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诸葛不要太亮
“打!”看着张虎坚定的眼神,刘毅的表情也渐渐变得决然,一声冷喝之后,相同的微笑几乎在同时出现在了二人的嘴角。
“立刻让通信营派得力士卒前来,你发什么楞”刘六有些茫然的看着这主从二人,他们说来说去的对话竟只有一个打字,以至于听见主公的号令之后反应都有点缓慢,刘毅见状不由催促道。
“诺!”想必主公军师所言必有深意,刘六急忙传令去了。
“等等,让青芒与乌戈一起前来。”此时刘毅已经和张虎一起回到了案桌之旁,见刘六快要出门刘毅又是出言道。
“让亭轩立刻率军赶往孟津与渊落,给我就地加强营寨把大道堵住,给文远他们二到四日的休整时间,只要见联军有退却之意便立即从
第六百一十六章 深夜军令
请牢记
地址
“哈哈哈,今日一胜,子平兄可为首功之人,若非你以身犯险最早杀入敌阵诱出西凉铁骑,何来如此战果,可惜此时无酒,否则樊某必要敬你一杯!”张辽的大帐之中,一众武将正在兴高采烈的说着前番骑军大战之时,虽说己方的折损也颇为巨大,可这样的大胜还是让众人心中都充满了欢喜之情,坐中樊稠对着一旁的管亥言道。【最新章节阅读】管子平的职级虽较张辽樊稠二将要低,可他是一向是主公身边之人,因此在幽州军中无人敢小看与他,何况管亥为了主公是真敢拼命的。
“樊将军你别捧杀老管,此次阿彪与于头领也建了大功,能为主公杀敌,亥还怕什么险处你可少要提那个酒字,每次大战之时都是憋得难受,有时想想挨个三十棍换顿痛快倒也不吃亏。管亥轻松的笑道,军中大将岂有不好酒的刘毅的这条军令可是怨声载道,不过也都是说说而已,真让他们违反绝无人敢做,哪怕只是杖责三十。
管亥的出言引来了帐中一片笑声,便是张辽樊稠等将也是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倒是图葛兄弟与于紧听见管亥夸赞都是满脸笑容,这一场大战众人并肩杀敌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很多,此时张辽出言道:“几位头领这份功劳自然不小,不过要说首功便应是那马孟起了,观其与阵中厮杀有鬼神之勇,不愧羌人将他称为神威天将军!”
“文远说的不差,这马孟起年少英雄,神勇无匹,我看便在主公麾下亦是顶尖一流的身手,怕是较之文远子威还要稍胜一筹,当真是后生可畏。”众人闻言面上都有认同的神色,今日马超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的确让观者心惊,樊稠不由感慨道,以他与张辽的关系倒不会顾忌对方有什么想法,且他之所言亦是心中真实的想法。
“此言有理,想他不过弱冠之龄,枪法已是如此精湛,观其厮杀之时的威势竟有当年温侯之风,辽确是自叹不如,若单论武艺,我军之中恐也只有主公与三将军可稍胜一筹了。”张辽微微颔首,看着马超在西凉铁骑之中纵横奔突的威势,有那么一刻他的确想起了吕布,一般的英伟不凡,一般的勇冠三军,主公又得了一员虎将。
“这小子当年在西凉已是无人可敌,后三将军与主公又先后给了他不少好处,加之天赋远胜常人,能有今日之威也不为奇,看他提了阎行首级便先回帐,想必是祭奠马将军去了,我等与之分数同袍,马将军与主公一向交好,不如一同前往也算是同袍之情。”管亥出言道,对这马超他在主公与赵云口中都听过不少赞誉,方才孟起入营之后便先向张辽告罪而去,其手中还提着阎行首级,其意不言而明。
“嗯,还是管将军想的周到,想当年张某在长安与马太守也曾有一面之缘,其人豪气过人,确有豪杰之姿,如今不幸为奸人所害,自当前往凭吊一番。”张辽说完便即起身,众将亦是随他一道前往。
“爹爹、娘、休弟、铁弟,超得天之幸,杀出重围,今得刘叔父仗义相助,一战斩得贼子阎行之首级,先将其供奉灵前,那韩遂老贼身在联军之中,超必要杀之,剔其骨,剖其心方才能消心头之恨,父母兄弟在天有灵,当庇佑超报仇雪恨!”大帐之中的案桌上摆放着数个灵牌,此时马超马岱皆跪于桌前,桌上那颗人头发髻散乱双目不闭,却正是阎行首级,马超虎目含泪口中颤声言道,一派真诚之色。
“少将军,张将军一行来了。”庞德立于帐门之前,远远的看见张辽带着一干战将尽数前来急忙对跪于桌前的马超言道。
“哦,待我亲迎之。”马超闻言亦是起身,用袍袖擦拭眼角之后便带着庞德马岱二人迎了出去,此番大战张辽乃是军中主将,若非他谋划得当他还难以手刃阎行,因此心中对文远是颇为感激的。
“张将军,今日超得以取仇人首级,乃是拜将军之赐,尚请受马超一礼,方才急于告慰父母在天之灵,怠慢各位将军了。”马超上前躬身一礼,口中出言很见有礼,这军中之分他自然清楚,今后他便要在刘毅手下效力,亦要仗其去报父仇,这些军中大将当要交好。
“哎孟起言重了,今日之胜乃是主公军师妙算,辽等不过依计行事罢了,倒是孟起英勇令人感叹,不愧将门之后,想洛阳之时马太守之风采,辽亦心中佩服,还当拜之以表心意。”张辽伸臂将马超一扶,口中温言道,其言语之中毫不居功亦让众人心中佩服。
&nb
第六百一十七章 军民一心
请牢记
地址
与张辽同袍多年,樊稠对他的为人及领军之才是极为了解的,自然也能体会文远此举的用意,若要说刘毅军中也有山头派系的话,他与张辽、华雄、高顺就属于共同进退的一脉,而在四人之中刘毅最为看重的也就是燕云营统领张文远,这一点在经历过司州之战后已经无人不再加以认同,当下便与案几之上写下军令状递给张辽。
“张将军,大哥的意思我明白,他是看这次我们伤亡的有些大了,可我乌桓男儿也从不弱于人,阿彪与兄长为大哥打架还有什么惧怕樊将军的手下实在太少了,还是让我等助一臂之力吧,阿彪亲自带人去。”见樊稠一副决然的神情,一旁的图葛彪坐不住了,刘毅对他兄弟的关心在他看来却未免有点小看他们了,草原之上的男儿与人相交更重义气,图葛彪又是心直口快,便是当着大哥之面他也敢直言。
“图葛兄弟说的是,乌桓兄弟不弱与人,我匈奴将士亦是如此,于紧受单于之命要尽力相助刘将军,如今战事还未定局,岂可半途而废,我亦愿派出将士与樊将军同去,倘若张将军不信,于紧可与樊将军一般立下军令状!”图葛彪话音刚落,于紧又是起身接道,通过这场血战,他与图葛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拉近了一些,不再剑拔弩张。
“老于说的对,阿彪愿写那军令状。”图葛彪望着于紧憨憨的一笑又对张辽言道,言语之中亦是极为坚定,此人说话他更不能落后。
“好,二位统领不愧义薄云天之人,辽也不需二位立下军令状,这是所部人员挑选之上还望慎重之,可每营出五千名士卒随同樊将军一道前往,剩下的还需好生歇息,倘若敌军一退,光靠樊将军阻碍破坏道路定是不够,我与二位头领还需再度上阵杀敌,此时就该养精蓄锐才是。”张辽微微沉吟便欣然出言道,于紧图葛彪二人的身份与樊稠不同,并非幽州军中之人,他当然不会让其立下军令状。
“张将军放心!”二人闻言都是面有喜色,异口同声的言道,图葛彪旋即又道:“汉人说话倒有些qiguai,这义气阿彪知道,原是越厚越好,这比云还薄岂不是不好”看样子图葛彪对此还有疑惑。
“哈哈哈,阿彪,我就说你平常书念的少了吧,这可是张将军夸赞你之言,看来此番回去还得好好用功才是。”听了图葛彪之言众人都是一愣,片刻之后又俱各莞尔,管亥更是大笑言道,他久在刘毅身边,与图葛兄弟及呼延硕等人的关系颇为亲近,因此也无顾忌。
“谁说我书念得少,大哥平常都说我已经是大半个汉人了,很有学问的,你厉害,那你倒是给我说说这是什么意思”图葛彪闻言却是极为不服的言道,这几年他每年都有好一段时日要在幽州度过,其汉学水平长得亦是挺快,刘毅对他也从来不会吝啬夸奖之言。
“这……”管亥闻言一时有点语塞,不由得老脸微红起来。
“嗯,图葛首领,此言不是说你义气薄,而正是说首领义气深重让天与云层都显得薄了。”管亥的样子更让众人好笑,看来这浑人也不容易调笑啊,张辽急忙出言解释,也省得管子平尴尬。
“哦,原来如此,大哥说的是,汉人说话都很是高深,还是张将军有学问,阿彪佩服。”图葛彪闻言微微点头,一副了然的神情。
这一下管亥更不自在了,只是心中知晓以图葛彪的性格是想到什么便说什么,绝无其他心意,当下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定要少啦这个浑人玩笑,否则丢脸的还是自己,不过他也算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
“管统领亦要休辞劳苦,亲卫铁骑更要赶在樊将军之前出发,若见敌军前来不可与之交战,当立刻通传后方破道士卒加以戒备。”张辽面色一正,又再对管亥言道,主公军师的这个安排可谓周全。
“将军放心,打疼了那帮贼人他们自然要跑,不过来时容易去时难,我亲卫铁骑一定会将之牢牢盯住。”管亥闻言亦是慨然道,刘毅令中对樊稠尚且客气,可对他却是直接的下令,可在管亥心中这就是主公最大的看重,亲卫营一向在主公身边,此时更应该出力。
“张将军,敌军势大,管将军又有伤在身,超愿助其一臂之力!”马超奋然出列言道,前番一战管亥领军诱敌奋勇拼杀,倒是受了一些轻伤,终究右臂少力使得子平比之从前还是差了少许。
“哎些许小伤家常便饭,算得了什么”管亥不以为意的道。
“孟起心意辽自是知晓,不过这破道察敌之事固然紧要,我军尚还有牵制敌军之要责,此时联军之中尚存两万余西凉铁骑,孟起等当随我一同迎之方为上策,管将军身经百战定可应对自如。”张辽出言道,刘毅给他的将令是迟滞敌军,可在不影响主公军师布局的基础上他可要再加发挥,马超在西凉军中的威势有目共睹,自有大用。
见张辽如此说,马超再无异议,众人在帅帐之中一阵详细商议之后管亥便先行回转点起士卒往北而去,樊稠的并州营及乌桓匈奴骑军的将士也会随后出动!几乎与之同时,洛阳城下联军大营之中亦是有所行动,两翼的士卒已经有向着主帐靠拢的迹象,几人一番商议之下便觉洛阳城绝难一时而下,倘若再在城下加以拖延且不说能否攻下此城,他们的粮道首先就要
第六百一十八章 雨中行军
请牢记
地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在《尽心下》所描述的一种理想化的政治制度,本来在汉末孟子的地位还没有后世那般崇高,但刘毅的来到改变了这一点,原因无他,他需要这样的理论去作为统治的基础!治国不是想当然的事情,穿越者也无法改变当时的社会结构,但当他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他便可以加以改良。
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经典与道义就成了大汉王朝治国的基碬。庋幕x跻闶遣换崛ゴゼ暗模裨蚓褪强鹺iji的玩笑了。来自后世的朗生重视百姓的利益,就必须要为他的改良去寻找理论支持,孟子的这个言论就是最好的理由,而幽州书院也便成了他的喉舌,此处的重要性决不下与战争的胜利,亦是其争霸天下所必须的坚实基础,他要尽可能的去争取所有阶层的支持。
乱世之中百姓的愿望是极为朴素的,生活安定两餐温饱就是他们的需求,当年并州百姓之中曾经流行一段歌谣,“盼刘郎、盼刘郎、刘郎来了好过年,早也饱、晚也饱,家中有粮心不慌!”似此般的民谣还有许多,百姓们对与给了他们两餐温饱与安定生活的刘大将军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更别说他们现在不仅三餐温饱还能穿暖!
当然这一切不是光有理论基础就可行的,社会生产的发展才是关键,刘毅重视农业这个立国之本,并将后世的很多经验引入到生产之中,再加上那些精于农事之人的合力研究,他治下数州的粮食便渐渐的富足起来,税赋是一定比例的,当然其中那些重合缴纳之处都经过了调整,百姓虽然交的多了,可自己所能剩余的却更多,对士族而言,他们的所得也在增加之中,生产的进步大大缓和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也使得刘毅的统治基础更为的稳固,反过来推动了理论的发展。
改良而不改变,宁可保守也不激进,这是刘毅在治政之上的原则,太过激进的方法只会去触动某个阶层的根本利益,而当他们的利益被侵占之后,反对便会接踵而来,所谓内羞政理,外战天下,内部不合一定会使得刘毅争霸天下的举动受到制约,所以他必须小心翼翼的行事,可以说在治政一事之上与刘毅在军事中的作风是截然相反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改良的目的还是为了改变,不过这要讲究时机,待到自己一统天下并一言九鼎之后,他会找准机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历史上曹孟德在治政之中便与氏族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尤其是在人才的选择上,他的两道求贤令都在根本上颠覆了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在刘毅眼中,这也很可能就是其最终未能一统天下的原因。
当然这样的举动也正表现出了曹操划时代的眼光,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气度非大英雄不可有。后世的刘毅是个比较传统的人,三国之中他还是比较倾向与刘备一系的,但这丝毫不能改变曹孟德在他心中三国第一英雄的地位,哪怕是今世自己穿越来到之后也是一般!
其实他对于人才的态度与取得的方法有很多都来自曹操的作法,只是在表面上进行了一些改良,实施之中他会很小心的去尽量不触及士族的利益,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夺取天下!他胜过曹孟德的地方就是眼光与经验,历史之中有着太多的经验教训可以供他参详。
在汉末乱世之中,百姓的归属感并非十分强烈,整部三国演义之中对此的描述也只出现过一次,那便是刘皇叔携民渡江,可这也许只是罗大大抬高刘备地位的一种笔法!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习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生活,而诸侯之间的互相攻伐在百姓心中很难说出个谁对谁错,不过这一点在刘毅的身上却得到了改变。
首先他能给予百姓一定的社会地位与安宁生活,让他们不用天天提心吊胆不知明日在何方,其次还是不得不说他的皇族身份,至少在百姓心中刘大将军代表着皇纲正统,这一点是极为关键的。本来即使如此百姓在战阵之中的地位也很难显现,因为在刘毅目前为止的军事生涯中从未有自己属领遭受攻击的先例,司州之战开了这个先河。
安宁的生活被打破,富足的家园被摧毁,而做了这一切的人又是所谓的乱臣贼子,百姓心中自然而然的便会恨之入骨!面对那些精锐强悍的士卒,他们没有抵抗的能力,这样的仇恨只能埋藏在内心深处,可当能够为他们做主的刘大将军来到之后,百姓心中的仇恨和重新过安宁生活的愿望便在一瞬间爆发出来,给了他们好生活的刘将军是好人,与之作对的就一定是坏人,这个评断标准很朴素却极为实际。
此时再加上各地州府的号召,那种一呼百应,百呼万应的场景就不难解释了,对樊稠的两万士卒而言需要用五天才能完成的任务仅仅两日就在四面八方赶来的百姓相助之下得到了完美的达成,他们可以主动为刘毅军刺探军情,为他们送水送粮,人和这个战阵要素在司州之战的体现
第六百一十九章 京中斗犬
请牢记
地址
北平刘毅大将军府,书房之中刘桓正在看着手中的竹简,可脸上些许不耐的表情却证明了他此时并不专心,刘毅走前便有为他与杨家联姻的想法,虽说并不愿意去包办子女的婚姻,可以刘桓的地位这正妻一位是疏忽不得的,刘毅亦不得不入乡随俗。司徒杨彪此时已是朝中老臣之首,与之联姻对他对今后的刘桓都是有着莫大好处的。
这杨家小姐杨烟乃是杨彪从子杨文之女,今年年方十三,生的是品貌端庄,极有大家闺秀之风,蔡琰与老夫人都是极为欢喜,玉儿也是心中manyi,至于刘毅可没有太多的意见,这小姑娘在后世不过刚上初中,如今竟要成为自己的儿媳,怎么想他都觉得有些别扭,干脆双手一摊,便将此事交给蔡琰打理去了,反正夫人的能力毋庸置疑。
本来两家的亲事是定要等到刘毅归来才能详细商谈的,不过最近老夫人却是病的颇重,便连华佗先生与王欣然看望之后也难言可治,医者治病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刘母的那段经历对她的健康是一种巨大的损害,后虽得以痊愈可损伤终究是不可弥补了!倘若不是刘毅及蔡琰的精心照顾,恐怕还难到今日,不过以汉末之时的平均寿命来看,五十余岁也算得上正寿了,这个消息蔡琰不敢不通知丈夫,哪怕明知此时军情紧急,孝乃人伦大道,在当时尤其为世人看重,蔡琰自幼饱读诗书,对与此处更是重视,自然不会有任何的逾越之处。
如此一来用刘桓的喜事给老妇人冲冲喜就显得极为顺理成章了,而杨彪在得到刘毅亲笔手书之后亦是有了很深的领悟,这两下综合一处,今日杨文之妻邹氏便到了刘府与蔡琰正式商议二小的婚事,虽说刘毅不在京中,但此事之前便以大致定下且蔡琰还有足够的理由。
可能是因为遗传的关系,刘桓对于这门婚事却有着一些抗拒,那杨家小姐杨烟虽是美人但对他而言却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而且因为其叔杨修的恃才放旷使得刘桓对杨家之人的印象都不太好。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乃是当今至理,他也不敢加以违背,其实要说道遗传恐怕刘桓的这个想法还不是来自于父亲,而是他的祖父,当年刘毅父母的那种行为也能称得上惊世骇俗了,这是刘毅很赞赏他今世父亲的地方,虽然从来就没有见过,但可想而知应是至情至性之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