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天仙途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荆柯守
“相反,严禁海贸,虽一时可以禁止倭寇,但长远来说,雪上加霜。”
 
第八十一章平倭策
裴子云却是不惧,笑着:“总督大人,现在朝廷一统天下,编治郡县,当徐徐解甲归田。””
“您到应州,鼓励垦荒、扶植农桑、安抚百姓、推行文治,开地两十万亩,可谓善政,可是现在倭寇袭击沿海,破县,刺杀,朝廷为了颜面,也为早日肃清倭寇,必要给济北侯兵权,大人,你觉得朝廷会怎么样看你呢”
“解甲归田是常态,朝廷大政也有轻重缓急,剿灭倭寇是战事,自先于归田!”总督目光一闪,思虑答着。
“没错,可济北侯围剿或要数年,这时间内,倭寇袭扰糜烂一方,是谁之责朝廷初定,就有贼寇糜烂,不能推行大政,大人,您觉得考课会怎么样评价”
“远则三四年,近则一两年,我的话就必有应验。”裴子云淡淡的说着。
总督原就有着这方面担忧,这时裴子云说透,脸色一变,心里暗想:“难道这人不是济北侯的人”
当下向着裴子云问:“还请裴解元教我!”
裴子云笑着:“此时易耳,可以上折子。”
“裴解元,单上一个折子就能解决,何必求问于你呢”总督说着,默然注视裴子云,一时还弄不清,这人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哗众取宠,片刻才说:“不说这些空的,你有好计,就说罢!”
“哈哈,此事易耳,还请总督大人上得笔墨纸砚。”裴子云目光一闪,说着。
“此人真的有货”总督深深望了一眼,就唤着人来,笔墨纸砚立刻上齐,裴子云拿过镇纸压在纸上。
总督站在一侧,裴子云持笔在书籍正中写着:“平倭策!”
“好大的口气!”
总督就是看去,不过不得不承认字迹优美工整,再见得裴子云一笔挥成,接着就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并且口颂大意。
“前朝罢市舶司,严海禁,故商人与扶桑商贸渠道堵死,内地之铁锅、丝绸,扶桑之白银、黄金,如此暴利,内地亡命之徒铤而走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扶桑浪人人人皆以入海劫掠为荣。”
“现有人重申禁海,实是抱薪救火,越演越烈。”
“且扶桑是倭寇发源地,不能断绝根本,一时围剿无益,而一省之兵用在围剿海盗上,又耗费多少钱粮”
“故平倭之略,首在开海禁,断扶桑浪人掠夺之利,富大徐之库税,丝绸,瓷器,茶叶,铁锅,铁针等物入得扶桑,回之白银,黄金,此大利也”
“且可使半商半盗之民,大半转成良民,有合法之途,几人冒死”
“此策就可使虽言倭寇,实是内贼的水贼分化大半,内地亡命就算有,也不成气候,只剩扶桑浪人了。”
“又应遣派使臣去扶桑,令扶桑管束浪人,扶桑不肯,就可名正言顺伐之。”
“得此大义,派遣水师剿灭不服,只要水师三千足之!”
“不数年,国可足,民可富,贼可绝也。”
“不耗朝廷饷银,更不必用济北侯主持军事,大政可安也。”
总督在一侧读着,直到读完,先是一怔,紧接就是无语,他是总督,当然明白这策的要害。
首先就是大徐初立,特别是皇上身体不好,为了太子顺利接班,要紧的是瓦解兵权,回归文治,用济北侯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次就是正因为大徐初立,百姓才从乱世,国库空虚,所以一切耗费巨量饷银的都很难通过,或者不得不通过也会产生恶感。
此策就紧扣“由武到文”、“不耗饷银”的要点,并且能解决倭寇,此策一上,断无不许之理,而且成功率很高。
而且从此策看,此人肯定不是济北侯的人,因为济北侯重掌兵权的唯一理由就是有倭寇,必须用他,现在这计就是不动声色断了济北侯的根——这不可能是暗间,因为太狠了。
当下叹息:“昨日我还跟夫人说起这事,有着担忧,不想今日解元就给了我这番大礼,说心里话,我对解元公这样奇才,甚是嫉妒啊!”
解元公是尊称,这还是总督第一次这样称呼,裴子云一怔,不想总督会说出这样的话,正要想措辞回答,总督突起身一躬:“我身一方总督,不能剿灭倭寇,今日有了解元这计,倭寇日子已不久,我代沿海万民,感谢于解元。”
裴子云听着总督的话,也是一怔,不过暗暗佩服,这总督的确了得,这样肯低尊降贵折节下士,连忙还礼,说:“学生也是应州之人,为总督大人出一点微薄之力,是我的本分。”
总督却说着:“解元日后要是有所求,不违背国法人伦,我必竭尽全力。”
这话说的诚恳,裴子云坐直了身子侃侃说:“我家有田五百亩,丰衣足食,又入了道门,别无所求,不过我师门祖师,前朝封得真人,要是能打点,使朝廷赐封师门祖师为真君,学生就感激不尽。”
总督一怔,沉吟了一会,这才笑着:“此事虽有点难度,但只要运作得当,也可办理,只是要分薄解元的功劳了。”
裴子云笑着:“此小事尔,学生已经是世外之人,还谈什么功劳,大人尽管去办,我是静待大人佳音了。”
说着,就告辞出去,话说裴子云不是不知道,自己提出这要求,自己的功劳就用完大半,但上位者恩情本来就难维持,而且自己又不能在仕途上进步,换取这个其实很值。
当下洒脱出去,送了裴子云,总督望着裴子云飘然离去的身影,真有出世之姿,不由失声:“真是奇男子也!”
&nbs
第八十二章圣旨
良久,一个倭人禀告:“首领,我们已攻破了镇子,掠夺大笔钱财女人,该如何做”
“这么快就打破了镇子我们损失多少,是否还能破县”这首领说着。
“首领,这镇子只有民团,又有内应,损失了些我们就打破了,但县城我们没有内应,不过可以一试,要是有强烈抵抗,我们可攻打别处。”这人就这样说着。
“好,就这样打。”这个首领这命令。
大火熊熊,狼烟四起,周围镇县都是惊恐,调集厢兵,同时派遣人马向着郡里快马加鞭,都是惊恐。
“驾,驾”
清晨就有着马匹直入州府,总督正睡的安稳,就有管家敲门,听有紧急军情,披衣到了议事厅,传令官就取着紧急军情上报。
总督接过一看,脸色瞬间就是变了,大骂:“倭寇居袭击了沿海。”
“快,快给我备官服,召集诸将议事!”总督发布命令说。
等济北侯到了总督府,不少文官正和几个将军在探讨着军情,见济北侯到来,连忙上前施礼。
济北侯略一点首而入,对着总督略一施礼,本来议论的大厅变得鸦雀无声,总督见此威慑,突一阵紧张,感受到了积功十数年的济北侯的威风。
“自己终是文官,不能和这相比,不过我有朝廷,有着名分。”总督暗暗想着。
“总督大人,此事紧急,还望大人迅速决断,让侯爷领兵出战,主持剿灭倭寇事宜。”就有一个武将上前请命。
这时,一个叫赵悍的副将上前,说:“此事万万不可,倭寇肆虐,总督大人亲自节制诸军,领着侯爷,还有诸多武将以及大军,前去扫荡,这才是正理。”
济北侯冷冷的扫了一眼,没有说话。
文官也都是上前说:“总督大人,应当这样,现在倭寇袭扰,糜烂数郡,还需大人清扫才是。”
“那就这样,我亲自节制诸军,明日一早就领军出发,只是今夜也必须发布命令出去,命令诸卫动员。”总督也读过兵书,突发事有些慌乱,只稍后就是镇定了下来,发布命令。
书记官在一旁记录着,总督这时思虑了一会,回过首:“这次出击,我调取州府两卫,留下一卫,同时命水师出击,陈将军何在,现在立刻回去整理水师军备,一早就出发!”
“是,总督大人,我立刻去准备。”水师陈将军披甲衣上前接过了军令,就出门而去。
“来人,我要草拟奏章,我要上报紧急军情。”总督吩咐,这倭寇之乱,必须要出动兵马准备,同时上报给朝廷。”
“明日诸将汇聚,出发剿灭倭寇,必要打一个好仗。”总督大声说。
“是,大人。”这些将军都向上前领命。
济北侯冷眼旁观,也不说话,回到侯府进入书房这才大笑,自言自语:“哼,区区文人也能领兵”
“单是我军中有人报告行踪,就能使你无功甚至挫折。”
“这种情况都能胜,你得军神才是。”
“吃了败仗,朝廷就不得不用我,这大事终成矣,只是这赵悍,忘了当年我的提拔大恩,投靠总督,还敢坏我大事,该死。”
济北侯在房间内踱了几步,心里就有些不畅快:“来人,给我请着沈先生来,我要请沈先生喝酒。”
“是侯爷。”外面一个侍卫就是应答。
稍过了一会,就有着人送着酒菜,摆在了桌上,沈直就从着门外进来,说:“给侯爷请安,今日这时候唤我起来,可是计划成了”
沈直身子前倾问。
济北侯饮下一杯酒,说:“爽快,是这样,今夜倭寇袭击诸郡,刚才就有着召令,虽说早有定计,可赵悍却使我大怒,韩武也罢了,这赵悍是我一手提拔,还敢反我”
“你说我要怎么样才好”济北侯沉默了一会,看着沈直问道。
沈直悠闲,取着一杯酒喝下,思虑一会,笑着:“要是韩武,我一时还没有办法,这个赵悍,杀之不难。”
“哦,计出何出”济北侯眼一亮。
“总督第一次出征,颜面非常重要,赵悍受侯爷提拔,出于侯爷军中,他是反了,可他手下,未必反。”
“使一人在此人马中下得泻药,使明天马不能准时到达军营,到时总督是杀还是不杀呢杀则寒了投靠的大将,不杀则坏了军纪。”
“真是好计谋。”济北侯听着这计谋,眼前就是一亮,笑着说着。
“今日本来我想要临时节制兵权,不成想赵悍坏了我的好事,那就这样安排,送他归西。”
听济北侯命令,沈直起身一躬:“是,侯爷。”
第二日
总督细细观望,见每隔半箭之地挺立兵士,腰刀持戈,目不斜视,到行辕门口时,气象森严,一面大纛旗高矗,周围守着军校。
“这样精兵,长久把持在诸侯手里,自不是国家之福。”总督暗暗想着,更坚定着自己夺权的心思,这时济北侯大步出来,踩得石板铮铮有声,微微一礼,也不说话。
“传诸将进见!”总督淡淡吩咐,军校答应一声,起身传令,就有人敲鼓,正门洞开。
“末将拜见总督,侯爷!”陆续有将校拜见,全部有四十余人,太阳渐渐升起,已过了军令时间,
第八十三章上折
总督府议事厅
总督略一点首,从容而入坐了,大厅内有不少人施礼:“下官拜见总督大人!”
“免礼”总督笑着说,看起来心情不错,被刺杀,出军无功,这二件事的确损了名声,但献上平倭策,这就是大功,余都是小事,只要稳坐安州徐徐图之,自己就能稳中有进。
眼下这些人都是亲近之官,今日唤来,要商议着大事。
总督手轻轻拍着案,说:“今天要议的事,你们都知道了,有什么想法,就说说罢!”
就有着一个削瘦的官员站起:“总督大人,今日命我等前来是议开海禁,只是开海禁就有忧患,要运作水师劳民伤财,前朝已有着明证,还望大人三思。”
此人李成,很有能力,只是有些迂腐耿直,上前质疑。
总督听着李成的质疑,就笑了起来,此人迂腐自己早就清楚,但有能力,而且耿直,只要你说清楚,有理由,让这人顶上阵都没有问题,是手上锐刃,有此人就可为开海禁扫除障碍。
四下扫过,周围都是有些疑惑,这才笑着:“诸位是否疑惑,我为什么上奏章力主开海禁,还得圣上许可主持此事”
诸位官员脸上都带着疑问看着总督,李成上前:“总督大人说的没错,卑职确有疑惑,为何圣上会许大人开海禁,还请大人言明。”
李成说完,似觉得自己过分,又继续说:“大人知道卑职中了进士,就发誓言,要为天下谋福利,今日真如大人所说,利国利民,卑职必为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下官里有这样死脑筋,总是头疼,再刚正不阿更让人头疼,此人得到圣上赏识,只是迂腐又贬了下来,性格还是不改,总督看着李成一会,笑了起来:“你这性子,来人,将平倭策分给各位大人。”
总督吩咐,就有人上前,银盘上一叠文卷,分发给每个人,内容都一样。
李成接过,细细看着下去,先是惊讶,看后就陈默,此册断绝了倭寇根基,没有说话,许久才说着:“大人此策真乃奇策,如此施行,倭寇绝也,总督大人有命,下官在所不辞。”
场内官员,取着平倭策看完,都叹息,此策简单,说出来一文不值,只是人人都没想到,就是奇策,还是光明正大的奇策,施行下去,只要撑过第一波,就能横扫倭寇。
“大人英明,有此策,不愁倭寇不灭。”众人站起来恭喜。
“哈哈”总督笑说:“今日,我命你等来,就是希望诸位为我完善细节,怎么样施行,有着何弊端,希望诸位都提出意见,完善细要,勿要藏私,好为沿海百姓谋得平安。”
“大人,此策第一大难题,就是倭寇盛行,海路难以畅通,此策可用,但恐怕倭寇不会应允此策施行,否则就要断了这些人财路,此策不能泄露,要不倭寇恐怕要疯狂反击,此事不可不防。”
总督听着此话,点了点首:“李大人说的不错,施行此策,倭寇必会不许,这就有着问题,别人可还有想法”
又有着一个人上前:“大人,此策如李大人所说,打通海路最艰难,须要有水师护送,开辟通道,短则年内,长则数年,倭寇自平,只是前期就必须要有着朝廷主导才行。”
“对,大人,现在之患,在于本朝初立,水师多横行内陆,难横击大海,这才是第一大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