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诸葛不要太亮
刘毅外公一家当年在冀州家境还算殷实,可后来却逐渐败落下去,他们应刘宇之邀请前来上党除了心疼女儿之外亦未必没有攀附刘家这颗大树的意思,而在其中推波助澜的就是刘母的幼弟张海。后世的刘毅经营诺大的公司,看人的眼光是极准的,自己这个舅舅虽是市侩可倒并非奸邪之人,加之刘母乃是长姐,对幼弟自然很是疼爱,便看在母亲的面子上他也要照顾好外公与舅舅一家,因此也给张海在刘度的商队中安排了职务,数年下来一家的生活倒也颇为富足。
后刘毅进占幽州,奉迎天子,大兴商业,幽州一时好不兴旺,可祖父刘宇与外公外婆恰也在此时相继离世,本来张海在商队之中倒也算得上兢兢业业,他可不敢在外甥面前摆什么长辈威严,又向来熟知刘度在刘家的地位,因此也并未有狐假虎威之事。父母去世之后,张海的妻子杨氏生怕丈夫失去靠山,便三不五时的往刘母之处走动,关系颇为和睦,并隐约的提出了让张海自立门户的建议,张氏虽然没有什么学问,却极有手段,丈夫服帖之外还很能讨刘母的欢心,此外她对蔡琰亦是尊敬有加,刘家上上下下对杨氏都是印象不差。
张氏颇有心机不假,可终究是市井民妇,那点心思岂能瞒过蔡琰与甄宓的眼睛不过看在她一心为夫家出力又能让婆婆欢心平时对张海一家极为照顾,刘母心中其实也想让弟弟有所作为,这些事情儿子是不会过问的,家中大小事务都是蔡琰打理,当然对这个媳妇老人家是极为满意的,除去孝道不说,每逢家中要事都要只会婆婆,讨了她的意思之后才会定夺,因此此事她只与蔡琰商议并未告知刘毅。
婆婆开了口而且用的是商量的语气蔡琰自然不会拒绝,当即给了舅舅一笔本钱,身为刘家长媳与实际上的主事之人他并没有动用官中任何钱物,一应花费都出在她的嫁妆之中!刘宇去世之后刘毅便成了刘家的家主,虽然他忙于大业很少问及家中之事可蔡琰是绝对不会让别人有说闲话的机会的,对姐姐的这番作为,甄宓糜贞都是十分感佩,便也各尽其力,有此三女关心此事张海的事情自然是水到渠成。
跟随刘度日久,张海也学到了不少行商之法,加上本钱富足各方面又打点到位,几年来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刘毅虽然从来不喜这些裙带关系,刘家的子侄没有真实本领他也不会轻用,可身为下属,体察上意向来是为官的诀窍,仅凭刘毅舅父这个身份已经可以让张海得到极大的便利,如今的张家商号也称得上是富甲一方了。
一开始张海尚能谨慎小心的经营,无论是刘母还是蔡琰都曾告诫过他切不可有作奸犯科之事,更不能借刘毅之名仗势欺人,可随着财富的增加,女儿又与刘家一位宗族官员结亲,地位的改变使得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自觉在天下商户之中他已经是高人一等。
此番刘毅与袁绍这场大战早在半年前便是端倪已现,因此很多商户都选择走洛阳而绕行并州,经过张虎精心的治理,洛阳城稍稍恢复了元气加之与异族的通商,此处已颇有繁盛之象,这一次张海便是带着商队前往长安行商的,路过洛阳之时特地要在此处盘桓几日,
第四百四十一章 官场之事
更新时间:2013-04-28
对于吏治后世的刘毅还真花时间研究过,得出的结论是高薪yang廉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是做官还要让家人温饱不继的话恐怕这个世上也没人愿意做这个角色,一旦地位提升,收入提升配合以严格的法纪,那么在受到诱惑的时候他的顾虑就会更多,就像幽州军的军饷为大汉诸州之冠,还有着与之相应的家属种种地位上的优待,当兵就成了很多青壮的选择,对军法也会显得极为敬畏,因为触犯军法会让他们失去军人的身份。当然这样的方法也会造成很多的问题,但毕竟收益要大于损害,观后世很多发达国家的作法莫不如是。
身处乱世,在军制上刘毅几乎可以做到一言九鼎,吏治上就未必如此了,很多祖法便是他也难以更改,倒不是说做不到或是没有魄力去做,而是值不值得,树敌太多是谁也不愿见到的局面。因此很多时候不得不采取变通或是酒瓶新酒的手法,就比如官员的俸禄,想要大幅提升并不现实,却可以通过各种名目的优待达到同样的效果,最终的目的自然是让所有的官员可以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分。
监察制度亦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但他的施行有一个前提,这个监察组织必须是相对的,否则时间一长便会流于形式。在刘毅属领中,除了打探军情之外,官员的监察也是由天耳来完成的,严格上说这是一个完善的情报特务组织,类似于后世明朝的锦衣卫与厂卫。
也许这两个名字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听,可无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与皇帝的个人权威起到的作用无可比拟,这些成功的经验刘毅都会稍加改良用于今世,制度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还是在于人。锦衣卫与厂卫之所以后期权势喧天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除了监察权之外他们还有着审判权,过分的权力集中的确可以提高效率可其带来的副作用绝不可小看,这也是刘毅要避免的。
天耳可以对各地官员进行监察,证据足够时甚至不用通过州府直接抓捕,这是正常申诉机制的一个补充,也是一种应急手段,不过审判定罪的权限他们是没有的,这些官员的定罪需要通过御史司,倘若一切属实立即明正典刑,但若是天耳在监察过程中出现错误亦要追究他们的责任,这个重任刘毅将之交给了贾诩,经过当年北平城中血腥的一幕,论手腕与机谋,文和是当之无愧的不二人选。
有了这些完善的制度体系,幽州的吏治才能胜过大汉其余诸州,而官员们也相对的比较清廉,敢于承担责任,与后世相比,这个时代的百姓可是好管束的多了,他们可不知道什么叫做人权,加之长久以来升斗小民天性中就有着畏官的本色,他们的利益只要能在官员手上得到稍微公平的对待便会感恩戴德!至于官场之中的某些灰色地带,上位者有时也只能姑妄听之,水至清则无鱼确是至理名言。
张海与那张姓公子之间的冲突造成了一定的人员损伤,但自身却撇的很是干净,下属此时会站出来承担主家的责任,他们的地位也会使得官府不会对其进行刑讯逼供。两人的态度都很明确,一定要让对方给自己认错,其余的处罚对他们而言并不在乎,这亦是李凡最为棘手的地方,一个处理不好便会损及自己的人脉名声,与此相比,上报虽然会让上司觉得下属无能可其中轻重却是不言而喻了。
将先进还是一身酒气的二人分别安排在东西厅内,李凡便在等待着张虎派人前来,其中亦非没有自己的心思,说不定拖得二人不耐此事便迎刃而解,可今日这两人却是铁了心一般互不相让,张大人又是迟迟不到,李凡的心中也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而变得焦虑起来。正在此时一个衙役跑进来通传说是外间有一年轻男子求见并递给了李凡一块令牌,看过此令之后李大人当即神色一变,竟是起身亲自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举手之劳
更新时间:2013-04-29
华夏有句古话,宰相家人七品官,刘毅贵为当朝骠骑大将军,自然也不会例外,像刘六刘七这样的贴身护卫便是一郡之长见了也要礼遇有加,当然朗生本人不会纵容手下,蔡琰治家亦是极严,刘府倒没出过什么恶徒!不过现在还能以少爷称之的必是他的心腹。
“这位兄弟客气了,张某一时酒兴,惹下这些麻烦,本欲息事宁人,只不过那张公子也太过嚣张了,在下一些名声微不足道,可要传出去又怕弱了。。的名声,故才请张大人出面调停。”对于自己这个外甥,张海一直是心存敬畏的,面前这个年轻人能如此称呼,肯定是他身边亲近之人,况且来人对自己亦颇为相敬,他当然不会摆什么架子,要说此人的脑筋还是转的很快,本来也不过就是为了争风吃醋而引发的争端。可到了他这儿话中语意却变成了为刘毅名声着想。
“呵呵,舅老爷息怒,当今天下谁敢弱我家少爷名头待会我便去找那张公子,不过少爷的脾气别人不知舅老爷还不知道吗再说如今大战方起,此时少爷专心与冀州战场,若是这点小事让他分心可就说不过去了,舅老爷你身为长辈,原该体察才是。”乌戈微微一笑,张海话中之意他哪里会听不出来,只不过不会加以拆穿罢了。
“兄弟你说的是,这倒是我疏忽了,那你看。。”乌戈言语之中不无斥责之意,可话说的比较软和又无形中抬高了张海的地位,听得张海心中极为受用,此时他也知道此人定是受张虎之托来处理此事的,自己不能再做纠缠了,当下也很是亲热的对乌戈问道。
“舅老爷贵下可有损伤李大人有无妥善安置”乌戈问道。
“倒有两三人受了些皮肉之伤,不过看起来已无大碍,司州律法严谨,我便是一时激愤也晓得分寸,李大人已经安排他们延医送药了。”张海点点头言道,他与这张公子之间也是意气之争,闭月阁往来之人多是豪门贵胄,就算相斗也不会下死手,否则一旦出了人命事情就闹大了,不要说刘毅属领向来法纪森严,就是换了其余诸州人命案也不是等闲之事,只不过他的手下被对方整治的凄惨确有其事。
“要我说舅老爷你也是,到了洛阳就应该先去见张大人,他纵算忙于军情也会妥善安置,那张家公子说起来还是少爷的晚辈,舅老爷是何人与之争斗岂不自降身份我看既然李大人已经秉公决断,这件事还是以和为贵吧,在下会为舅老爷训斥那张公子的。”乌戈身为天耳中坚人物,本身便是玲珑剔透,来时张虎也有大事化小之言,对待张海这样的人物,他应对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还是兄弟你看得通透,那此事就麻烦了。”张海虽然此时已是家财万贯,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市井小民的天性还是存在的,乌戈言语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抬高他的地位,更隐约提点他乃是长者不要与晚辈一般见识,心中惬意之下方才的不快消了大半,微笑言道。
“李大人处理此事很是公允,舅老爷下人之中该罚的还是要罚,您在洛阳可是代表着少爷,不能因小失大,当然对方之人我也不会放过,至于此事吗舅老爷大人大量就不要计较了,待会儿我与那张公子说过之后便送您先回客栈吧。”乌戈语气轻松的说道。
“好,便按兄弟你的意思。”此时张海当然不会再有异议。
对待那个张家公子,乌戈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张海就算是小人得志又或是市井之徒但怎么说也是刘毅的娘舅,打狗还要看主人!除了身为天耳中人之外,乌戈他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刘毅的死士,在他心中是随时以刘家人自居的,这李凡将此事上报张虎亦未尝没有借此打击这些世家公子嚣张之气的图谋,不过乌戈在
第四百四十三章 故友重逢
更新时间:2013-04-29
冀州变局引得各方云动,无不暗中筹谋应对,袁绍一众谋士议定主动出击之后却是一时按兵不动,甚至对甘宁稽古大军亦是不闻不问,除了后方各郡县加强守御之外似乎并无讨伐之意,这并不正常,除了比拼幽州军的耐心之外,袁绍一直在等着兖州做出回应,只要曹操能够出兵助他对付甘宁,他便可以腾出手脚与刘毅大战,到时稽古之军反而会成为对方的负担,因此暂时忍耐是他最后的选择。
袁绍与一众谋士的计议不可谓不精,曹操为了避免唇亡齿寒之局也的确开始调兵向冀州边境运动,不过就在此时第二个打击接踵而至,消息传来冀青之交的孟县被人袭占,占据此处的不是旁人,正是泰山臧霸,甘宁倒也罢了,如今山贼也能得冀州城池袁绍岂能不怒
说起臧霸此人,最早与甘宁类似亦是江湖豪侠,黄巾之乱时他趁机带人占领徐州琅琊一带,部下有一万之众,后刘毅救援北海徐州之后曹操回军与吕布大战,陶谦用刘备三兄弟进击琅琊,臧霸见其势大便避走泰山,此时孙观等人已随张燕投奔了刘毅。吕布兵败之后曾与冀州养兵,袁绍便用其攻伐泰山群寇,于是乎他又值刘备收取徐州之机回了琅琊,再之后袁曹二人共分青州,臧霸部化整为零遁入山林,每每大军过后便是死灰复燃,加上此人颇有将略,袁绍也是极为头疼,这数年见泰山一直难以清剿,还渐渐发展出了万余人马。
当然无论是冀州袁绍、兖州曹操、徐州刘备,臧霸都知自己无法与之相抗,也是想方设法盘旋与三者之间,偶尔表露出投效之意,倒也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年半之前孙观来此拜访,言及骠骑将军刘毅欣赏臧霸之才,想将他收为己用,当然也提出了优厚的条件。
多年之中,袁绍曹操与刘备三人都曾派人前来劝降,条件也不谓之不厚,臧霸亦知自己如此也是难以长久,可事关万余兄弟的性命,他不得不谨慎有加。相比这三者,刘毅的优势便在于他有大义之名,代表天子之意,更让他动心的是似张牛角、张燕、管亥、周仓这些黄巾降将刘毅用之从无疑虑且待之极厚,因此倒也颇为心动。
故友甘宁的亲自前来进一步表达了刘毅的诚意,也让臧霸下定决心投效之,眼前的冀州大战便是他最好的机会。当日兴霸与他一席商议只是提及刘毅与袁绍必有一战,详细军情自不会言之,待到飞虎军奇袭稽古得手,臧霸震惊的同时心中也再无他念,当即率领人马按照约定攻击孟县,不过他虽有为将之才,手下群贼却未经精炼,一个小小的孟县千五守备军就让他付出了三千余人的伤亡,泰山贼与山林之间自可纵横驰骋,可要攻击有城池为凭的袁军就相形见拙了,此战若非是甘宁让太史慈率领三千人马前来接应恐怕他的伤亡还要更大。
子义在甘宁拿下稽古之后的第二日便到了城下,之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去孟县与臧霸接应,甘宁心中也怕泰山军战力不强,因此特地派了一千飞虎军将士随行,正是这一千步卒的及时加入才让臧霸可以顺利拿下孟县,也让他亲眼见到了刘毅军号称天下精锐的风采,当年朗生曾在冀州以一万士卒大破张燕孙观等人十万黄巾,臧霸闻之还觉颇有夸大,今日见之方才深信传言不虚,自己手下绝难与之相较。
孟县一丢,袁绍再难按兵不动,几日后邺城大军尽出,由三公子袁谭亲领杀向黎阳城下,而渤海亦是两路出军,皆号称十万,一路前往涡水,另一路则由袁绍领之直奔稽古而来,此外冀州军各部皆有所动,两军原本平静的阵线立刻风卷云涌,大有决战一触即发的意思。
稽古城此时南门大开,甘宁带着一众将佐及徐庶庞统二人正在城下等候,只见远处官道上尘烟扬起,当先数十骑飞马绝尘而来,领头二将一人相貌英俊,银甲红袍,胯下大宛良驹,双短戟背与身后,宝雕弓斜挂腰间,正是东莱太史慈!另一将
第四百四十四章 三路合围
更新时间:2013-04-30
泰山臧霸按照前约兵出冀州,在太史慈的配合之下拿下孟县,使得前线对峙的局面被彻底打破,袁绍也立即施行了议定的主动出击之策,待臧霸与太史慈二人赶至稽古,甘宁设宴款待众人之后便也立即与二将及徐庶庞统二人详议军情,眼下的形势可说也颇为紧迫。【最新章节阅读】
不光是渤海声势颇大的敌军逐渐逼近,其余冀州各郡县的郡国兵亦在集中,除此之外昨夜刚得到的消息中,兖州曹操也派出了于禁统领的五万人马越过冀州边境向稽古杀来,曹孟德麾下的这员大将甘宁并不熟悉,可上次徐州之战便是他领军一直打到下邳城下后在刘备的全力反击之下仍能全身而退便保住了占据的两郡之地,战前对于曹军的诸将刘毅与几位军师都有过交代,这于文则亦是重点人物。
渤海大军号称五万,此时详细尚未探查清楚,按照甘宁与徐庞二人的推测至少不会下三万之数,冀州各地郡国守军怕也有三万上下,加之于禁战力极为坚强的青州营,敌军可谓实力雄厚!反观此时的稽古,甘宁手中只有一万三千余名飞虎军士卒,太史慈的亲卫铁骑不过两千之数,而随臧霸前来的泰山军人数虽靠近两万可论其战力与冀州郡国相比也略有不及,因此敌众我寡之势已是一目了然。
这些战情甘宁从未对臧霸做出隐瞒,他敢于深入冀州境内就做好了要面对优势敌军合围的准备,换做平常如此兵力对比胜败不言而喻,可如今情形却并不尽然,袁绍的主力被刘毅大军所牵制,曹军战力虽强可毕竟与冀州军配合还存在指挥上的协作问题,只要策略得当,飞虎军依旧有一战之力,当然战术上容不得半点错失。
臧霸的泰山军进入稽古之后依旧由他率领,除了向导之外甘宁并未安插任何自己的人手,在眼前形势下这是最能保证其战力的手法,况且刘毅对此早就有了承诺,此战若胜泰山军也会自称一营加入军中,而臧霸便会是泰山营的统领!入城之后,甘宁也利用稽古城中的军需之物给这支人马进行了换装,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战力,对这一系列的安排臧霸心中很是满意,虽说眼前局势颇为凶险可一来刘毅甘宁有言在先,二来为了日后兄弟们的出路他也要冒些风险。
“此番敌军虽众可战力却是参差不齐,如今观之兖州于禁的青州营乃我军之头号大敌,其次为渤海袁军,其余郡国之兵人数虽多却不足惧,按军情显示,青州营离稽古尚有八至十日路程,各郡人马完成集结之后也需同样时日,而渤海一路虽号称袁绍亲领造足声势可想要独自攻击稽古恐怕也力有未逮,想必三路合击方是稳正之法。”大堂中徐庶正在沙盘前分析敌我军情,也不断有飞虎军斥候往来于此将敌军的最新动向报上,甘宁与一众将官围与四周若有所思。
“如今军情尽在此间,宣高兄有何应对之策,但请直言无妨。”听完了徐庶的分析甘宁出言首先对臧霸言道,除了颇为看重此人的眼光之外亦是想尽快的让他融入到刘毅军这种战前讨论的氛围中去。
兴霸此举显然有些出乎臧霸的意料,方才除了听徐庶分析军情他对这沙盘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物与战阵之上却是极有妙用,他本就颇有统兵之能,又见甘宁语意真挚,当下沉吟之后便也言道:“日间霸入城之时也曾详观此城防备,其城郭之坚仅稍在孟县之上,远逊于下邳,与琅琊相比也颇为不如,倘若敌军如徐先生所说一般三路合围,纵以二将军手下士卒之能怕也难以长久坚持,既是不能久守,我军似乎应当主动出击,寻机歼敌。。。”对于城池的观
第四百四十五章 进退自如
更新时间:2013-04-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