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美丽人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贵妇
“木兰,你没事吧我不知道端端这么鲁莽,还闹到你学校来。”
&nbs
第九百三十章 洪水
“观众朋友们,我现在是在抗洪的第一线,我身后就是出现险情的长江九江大坝!我们的解放军官兵已经在这里奋战了三天三夜,成功的抵御了洪峰!现在险情还没有解除,参加抗洪抢险的战士们只能在大坝附近暂时休息,随时准备着投入新一轮的抗洪抢险之中。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抗洪抢险总指挥……”
电视里正在播放现场直播,画面里女记者穿着雨衣,顶着大雨在抗洪一线进行实时跟踪报道。
最近全国的家庭都从电视机里关注着关于特大洪水的报道,长江水域百年不遇的洪水,让全国人民都揪起了心。
周家小院儿里,爷爷奶奶刚看完新闻,也念叨起这洪水的事儿。
“咱家端端,是不是也去采访了电视里没见着人呢”
奶奶还巴望着能在电视里瞅瞅自家孙女儿呢,去一线采访很危险的,老太太担心呢。
“人家那是中央电视台,咱端端是跟着报社去采访的。不上电视。”
爷爷比奶奶清楚,给老伴儿解惑。
“哦,不上电视啊那也行,不上电视就不用往那个水边儿上凑合,咱端端怕水。”
奶奶听了倒也不遗憾,反而还有些小庆幸。
“嗯,是呢。这洪水太大了,都死了不少人了。房子也冲没了,连牲口都没剩下。”
爷爷眯缝着眼睛,感叹这洪水的无情。
“昨天新闻里不是还报了,有解放军战士为了堵堤坝,不小心让洪水冲走了,连尸首都没找到。”
奶奶摸着怀里的猫,老人家心最软,见不得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语气透着浓浓的伤感。
这猫是二端做义工的时候救助的一窝被丢弃的小猫崽其中一只,看着很投缘,就带回家给奶奶养着做伴儿。
小奶猫在奶奶手里乖巧极了,被奶奶干燥又略显粗糙的手抚摸,舒服得眼睛就眯起来。
“晚上端端要是打电话回来,记着提醒她注意安全呐。”
孩子在外头,家中的长辈最是牵挂,奶奶一边撸猫一边儿琢磨着等二端回来了,整点儿啥好吃喝犒劳她大孙女儿。
而此时的二端,正在洪灾发生的长江沿线做着跟踪报道。
今年发洪水她自然的心里有数,不过这是天灾,不像她小时候的森林大火是。所以她没办法阻止天灾的发生。
不过作为一名实习记者,她有她的使命。
要把最新最权威的报道发送回报社,这一年多她作为《北方周刊》的特约记者,已经站稳了脚跟,总编很赏识她,给了她很多机会。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她的资源不可谓不好。
这次发生洪灾,二端第一时间联系了报社,要求随《北方周刊》的记者一起出发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做跟踪报道。
原本主编并不想让一个学生去参与这么危险的采访任务,但是二端一再请求,并且详细地就自己的采访计划跟主编做了报告。
主编惊讶于她周全的准备和计划,被这个热血的年轻人打动了,同意她参加报社的采访队伍。
这次二端跟随一个前辈到了江西采访,前辈是以为四十多岁的胖胖的男记者吴中柳。他女儿和二端差不了几岁,二端一路上吃苦耐劳,和吴记者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一开始吴中柳被指派带一个还没毕业的新闻系学生,他还挺不情愿的。但是二端不仅稿子写的好,而且还懂摄影,可给吴中柳帮了不少忙,省了不少的事儿。
他发现这哪儿是个学生啊明明跟他这资深的老记者比起来也不差什么
第九百三十一章 猫腻
被江印煌称赞真有两下子的二端,这会儿正看着手里的资料眉头紧皱。
给她送资料的人见状也有些紧张,集团这次专门派他来协助周小姐工作,协调集团支援给灾区的物资。他知道这是行善积德的事情,而且亲眼看见灾区受灾的情况,工作起来半分不敢马虎。
这份资料是周小姐让他从云林集团押运物资的各个负责人手里汇总过来的救灾物资的发放情况,不光是云林集团的,还有其他慈善组织的救灾物资的数据。
二端这样做,其实是有目的的。她上辈子可是记得清清楚楚慈善总会后来曝光出来的丑闻,截流善款,延误救灾物资的发放。那一场暴风雨式的爆炸性新闻,席卷全国,冲击着公众对于慈善机构的信任度。
此后的很多年,人们做好事都习惯性地抱持着一个怀疑的态度。宁可自己揣着一兜子钱去灾区亲手发给受灾群众,都不愿意把善款捐给慈善组织,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善款能够足额地达到需要的人的手里。
这一次的洪灾,全国都动员了起来,老百姓心系灾区,慷慨解囊,捐款捐物。
二端希望能掌握一手资料,如果没有发现贪污善款物资的情况还则罢了,要是有,她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公众的信任危机,是一件非常可怕的时候。如果连权威的慈善组织都得不到大众的信赖,那岂不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
可惜老天似乎没有听到二端的祈祷,她对照着手里的清单明细,越看越觉得里头有问题。
“肖助理,你有没有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妥”
二端看完资料,语气有些低落,不似平时那么清亮。
肖助理注意到周小姐面色不太好看,就知道她应该也是发现了问题了。联想到洪灾发生以来,周小姐以及云林集团所做的努力,他大概明白她的心情为什么不好了。
“对外公示的物资和实际到位的物资是有出入的,善款也不太对的上号。救灾的款项是专款专用,所以不存在挪作他用的可能。那就是这里头有猫腻。小姐,这事儿咱们该插手嘛”
肖助理想的比较谨慎,毕竟作为权威的慈善组织,慈善总会的权威性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全社会的善款才会大部分都捐到慈善总会去了。
如果组织内部出现问题,那还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我还需要更详细的资料,咱们要是管,就得拿到铁证,有实锤才行。否则根本撼动不了他们。”
二端当然知道她想揭露慈善总会的丑闻并非易事,但是想到受灾的群众,被冲毁的家园,她明知道难,也要尝试去做。不是为了独家,不是为了名利,但求问心无愧。
“肖助理,这件事我知道想要揭发,有很多难度,但是我希望你能帮助我。我们一起来做这件事,不图别的,就为了这么多需要救助的民众,好吗”
这段时间肖助理协助二端工作,二端发现他是一个严谨细致的人,而且忠心耿耿。所以她也放心把自己的想法跟肖助理交流,希望得到他的协助。
“周小姐,您决定的事情,我一定帮您。我这就去想办法深入调查,一有消息我立马通知你。”
肖助理对二端言听计从,二端又用商量的语气问他,他心中感动,知道她这是给他选择的机会,不想勉强他。所以不用考虑,就拍着胸脯应下了差事。
“那好,我等你消息,不过你要注意安全,千万别暴露了。有什么困难处理不了一定要及时联系我,也可以从云林调人过
第九百三十二章 医院小事
二端和吴中柳两个人开着车来到了县医院,这里因为住了不少因洪灾而受伤的群众,所以显得十分的拥挤喧闹。m. 移动网
一部分医护人员被派往抗洪抢险的一线,留守医院的医护人员显然人手不足,有些捉襟见肘。
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人,从全国抽调来支援灾区的医护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灾区的需要,所以第二批志愿者已经在赶来灾区的路上。之后还会有第三批,第四批。
二端临出发来灾区采访之前,还给现在已经在卫生部任职岑菲去过电话,把她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跟岑菲说了,得到了岑菲的认可。从全国抽调一批又一批的医护志愿者到灾区救援,就是岑菲提出来的。因为二端告诉她灾区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严重和持久,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果然灾情从六月初现端倪,一直持续到了七月,现在看来可能要延绵到八月。
这样长时间的灾情,仅仅靠一批志愿者的力量是根本无法支撑的。只有形成一个循环轮换的机制,才能够顺利平稳地保障灾区的医疗卫生工作。
“我看咨询台太忙了,咱们还是自己找找吧住院部……这里,在三楼。”
吴中柳一瞧咨询台只有一个护士,一个人应付着围成满满登登的许多患者和家属,就决定不去给人家添麻烦了。
带着二端看了医院的平面指示图,自力更生,去三楼找人。
到了三楼,找了个护士一问,她还真知道那位受伤的女记者住哪间病房。
敲了敲门,得到里面的允许,吴中柳推门而入,二端跟在他身后。
因为病患激增,所以原本是四人间的病房,这会儿加床住了六个人。
“请问您是张记者吧”
吴中柳扫了一圈儿,就把目光锁定在靠窗户那张床上躺着的一个年轻的女孩身上。抬脚走过去,礼貌地询问。
女记者挺意外有人来看她,但是一瞧二端的装束,就知道是同行儿。
“我是。请问你们有什么事嘛”
女记者脸上有擦伤,脸色也不太好,但是好在精气神儿还可以。
二端把手里提着的一袋水果放在女记者病床旁边的小柜子上,这还是今天肖助理给她带过来的呢。现在灾区物资紧缺,能搞到水果简直是一件难度系数奇高的事情。
二端想着自己的同行受了这么重的伤,她比自己更需要营养。
“我们听说了您的事情,所以想来探望一下,顺便采访一下你,不知道方便不方便”
吴中柳开门见山,都是同行,就不搞那些虚的了。
二端注意到张记者的目光扫了好几眼她带来的水果,估摸着她也是在灾区呆了挺长时间,应该很久没吃到过新鲜水果了。现在又受着伤,吃不上什么可口的食物,新鲜水果可不就吸引力巨大嘛。
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红彤彤的苹果,一看就鲜嫩多汁,二端晃了晃苹果道:“我去给你洗个苹果吃吧,我看你嘴唇都脱皮了,太缺乏维生素了。”
张记者有些不好意思,但是随即也坦然地笑笑,没跟二端客气:“那真是谢谢你了,我都已经半个月没吃过水果了,我就不跟你客气了,实在是馋了。”
二端挺喜欢张记者的坦率,笑着摇摇头道:“没事儿,我能理解你。我去给你洗干净,这里还有,你还想吃点别的嘛”
一边说,二端一边撑开袋子,让张记者自己看里头的水果。其实就是一些在京城常见的香蕉,梨什么的。
“我还是先吃个苹果吧,省着点儿吃,嘿嘿。”
张记者瞧了瞧,然后俏皮地吐吐舌头。
“那行,等想想吃的时候再吃。不过别留着不舍得吃啊,水果就要趁新鲜吃。”
二端把袋子系上,往桌面里头推了推,就拿着苹果出去找水房去了。
住院区的走廊里都加了床,躺着一些病情稍微轻一些的伤患。
&nb
第九百三十三章 相处
回到病房,二端晃晃手里的半个苹果,递给正跟吴老师谈话的张记者,解释道:“刚遇上一个想给女儿买水果的大姐,掰了半个给她。”
张记者接过去,笑着点点头,说:“谢谢你呀,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我姓周,周端端,是跟着吴老师实习的。”
二端摆弄着相机,想等下给张记者拍几张照片。
“我听你普通话说的很好,是学播音的嘛”
张记者一边吃苹果,一边竟和二端聊起了天儿。
二端瞅了一眼吴老师,见吴老师正在本子上快速写着什么,应该是刚才跟张记者聊的一些素材。
“不是,我是学新闻的。”
虽然二端是东北人,但是她属于普通话和东北话自由切换的那种,完全无缝衔接。
不像她爸,从始至终说话都带着那么一丢丢抹不去的家乡味儿,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是乡音不改。
好在东北话比较接近普通话的发音,并不难懂,所以也没人去挑剔云林董事长的口音了。
“张记者,我给你拍两张照片可以嘛我保证把你拍的美美的。”
二端半开玩笑道,主要她也是女孩子,自然懂女孩子爱美和注意形象的心态。虽然张记者卧病在床,但是二端觉得她还是很好看的。
年轻女孩子凑到一起就是容易拉近距离,张记者嘴里含着苹果,笑着点点头,心情状似不错。
吴中柳的书写告一段落,见两个女孩子聊得很投机,也跟着笑道:“还是你们女孩好沟通,看来我们小周和张记者很投契。”
接下来的采访很顺利,三个人像聊天一般,聊了很多张记者在灾区采访的事情,还有当时救孩子的时候惊险的场景。说到这一段儿的时候,张记者显然心有余悸。
“其实我当时真的什么都没想,顾不上。那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也不知道怎么就被人给遗忘在楼上了。那一片儿的居民都撤离了,我是最后一拨儿经过那里的人。要是我没发现那孩子,他估计就悬了。当时把他送上救生船我真是一点儿劲儿都没有了,一脱力就不小心被水卷走了。还好我命大,不然我妈估计要把我从地里刨出来抽打一顿。”
张记者语气虽然很活泼的样子,但是二端看得出来,经历了一番生死的考验,她不怕是不可能的。可恰恰就是因为每个人都畏惧死亡,所以才显得他们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的选择那么的可贵和无私。
“你出事的事情家里人知道嘛”
吴中柳听张记者提起妈妈,就顺嘴问了一句。
“还不知道,我没让跟我家里说,怕他们担心。”
张记者叹了口气,她出来工作,结果差点命都没了。要是让她父母知道,还不得吓掉魂儿
“你这腿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不如回家去休养呀。”
二端知道张记者的腿断了,想恢复工作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