”奶奶说完瞅了一眼宫月娥,宫月娥难为情地埋着头,离家出走差点饿死,她可再不干这么二的事儿了。

    “大娘,还是您有办法,管得了这丫头。小妹都是从小被惯坏了,为了找她,我们三个工作也都放下了,我父亲都急病了。”宫二哥虽然是批评宫月娥,可丝毫感觉不出生气,除了提到父亲语气有点伤感。

    “什么爸爸病了!”宫月娥一听炸毛儿了,因为自己离家,爸爸竟然病倒了么

    宫三哥赶紧安抚宫月娥:“没事没事,就是血压一下子高了,就晕了一下,现在已经没事了。知道了你的消息,他现在就盼着你早点回家。”

    宫月娥听了小哥的话,放心了一些,但是却非常自责。在周家呆的这几天,她想了很多,她之所以这么任性,就是因为知道爸爸疼爱她,舍不得她伤心。现在听到爸爸都病倒了,她可真是不孝。

    “大娘,你看,眼看就要过年了,我父亲也在家盼着小妹回家。我们想今天就领小妹走了。”宫大哥看得出这一家是善良的人,不然也不能收留小妹,还帮着联系他们。

    “你说的是,是得抓紧回家,那大娘就不留你们。这样,吃了饭再走,成不”奶奶说完也不等回答,起身就去厨房了。

    宫家哥哥没拦住,周景然赶忙劝:“你们总得吃饭啊,回京城的火车是下午四点半的,时间来得及。”

    宫月娥看了一眼周景然,这个人看着黑黑壮壮的,心思倒是细腻。这一次多亏了他,她才能顺顺利利地回家。

    “周大哥,谢谢你。”宫月娥说不出别的,但是她知道她应该说一句感谢。

    “哈哈,不谢不谢。”周景然爽朗地笑起来,这宫姑娘就算之前向他求助的时候,都没说过谢谢呢。

    “月娥姐,你叫错了,周大哥是我爸爸,



第四十章 再见还是再也不见
    招呼宫家兄妹四人吃了一顿香甜可口的农家饭,宫月娥吃了几天周家的饭,已经是很习惯了。至于她三个哥哥,那都是一肚子心眼儿的人,即使有点吃不惯农村的玉米面饼子,也都没有表现出来。

    只是心明眼亮的爷爷一瞅大男人一顿才吃一个饼子,就明白人家这是吃不惯他们粗粮,这得是啥样的家庭,磨得这么细的玉米面都吃不惯

    要是搁平时,家里来了客人,二端是非常愿意逗乐调节气氛的。不过月娥姐这三个哥哥,怎么嗓子眼儿比月娥姐还细在她看来,还是不饿!

    她一个从后世回来的人,吃惯了大米白面,蛋糕巧克力的人,吃起奶奶做的玉米饼子,依然觉得非常好吃。

    才八十年代,就有这么小资的人了玉米饼吃不惯,难不成他家从来都是大米白面的吃着

    宫月娥倒是没想那么多,这几天在周家吃饭,虽说都是家常饭菜,但是赶上杀年猪,她吃的其实真不算差了。虽然比起自家是差了许多,但周家大娘手艺好,饭菜滋味一点不差。

    更何况,她其实觉得这饭菜有妈妈的味道,比起家里那些专业家政人员做的,多了许多温情。

    不过宫月娥大快朵颐的样子,在宫家哥哥看来十分的不是滋味。曾几何时,宫家的小公主连粗茶淡饭都吃得这么香了

    看来他们的小妹是遭了不少罪啊,饿怕了吧平时在家都没见她饭量这么大的。宫家哥哥集体心疼起小妹了,决心回家之后无论无人不能再把人气跑了,这事儿得和老爷子好好商量商量。

    不能不说,这是个美丽的误会,宫月娥回去以后,全家人都对她百依百顺,生怕再把小姑奶奶气跑了。

    吃完饭,时间也不早了,周景林提早去了村里有驴车的人家帮着雇了车,送宫家人去火车站。

    周家人把宫家兄妹送出院子,在大门口话别。

    宫月娥给周家人鞠了个躬,十分诚心地感谢:“周大爷,周大娘,周大哥,周三哥,谢谢你们的照顾!我走了,以后有机会去北京玩,我招待你们。”

    爷爷和奶奶都微笑着客气道:“不谢不谢。”

    只有二端不以为然,你说上北京玩找你,也得找得到你啊。不过月娥姐虽然都上大学了,却过于单纯了,没什么社会阅历,她说这话纯属没过脑子。

    “端端,谢谢你这些天照顾姐姐,姐姐会想的你。”宫月娥蹲下身子,认真地对二端说。

    二端伸手摸摸宫月娥的脸,笑眯眯地说:“月娥姐,你可不要想我想的害了相思病。以后可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再离开家了。”

    宫月娥抱了抱二端小小的身子,眼泪在眼圈里打转,然后掩饰地低头抹了下眼角。

    “好了,上路吧,还得赶火车呢。大爷大娘,我们走了,谢谢你们。”宫二哥把宫月娥扶了起来,不想看妹子这么伤感。

    等驴车渐渐远去,二端放下跟月娥姐挥了半天的胳膊,轻轻叹了口气。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像流星,虽然有交集,但是交集过后却是背道而驰,再也不见了。

    月娥姐真是个美人儿,二端觉得自家帮助过她,算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情,也从来没想过要什么回报。可刚才月娥姐放开她跳上车子之前,在她耳朵边轻轻告诉她,她留了东西在大屋奶奶的针线笸箩里。

    二端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钱,月娥姐大概是想感谢他们家,不过给钱的肯定是她的哥哥们,这是一种回报,也是在避免麻烦。

    倒是不



第四十一章 过年啦
    腊月二十八,天气嘎嘎冷,不过对于猫冬的东北人来说,往自家温暖的炕头一坐,一家人唠唠嗑打打牌,小日子别提多美了。

    奶奶和妈妈合力和了一大盆面,放在炕头最热乎的地方,这是要发面。等面发起来,明儿就蒸各种面食。

    爷爷继续他的糊灯笼大业,二端和型子在一边给打下手。别看二端人小,可她是大人芯儿呀,给红纸涂浆糊,涂得可均匀了。爷爷看了,夸二端手巧。

    说起来,二端确实算是个手巧的女孩子,动手能力从小就特别强,什么东西,她看两遍就能学会。

    周家的这个灯笼架子,是周景林弄的铁条找人焊的,宫灯的造型。本来宫灯一般都是木头做的,不过不耐用。因为不耐烦年年都做,干脆焊了个铁架子的,这样只要过年之前重新糊好彩纸就成了。这时候也没人会画那种漂亮的纹样图案,爷爷干脆就糊上红纸,里面点上灯,也蛮好看的。

    爸爸和老叔也早早把灯笼杆准备好了,到时候把灯笼挂上,竖在院里就可以了。

    对联和福字自然是饱读诗书的姥爷给写的,一到过年,上门求对联的人就络绎不绝,姥爷干脆早早就裁纸写对联,这样人家来求,直接拿一副走。

    当然,去求对联的人,一般也不白要,会给姥爷家送几个鸡蛋啦,一碗腌菜啦,姥姥也不嫌弃,觉得这都是邻里之间礼尚往来。

    给二端家的对联,自然的姥爷精心写就的,不过二端看了一下,那是相当有时代特点啊。上联:富国安邦人欢财旺;下联:移风易俗送旧迎新。

    经历过从二十世纪跨越到二十一世纪的二端,常常觉得历史是一种轮回,而民俗民风也是轮回。

    就拿这对联来说吧,现在还是毛笔写的,再过些年,印刷的对联就开始占据主要地位了。不知道是大家觉得方便,还是会写一手好字的人越来越少了。

    各色的印刷对联,越来越精美,字体也不再是黑色,而是金色,甚至是金粉印制的。不过到了二端回来之前的年代,毛笔写的对联又开始受到大家的喜欢了,印刷品也开始复古,印成仿毛笔字的感觉。

    是大家在倒退么并不是,只是人们开始思考传统的意义了,开始怀旧了。

    祖孙三人糊灯笼,奶奶和妈妈挑小豆,倒是爸爸一早就和老叔出去了,二端没捞着问去哪儿,感觉爸爸神秘兮兮的。

    “型子,端端快出来,看爸爸买什么啦”听到爸爸的喊声,二端和哥哥对视一眼,放下手里的东西就跑出去了。

    到了房门口,就看见爸爸和老叔正卸车呢。二端一眼就看见了搁在地上的木头箱子,顿时眼睛就瞪大了。亲娘啊,电视!

    “哇,爸你给我买足球了!”型子倒是一眼就盯上了车把上挂着的足球,开心地跑过去。

    二端慢吞吞地跟在后面,视线一直没离开装电视机的那个木头箱子,不知道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

    “端端过来,爸爸答应你的小三轮儿,给你买了。”爸爸把之前答应买给二端的儿童三轮车放到地上,招呼他姑娘来看看满意不。

    小三轮儿倒是转移了一下二端的注意力,跑过去稳稳当当地骑上,蹬两下。老叔在一边拉着车把,让二端借点力。

    在院子里小骑了一圈儿,二端看到爸爸和老叔把电视机搬进屋了,就扔下心心念念的小车颠颠跟进去。

    屋子里,爷爷奶奶还有妈妈正围着电视机瞧来



第四十二章 过年啦(2)
    周家买了个大彩电的消息,不到半天就传开了,上家来瞧新鲜的人,把爷奶的屋都挤满了,二端只能陪着妈妈在他们屋里呆着。

    不过二端趴门缝看了看,真够吓人的,估计等下人走了,爷奶屋地能扫出一撮子土。
1...1112131415...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