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是学霸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鸿尘逍遥
第六百八十二章
《数学新进展》官网的预售界面。
短短一天不到的功夫,预售的数字已经来到了三万多册。
这个数字是相当夸张的。
要清楚。
《数学新进展》属于专业性很强的期刊,主要面对的客户是各国的数学家。
普通人只要脑子没抽,就不会买专业性这么强的期刊当做闲鱼时间的读物。
并且,《数学新进展》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再加上还有其余三家顶尖期刊竞争的缘故。
因此。
平均下来的话。
每一期的数学新进展大概只能卖上几千册。
一期卖出上万册。
这在《数学新进展》的历史上不是没有过,但只有那寥寥几次而已。
但三万册的话……
还真是打破了《数学新进展》的历史记录。
估计还是在短时间内很难超越的那样。
当然。
即便是卖出三万册,出版社那边也赚不到太多钱。
不过。
这对于《数学新进展》名气和地位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一家期刊在业内的地位,销量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地位越高,影响力越大,愿意购买你期刊的人数就越多。
相反。
那些名气不大的sci期刊,在销量上就会显得相当可怜。
而这次的事件,足够《数学新进展》的业内地位再上一层楼。
…………
《数学新进展》总部,主编办公室。
马克龙主编向顾律发送了一封邮件。
在邮件中,马克龙主编向顾律说明了论文验证工作已经完成,并附加了一些感激的话。
这次,新一期的《数学新进展》之所以会拥有这么高的销量,极大部分原因要归功于顾律的这篇论文。
要是没顾律这篇论文的话,这次提前发刊可以有三四千的销量就不错了。
但顾律的论文一算上。
这个数字就整整翻了十倍。
并且这还不是部。
顾律这篇论文对《数学新进展》所带来的效益远不止这些。
可以预见的是。
在顾律这篇有关同代理论的论文公开之后,会有不知多少数学家扑身投入到同代理论的研究工作当中去。
学术界,有一个名词叫做‘影响因子’。
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
这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数学家们想要钻研同代理论,不可避免的会引用顾律的这篇文章。
届时。
《数学新进展》完可以通过顾律的这篇文章,将他们期刊这一年的影响因子拉高不少。
去年,综合《数学新进展》年一百五十篇论文,其影响因子为1058。
排在头把交椅的《数学年刊》影响因子是2111。
而今年,借助于顾律的这篇论文,马克龙主编有把握将《数学新进展》的影响因子提高到十五以上,缩小与《数学年刊》的差距。
…………
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下。
三天后。
新一期的《数学新进展》终于排版印刷完成,开始正式发行。
德国国内的客户在当天就收到了邮寄过来的杂志。
而国外的那些客户,则视距离远近不同,三天到一周内才开始陆续收到快递。
在新一期的《数学新进展》中,顾律的论文就排在整本书的第一篇,众人翻一下就可以翻到。
论文的篇幅很长,所以这期的《数学新进展》显得格外厚重。
许多几何和代数领域的数学家在收到杂志后,就迫不及待的第一时间打开翻阅。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群人的双眼中的光芒愈发的璀璨。
论文很长,短时间内肯定没办法看完。
但那群数学家们就宛若是彻底忘记了时间一般,不吃饭,不睡觉,甚至连上厕所都忘记了,就是一整天都抱着这本书在疯狂的啃着。
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朝闻道,夕死可矣!
现在正在阅读顾律这篇论文的数学家们,不少人都是这样的感受。
或许……
众人之前曾幻想过,在若干年后的将来,会有一套可以将几何与代数实现统一的理论出现。
但,打死他们都没有想到。
这个将来会来的这么快,来的这么措不及防。
搞得他们一时间不知道是该欢喜,还是该忧愁。
欢喜的是数学界又有一项重磅成果问世。
忧愁的是,随着这一重磅成果的问世,数学界的格局也将随之改变。
在波澜壮阔,风云诡谲的当下,充满了很多的机遇,但,挑战会变得更加艰难。
…………
又是一个三天。
这时候,第一批收到货的数学家们,已经不眠不休的爆肝读完了顾律的这篇论文,开始等不及的跑到论坛上去讨论。
“爆肝四十八小时终于拜读完顾教授的大作,只能说,自愧不如!”
“同代理论啊,没想到真的被顾教授给搞出来了。但,这才仅仅过去四个月而已啊!”
“同代理论一问世,估计数学界要天翻地覆了!”
“是啊,我是几何方向的,大半夜被导师用电话叫醒去拜读顾教授的论文,可是我只是一个研究生,完读不懂啊!”
“哈哈,可怜一下楼上。不过顾教授的这篇论文的确有难度,啃了十多个小时才啃完三分之一不到,现在上论坛来换换脑子。”
“当初看衰顾教授的那群人哪里去了,还有位说要效仿老八吃粑粑的那个,我把你id记下来了,可千万不要赖账。”
“按照目前这势头,顾教授在下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召开前将几何-代数-拓扑大一统理论构建出来,并不是没有可能啊!”
“要真的可以的话,那估计顾教授要封神了吧!”
“啊啊啊!气死我了,当初我是有机会加入顾教授的课题组的,但听了论坛上某些人的言论,就没有去报名,现在一想,简直后悔的要死。”
“我也是,后悔中。”
“俺也一样!”
“后悔+1!”
许多人在论坛上对几个月前不智的举动表示后悔。
要是当初他们果断一点。
那现在和顾教授共享这份荣光的就是他们了。
“别在这唉声叹气了,告诉各位一个好消息,顾教授的课题组又开始纳新了,快去报名啊!”
。
(iishu)是,,,,!
第六百八十三章 爆炸的邮箱
【】(iishu),
第六百八十三章
顾教授课题组再次纳新?
众人刚开始还怀疑这是一个假消息,可是当看到顾律最新更新的一条推特后,这些疑虑就部言笑云散。
在论坛上因为顾律的这篇论文讨论的沸沸扬扬的时候,顾律恰到时机的发布了一条推特。
推特很长。
不过概括一下,大体意思就是诚邀世界几何、代数、拓扑领域的数学家,加入到几何-代数-拓扑大一统理论的后续研究当中。
这又是顾律面向世界数学家发布了一条召集令。
不过和上次大大不同的是……
这一次。
不会再有人去看衰顾律。
当初,在顾律第一次发出召集令的时候,许多数学家并不认为顾律有那个实力去将几何-代数-拓扑大一统理论构建出来。
因此在犹豫踌躇之后,没有选择报名加入顾律的课题组当中。
但这次不一样了。
同代理论的问世,证明了顾律完有那个水平,将几何-代数-拓扑大一统理论成功构建。
这时候。
众人当再次面对顾律发出的召集令时,态度得到极大的改变。
报名。
一定要报名!
许多数学家明明知道被选上的几率很小,但仍旧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报名。
梦想还要是有的,反正又不占地方。
没被选中无所谓。
但要是万一被选中,那可以说是瞬间飞黄腾达。
毕竟。
按照目前的趋势,顾教授将几何-代数-拓扑大一统理论构建成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到时。
等几何-代数-拓扑大一统理论一问世,他们这群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会在各自的履历中增添光鲜亮丽的一笔。
并且,他们的名字还会被记载进史册中,随着几何-代数-拓扑大一统理论一起名垂千古。
这是一份多么大的殊荣啊!
所以……
没有多少犹豫。
只要是几何、代数、拓扑这三个领域的数学家,在看到顾律更新的这条推特后,就第一时间向顾律的邮箱投递简历报名。
甚至,连不少非这三个方向的数学家,都碰运气的给顾律投了自荐信。
…………
于是。
等晚上顾律回到家打开电脑查看自己邮箱的时候。
就发现在收件箱里,静静的躺着近千封的未读邮件。
虽然内心早有预测,但是当真正瞅见这个数字的时候,顾律的内心还是暗暗的咂舌不已。
“这群人,还真是疯狂啊!”
顾律估计,这近千封的简历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毕竟。
由于时差的缘故。
米国等一些地区现在还处在深夜凌晨。
等米国那群数学家反应过来后,这个数字还会变的更加的疯狂。
果不其然……
就在顾律摸着下巴思索的这点时间,未读邮件的数字又增加了几十封。
“唉,早知道就不弄这么大动静了。”望着邮箱中那密密麻麻的邮件,顾律无奈的扶了一下额头。
这一次。
顾律是打算给课题组招纳新的研究人员。
但这个数字不会多。
顾律估摸着,二十人左右差不多就够了。
加上原先的三十人,共计五十人。
这个数字差不多刚刚好。
顾律不想让课题组的人数太多。
一个方面是人数一多,不方便管理。
另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课题组人数太多的话,容易导致研究任务划分的太过于分散,造成有人划水的现象。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个道理顾律还是懂的。
虽然说人多力量大。
但是太多的研究人员对于顾律的课题组而言,完是没有必要的。
五十人,足够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