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狼行三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诸葛不要太亮

    可能此时的大汉诸州之中也唯有刘毅治下的燕地颇为与众不同,那些出名的士家虽亦是有名有利,家中不乏身居高位之人但惟独在人口这一块燕王是卡的极其严格的,尤其是他们蓄养的私兵,这种武力的存在虽然未必可以动摇燕地稳定的统治根基但长此以往终究是很大的隐患,既如此就要防患于未然!燕地律法户律之中对于士家家丁的人数有着明确的规定,与之地位声名相对应,执行起来亦是严厉,当然为了防止矛盾的激化这个律法此时还并不彻底,刘毅的第一步只是消弱潜在的威胁,然后再以逐步蚕食之法再加以缓缓图之!

    与士族之间的关系对于燕王而言亦是至关重要,乱世之中他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汉末士族的实力可是极为庞大的,自从执掌幽州开始刘毅与他们之间便是合作与斗争并存,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另外一片战场,其关键之处也未必输之。有着对历史的了解,士族之害刘毅心中深知,他是绝对不允许再度出现那种“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情况再度出现的,只不过天下未定就不便以铁腕对之。

    广陵陈家乃是徐州声名最盛实力最大的士族之一,此时的家主便是曾为此处太守的陈圭,观此人在史书之中的表现也是个老狐狸级别的人物,其子则正是在扬州刺史刘玄德帐下现为扬州治中的陈登陈元龙,亦是汉末名流,便连曹操也将之称为“五湖四海之士”,投效刘备之后为其出谋划策功勋卓著。当年甘宁庞统奉燕王之命相助玄德夺取扬州,与这陈元龙便有过颇深的接触,二人对他都有深刻的印象。

    陈登是广陵陈家的长男,但他投效刘备也未必代表整个家族就为其效力,汉末这些大世家的家主都不乏投资眼光,乱世之中他们会选择一些具有潜力的诸侯与之连接以此作为家族的保障,有时候并不会只选择一家,便似刘毅当年横空出世,甄家、糜家、卫家都曾对其给予支持,但眼下真正将所有家族的命运与他联系一处的也唯有甄家而已,似这般的大世家动辄数万人丁,对于选择他们是极为慎重的,尤其是在乱世之中,倘若立场表达的太过明显一旦全力支持的诸侯失势就有可能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左右逢源晦暗不明乃保身之道。

    刘备的徐州刺史之位担当了足有四年的时间,广陵当然也属于他的治下,可陈圭一直就没有明确表示出对他的全力支持,各方面的援助并未全力以赴,其原因就在他可以看出刘备虽有刺史之名却难有保全徐州之利,当年若非刘毅出兵牵制,怕他早就要败在袁绍二人的联手之下,如今袁氏已亡,刘曹双雄争胜,对徐州威胁最大的就是燕王刘毅,此时徐北包括治所下邳已归属燕地,陈圭就更不会贸然而行了,在此朗生的正统身份便是极大的优势,对士族很有号召力!

    不单单只是陈家持此态度,便是对刘备支持力度最大的天下六大商家之一糜家也是有所保留的,家中大小姐乃是燕王爱妃,二刘表面上虽还维持着和睦但眼光深远之辈岂能看不出此中端倪倘若比较二者之间的强弱不言而喻,当然刘备对这些情况也是心中有数,但要让他以此为名对付糜家陈家这样的大世家却是不能,这些家族盘根错节牵连广泛,没有过硬的根基对其下手只会造成治下动荡不安而使得渔翁得利,如何用之又如何限之当是摆在每一个诸侯面前的问题。

    之所以兵锋之指广陵,庞统当然有着自己的考虑,此处乃是徐州仅次于下邳的第二大城市,拿下广陵有着重大的象征意义,亦是逼刘备表态的最佳筹码之一,更兼此处百姓商旅皆是众多,徐公明大可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机会,徐南三郡在庞统徐庶眼中只是板上之肉,而迅速推进江北为飞虎军建立稳固支撑点才是出兵的最大目的!

    徐晃领军缓缓而进,大军来到广陵城外三十里之时已有一大队人马迎面而来,观其阵势绝非是前来交战,倒像是迎接




第九百四十二章 广陵夜宴
    构思主动出击之策,庞统在此中花费了极多的心血,各项准备都做得极为周全精细,否则又怎会如今战局态势下上呈燕王如今的朗生无论是在百姓还是士族之中都有着极佳的名声,这对他的霸业会有很大的帮助,庞统心中自是深知,他们每一个筹谋策划之中都必须顾及此处。此次进军徐南按他的判断定能将三郡之地收入囊中,如能再得到当地百姓士族的拥护便更是锦上添花,燕王如此顺民心得民意,岂不足以反证刘备的失德之处,与战场之外不忘对敌进行种种打击亦是有效的手段,思来想去那曹家的曹豹变成了加以拉拢的最佳人选。

    如此重要的人物他岂能不与徐晃交代清楚况且当年前来北海徐州公明亦是相随刘毅身边的大将之一,虽然对这曹豹并无太深的印象,但经庞统如此提醒也记起了不少,如今见来人如此热情,徐晃也是满面笑容的迎了上去,言语之中充满了故人相见的喜悦,观及此情此景,龙骧军士卒无不认为这中年胖子乃是将军的至交好友,亦足见公明的演技至少可以称得上合格了,曹豹见此笑容则更为灿烂。

    “难得燕王还能记得曹某之名,惭愧、惭愧。”嘴中说着惭愧可观曹豹面上那是一派自得之意哪有半点惭愧的样子这人都是好面子的,当年的安北将军此时已然贵为大汉燕王,位极人臣,大权在握,更是与自己“知己相投”(曹豹一直如此认为),当日那番赞誉今犹在耳,如今这大汉名将徐公明又是如此礼遇,岂能不受用之极。

    “呵呵,玉安兄自谦了,燕王知人之名天下共知,曹将军良将之姿又有谁人不晓当年吕奉先于文则等辈都不敢与之交锋足见将军之能,有些欺世盗名之辈有眼不识泰山罢了,以晃之见,此与将军而言却乃喜事也,如今燕王大军到此,将军之能岂能埋没,恐怕日后还有徐某向将军讨教之处!”好听话高帽子不用钱更不费劲,只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的事情,此人既然对于燕王大业有所助力,公明又怎会吝啬赞赏之言,这帽子一顶接着一顶徐晃送出可谓行云流水。

    “岂敢岂敢,公明兄如今乃是燕王麾下爱将,善战之名扬与天下,谁人不知燕军龙骧军之名与这统军之处自该是豹向将军请教才是。”曹豹闻言这身躯越发的轻了起来,似乎双足用力便能凌空而起,说的太好了,燕王的眼光什么时候有过差错,刘玄德,欺世盗名之辈罢了,看来终究还是燕王知道我的心意。当然良将自该有所气度,将笑的有些酸软的面部肌肉微微放松,便对徐公明投桃报李起来。

    “玉安兄,你我故人之情暂缓相叙不迟,晃此次受燕王之命前来便是要详查刘玄德私自迁移人口之事,徐南三郡皆要细细察知,兄在徐州向来威望极高,还要助弟一臂之力才是,如今公事要紧,将军便与晃一道先至广陵再议吧。”徐晃身经百战武艺高强胆气豪壮,但今日此事终究并非所长,军师的交代他已然做到,再与此人虚应下去必有浑身生寒之感,他对燕王的眼光绝不会怀疑,可刘毅当年归时就与他们说过此中详细,对曹豹此人公明亦可称得上是知根知底了。

    “公明之言,正理耳,早就闻听将军将要前来彻查此事,今日随豹前来人中多有身受刘备迁民所害,待到广陵城中将军可一一问之,豹虽是驽钝但在这徐州之处还有一些薄名,便公明不言为了燕王之事也当尽心竭力!”曹豹闻言一脸正色的言道,对于刘备的迁民之举显得是深恶痛绝,当下掉转马头便主动先行为徐晃大军开路而去。

    在庞统定计之前,天耳对徐南三郡的情况已然打探的极为清楚,刘备深知在此处他绝无与燕军相抗的可能,因此除了一些郡国士卒之外根本就没有精锐驻扎其间,而在广陵城中那些郡国多半便是听命于陈家,以如今之势徐晃大军前来稍有常识之人便不敢与之相抗,刘备或许为了属领安定而投鼠忌器,但公明此来可是有钦命在身的,和他作对就是与大汉朝廷为敌,光这个大不敬的罪名就绝难担当,因此广陵城在徐晃眼中乃是唾手可得,当然龙骧军也做好了战斗准备,亦求万无一失,如今观这曹豹的举动虽是有些喧宾夺主但此时公明根本不会去在意这些细枝末节,此人的举动恰恰说明的广陵的不设防。

    果然等大队人马到了城下,城中一干官员望族早就在此等候了,为首的正是陈家家主陈圭,对于徐晃的前来众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配合与敬意,自然这个



第九百四十三章 扰敌之计
    文官治政、武官治军,所谓人尽其用是一句高度的总结之言,在刘毅看来,用人的基本之道还在专才专用,在后世对于人才的要求往往是一专多能,那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之后的一种自然需求,但在汉末显然并没有如此之高的标准。除了那些史上留名的文臣武将之外,刘毅在人才的培养上是非常注重专业技能的,幽州书院、幽州武院、农事处之下的培训班,器具所之下的作训处,这些机构在人才的培养上各有侧重,文、武、农、工四个方面构成了燕地人才培育的基础。

    当一个领域之中有了众多的专业人才的之后,它的发展才能变得更为迅速,眼下燕地各业的兴旺已然证明了刘毅看法的正确,在燕王治下不但军功卓著者能够收获丰厚的赏赐与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各行各业可以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宣传喉舌发展起来之后,刘毅就能更好的掌握和引导民间的价值取向。

    这些专业人才会构成燕地各行各业发展的雄厚基础,但蛇无头不行,一个极具才干的领导者是不可或缺的,对他们的要求就不仅仅是专业了,在此处张虎便是最好的模板。当然似子才这般的大才更多是可遇不可求的,刘毅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似他这般全面,此时竞争机制的引入就显得极为关键了,在具体透明的制度保证之下人人都可以看见那条通往更高地位的道路,更清楚想要到达那个高度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而往往在竞争之中就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力。

    当年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曾说过这样的话,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三人皆乃良才,各有所长,但惟独孔明独观大略,还在三人之上。这大略二字用的jing妙,道出了高级人才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所谓大指的乃是心胸宽大,知识博大,眼光远大;而略并不完全是简略的意思,身居高位,需要考虑处理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人的jing力总是有限的,事事求全的结果多半便是事事不全,抓住事情的主要方面分配最大的jing力,不要在细枝末节之上过多纠缠才能保证自己发挥出更高的效率!对于麾下的高级人才包括自己在内刘毅便是如此要求。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要在各个领域之中都拥有众多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之间本身并无轻重,但在乱世征战之时军事人才的重要xing无疑便是更为突出。此时在燕地除了似幽州并州这样的战略后方之外,徐州、冀州、司州独挡一面之人都有着极为出se的军事才能,甘宁、赵云本就是燕军大将,而张虎的全面更不用说!必须先要保证领地的安全稳固才能谈得上之后的发展,在乱世中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为保证其余的一切都是无本之末,或者是一场辛苦到头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比于平州并州等大后方,前沿诸州的一州刺史职权就更为宽泛,简单来说便即是最高的行政长官又是州中所有军队的最高统帅,集军政和人事之权与一身,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位高权重。而之所以将权力如此集中与一人之手刘毅的目的便在让其行使的效率达到最高,这里不用去评述集权与min zhu的好坏优劣,单比效率集权要远远高于min zhu,这些州郡处在战线的最前沿,随时都有可能遭受敌军的打击而变成战场,此时就要求一州军政长官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最为准确的反应与动作,而手中没有巨大的权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权力产生腐化,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化此乃至理名言,因此一套完备的官员监察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天耳内耳担当的正是这个职责。绝不是刘毅对两位兄弟与张虎信不过,倘若真的如此这世上还有何人可以让他相信但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证,其实反过来思考一下良好的监察制度对于官员本身而言也是一种保护,可以减少他们犯错误的机会,亦可使吏治清廉政令通达。

    对于如今的战局在刘毅脑海之中当然会有整体的规划,最佳结局莫如此战过后长江之北就能尽数收入囊中,他也会竭尽全力的向着这个战略目标努力,而单从军事角度而言眼下刺史制还不够完善,一州之地地域宽广,一旦军情有变消息的蔽塞肯定会让燕军的动作有所缓慢,且战场之事也会牵扯管理者极大的jing力与此间,如何能够改善这个问题,后世那种军区制度就颇为值得借鉴,靠前将前线诸州划分成数个战区,保证其拥有强大的机动兵力和充足的后援,这不但可以使得战术动作和各方之间的协调会变得极为灵活也更能方便自身对于部队的指挥,毕竟军政一体只是权宜之计二者最终还要分开。

    这个设想刘毅已然初步和郭嘉贾诩等某臣及几员大将有过沟通,以燕军此时的兵力规模一个战区控制在十万左右的兵力其中包含不少于两万的骑兵应该是最佳的配置,而对于战区的地域划分和各个战区大将的人选也已经进入了ri程之中,龙骧军统领徐晃乃其中之一。一旦这个规划付诸实际,二将军甘宁将会致力与飞虎军中,而赵云亦将专注骑军的指挥,两个兄弟一为海军总司令,一为骑军总司令,加之一定的爵位,当是各得其所,亦能体现出燕王对兄弟的信重。

    徐晃与陈圭之间谈了什么无人能够知晓,但从第二ri开始公明对刘备私迁百姓之举的调查进行的极为顺利,很多世家都联合起来对燕王的这个行动进行支持,公明要人证有人证,要物证有物证,其中更有因此而妻离子散老无所依,惨不忍睹之状!足见刘玄德此举是在徐南三郡引起了极大的民愤的,而这些证据都会在不久之后成为燕军宣传处最佳的素材而将之宣扬天下,所有的事实都会



第九百四十四章 大江北岸
    三国演义之中温候吕布手下除了智将陈宫,猛将张辽高顺之外还有八大健将,其中就以臧霸臧宣高居首,而在史书之中对此人的评价还要更高,今世吕奉先在与刘备争夺徐州的战役中落败,臧霸亦并未投入他的麾下。并州一战刘毅率军与这三国无双虎将厮杀到了最后一刻终于将之击败,此人朗生绝不会留,而他的一众部下除了陈宫一意赴死被成全之外,张辽、高顺、宋宪、侯成等人纷纷加入了当时的幽州军,在如今的燕军之中前二人不用说,八大主力步军的两大统领,一攻一守相得益彰深受燕王器重,侯成为铁骑营并州营副统领,宋宪则为西凉营华子威之副,亦都是燕军极具实力的统军将领!

    而在刘毅与袁绍的冀州对决之中,甘宁飞虎军跨海而来奇袭稽古成了决定大战成败的一招妙手,臧霸臧宣高便在此时统帅他的泰山贼如同前约来与兴霸会后,在之后一系列的敌后作战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战后论功行赏被刘毅加为威南将军领甘庭候,原本其麾下士卒更是原封不动的被编成了一支泰山营依旧在其手下效力,后更出任北海太守独领一方,此亦乃刘毅当ri的承诺,燕王向来是一言九鼎。

    之后两年方略燕军大整武备,编练新军臧霸主动上书要求燕王将之编入主力军,至于何者则听凭安排,朗生一番斟酌之后便让其在公明龙骧军中效力,人员编制并未将其打散,泰山营就成了龙骧军甚至是整个燕军之中人数最多的一营,宣高对此颇是诚惶诚恐,一再言及自己已然是燕王麾下大将,岂能受此厚待坚决要求重新整编,恰逢副统领麴义调任烈火军统领,燕王又以他为龙骧军副统领之职。

    臧霸此人虽先为贼寇出身却极有统军之能,当年统领手下一干兄弟与徐州丹阳jing兵交战亦可全身而退,旧时又曾与甘宁为友与江湖之间也有着莫大的名声,其投刘毅之时朗生曾以黄巾名帅波才作比,对其很是看重!对于燕王的眼光徐晃从来不会怀疑,而在龙骧军平时的cao练之中对此人能为更有了深刻的认识。假若说张合对魏延的信任还因为其经验不足有所保留的话,臧霸在龙骧军中就是公明的左膀右臂。不过前番青州一场大战宣高却未能参与其中,天有不测风云其时恰逢他感染风寒缠绵病榻,对此臧霸自己懊悔不已,徐晃亦不无遗憾之意,战后便曾提出倘若宣高在,卢县之战说不得龙骧军还有突破。

    正是因为如此,庞统令徐晃兵出徐州臧霸心中的兴奋可想而知,自从投效燕王以来这尚是他首次有机会可以以燕军将领的身份出战,军中大将男儿丈夫又有谁不想在战场之上建立自己的功业尤其此战对于燕军而言更是分量十足!二人一番细商之后公明自己领军往广陵而去,臧霸则率领骑兵营加另两营其麾下老兵并那倭奴营共一万七八千人马飞速向徐州境内的长江北岸挺进,在他的身后还跟着田豫调集前来的万余民夫,要在北岸的之处为飞虎军建立水寨!

    率领麾下士卒进军,在保证行军速度的同时臧霸也保持了极高的jing惕,从之前天耳提供的情报来看扬州军在徐州境内并无将他这路人马一口吃下的实力,可战阵之事变化多端,天耳的情报也不能保证实时传递,既然顾及速度与飞虎军的行进配合又要随时防备有可能出现的扬州军突袭,这一路宣高的心中可不轻松。好在徐将军审时度势将龙骧军骑兵营尽数与之,有了这一营骑军作为机动与侦查力量,可以大大提升此行之间燕军的安全,排兵布阵都可体现大将心机。

    两年方略之中燕军的综合实力再度得到提升,但南方三雄抓住这个机遇也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但就声势而言得了诸葛亮辅佐又收荆州扬州一干良才为己用,安境内,平山越,出南海,比之曹cao连下荆州益州或许有所不及但相较从前的实力刘备的发展却无疑是三雄之中最快的一个,燕王对于刘备诸葛及扬州军的看重亦不下曹军。

    除了幽州的摩天岭之战,燕军诸将与刘备几乎没有过交手的机会,相比曹军而言扬州军显得更为陌生,陌生就有可能带来不可测,而这在兵家之事中又是最为忌讳的所在。不过若是说起对刘备的了解,臧霸比之燕军诸将倒是犹有过之,昔年玄德为徐州刺史对宣高亦不无招揽之意,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后不得不兵戎相见,正是关羽领军杀败臧霸才使得他不得不退入泰山之内待机而动。

    &nb



第九百四十五章 思绪翻涌
    臧霸的警戒乃是东西两侧以及大江之上,在飞虎军未到之前水军的优势便在扬州军一方,虽说刘备的主力此时皆在庐江建邺城中并未太过强大的敌军但有备无患绝不会错,一旦发现扬州军有大举渡江的行动臧霸第一个反应不会是予以打击而是收军后退,他不会在江边与敌军优势兵力纠缠,待其深入之后才是龙骧军用武之时!至于自己的后路警戒程度就要远逊于其他方向,就在他出兵不久之后,徐晃对此便会有妥善的安排,对于军中的这位同袍臧霸有着充足的信心,并不是只有普通士卒才会将后背交给信任的战友的,大将之间亦如是。【最新章节阅读】

    假使扬州军真的隐藏了一支燕军打探不出的奇兵在徐南之地,他们的目的就当会是待敌深入之后再做出打击,徐晃臧霸的这个安排亦不无反诱之意,前方的士卒随时保持警觉,一旦敌军来袭双方自有巧妙配合可对来犯之敌施亦夹击之法。在整体战局上自是庞统来控制整个节奏,可到了细微之处便要看这些统军大将发挥自己的所长了。
1...224225226227228...3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