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狼行三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诸葛不要太亮

    这跪拜之礼虽在周礼之中但在汉末却还并非太过常用,一般只有极为正是的场合才会加以运用,比如宗族之会或是祭祀又或大朝及外邦使节觐见。日常的朝会一众文武多是深恭为礼,似杨彪这样的老臣更可以作揖为替,长幼尊卑在这个时代是极受重视的,就算刘毅身为大汉燕王其家中的长者在宗族之会时亦不用行此大礼,不过朗生不但在朝中位高权重,与刘氏一脉更是族长之位,因此刘度的等人的行为并非与礼不合,在这个时候,任何刘家的举动都要经三思而行。

    刘家宗族子弟跪伏两旁,刘毅当即勒住马头下马相扶,跟在他身后的众将与士卒亦是纷纷止步不敢近前,二公子刘信更是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身登九五 十
    (感谢g兄的打赏与月票,将军威武,你的角色还没有在群里说了。)

    燕王府中,宴开三厅,传菜走菜的侍女仆从络绎不绝,丈夫远归今日在家中全家团聚,便是这晚宴蔡琰也安排的排场十足,其实随着燕地的富足,在很多大户人家这都是家常便饭,只不过燕王刘毅对这些所谓的礼仪气派并没有多大的爱好,蔡琰知其心意王府各处用度都不会太过夸张,但当时的风气便是如此,刘家的威严亦定要兼顾,因此朗生虽是颇有微词却也无可奈何,社会的发展富足使得士族占据的财富进一步增多,这些家中之事就是大汉燕王也不可能太过涉及。

    当然在今天的氛围之下绝无人会去在意这些细节,将近一年未曾见到丈夫此时婆母在座那份离别之情不能太过外放,可能在视线之内看见刘毅的一举一动对众女而言都是一种满足,偶尔的眼神交流更让人心神震颤,满桌的山珍海味在这时都比不上那种亲情的温馨,可想而知朗生这顿饭吃的是如何的惬意,大有战阵纵横酣畅淋漓之感。

    由于刘毅的影响,现在便是寻常百姓家中用大圆桌用餐也成了一种时尚,所谓上行下效,用后世的话来说燕王所为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流行这个东西并不受时代的限制,刘家商队遍及大汉,朗生来自后世的一些新鲜设计不但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更让他本人站在了这个时代潮流的尖端。晚宴吃到最后变成了以刘母为首的一桌人看着刘毅大快朵颐,因为初始之时朗生尽顾着抱在怀中的刘芸及刘智、刘礼等人,不厌其烦的喂儿女们进食,单看这个画面很难将他和沙场上那个纵横无敌的统帅联系在一起。久未与家人见面,可爱的儿女无论如何对刘毅都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尤其是小公主一般的刘芸。

    一般人倘若被一桌人看着,这饭未必可以吃的顺畅,可刘毅显然不在其列,妻儿母女的眼光只能让他内心更为舒畅,此处没有外人,他不需要有任何的掩饰,自能风卷残云。弄的刘母眉开眼笑的不断为爱子抚弄脊背,刘毅当不当皇帝在老太太心中并无太大的区别,只要能见儿子吃好喝好又是儿孙满堂他便心愿已足,此外再无他想。

    此时在王府内厅之中人人心怀喜悦,恐怕唯有世子刘桓还稍稍有些忐忑,毕竟此次北平的风波可说便是他一手推动,而直到如今父王还未将其真正的心意明示出来。他自己亦知这些行动虽是隐秘但想瞒过父亲的耳目绝无可能,从父亲入府之后的言行举止包括神色来看他对此事并不在意,对自己也是如平常一般的温和,可他越是不提此事自己心中就始终不能放下,父亲对他所为的看法就能决定他的前程。

    与路之上刘毅可以与刘信交心畅谈,可在此时却没有与长子深谈的打算,一来是考验刘桓在承受压力方面的能力,二来也是一种隐隐的训诫,北平这番举动并非出于自己的授意,长子敢于决断乃是上位者的优秀品质,可也不能让他有得寸进尺之处。在家他们是至亲父子,在朝中将来就是君臣,且刘毅一旦登基称帝刘桓便是太子储君,在对他的态度上自然要与其余诸子不同,不可包含太多的父子亲情在内。

    之前燕地虽是实力占优,可刘毅对于一统天下还不敢做出太过乐观的估计,但此番汉中中原两处大战燕军可谓全盛之局已然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在精心策划一系列政事国事改革的同时培养继承人也变得举足轻重起来。虽然刘毅不可能将他是穿越者的这个秘密告知长子或是任何人,却可通过的自身的言行去对继任之人做出影响,想要建立一个强盛之极的大汉帝国仅靠他一人之力数十年之功并不可能,他可以为此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后继的一切还要靠他的传承者们去完成。

    晚宴过后刘毅先是亲自送母亲回屋,母子二人在房中聊了很长时间刘母方才睡去,虽然只不过是一些家长里短闲言碎语但对老人家而言无疑是一种满足。待得朗生伺候母亲睡下回到内堂之时一众妻妾还都在等候着他,久别重逢她们很期待夫君像以前一般和与她们促膝谈心,当然众女之中并不包括匈奴与乌桓进献的两位侧妃在内,直到今日二女也并未赢得刘毅的完全信任,这种谨慎与王者而言亦有必要。

    “今次为夫出征虽有艰险之处可得上天庇佑总算是顺风顺水,此番回京又有一件大事要完成,这里都是自家人,想必此事你们也定当知晓,常言道夫妻一体,为夫也想听听众人的的想法。各位爱妃也不必担心,为夫纵横天下十余年,战阵行事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身登九五 十一
    在燕王回京之前,拥护新帝登基的风潮是滔滔不绝此起彼伏,可在刘毅回府之后京城却是陷入了短暂的安静之中,原因无它,所有人都在等候着燕王最后的决定。刘毅在与不在对朝中百官而言亦是两种不同的状态,虽说此次燕王凯旋而归与几位老大人一道同行已然将他的态度表露出了几分,但在此时却很少有人愿意为尊者所讳之事。

    与王府之中的悠闲日子刘毅只过了三天,便一如既往的执行起了他出兵之前的作息时间,离京近一年虽说在戏志才和刘桓的打理之下一切都是井井有条但很多事情亦要待燕王才能决定。当日西域使团回归刘毅已经出京南巡,后因大战又起很多的外邦使节都未能见到大汉燕王一面,他们之中的不少都在京城驿馆之内常驻了下来,在与长子的沟通之中对于外交之事朗生曾有过关于领事馆的描述,虽然当时并未说的太过详尽可刘桓借鉴于此加上自己的理解也做的很有规范。

    汉末天下大乱,西域都护名存实亡,各小国亦是动乱纷争,可在刘毅明确表示出了要重建大汉西域都护的意思之后,便在他与曹操刘备大战之时西域各处也出现了一段平静时期,不要说各个小国之间少有攻伐之举,便是强如匈奴鲜卑也停下了对之蚕食的步伐!前者是在与大汉的互通有无之间得到了极大的利益,对刘毅的了解更为深刻,燕王一言既出就算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于夫罗亦不敢轻举妄动,当年此人不过一州之地,士卒数万就能有奔狼之捷并州之胜,如今横跨数州带甲百万谁还敢捋刘毅的虎须至于后者则是因前番之会燕王痛打别列古纳台兄弟将大汉的强势态度表露无遗,刘毅并未掩饰自己的实力,燕军的强悍亦令鲜卑人心存忌惮,自不会独力与之为敌。

    其府不设、其兵不出,但凭片言只语就能让两大势力噤若寒蝉,这已然将燕王的威势显露无疑,随着此次大胜的到来,对西域诸国而言能否与大汉与燕王拉近关系已经成了他们将来立国的根本!因此哪怕在京中待的再久他们也绝不愿放弃能够觐见刘毅的机会,而在北平一待年余他们对大汉的富强与军事的强悍更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燕王的性格,大有当年卫、霍之风,从其对鲜卑的态度便可见一斑。

    此次燕王大胜回京对这些使节来说亦是难得的机会,倘若能先行得到燕王的接见无疑将是一种极大的荣耀。不过刘毅的那种大国心态是根深蒂固的,外交之中实力决定一切,所谓的平等亦要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以如今大汉的兴盛朗生虽说不太会看轻这些小国可必要的风范却是不能或缺,大汉燕王以后的一国之君又岂是想见便能见的

    如今荆襄豫州二处战局仍在延续之中,尚需坐镇北平的刘毅掌控全局,方刚回京对于一年以来各地的政事他也要听取各方官员的详细汇报。对那些地方大员来说给燕王汇报治政民生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一县之地到如今手握天下刘毅熟悉从基层到高层的几乎所有环节,燕王一向不怕底下官员犯错但对欺下瞒上之举却是处罚极其严格,且随着地位日增他的威势也是日渐浓烈,很多官员在给燕王汇报之后都有汗出如浆的感觉,并非刘毅严厉而是畏上向为华夏之传。

    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这一次燕王听取各地的汇报以及陈群等人的总结都有世子刘桓在座,更是会刻意考量世子对各地政事的看法,对长子燕王显得很是严格,一来是给刘桓施加一些必要的压力,二来亦是在做出某种宣示,以免有些心怀叵测之徒利用燕王诸子的势力。不得不言在自己离京的这一年时间刘桓成熟了很多,不但性情更为沉稳大气对各地行政利弊亦可一阵见血,对此朗生面上不表心中还是颇为欣慰,看来日后还是要让长子能有多多独立担当的机会。

    忙完这一切之后刘毅才开始处理各国使节之事,他的第一步便是接见西域使团的有功之臣,对向朗、黄慎、班子明等人皆是赞赏有加,尤其是黄慎黄谨之,他与贵霜帝国缇娜公主的亲事也由朗生一言而决。此三人皆被燕王加县候之位并赏赐金银极丰,余者亦各有所赏,一时间能够参与此次西域之行的众人便成了京中羡慕的对象。

    对朗生来说西域使团的此次出行对大汉是有着很大功绩的,抛开外交诸事不谈有两样事物的引入便能对后世影响深远,一为



第一千零六十章 身登九五 十二
    燕王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几乎所有西域使团众人的赞成,尤其是黄慎和班子明,此次西行虽说旅途之中极多艰险,可也为他们带来了名利双收,短短一年时间就被燕王予以重赏,前者更极有可能成为贵霜帝国的驸马,对刘毅二人心中都存着深深的感激,燕王的心愿他们又怎能不尽心竭力去将之完成况且把这一切抛开在外二人对于这种在外开拓游历的生活亦是向往,这段时间在北平城中却也憋的难受。

    前世刘毅对于研究历史有着深厚的兴趣,但多数只限与华夏,欧洲之能说是一知半解,这些年沙场征战诸事操劳记忆亦更为模糊,不过就是如此他口中说的很多已经对黄慎和班子明等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综合燕王自起兵以来的表现,一众麾下对于刘毅的言论都有一种发乎自然的信任,郭嘉曾有笑言,哪怕主公言及明日太阳会变成黑色燕地的百姓都多半皆会信之,虽是笑言亦可见刘毅在燕地的威信。

    西域使团之中这三人的封赏还不是最为丰厚的,王欣然之兄聂离如今在贵霜帝国之处的名声可绝不在燕王及黄慎之下,以盖世剑术威震四方历尽百战而无一败,大汉的声威至少有一半是建立在聂离的剑法之下的,切此人亦有指点刘桓刘信之功,加上甘宁这层关系刘毅岂会薄待了他不过聂离生性淡泊,异域扬威之举多半出于心中的民族自尊,对燕王的诸多赏赐皆是拒而不受,王越自前番受重伤逃遁之后至今也无下落,他也不会食言再度用剑,否则大匠徐刚的手笔对聂离还是有着极大的诱惑的,最后也只接受了世子教习这样一个职位。

    现在刘桓还是世子,可明眼人一见便知很快他便是太子之尊,聂离这个师傅亦将水涨船高,刘毅对这些江湖奇人异士的秉性还是颇为了解的,他们并不喜欢受到朝廷官职的束缚。此番再度西行聂离亦定会参与其中,这一趟行程数万里对他而言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经历,不过一切尚还需要等上一段时日,至少要在燕王登基之后方可成行。

    之所以暂时不提帝位之事,刘毅在心中是有着详细考量的,从目前的官制来看,三公九卿已然不适合政治体制的发展,而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会导致士族权力进一步扩大刘毅对此有着很大的谨慎。综合而言终究是三省六部最为适合新的大汉帝国的体系,那么在很多重要的职位之上朗生都必须有全面的衡量,他的登基称帝意味着以其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趋向稳定,刘毅为天下一人随他南征北战的一众麾下自然也要各有封赏,这其中包含着很多利益方面的均衡不可轻易为之。

    这还仅仅是人事已经错综复杂,此外还有官制、军制、民生、科技等各个方面的革新,假如说之前刘毅为了大局的稳定很多手法还是处在改良的阶段的话,如今他就要进行某些程度的改革了,这必然会损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也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阻力。眼前的新帝登基就是一个最好的时机,需要他将一切想深想透之后再有条不紊的进行。

    还有一件大事是刘毅一直在心中衡量的,那便是法制,华夏自古以来虽是从不缺乏全面的成文法,但一直以来却都是以礼为先,特权阶层的地位还是极为明显的,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这个改革的时间必定会跨度更广,也会花费更多的精力,但万里之行始于足下,拥有后世经验的刘毅至少要埋下一颗种子。

    由此就不难解释燕王自回京之后仅在家中歇了三天就又开始一直忙碌与州府之中,甚至比之战前还要更为勤勉。虽说是一场大胜,可你在刘毅的身上却察觉不出任何兴奋的心情,有这样的一个上位者,属下又怎敢不兢兢业业的工作可以说京城有刘毅坐镇,大汉巨大的行政机器运行起来的效率都要比之平时还胜出三分,这和朗生在军中的影响几乎达到了一致的程度,而在这一刻更还多了一项任务。

    刘毅在京城日理万机,各地的战事当然也在继续之中,大战虽然有了结局,可这余波朗生绝不会如此轻易让之结束,只不过在激烈程度上比起一月之前有了相对的缓和罢了,盖因此时燕军的总体战略便是消耗南方三雄的战争潜力,并不以一时一地的得失为主体。可就是这样,携大胜余威的燕军各部鼓足余勇亦在各个战场之上都取得了相当的战绩,闻听燕王即将正位他们也要用战功向自己的统帅献礼。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身登九五 十三
    登基之事对于如今的刘毅而言只是水到渠成,有杨彪蔡邕刘虞等一众老臣和陈群钟繇等麾下才子劳心劳力,加之大汉名儒郑玄孔融都会为他摇旗呐喊,无论是名分还是礼法上都不会有丝毫的缺憾。现在他要思索的是如何利用此事去推动自己一系列新政策的执行,这些措施在刘毅心中酝酿已久并已经开始在燕地有了一些尝试xing的推广,目前看来效果还颇能符合他的想象,在将来更能对大汉起到深远影响。

    自主政幽州开始,刘毅就开始有意识的加强寒门学子的地位,历史上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中华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士族的实力太过强大又没有人才的产生,梯队制度更是紊乱之极。有鉴于此朗生是绝不会让历史再度重演的,一个符合时代的人才甄选方式对于国家根基的稳定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也需要他在此中花费更多的心血。

    在原先的历史时空之中科举制度盛行与隋唐之时,但它的存在有着一个重要的前提,与之前的乱世纷争中固有的士族制度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对新制度的实行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可在此时的汉末虽经刘毅几番努力但士族在朝中所占据的分量依旧是举足轻重,倘若此时就开科取士不用说定会受到他们的阻碍,一国之君一言九鼎但有时也要迫于形势去做出一些妥协。刘毅亦要衡量其中的轻重,为九五之尊很大的学问就在于平衡治下各方面力量,使之对自己有利。

    江山还未一统之前,朗生只有把握做到让开科取士这种方式成为朝廷甄选人才的半壁江山,但要以之将推举辟举尽数代替却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加以完成,整个社会亦要通过一个阶段来接受这种全新的方式,不过无论如何此法都必须要推行开来,幽州书院亦会自然而然的成为朗生最好的试点,万余学子也将成为他推动改革的最大动力。

    相对而言重农轻商的思想因为刘毅的努力以及实际取的成效有了很大的消弱,在燕王治下商人们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甚至一些商会的雏形都开始出现,随着西域使团的回归,汉族商人不仅和边疆异族的交流越来越多,亦有不少眼光高远之人将目标放在了域外!所谓商人逐利,只要有了丰厚的利润他们将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对此刘毅乐见其成但也定要通过法律手段去加以协调控制,相信今后在大汉打开海路之后商人在社会之中扮演的角se与地位还会有提高。

    器具所的设立使得大汉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在工具这一块较另一个时空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燕王重视能工巧匠也使得“工”这个概念有了新的含义,目前为燕军打造器械以及船舶等物资的部门皆带上了一些后世工厂的se彩,在这些部门之中工作的这些工匠是有着固定收入的,平时亦不用务农,他们的报酬和工资颇为类似,但在家中还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田地,并未完全脱离“农”这个范畴,虽说比起一般农户他们的收入还要稍稍过之,不过田地对百姓可是意义非凡,想在思想上将之彻底改造还需要不断的教育与事业的继续发展。

    后世强大的国家必须要拥有强盛的工业,历次革新推动人类历史进步也皆是先从这个领域产生变革,也许对于汉末这个时代推动工业的发展还有点太过超前,但刘毅亦要为后世留下更多的机会。眼前这批手工业者能够专心一致的从事器具所中安排的工作多半还是因为战争的需要及燕王对海域的重视,战争状态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如何让有了一些势头的工业继续良好的发展下去就成了刘毅必须要研究的课题,且在三省六部正是实行之后器具所的定位亦要有所变化。

    按照常理此处肯定是要挂在工部之下,经过几年的磨合似陈群钟繇简雍等人都可以担当工部尚书的角se,不过在刘毅的构想之中还是想成立一个du li与六部之外类似后世中科院的一个机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就是用在这个时代也极为正确,倘若没有器具所,前番与曹cao刘备等人的两线作战刘毅就不会如此轻易的取得今ri大胜的局面。

    军械、器械、运输工具,这些包含科技因素最多的方面在燕军战力组成之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这一点在大战之中体现的很是明显,cao练战阵实战经验皆难分轩轾,可就是凭借器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身登九五十四
    燕王自回京之后并未歇息几ri就恢复了平时一贯的作息,比之从前还要更为勤勉,但却是绝口不提登基之事,这样的状态维持了足有大半个月,刘毅对此并无所感,每天千头万绪之事足以让他的生活十分充实,可朝中百官却是坐不住了。先是在早朝之上齐齐拥戴燕王尽早行主上之礼,而伏后在和蔡琰有过一番交心之后亦是极为明确的表示出了支持的态度,言及以一妇人之身为万民之事早便心力交瘁,今大乱将定国有良才又是宗室之分,燕王理该当仁不让为大汉震声威,为万民谋福祉,当今之世这皇位大统除皇叔之外绝不做第二人想。

    这般群情汹涌之下朗生还是言及自己自起兵之ri起便为大汉社稷祖宗基业,心中绝无此想,各位如此岂不是yu居孤与火炉上矣司徒杨彪率先言曰燕王之言虽是有理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如今大汉之势已然蒸蒸ri上,百姓安居乐业,燕地各州更有路不拾遗之景,似此种种皆乃燕王之功,所谓当仁不让,此亦是商汤周武之道也。
1...252253254255256...3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