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萌萌的卤蛋
甘州郡城聚民数十万,不惧风雪欢舞大庆,如同过年一般。
去往长安的官道驿站之间,信官奔踏不停。
翌日!
长安城!
朱雀大道之上。
传信使官奔踏疾走,高呼大捷。
国都之内,数万万子民倾巢出动,万人空巷,振奋鼓舞啊!
西凉告急之后,消息传遍京都,所有人担忧无比,纷纷请命为国出力!
虽不是上朝之日。
但文武百官却自发的聚集恭候在承天门外,各个振奋激动,高呼天佑大汉陛下圣明啊!
宣室殿之内。
赵元开看完厚厚的一封奏章之后,长舒了一口气,笑意渐浓的不住摇头。
“霍去病啊霍去病,你可真没让朕失望啊!”
赵元开叹服道。
西凉大捷早在他的预料之内,没什么可惊喜的。
但一直没消息的霍去病,竟然孤军五千入大漠,屠了单于庭不说,还带了四万匈奴强兵归汉!
自此一战,龙城山以南的漠南直接纳入大汉版图了啊!
“收编呼顿王部,却屠了单于庭四十多万人……啧啧!!”
赵元开连连咂舌。
这等战绩太惊世骇俗了,堪称国朝八百年以来除去太祖立国之外的最高战绩啊!
屠灭单于庭这点听起来太骇人,甚至有些残暴。
但……
霍去病做的无比正确!
匈奴是游牧民族,是最没有居住地意识的,打下了单于庭意义并不大,屠了他们的根,才是致命的打击!
至于呼顿部……
赵元开实在是太诧异了。
都说封狼居胥霍去病是天生的帅才,领兵统御之力堪称绝古!
这五千兵马入大漠,收编异族四万,且能让呼顿王如此死心塌地的效命忠诚,果真是天生的帅才啊!
这时。
殿前太监叩跪在门口,道:
“启禀陛下。”
“文武百官聚于承天门之外,请求面圣,要恭贺陛下叩谢天恩!”
赵元开心情大好,袖袍一挥,道:
“准奏!让他们在太极殿等着朕!”
殿前太监退去。
赵元开豁然起身,伸出手,殿内宫女立马将雪绒锦袍披在了赵元开的身上。
内监引路,宫女跪地。
赵元开沿着御道朝着太极殿阔步走去。
太极殿。
赵元开端坐九五之位,俯视朝下群臣,直接摆手道:
“不必行礼,也不要说什么恭贺叩谢的恭维之话!”
“朕准许诸位爱卿觐见,是要商讨一下这凉州的战后发展问题,务实一点,畅所欲言!”
第293章 安稳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查找最新章节!
言罢,赵元开手一挥,秉笔太监将那份从甘州急传而来的详细奏章仔仔细细的宣读了一遍!
西凉大捷的消息虽然已经传遍了长安城,但无论是朝官还是普通百姓,他们都只是知道一个大概而已。
具体是怎么赢的,胜负多少,俘虏多少,他们一无所知!
秉笔太监宣读完之后,满朝文武整整寂静了数十息的时间,各个目瞪口呆,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良久之后。
那浓眉大眼的张居正竟然第一个叩跪在地,高呼道:
“吾皇雄才大略功盖千秋呼!!”
紧跟着,文武百官争先恐后的匍匐跪地,高呼万岁。
赵元开无奈啊。
上朝之前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必多礼,不要多说恭维奉承之话。
但皇权尊威在此,临朝至今功绩可谓绝古,怕是吓到了这些文武朝官了。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说说吧,这凉州下一步应该怎么打算”
赵元开拂袖,淡笑道。
此时的他心情是前所未有的大好啊。
穿越至今,基本盘算是彻底的立稳了,以后的路将会越来越好走。
群臣起身。
兵部尚书第一个躬身站了出来,声音明显有些颤抖,道:
“陛下,臣……臣有话要说!”
“天子师联合西凉军在半月之内歼灭蛮族联军近五十万,可谓是让蛮族两国的国力直接锐减一半,至少十年喘不过气来!”
“尤其是北上的匈奴国,骠骑将军神武盖世,收编了呼顿王部之后,更是直接屠灭了单于庭,匈奴漠南半国之疆土已然归于大汉!”
“还有突厥国的高昌部,兵力覆灭之后,完全可以纳入大汉疆土!”
“所以臣建议,立马征兵,开春之后,设立新的都护府,立汉碑!”
兵部尚书年纪不小了。
之前抄家的时候,贪的也不少,见着赵元开都是唯唯诺诺的,极为保守。
没想到现在说话竟然如此的有胆魄!
但……
赵元开还是摇了摇头,道:
“眼下连番在征战,从冀州征调的粮草储备已经虚空,不宜大规模的征兵!立汉碑划国界一事暂且缓缓!”
事实上,赵元开对于蛮族的领土兴趣并不是很大。
整个游牧民族是没有半点的居住地意识的,而关外大漠草原的地缘又极其辽阔,是很难控制的!
此外!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从长安到西凉,是一条狭长的走廊地势,跟华夏的河西走廊很是类似。
华夏强汉平定西域之后,设立西域都护府,到了盛唐时期一度外扩,更名安西都护府,辐射范围极大。
但后来,盛唐衰落,吐蕃国掐断了河西走廊。
从此西域孤悬,两代唐将,多少白发兵,孤军枯守四十年最终还是没有等来朝廷的援兵!
眼下九州大汉的地缘跟华夏极为相似。
不过雄踞吐蕃国位置的国家,变成了西夏国,那儿可不是什么高原地区啊,而是不弱于大汉的古老国家!
西夏国被连凉州,东临益州。
只是和凉州之间,有一道天险山脉分隔,让他们很难翻阅罢了。
异世九州国家之间的交流几乎没有,至少要在大汉天禄阁之中,很少能看见对外交流的记载!
边关地带,永远是重兵把守!
雁门之北,有祖辈追随太祖而出的袁门。
正西门户,以外姓王为国柱,镇守国门。
而南下的益州交州,自古就是汉室宗亲藩王拥兵驻扎的重地!
再加上史志的断层,总让赵元开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存在,很奇怪……
话说回来。
赵元开当下的战略首要,还不是向西外扩,而是收复汉水以南,和平定大汉远东的青幽两州!
至于蛮族,打完之后直接掠夺牛羊等资源,內壮凉州才是根本要务!
这时。
新设农部尚书徐玄安躬身踏出,道:
“陛下圣明。”
“臣认为,凉州大捷之后,首要任务就是休养生息!”
“臣的故乡就在中州和凉州交接的地方,自出生以来就目睹着连连征战祸乱让凉州百姓受苦不堪,为了抵御蛮族,很多凉州百姓一直都在流亡,农事荒废,而户中男丁又全部支援边关!”
徐玄安的话倒是深得赵元开的同意。
他点了点头,将目光落在了张居正的身上,淡笑问道:
“张居正,跟朕说说,你是什么看法”
朝堂之上,张居正身为群臣之首,却向来都是那个话最少的人。
他听命之后,躬身而出,一开口就让赵元开眼睛一亮。
“陛下,臣深知凉州大捷指日可待,所以这几日一直都在思考凉州的战后重建问题!”
“臣翻了很多的史料,期间更是传唤了数位凉州为官的要员,在全面总结之后,臣发现了凉州以下几点问题!”
张居正说到这儿,赵元开顿时欣然一叹。
这等觉悟和效率,不愧是千古能臣名相张居正啊!
“好!说来给朕听听!”赵元开喝道。
“老臣遵命。”
张居正又是躬身一拜,继而道:
“首先,蛮族祸汉已久,凉州深受其患,如徐尚书所言,青壮庶民全部支援边关,战死无数,这是人口的断层。”
“其次,为了躲避战乱,很多庶民流离不定,农事荒废严重。”
“但休养生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眼下凉州子民最需要的还是国朝的赈济,不过这赈济的粮食不用国仓出,而是直接去关外收割!”
“解决了当务之急之后,就是农部登台唱戏的时候,依照水土耕种粮食,同时升级农具!”
“镇西王坐镇凉州这些年,有一点做的非常好,那就是他从来不收十五岁以下的孩童参军,所以凉州的新生群体尚在!”
“眼下的凉州就像是一张白纸一样,万民忠拥汉室,吏治清廉通达,只要国策下达,他们就能高效响应!”
说这儿,张居正深吸了一口气,诚然叹道:
“陛下,其实凉州根本不需要国朝多大的援助,只要大汉能给他们一个安稳,加以国策引导,凉州百姓就会十倍百倍的奉还与国朝的!”
这话一出,群臣喟叹啊。
就连赵元开本人,也深深触动了。
镇西王治下的凉州百姓,确是天下少有的省心且自强不息的百姓!
蛮族祸汉三百年,到了后期国朝倾颓之时,全靠着凉州人自己的抵御外患,他们一边流离,还一边支援边关!
西凉军的儿郎,是他们生养出来的。
西凉军的粮草,是他们从口粮之中一点点的抠出来的。
张居正说的没错,给凉州一个安稳,足矣!
而最重要的一点。
也是镇西王一直恪守着的那条底线。
西凉军一直在保护着凉州十五岁以下的孩童少年,而这,才是凉州真正的根基所在。
至此,赵元开也不多问了,直接拍板!
“凉州当下的国策以休养生息为主,农部和工部第一步着手凉州的农业工具的升级问题,然后研究水土,因地制宜的播种!”
“吏部和国子监选拔出一批寒门出身的年轻能吏,支援凉州吏治,同时设建学堂,将第一批印刷出的书籍输送到凉州,那些少年……朕希望他们能识字知理!”
“另外,传朕旨意给霍去病陈庆之,让他们不用急于班师回朝,略作休整之后,突入关外游牧部落,有多少牛羊物资就给朕拉多少回来,让凉州百姓好好过个好年!”
“最后,老规矩,张居正全程把关!”
“退朝!”
言罢。
赵元开直接起身,拂袖而去。
太极殿内,文武百官那叫一个敬畏尊崇,见天子离去,松了一口气之后开始叹谓敬仰。
“陛下临朝至今不过一个多月,先吞北戎,现在又平定凉州外患,这等盖世功绩之下,竟没有一丝的自满,反倒是将凉州百姓民生提在首位……明君,明君啊!”
“何止是明君,简直就是绝世雄主,这……这才临朝多久啊!”
“想我大汉吏治恍然一心,上有天武帝雄才大略,下有张宰辅鞠躬尽瘁,宰辅,请受下官一拜!”
“宰辅,下官敬畏佩服啊!”
“宰辅大人……”
群臣尽向朝着张居正躬身作揖长拜,是诚然敬仰啊。
张居正回礼,脸色却依旧凝重,道:
猜你喜欢